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财富的天律


2014/9/4    热度:397   

梁乃崇:财富的天律

 

  今天要讲的是「财富的天律」。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一般人为了生活,一定要追求财富,也就是一定要工作、拿薪水,这是现在一般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在谋生之余也想要修行,相当多的人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所抱持的态度是:赚钱的时候就赚钱,所以就按照赚钱的方式去做;而修行的时候,才按照佛法的规则去行。也就是佛法的规则只有在修行时才考虑遵守;但在赚钱的时候,佛法的规则就丢开不要了,所依循的只是商场的规则。

  然而现在商场的规则有很多和我们佛法几乎是相冲突的,譬如说做生意一定要有贪欲,要去抢夺,要不择手段去获得利润,讲的都是这一套东西;而这些规则的性质与我们佛法最简单、最明显的规则——要除去「贪、嗔、痴」——却完全不合。

  所以修行人在这个时代常常会把自己一分为二:打坐、读经与念佛的时候是一个佛教徒,就遵守佛教的规则;而其他时候则依旧贪、嗔、痴。这对一个真正认真修行的人来,是种困扰;对并不是很认真修行的人来说,则很无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下了一阵子的功夫,深入思考财富的问题,希望帮助佛教徒在求财的时候,也能够合乎佛;也就是当他们在追求财富的时候,无论是行事或心理都没有违背佛法的规则,没有违背佛的教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找到了一套方法,这套方法不但合乎佛法,而且比现有的那些赚钱的规则更优秀、更合乎人性。

  以前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也断断续续在谈这个问题,但是大家听了以后,可能并不知道怎么去实践。现在我把过去所讲的浓缩成三条规则,只要把这三条规则记住了、弄熟了、晓得其精义之后,再运用这三条规则去求财,不但合乎佛法,而且又能生财。

  这三条规则我称为「财富的天律」,也就是财富的天条。「天」的意思就是自然法,而不是人为法。它是自然的,并不是人做出来的。这是我观察这个世界所发现的,只是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而这三条规则与我们的佛法是非常相合的。

  这三条规则在上个星期六(七月十三日)下午,我应经济部中央标准局同济会的演讲时第一次谈到。但现在我又做了一些修改,希望更完善一些。这三条「财富的天律」是:

  第一条:物质不等于财富,凡改善生活品质者皆是财富。

  第二条:个人财富包含在整体财富之中;个人财富脱离整体财富时,立刻不成为财富。

  第三条:贡献财富者(这里的「财富」就是第一条:「凡改善生活品质者」指能贡献改善生活品质者。),才有报酬;未做贡献者,没有报酬。报酬有「天然」 与「人为」的两种,应使二者一致。

  如果合乎财富的天律而去求财,必然富裕,也必然合乎佛法;而违背这些财富天条的求财者,必然遭遇天谴。

  现在我们就来解释「财富的天律」第一条:「物质不等于财富」。因为物质本身还只是物质,而财富是物质再加上人的智慧和心力,并且能改善人类生活的时候,才叫做「财富」。如果不能够达到这个功能,单纯的物质本身并不是财富。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物质就是财富」这个观念虽然有问题,但我们却不能够认定财富里面就没有物质——是的,财富里面是有物质,可是我们并不能在这两者之间画上等号,毕竟它们是有很大差距的。

  比如说健康食品,它的物质层面和其他的食物似乎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它有特殊功能,吃了之后健康情况会改善,这就是财富。因为它里面已经放了智慧、放了知识。如果我们心里面还是把它想成只是物质,没有想到里面已加了许多智慧和知识,这种判断就有问题。

  所以我们看东西,得看它有没有价值,也就是要看它能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条天律下半段要强调:「凡改善生活品质者皆是财富」。因为只消极地说物质不是财富,这仍是不够的,必须积极指出财富就是什么,大家的观念才能厘清。

  在最早的时候,人类只顾追求生存;而当生存没有问题的时候,就想进一步改善生活品质。在这个过程里,首先就必须把握财富天律的第一条:「凡改善生活品质者皆是财富」,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追求财富的时候,并不是想改善生活品质,而是在追求金钱的多少,或是房地产的多寡。即使他的金钱与房地产很多,可是生活品质并不一定改善,这种情形就不能叫做拥有财富。

  所以有很多人虽然赚了很多金钱、很多房地产,可是他的生活过得并不好,这种人就是把自己的目标弄错了。目标一弄错,就等于犯了第一条天律,所以他就会受到报应。他的天谴就是生活得很痛苦,这就是报应。以上就是财富的第一个天条。

  再来谈第二条天律:「个人的财富包含在整体财富中,个人财富脱离整体财富时(譬如说脱离市场的供需系统),立刻不成为财富。」

  我可以再举个例子:现在许多人都有汽车,汽车也是种财富,因为它可以改善我们生活中「行」方面的品质。我们如果有汽车,那就是个人的财富。可是这辆汽车、这种个人的财富必须包含在整体社会系统里面,是这整个经济体系里面的一部份,而不能单独脱离。当这辆汽车脱离整个社会体系,也就是脱离社会的时候,就没有用了,就不是财富了。

  这话怎么说?因为当它一脱离这个社会的时候,就买不到汽油,车不能开,就只是一堆废铁而已;同时,如果没有道路可供行驰,它仍然是个废物;或是一旦有什么地方损坏了,因为没有零件,没有人帮忙装修,也就成了废物。所以财富不仅不能脱离社会,而且根本是整体社会里面的一部份。

  我们再举另外一个例子:譬如说有人运气非常好,在荒野里捡到了一块钻石。如果他始终没有和这个社会连系上,只是一个荒野中的人,对他来讲那块钻石的价值只不过是一个比较亮的石头而已,并不是什么财富;可是如果把这块钻石带到这个社会经济体系来,经过匠人切割、琢磨,再把它放到珠宝店里面,那么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这块钻石所以能产生财富,是因为有整体的财富、整体的市场系统在背后支撑。当这个整体经济系统没有的时候,财富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我说个人的财富是依附在整体财富系统里面的,这是事实,没有什么深奥之处。

  但是一般人在追求财富的时候,常常违反这条规则。他们是怎么追求法呢?他们让个人的财富增加,可是却使整个社会的财富减少了!譬如说开一间工厂,这间工厂很赚钱,可是却把四周的环境污染得很严重。

  这种让整体财富减少,而使个人财富增加的做法,是一种自杀的行为。短期来看,他自己的财富是增加了;但环境长期被污染后,整体财富就会减少了、消失了,他个人的财富也要随着减少、消失。所以大家应该要了解:我们个人的财富根本建筑在社会整体的财富之中,是不可以违反的。

  以前我也常常说我们在追求财富的时候,要平等互惠,要对大家都有好处;不要弄得只有自己好,其他人都倒楣,这种事情就不能做。还有一种情形,个人的财富虽然增加了,可是整体社会的财富并没有增加,这样也不好,还是有问题。所以像这种状况,我们也要避免。

  第三:「贡献财富者,才有报酬;未做贡献者,没有报酬。」这一条我以前已经说得很多了,大家也听过很多次,我不再多做解释。现在要稍微说明一下,为什么这条文字我做了一些修改。

  以前是说:「未做贡献者,不收报酬;做了贡献,才收报酬。」,现在改成「贡献财富者,才有报酬;未做贡献者,没有报酬」。所谓贡献财富者也就是贡献了「生活品质的改善」,那么这时候就有报酬了。并不是收或不收报酬的问题,而是报酬自然就产生了,收或不收是另外一个问题。所以我把它改成「贡献财富者,才有报酬;未做贡献者,没有报酬。」

  因此如果开一间公司,企业体里面的员工都想获得薪水,这就是报酬,而这些报酬是怎么来的?不要以为是老板赏赐的,其实根本就是自己贡献出来的,所以是应得的。

  一个企业体只要订定一些合理的规则,就可以让有贡献的人得到报酬,而没有贡献的人得不到。千万不要让没有贡献的人坐享报酬,抢走了有贡献的人应得的一份,如果有这种现象,这个企业一定失败。

  所以报酬的来源就是你的贡献,你贡献了财富,老板才能把你的贡献变成了报酬给你,只不过换一个名词而已,财富根本就是你创造出来的。如果能依照这个规则订出合理的制度,我们得到报酬的时候会是心安理得的;不致像抢来的报酬,半夜扪心自问,总是有点惭愧。

  至于报酬,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的报酬」,另外一种是「人为的报酬」,事实就是如此。大家可能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以致不太了解什么叫做「天然的报酬」、什么叫做「人为的报酬」。

  我举一个大家都能了解的例子:譬如我们到驾驶训练班去学开车,我们努力去学,这就是在做贡献,在做努力;一旦学完了,努力完了,参加考试通过了,就可以得到驾照。能够开车上路属于「天然的报酬」;拿到驾照则是「人为的报酬」。但常常有人即使拿到了驾照,也不敢开车上路,这就是有「人为的报酬」,可是却没有「天然的报酬」。

  另外大家可能都有过这一类的经验,当我们学任何一科,譬如是英语吧,我们努力地去读、去听、去写、去讲,这就是在做贡献;而因此英文实力很强,这就是「天然的报酬」。那么什么是「人为的报酬」?英文考试的成绩就是「人为的报酬」。比如你去考托福,成绩很不错,考了六百多分以上,这就是「人为的报酬」。

  几乎无论什么事,一做了贡献以后,就有「人为的报酬」跟「天然的报酬」两种。

  我们修行也有这两种报酬,如果很努力修行,照佛教的方法努力去实践,那就会得到两种报酬:一种是你修成了,证道了,这就是「天然的报酬」。那另外一种报酬是当上师,或是做祖师,这是「人为的报酬」。

  我们工作时也是一样。如果从事服务业去帮助别人,人家给你金钱上的回报,这是「人为的报酬」。你在服务别人的时候非常尽心尽力,人家得到了你的帮助,因此内心非常感谢你,这种感谢则是「天然的报酬」;而你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心中很满足,这也是「天然的报酬」––所以报酬大致有这两种情形。

  在人间的社会里,我们是没有办法只要天然的报酬,而不要人为的报酬的。比如说读书只要实力,不要分数,这是办不到的,一定要这两种报酬都能兼得才好,否则多少都有点不圆满;也就是这两种状况最好不要脱节,要能一致,所以我在第三条天律后面加上了一句话——「应使二者一致」。

  所以最好是我们考试出来的分数,和实力是很接近的。不要是考试的分数很好,但却没实力,这就很糟糕,就像有驾照却不敢上路的情况一样。

  这里还要再补充一点,就是天然的报酬是没有办法抢,没有办法骗,也没有办法转送的,因为功力输不出去。必须自己努力、贡献,才能得到!可是人为的报酬是可以偷、可以骗、可以拐、可以抢的。

  譬如考试时,你可以偷看、作弊,或者是老师送你同情分数,是吧?钱也是一样可以去抢、去骗,可是天然的报酬就是没有办法抢得到。甚至连祖师、上师的位子都可以骗一个来坐坐,可是天然的报酬——证道,是绝对没有办法抢到的,它本身就具有这种特质。

  我们现在的补习班是在提供些什么报酬呢?——提供人为的报酬,就是补大家的分数。如果我们的补习班也能够提供天然的报酬,补大家的实力,其实也是很好的。当然我们读书的时候,也会碰到一些同学(或者自己)不管分数,只要实力。事实上这种人要的就是天然的报酬,而不重视人为的报酬。

  天然的报酬必然存在,人为的报酬也没有办法免除,所以最好使两者一致;能够一致,报酬的分配才是健康的。所以我在第三条天律后面加上:「报酬有『天然』与『人为』的两种,应使二者一致」,这样比较完整。

  这个世界上的人如果了解了财富的三条天律,在追求财富时也能遵守这三条规则,那么这个社会无论是整体的或是个人的生活品质都一定能不断地改善、提升,大家也就愈来愈富有,更不会遭受天谴;同时不会像一般所说的「富不过三代」,而会无穷代一直富下去。

  那些富不过三代的家庭,为什么财产到后来会败光?就是因为犯了财富的天条所致。如果能遵守这些天条,他一定败不了,没有办法败,一代一代都会富有下去。

  我们再从这三条天律来看一看我们这个世界的经济现象。首先来看看共产主义究竟犯了那些财富的天条?

  共产主义犯的是第一条。它主张「唯物」,认为物质就是财富。这种错误非常严重,结果把不是财富的东西当做财富。这么一来,它的经济状况怎么会好?根本弄错了嘛!此外它还犯了第三条天律——「贡献财富者才有报酬」。它完全弄反了,把一些贡献财富的人说成是「剥削者」,认为他们不可以拿报酬。

  它严重地犯了这两条天律,所以共产主义始终就竞争不过资本主义。因为错误的观念导致它生财的能力变得很小,虽然他们心里面还是希望经济变好,但事实上已把生财的路给断了,所以能获得的财富就很少。中共实在要看清楚共产主义基本上的缺陷,如果没有看清楚,就永远没办法富裕。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没有那么死命地认定物质就是财富,比较不这么坚持,所以问题比较不严重。

  「凡改善生活品质者皆是财富」,那么一个人当他有改善生活品质的愿望,也就是追求完美生活的理想时,他才有追求财富的动力。但是资本主义的动力不是来自改善生活品质的愿望,而是满足贪欲,它把人的贪欲激发出来,使他们去追求财富。他们追求财富的目的是要满足贪欲,这样做有很多缺陷,会有非常多污浊的现象出来。

  社会上有很多人追求财富的做法,让人无法尊敬。譬如说台湾最富有的人蔡万霖,大家不会尊敬他,原因是他只在收刮财富,对社会并没有什么贡献。王永庆大家就比较尊敬,原因无它,因为他比较有贡献。我们的社会还不会把企业家当宗教家一样来尊敬,原因是他们的发心是资本主义那套方式,都是在满足贪欲。

  而他们鞭策员工,激发他们的斗志、鼓励他们努力赚钱的动力,也是在激发他们的贪欲;一旦员工的贪心大起来以后,就要收刮很多东西,不然不会满足。他们就是以贪心来做动力,而这与我现在讲的想要「改善生活品质的愿望」和「追求完美生活的理想」是不同的。

  所以资本主义也不是很好的,表面上它有些地方和我说的第一条原则有点相似,但是却又走了样,所以它犯的不是绝对的错误,而是似是而非的那种错误。第二条它也犯了,第三条也犯了一些,都是似是而非的。

  资本主义如果能够遵守第三条「贡献财富者,才有报酬」,即使以贪欲为动力也不会产生毛病。第三条可以免除贪欲的缺陷,目前的资本主义还没有实行这一点。但是整个讲起来,它生财的能力还是比共产主义要强,两相竞争的结果,目前是资本主义得胜,而共产主义没落了。

  另外再举一个例子,像台湾的人非常喜欢炒房地产、炒地皮,依我现在的了解,原来身上有几个钱的人,几乎都是因为把钱放在房地产上面而赚到的,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所以房地产就变得很贵。

  但是这件事情对整个社会并没有贡献,反而让许多老百姓买不起房子,造成了社会问题。而炒房地产所得又这么高,因此就养了一帮高所得但却没有贡献的人,而我们的社会就要负担这项资源,所以社会整体就要受到天谴。

  天谴是什么?就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会迟缓下来。本来可以更好的,现在就好不了那么多。而且因为台湾的房地产太贵,外国人想来投资,改进此地的经济,但我们的房地产与香港、南韩、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比较起来贵得太多,这种事情迟早要反应出来的,结果就是外国厂商转到其他房地价比较低廉的国家投资,而造成台湾经济发展的障碍,这是大家都要受到的报应。

  问:可是台湾房地产的问题与日本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日本还更厉害。

  答:对!但日本有别的地方补偿。如果日本这一方面能够改得更好,它可以更发。

  问:他们也不改进!

  答:日本的房地产的确很贵,但他们国内炒作的问题,没有像我们这么严重,因为他们的规则比我们订得好。

  问:日本有很多人买不起房子,穷一生的精力,都买不起房子,这也应该改进。

  答:当然他们是有问题的,因此日本政府近来也在努力改进。四年前(西元一九八七)我去新加坡,它整个国家就是一个花园城市,所有的公寓都是政府盖的,那时候一栋房子差不多要台币六十几万。而当时台北的房子还没有涨,但同样大小的房子差不多就要台币三百多万,我那时候就觉得台湾的房子真是贵得离谱!

  现在更离谱了,已经要到一千多万。所以一比较,就知道有问题了。一般社会大众一辈子都买不到一栋房子,没有地方住。如果要买一栋房子,就要辛辛苦苦积蓄个几十年,最后通通送给建筑商。这里面会造成很多不平,社会就有许多病态出来,这些病态就是天谴。

  问:可是受伤害最多的是要去买房子的人啊!如果我站在一个市民的立场,我认为政府对这件事应该负很大的责任,因为它有很大的公权力,可以制定政策。是不是天谴也有一个规则?就像法官判案一样,要看到底谁错,而不要报在没有错的人身上。

  答:喔!天谴是整体来的,没有办法给某个人的。因为整个经济停滞的现象就摆在这里。我所说的「天」,并没有人为因素,而是自然现象。「无壳蜗牛」的运动是改善这个病态的社会运动,大家应该多多支持,督促政府制定政策。

  问:请问上师,我们是不是应该聪明一点。那些投机的人如果早一点获利了结,那就可以逃出这个劫数。

  答:他逃得了一时,还是逃不了一世。因为整体经济坏了的话,他只不过比较后倒楣,但迟早都要倒楣的。

  问:可是很多人赚了钱,就带到国外去了。

  答:当然是有人逃到国外去,但是整个地球还是一个。譬如说你把空气污染了,温室效应形成了,你无论到哪里都逃不了。当然就个人分配的观点来看,好像不是那么公平,不过大自然不管这么多。

  问:这样会让人家觉得应该选择对他比较有利的方向去做,或许可以少掉一些损失。

  答:若要选择方向,应该遵守财富的天条,这样对大家都好,也就不必逃了。

  问:只有少部份的人去遵守?

  答:喔!不是,少部份人仍能获得报偿,我现在就要说明这种事情。这个财富的天律,如果肯去遵守,我们求财的时候,就没有贪心的毛病,很多陷阱不会掉进去,这本身就是一种报酬,而这种报酬不是那些逃掉的人能够得到的。

  问:上一波房地产涨价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应该贪心,不应该去追那种东西。但到最后还是涨到最高点时买下了房子,结果背了一堆房屋贷款。

  答:是啊!你跟随他们那样子做,就会掉入陷阱中。所以现在我要提醒大家不要随波逐流,要遵守财富的天律来做,那绝对是四平八稳,不会上当。

  也许你会想:我不去买房子,那不就亏了吗?其实你如果本来就没有买,也不是因为你要遵守天律而没有买的,是吧?你遵守了天律,基于需要,还是照样可以去买,但是你的做法本身并不是受贪心的控制,也不是受到别人贪心的影响。

  比如别人中了一个大奖,或者赌博赢了,有些人看见人家欢喜若狂,所以也就跟着跑。但我们不会受他引诱,只是实实在在地朝着有贡献的方式去做,那么就不会上当,也不会受到挫折。非常重要的是一旦遵守这些规则,做股票,就不会被人家套牢;投资产业,也不会被人家坑;没有贡献的钱,根本就不要——所拿的一定是贡献后的报酬,那永远不会上当,会上当的都是因为贪了那些没有贡献的报酬。

  严格说起来,银行付利息,这些利息都是不劳而获,都是没有贡献的收获。但是这个社会已经有这种规则,所以它给我时,我不会说不要,但通货膨胀又把利息扳回去了。我们努力追求财富时,就一定要朝着有贡献的方向去做,而后来的报酬才能要。

  假如你去找工作,公司主管说:你什么都不必做,我会付高薪给你。这种事情就不能做,其中一定有陷阱,你千万得小心。因为你没有贡献,他怎么能付高薪给你?如果说你对工作有贡献,那么公司给你薪水,你会心安理得,尽管去拿好了;如果他给少了,你还可以争取更多的。

  【编者的话】

  梁乃崇教授早年修行有成,近来十分关心文化问题,对当前整个社会的经济现象多所反省,并苦思解决之道,期能将人心导向正途。上期「圆觉之友」曾经刊载梁乃崇教授「佛教的财富观」讲词,本期我们决定刊出其后续演讲「财富的天律」,以为补充。读者诸君若将前后两期同时参看,可以了解梁教授在思考影响人心甚巨的经济活动曾付出极大的心力,益见其关心社会、积极为众生解决问题的慈悲。

  资料记录-蔡素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出世间法,我们要想做得有成就、做得很圆满,要不断地改进。我们是凡夫,过失缺点一定很多,如果能欢喜接受别人的批评,把过失缺点改正过来,我们就往上提升了。世间只有两种人没有过失。第一种是诸佛如来,他没有过失,他是真正功德圆满。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何况我们凡夫?第二种是自以为是的人。这种人刚强难化,他以为自己没有过失,绝不接受别人的批评。他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除这两种人之外,哪个人没有过失?所以我们自己要承认,自己的过失无量无边。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