多宝讲寺学僧文稿:忆念海公上师功德事迹 为正法久住尽自己的力——海公上师诞辰纪念日感想


2014/9/4    热度:419   

多宝讲寺学僧文稿:忆念海公上师功德事迹 为正法久住尽自己的力——海公上师诞辰纪念日感想

  忆念海公上师功德事迹 为正法久住尽自己的力

  ——海公上师诞辰纪念日感想

  释宗妙

  各位师父慈悲,居士们大家好!

  今天是海公上师诞辰120周年纪念日,象海公上师这样的大成就者,能够了解他的功德事迹,看到他的法相,都会使增长善根。他的一生所经历的困难之多,弘法利生之广,悲心智慧之深,行持之圆满,一举一动,无不令人钦仰,无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海公上师从四川步行至拉萨求法,历尽千辛万苦,抱着“这次不成下世再来”的决心,宁舍生命也不退缩的事迹来看,我觉得他很象玄奘法师。

  海公上师持戒精严,如净明珠,连亲生女儿来看,都要侍者在旁边,不单独会见女众,在藏地气候严寒,植物稀少,几年时间竟坚持素食,从不吃肉,连藏地人都赞叹他为活佛,从这些方面来看,我觉他很象优波离尊者。

  海公上师仅用五年时间就能通达《现观庄严论》等五部大论,证得出离心、菩提心、中观正见,显密圆融,三藏娴熟,获得宗大师嫡传第二十八代之殊胜传承。五年时间就有这么大的成果,这是不可思议的。师曾在五台山文殊寺讲法,定中显现红狮文殊身,由此,我觉得师父很象文殊菩萨。

  海公上师学成后回内地,即建立僧团,造塔建寺,高树戒幢,广转*轮,无数人闻法信受,归依三宝,发菩提愿,培养了一批出色的弟子,发愿要使正法久住五百年,我觉得他简直就象宗大师再来。

  为什么海公上师成就大而且快?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海公上师特别重视依止法。师是聪明有学问的人,当居士时单“俱舍”两字就可讲七天,但也没有说一个人关起门来看书研究就能通达,海公上师学法的经验是:若不依善知识教授,惟自钻研书籍,读诵极多,修戒仍不得下手方便,修定亦不别邪正。海公上师特别译出《事师五十颂》,先依十德而择师,而后严格按弟子法修学,得殊胜利益。

  海公上师给我们的实在太多了,如果没有海公上师亲自去印度考察,释迦牟尼佛时代的衣裙,我们恐怕见也见不到,何况穿着使用呢。如果不是海公上师,我恐怕连《上师供》、《五字真言》、《烧香供》的名字都听不到,更何况天天念诵呢,他什么都安排好了,当沙弥时应该学什么背诵什么,受了大戒以后该学什么背诵什么,修密法又该怎样,僧团怎样组织管理,所有一切如法僧事佛事,都规定好了,就等着人去做而已。

  以前我所理解的正法久住只有象宗大师、海公上师这样的大德才有办法,我们凡夫实在没有力量。后来我思惟,海公上师创设沙弥堂、学事堂、学戒堂、金刚院和译经院,如法如律组织僧团管理,这些事情如果做好了,正法自然就能久住,僧团搞好了,正法就能久住。每个人都是僧团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出点力,发心为常住做点事,哪个地方脏了把它打扫干净,或者有人生病,去帮他打饭、洗衣服,或者有人学习有困难去帮助他,水龙头漏了把它修好等等,哪怕是再微小的事,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利益,能使他人或环境或僧团往好的方面走,这都属于正法久住的范围。那么为常住当执事,带领大众学法讨论,出坡劳动,建塔造寺,这些事就更不用说,功德不可思议。师说:“解般若道,行下士行,不空不着,悲心内蕴。”就是很好的指示。有一段时间我想到人生无常,应抓紧时间学法,很多事情不愿意去做,怕耽误时间。事实上效果适得其反,法是在学,心却没改变,甚至更糟糕,反而养成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习惯,跟菩提心越来越远了。师早就说过了“般若无相,寓于六度万行”,如果离开了六度万行,般若又怎么能得到呢?

  虽然海公上师的色身已经融入法界了,但菩萨大悲不舍一切众生,必定会与我们同行同业,弘扬宗大师的圆满教法。但愿所有的人永远都不远离上师三宝,快速成就海公上师一样的功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菩萨跟凡夫有什么差别?一个是觉,一个是迷。菩萨有智慧,有定力,有无量的善巧方便,能令一切众生得大善利;凡夫没有智慧,感情用事,天天在造恶因,天天在搞生死轮回。菩萨具足大智慧、大慈悲,给一切众生种佛种,令佛种不断。佛种中,“佛”这个字的意思是觉。换句话说,令佛种不断,第一个意思是自己,第二个意思才是别人。自度而后才能度他,自己不能度而能度他,这佛在经上讲得很多,“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由此可知,“佛种不断”是自己的佛种,不是别人的佛种。自己的佛种,就是觉而不迷。授三皈依的时候,我们讲过,“佛者觉也,觉而不迷;法者正也,正而不邪;僧者净也,净而不染”,由此可知,什么是佛种?就是自性的觉正净。不迷、不邪、不染,这是自性。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