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金刚经》中四相的真义(二)


2014/9/4    热度:314   

梁乃崇:《金刚经》中四相的真义(二)

 

  今天我想把最近对《金刚经》中「四相」的一些感想和心得说明一下。

  我现在对大乘和小乘的了解,与以前的想法稍有不同。

  小乘,依我现在的看法,它主要的修持范围就放在「我相」和「我执」上。那么什么是「我」的范围呢?大家最容易接受的定义就是自己的「身」与「心」,也就是在「我」这个范围里面;不只是「我相」,还包含了所谓的色、受、想、行、识,以及自性。

  当一个人修行成道,在他的历程里面,就会有很多很多境界和感受出来。我们从佛经可以读到和了解这些过程,譬如说《楞严经》里面讲的「五蕴魔境」,就是把五蕴一个一个去除——色蕴尽、受蕴尽、想蕴尽、行蕴尽,然后识蕴尽——这五蕴就出了好多状况。这些状况全都是小乘的内容,小乘修行的过程都会遇到这些情形。

  当一个人一修到自性,也就是他的阿赖耶识清净了,就修成了。而在色蕴和受蕴渐渐尽的时候,一般所谓的气功、超能力就会出来;想蕴也还有一部份;到了行蕴就没有什么超能力与气功,就不是这回事了。而是什么呢?是属于外道的境界,像哲学家、科学家都在这个层次,有些宗教也在这个程度。

  当然,以《楞严经》来讲,「五蕴魔境」最后两个已不是魔境,也不是外道,但还是不成道。是哪两个境界呢?就是「罗汉」和「辟支佛」,也就是小乘和中乘(「辟支佛」应该算中乘)。要超越了小乘和中乘,才是所谓的「菩萨大乘」。

  菩萨大乘做的又是什么事情?菩萨大乘做的已不在「我」这个范围了,他已超越了「我相」,所以修的不是「我相」,他的功夫是下在「众生相」这个范围。「众生相」这个范围里面,照样还是有色、受、想、行、识,但是范围不同了,层次不一样。

  「众生相」是什么?它的范围指的是什么?我们说菩萨都要度众生,而且是要度众生心、度众生心相,无论如何,反正他要度众生就是了。那是什么众生呢?一个国家就是众生,一个政府也是众生,一个企业、一个公司、一个财团、甚至一个民族都是众生,他是在度这些相。

  所以「众生相」是什么?「众生相」就是国家、民族、社会、政府、某某公司或者某某团体,这些就是「众生相」。我们想要度「众生相」,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我相」先要超越,先要把它度好,才能进一步到解「众生相」;「我相」都还没解,想要解「众生相」是解不成的。

  最近我观察自己心灵的过程,前几年我关心了工商文化,后来又关心教育,最近又关心全民健保的问题,将来可能又要关心政治等等。这些是在做什么?自我检讨的结果,发现这些东西都是「众生相」,我是在关心这些「众生相」,想要解这些「众生相」。但要能解这些「众生相」,一定要有解「我相」的基础。「我相」去除了,超越了,才有能力进到「人相」、「众生相」这个层次。

  政治人物去搞政治,就是在「众生相」里面做事,他工作的重点面对的是「众生相」。可是现在很多政治人物连「我相」都没有去掉,那么去处理「众生相」,就会把「众生相」处理成是「我相」,所以政治就搞不好,会弄得乌七八糟。

  也就是他们没有办法把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把握不住;他们的眼光和习性还停留在「我相」,是从「我相」的立场来看事情,所以看不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生命的演变——它生命的特质是什么,会如何演变,根本就把握不住。如果能够把握「众生相」,就相当于《第五项修练》里面讲的「系统思考」,也就是「整体观」。

  其实「整体观」是什么?就是「众生相」而已。像「人类」也是一个「众生相」,它是整体人类的事情。所以当中的某一个人没办法代表人类;他是人类的一部份,但他不是人类——这和所谓「白马非马」的道理是相通的。

  大乘菩萨度众生,就是度这个「众生相」,就是在「众生相」上面能够解脱。我做这些事情其实也没有什么目的,只是顺着心性上的趋势,自动走到这里。我回头再看自己一路走来的状况,才明白:原来是走在菩萨大乘度众生的路子。

  以前我对「众生」两个字,并不是把握得很清楚,认为猪啦,狗啦,猫啦,或者人,就是所谓「众生」。大家是不是也这样想?因为「众」字就是「很多」的意思——但这个了解是从「我相」的角度来看的;若要把握其真谛,就得从众生整体合成的立场去看、去感受、去了解,那才是真的「众生相」,而它确实是存在的,是不是?

  很多人可以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干什么?发疯了吗?不是啊!因为他的生命已经和「众生相」结合在一起了,他个人的「我相」已经不重要了。

  做为一个政治人物,一定要确实把握整体「众生相」的生命和它的特性,才能够做一个好的政治领袖;或是做一个好的老板、做一个团体的领导人也要如此,否则「众生相」这个层次的东西根本就看不见。在这个「众生相」的层面有很多内涵的,想解这些问题,就要能够把握其中的特性。

  所以修行是有阶段性的。这些阶段,我现在觉得是必须的,是要一步一步来的。因为「我相」这个部份都没解掉,就想要做菩萨大乘,实在不切实际。

  一般人都把大乘解成「自度度他」,不但度自己,也去度别人——但是那个「别人」还是一个一个的「我相」哦!说到「自觉觉他」,这个「他」都是「我」,都是一个一个的不同的「我相」。如果这样就叫大乘,我觉得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做到什么呢?——度「人相」;「我相」做完了,做到度「人相」而已。「人相」是什么呢?「人相」就是一个一个其他的「我」,而每一个「他」的立场还是以他的那个「我相」做为立场的。

  我刚才讲的「众生相」就不同了,那是另外一个层次,是整个国家、民族或人类社会。当然它还是由这些很多个别的「我」所组成的,可是它另外有一些内容不属于这些个别的「我」,它多出了另外一些内涵,例如中华民族,它是一个民族,而不只是一个个单独的「我」的集合,那也就是「白马非马」。

  它是由个别的人组成的没错,但是它有别的新内涵产生。所以度众生,是要度到这个层次,才叫度「众生相」。否则如果只讲「自度度他」、「自觉觉他」,那只是度「人相」,只达到度「人相」。

  依我的观察,我发现我们佛教的修行里面,只听到有度「人相」的,还没有看到、听到有做度「众生相」的。他能够做到度「人相」,好像已经是很大的菩萨大乘了,我觉得这仍是不够的,要再进一层到度「众生相」。即使把这些「众生相」都度完了,还要度「寿者相」。

  所谓「寿者相」是什么相呢?「寿者相」就是「寿命相」,也就是「时间相」,或是「永恒相」、「长生不老相」,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的「生命相」,连这个相都要度掉。而要度到这个层次,就更难了。

  目前我们人类的活动里面,有哪些活动与度「寿者相」有关?就是「生态保育」和「环保运动」。此外,现代企业或是国家都有一个观念,要「永续经营」——这个「永续」就是「寿者相」,所以还要度到这个层次。「永续经营」这样一个想法,还有让地球整个生态都能够保留给子子孙孙生存、使用这样一个维护的条件,其心里面考虑的事情就属于「寿者相」。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里面还是有这些内涵、这些结构的。假如这些问题都解除了,也就是我、人、众生、寿者这四个相都度完了,那么就到「无相」的层次,那才是佛的境界!

  像「环保」的想法,世上还只有少数的人有,大部份的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观念,他们的眼光都很短浅,只想到现在他这一生能够赚到钱,能够事业有成,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对于层次已经提升到「寿者相」的人而言,就会觉得:这怎么行呢!你这一生是赚到了,但是子子孙孙却都完蛋了,而这个地球很多其他的生命也都要灭绝了,这太可怕了!他们为什么会觉得可怕?因为这个「寿者相」要毁了,也就是他的着重点已经放在整个宇宙的生命了,所以看法、想法都和一般人不一样。

  我把事情这样子考量,把《金刚经》的四相做这样子的诠释以后,我们的修行就和世间的生活完全结合了;而不会像我原先对佛法的了解,或者是佛法给一般人的印象:你们好像只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嘛!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像我母亲,在十几年前她还没有接受佛法的时候,她都会从天主教做慈善事业做得很积极这样的角度来看我讲的佛法,她曾说:「唉,你们都是在修自己嘛!」当时我还没体会到刚才讲的那些内涵,所以一旦她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就说:「是啊!你也修,他也修,每一个人都修好了,不是就好了吗?」

  现在想想那确实是不够的,因为所有的个人都好了,还不代表「众生相」修好了,因为那个层次有新的内涵,是超过个人之外的东西。同样的,到了「寿者相」,又有另外新的意义。

  回顾我自己这几年走的路,我觉得:现在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本来就有这层内涵,只是后人的理解、后人的诠释,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所以彰显不出来;也可以说他们其实还是小乘佛法,只是招牌是大乘而已。这是我最近的一些心得,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想法?或者是在这方面实践的时候,有些经验也可以提出来。

  同修一:

  我个人不敢说有什么体验,倒是有些观察和阅读的内容,跟师父现在讲的基本上是完全吻合的。我看一些大团体的成功,和领导人的心态有非常大的关系。他们这些人不一定是佛教徒,但是基本上把「我相」和「人相」的分野做得非常好。最近刚好看到三人,正在做三件事情。一个是现在美国许多公司都在进行一件时髦的事,就是「重新再造」(re-engineering),在美国做得最成功的公司是美国GE公司的总裁 Jack Welch。

  一九八四年到九O年的时候,我刚好在这家公司,他正在处理一个「众生相」的问题,就是把GE公司从一个非常官僚的体系,也算是美国一个代表性的公司体系,转变成比美国整体经济成长高一倍以上的公司结构。结果使得美国所有的公司,不管是IBM、波音或是福特等公司,都跟着他这一条路走,纽约华尔街也认为他做得最好。他做到对「众生相」的态度十分公平,而把自己放在外面。

  他不是不自私,事实上你假使了解这个人的生活细节,会发现他是挺自私的;但是他对公司的文化,完全采用一个相当公平的态度,他要求上下能够沟通,要能够实际地面对问题,而不是粉饰、文过这种做法。这样子等于是进行一场革命,他大概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把GE公司由一个非常大的官僚体系,变成一个像小公司一样心态的大公司,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文化转变。他说他基本上只有六个原则:第一就是要面对事实。他用英文说:「要面对像它事实的事实,而不是想象的事实」;然后坦白地和员工沟通,还有一些大概都是这一类的很简单的原则。

  我在九O年回国以后,也在注意这方面的事情。中钢是这方面非常成功的一个公司,它的负责人开始的时候是赵耀东先生,他在《天下文化》里面写了一些文章,说明有关他自己做事的一些原则,比 Jack Welch写得还要好。因为他是在一个中国人的环境里面,中国人对领袖的期望基本上比美国人还要高,就是说还希望他是一个道德的领袖;不像美国,并不希求他们的企业领袖是个道德领袖。

  赵耀东先生我见过几次,他说中钢那十年左右的时间,事实上根本是亏钱的,就靠以前赚的钱来补贴他那个时候在中钢做的一些事情。他曾说:「中钢精神,必须是没有赵耀东的精神」,中钢一些选人的守则也都是在赵耀东离开之后产生的。中钢最近民营化,大家都抢着要它的股票,这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众生相」的成就。

  此外,我最近也看了一本书,是讲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生平,李光耀基本上治国也只有六个原则,第一个就是绝对不能自私。第二个,绝对要给老百姓一个很清楚的方向。第三,不要经常去改它。第四,绝对不容许自己身边的人,从你的权势得到好处。;一共有六个很简单的原则。所以赵耀东讲的,和Jack Welch在美国讲的,基本上是很类似的。当然您刚刚提到了《第五项修炼》里面讲的「系统思考」,也是在讲这些事情——以上是我看到的一些成功的典范。

  我自己原来在国内一家公司待了三年,最近才离开,那家公司却不是这样的。领导者是从第一天开始就非常注意自己上报的形象,再来他就注意砍员工薪水,不过他自己的却不会先砍,这样事情怎么做得成?可是我们在台湾现在看到很多企业,甚至政治的领导人,做事情都是如此。对于「众生相」的问题,我不敢说有什么体验,而是看到了这些现象,和师父讲的是非常地吻合。谢谢。

  梁教授:

  好,补充得很好。这个月,就是五月份的《天下杂志》里面,可以看到李光耀先生的一篇专访,里面讲了相当多重要的事情,并且点出做为一个东方的政治领袖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东方的,尤其是中国文化之下的政治领袖,必须具备一个特征:就是他要很清廉,要没有钱。这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特征,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的社会地位是按士、农、工、商这样排序下来的。因此,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面,商的地位想要翻身是很难的,这个文化观念已经进入潜意识了。所以在潜意识里面,中国人愿意信任托付的人,是既真诚又清廉的,这是第一个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当然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大家都不清廉,也不够真诚,那也没办法。但是在政治人物里面,只要冒出一个这样的人,其他的人就没得比——这是中国文化里面非常特殊的情况;如果你想要有钱,可以,但就不要做政治领袖。你不做政治领袖,就可以有钱;一做政治领袖,想要得到人民的信任,那就要真诚、清廉,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个要求。

  这样的要求,和中国社会的文化、制度有关系,中国文化是轻商的,对道德的要求很高。再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财富的来源,没有一个有公信力的制度可以鉴别;也就是财富的来源是否清白,让人可以非常清楚的鉴别制度目前还没有产生。

  所以,在没有这种具公信力制度的情况下,要显示自己的清廉,只有一个办法:必须没有钱!这是一个最明显的证明。当哪一天中国的社会已经对财产的来源有公信力的鉴别办法时,做领袖的才可以有钱;在它还没有产生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没钱,才能显示他的清廉。

  这个要点在台湾的政治人物里面,好像还没有人警觉这件事情的重要。

  目前看起来,大陆的江泽民好像有所警觉,知道这点很重要;不晓得是谁告诉他的,也许是李光耀给他指点的,因为他现在肃贪肃得那么凶,就是要做给老百姓看的。所以他周围的人都不能够用特权取利,他周围的人只要做了这种事情,下场就很糟糕,他必须在这上面下功夫。当然江泽民会做到什么程度还要继续观察,不过目前的迹象看起来他好像把握到这个要点。

  老百姓、个体户,都可以变得有钱,但做官的就是不能,官越大就越不能,如此人民才会信任他,才会把国家托付给他,道理就是这么浅显。你说我们中国老百姓多好吗?也不见得,偷鸡摸狗的事情也会,对不对?但是对于政治领袖可是这样子要求的,没有办法,这是传统。中国一直都很希望有一个圣人来治理天下,和这个期望都有关系。好,各位还有没有别的问题?

  同修二:

  师父所讲的「众生相」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区别在哪里?我的问题是:以国家主义这样的方式来解决「众生相」的问题有何不同?如果说我们要解决的「众生相」是一个有限制的「众生相」,是不是也可能导致其他一些问题?

  梁教授:你现在是要问「众生相」的去除是怎么回事,是吧?

  同修二:

  我第一个问题是像国家主义、种族主义或者是民族主义,这些主义能不能解决「众生相」的问题?

  梁教授:不能,它本身就是「众生相」!

  同修二:

  我的看法是说整个世界,像巴尔干半岛的种族冲突,甚至于中东问题,这些领导人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应该持什么看法?这些主义是必须的吗?

  梁教授:

  不是,这些都属于种族主义,是「众生相」当中的问题,他们那样的种族主义不能解决「众生相」,因为那些主义本身就是「众生相」。

  同修二:所以「众生相」也包含了其中一些要解决的问题?

  梁教授:

  对,就是有问题。佛法就是要超越「众生相」,是要把「众生相」去除的。并不是因为目前自己只懂「我相」,程度还没有到「众生相」,所以「众生相」就不存在了。不是的,「众生相」还是照样存在,因为你并没有把问题克服,没有解决其中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就是要超越它,超越了才能解,所谓的「解」就是把它超越。

  要超越,就要用更大的角度、更高的层次来超越,而超越「众生相」的方式就是用「寿者相」,「寿者相」就可以超越它了。所以像你讲的目前塞尔维亚、波士尼亚、克罗埃西亚的那些冲突,用更高一个层次的「寿者相」就可以解了。

  其实还不必如此,用更广的「人类」就可以超越了,对不对?他们现在是不同的种族,只要用「人类平等」这样子的角度,就可以超越他们的问题。其实「众生相」里面还是有层次高一点、低一点的问题,而高层次的就可以解决低层次的问题。

  所以说来《金刚经》的四相是很好玩的,每一相都是超越前一个相、解决前一个相的问题的利剑。

  譬如说,「人相」就可以解决「我相」;「众生相」又解决了「人相」;「寿者相」又解决了「众生相」;而最后「无相」连「寿者相」都可解掉。这种解决是超越的解决,并不是把前面一相给消灭,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超越它,不再受这个层次羁绊了。

  譬如最明显的「我相」怎么超越?凡事都替别人着想,是不是「我相」的问题就解掉了?就这样简单嘛!凡事都站在别人的立场帮他想,那么「我相」就不见了。

  通常两个人因冲突而吵架,别人来劝架,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你们彼此都退一步嘛!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嘛!」这都是教我们用「人相」去除「我相」。还有教小孩子多同情缺腿或者是瞎眼的人,那怎么办呢?就是教他把眼睛蒙起来,过一天生活,小孩子就晓得眼睛瞎的人很痛苦。

  这都是用「人相」的方式来超越「我相」。其实光是「人相」就已经很好用了,很多企业家只要懂得「人相」,他的企业都可以做得成功。

  同修三:

  ……从时间的层面来看,譬如以色列和阿拉伯民族,要能够长久地存活在这块土地上,就应该解决彼此之间的歧视和偏见,从这个层面考虑,是不是就是利用「时间相」来解决「众生相」的问题?

  梁教授:我还没有听懂你的意思,你说以色列人用了这个办法吗?

  同修三:

  因为如果不谈和,两个民族总是一直要对立,这样总不是办法,对两个民族都是伤害。如果希望自己的民族能够一直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就应该和邻近的种族和睦相处,那是不是要用时间、用比较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事情,就能把彼此的一些问题解决?

  梁教授:

  喔,那还不是「寿者相」。「寿者相」是提升到「众生平等」,就是说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都是人嘛!甚至可以说我们都是「地球人」!整个地球人类大家都是同体的,我们可以把这个地球、整个宇宙视为一个生命,这个生命里面容纳了各类生物、各种种族、各个星球,山河大地全都在里头,动、植物也全都在里面,这种状态是「寿者相」。

  同修一:

  我对这件事情加一点解释,很多人讲「众生相」或「人相」,其实是以「我相」的方式去延伸,而不是去超越「我相」。

  梁教授:对!

  同修一:

  这就出了很大的问题,种族主义、国家主义,像我刚才讲我们公司领导人出的问题,都是如此,他用他的立场去解人家的事情。甚至沙特的个人主义或是什么主义,都有这个问题。反过来讲,前一阵子报上的谬论也算有点道理,它说「清官误国」,因为假使你只是去除「我相」,但完全没有系统思考的能力,而去领导别人,是很糟糕的。

  梁教授:

  刚才你后面讲的东西我就不谈了,那是一些实务上的问题。你前面提到那一点蛮好的,是很重要的。不错,有些人也讲国家,也讲民族,那应该是「众生相」了吗?他是在「众生相」的层面吗?

  不是的!他的「我相」比「众生相」还大,所以他搞个人崇拜,搞到他的「我相」凌驾在国家、民族的「众生相」之上。那就是他的「我相」没有超越,只是把他的「我相」扩大了,而且扩得很大,把整个国家、民族都给压下去了,只是搞成这个样子——这就是坚固的「我相」,完全没有超越!很多人以为把这个「我」扩大了以后就是超越,那决不是!反而是把这个「我」养得更坚固、更壮大,结果并没有超越「我相」。

  这在修行上是蛮容易误解的一件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这会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因为我们常常也讲「小我」、「大我」,那就变成「小XXX」、「大XXX」了。但是不管这个「XXX」的大小,他就是没有把「我相」超越,没有破除,他仍然受到「我相」的拘束和限制!好,各位还有没有什么体验,或是对以上所说还有疑惑的地方,都请提出来。

  同修二:

  这是我个人的问题,就是个人超越的问题。「十二因缘」中「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我观「名色」大概没问题,但是「识」与「行」可不可以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梁教授:

  「识」与「行」是不是可以被观?可以的!「本明」(本来面目)可以观它们。先有「行」,再产生「识」。

  同修二:有没有办法明确一点,譬如说像「行」的部份……

  梁教授师:

  「行」的部份你观不到。为什么会观不到?因为你现在的层次还没有超越它。如果你超越了「行」,到了「无明」(阿赖耶识),你的程度、你的境界是在「阿赖耶识」,那就可以观到「行」(第七识)了。而且一定要到了「本明」,才能够观到「无明」(阿赖耶识)——就是你的境界要在更深的层次才观得到前面浅的层次。

  同修二:

  我们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角度来看,「观察者」是落在「有为」还是「无为」?还是说「被观察者」和「观察者」是一体的?我的问题是这个部份是落在什么地方?

  梁教授:

  喔,这个问题有好多层次。「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就是「能」和「所」,可以落在「十二因缘」中的「本明」,从「无明」以下都被你管到。但是你的「能」也可能只是在「受」的层面,只能够观到「爱」、「取」、「有」这些东西,这要看你的境界了。

  很多人就只在「受」这个层次而已,他会觉得那个「受」就是他了,他非常有感受的就是从「受」这里看出去,他会看到爱、恨、恩、怨这些东西,可以看得很清楚。「取」、「有」以下他当然都清楚,都是被他观的。

  还有的人本身只在「爱」这里,那他只能看到「取」、「有」。所以想要看到「行」、看到「识」,就要回到「无明」甚或「本明」,才可以看到。所以当你在「爱」的层次,或者在「受」这个层次,那么「触」和「六入」你通通看不到,你只会觉得:「爱」或「受」就是你自己!

  像「气」那些东西,有时候就只在「触」或「受」这里,有的时候是在较高的「名色」的层面,不一定的。如果把「十二因缘」弄通了,只是成辟支佛而已喔!还是「五蕴魔境」最后一境,原因是他没有度到「众生相」。

  同修二:

  依师父刚才那样的讲法,一般我们修行时观察到「名色」,这部份是不是大部份落在「识」的情况?譬如说我们可以观察我们的……

  梁教授:那是在「识」的情况,因为「十二因缘」的「识」是第六识。

  同修四:

  师父以前在讲企业体的事情时,曾经提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方法,那这个「众生相」就是……如果一个公司,我们把它看做一个「法人」,这个「法人」是不是能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梁教授:

  可以做到,但是一般的「法人」是有所住的,因为它是有定义的。它有定义,就有所住,也就是说:入了世间,就有所住。所以我们入世间,一有相,就有所住。只要有相,就有住。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出世的,一个是入世的。

  出世的话,根本没有住了,就是一点住都没有;而一旦入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怎么做呢?什么都可以住,不予限定;也就是所住的东西并不限制是什么,可以换来换去,摆来摆去,什么都可以,是这样子来生心的。

  如果说一定要限定是某一个,不能换的话,就是受到局限了。我们要入世,就必须要入相;如果什么都没有,是空的,就入不了世。要入得了世,就是要有所住,才能生心。但是我所住的东西是滑动的、不定的、会换的,这就是入世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方式。

  如此换来换去,一般人很难接受,因为像你们跟我讲话,常常会发现我好像是变形虫一样,想法会变来变去,令人摸不着,捉不住。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心灵所住的地方是换来换去的,一直在变化,随时都可以变,而且是立刻变的,不是说想了好久才变,而是一起心动念,随时都可以变。

  此时你们会觉得抓不住我的思路,但别人的思想则容易抓住——就是抓到他的基本假设在哪个地方,他的基本假设一下子被你抓住的话,他再怎么变,就像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就跳不出去了;但是如果在基本假设那个地方是会变的,别人就没有办法抓住。

  就像人家要点穴,我的穴道可以移位,别人点不到!这就是「不定法」,入世就会变成「不定法」。不是说没有法或相,是有的,但是它是不定的。以上的说法是不是解答了你的问题?

  同修四:

  我下一个问题是:如果是这样的「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不是可以超越「众生相」?

  梁教授:

  可以!你要「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没有相给你住了,那就到了「无相」,到了「无相」,当然超越,连「寿者相」全都超越了,这个时候是没有办法说明的,那种状况就变成不可说了。什么时候是可说的?当我一入世,还是有所住,但是会换来换去,是在变化的,那个时候才可说,才有东西可以说得出来,否则是说不出来的。所以,我讲的入世的「无所住」,就是没有固定的住,它的「无住」是不固定住的意思。

  同修五:

  刚刚师父讲的「无所住」,当然是很透彻的一个方法;但是假如师父是一个领袖,譬如说是一个总统,或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你在这个世间,是不能随便变来变去的,你一定要设定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那师父怎么做?

  梁教授:

  我会顺应时代的特性,给世人一个明确的目标。譬如说中国人对领袖的要求是要清廉的,要诚恳的,这个要求是不变的,那我就顺应这个要求,把我的财产都捐掉,就像陈履安先生,把他的房子还给国家。又譬如世人需要一个共同的理想一起奋斗,我会提出「建立人间净土」的理想,大家同心协力,促使人世间向真、善、美无限趋近。

  同修五:对那些管理的人……

  梁教授:

  说到管理,这个世界有一个竞争的机制,譬如说「全民健保」,我曾经提出一个意见,不可用一个僵化的办法,要让它有一个竞争的机制在里头,来解决它自己的问题;也就是让它是活的、会如土长苗这样子来生长的。

  「如土长苗」把「寿者相」描写得非常好,「寿者相」就是有「时间相」,就是动态的、生命会变化的一个相、一个状态。要把这个做好,就要修「三摩钵提」(假观)。修「三摩钵提」是在修什么?就是修「寿者相」,「如土长苗」就是「寿者相」,是一个生命现象。

  修好「寿者相」,就可以超越「众生相」,就可以把「众生相」度了。这些相都是环环相扣的,不是佛陀故意设计出这样一串东西才有的,而是自然界本就具备的,因此并不是佛陀的创造而是他发现的。

  所以像要做动态的「系统思考」,那些东西都是「寿者相」,动态就是「寿者相」,也就是「如土长苗」,所以「如土长苗」真是精采啊!就这么简单一句话,把所有的要点一语道破!

  大家要注意,「三摩钵提」是谁修的?就是菩萨修的,菩萨是专门修「三摩钵提」的;罗汉是修「奢摩他」(空观)的;佛才是修定慧均等的。「三摩钵提」就是慧,「奢摩他」就是定,「定慧均等」就是禅那││「定」与「慧」两者都很重要。所以菩萨看起来会做事业,为什么如此?他是修「如土长苗」嘛,就会解问题,解「众生相」的问题。

  好吧,我想今天中午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杨弘宇居士记录

  【编者的话】

  梁教授去年曾在台湾和星、马等地开示《金刚经》中四相的真义。各次演说因当时因缘的不同而各有重点(梁教授演讲从无讲稿,不过随机赴感,称性而谈),然都十分精辟。为帮助大家对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有全面完整的了解,并不负梁教授将其宝贵的体会与心得和大众共同分享的美意,编者决定将他在新加坡和台湾的两次演讲内容编为一期,请读者将二篇互为参详,则必有收获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文钞》里记载,有人问印光法师:“学佛有没有秘诀,能够教我们一下就得到?”印光大师说:“有,诚敬二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没有诚敬,就什么都得不到。印光法师说“诚敬”两个字,是入门的秘钥,你要是真正把它做到,这钥匙你就得到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