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133布施的功德(附故事)
2014/9/4   热度:289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133布施的功德(附故事) 布施的功德—一 海涛 辑 1.布施有四种福报 一、施多得福少:如愚痴之人祭祠,饮酒歌舞损费钱宝,无有福慧。 二、施少得福多:能以慈心奉道德人,众僧食已精进学诵,施此虽少其福弥大。 三、施少得福少:如以悭贪恶意施邪见外道,两俱愚痴,是故施少得福亦少。 四、施多得福多:若有贤者,觉世无常,好心出财,起立塔寺、精舍、园果,供养三尊衣被履屣床榻厨膳,斯福如五大河流,入于大海,福流如是世世不断。《诸经要集》 2.布施的对象——有四种人优先布施 一、有苦者:是指贫穷者、乞丐、盲聋残疾、无依靠之人。 二、有恩者:是指凡对我有恩德的人。 三、亲爱者:是指凡对我有亲情眷爱的人。 四、尊胜者:是指贤善之人,以及能离贪欲、瞋恚、愚痴而修行的人。(内容改写自《瑜伽师地论》) 3.五种事物不应布施 一、非理求财不以施人,物不净故。 二、酒及毒药不以施人,乱众生故。 三、罝罗机网不以施人,恼众生故。(罝为兔网,罗为鸟网,机为机弩,网即网罟,都是用以残害、恼害众生的器物) 四、刀杖弓箭不以施人,害众生故。 五、音乐女色不以施人,坏净心故。《法苑珠林》 4.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共和合作。若人轻于少物、恶物,羞不肯施,是人增长来世贫苦。 5.若人共施财物,福田、施心俱等,是二得果,无有差别。有财、心俱等,福田胜者,得果报胜;有田、心俱下,财物胜者,得果则胜;有田、财俱下,施心胜者,得果亦胜;有田、财俱胜,施心下者,得果不如。 布施的功德—二 海涛 辑 1.布施不应生悔。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 2.复有三事(施已生悔):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 3.复有三事(施时不生悔心):一者、明信因果;二者、亲近善友;三者、不贪着财。 一、信因果者,复有二事:(一)从他闻法;(二)内自思惟。 二、亲近善友,复有二事:(一)深信;(二)智慧。 三、不贪着财,复有二事:(一)观无常;(二)不自在。 4.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物已,兼化众生。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于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 5.若言不能,复应语言:「若不能者,汝能随我说一切法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不?」若言能者,复当教之。教已,便施。 6.若言:「我今能说二事,唯不能说诸法无我。」复应语言:「汝若不能说诸法无我,能说诸法是无性不?」若言能者,教已,便施。 7.若能如是先教后施,名大施主。若能如是教化众生及诸怨、亲,无所选择,名大施主。 8.智者若有财宝物时,应当如是修行布施。如其无财,复当转教余有财者,令作是施。若余施主先知此法,不须教者,应以身力往佐助之。 9.契经中说:「四天下中阎浮提人,有三事胜:一者、勇健;二者、念心;三者、行净。」不见果报,能预作因;不惜身命,求得财已,能坏悭悋;舍已,思施;既舍施已,心不生悔;复能分别福田、非福田。是名勇健。《优婆塞戒经》 布施的功德—三 海涛 辑 1.智者施时,不为果报。何以故?定知此因必得果故。若人无慈,不知恩义,不贪圣人所有功德,惜财、身命,贪着心重,如是之人不能布施。 2.智者深观一切众生,求财物时,不惜身命;既得财物,能舍施人,当知是人能舍身命。若人悭悋,不能舍财,当知是人亦惜身命。若舍身命,求得财物,以布施者,当知是人是大施主。若人得财,贪惜不施,当知即是未来世中贫穷种子。 3.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 4.若父丧己,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悋,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若所为者生余道中,其余眷属堕饿鬼者,皆悉得之。 5.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若以衣、食、房舍、卧具、资生所须施于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乞士,为其咒愿,令其得福。以是施愿因缘力故,堕饿鬼者,得大势力,随施随得。何以故?生处尔故。 6.诸饿鬼等,所食不同:或有食脓,或有食粪,或食血污、呕吐、涕唾。得是施已,一切变成上妙色味。虽以不净荡涤汁等施应食者,然有遮护,竟不得食。如是施主亦得福德。何以故?以施主心慈怜愍故。 7.若有祀祠,谁是受者?随其祀处而为受者。若近树林,则树神受。舍、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复如是。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护身财。 8.若说:「杀生祀祠,得福。」是义不然!何以故?不见世人种伊兰子,生栴檀树;断众生命,而得福德。若欲祀者,应用香花、乳酪、酥药。《优婆塞戒经》 布施的功德—四 海涛 辑 1.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施,唯还得财宝报。菩萨修行如是二施,为二事故:一、令众生远离苦恼;二、令众生心得调伏。《优婆塞戒经》 2.设置厕所,离垢灭罪 一、造厕除众秽,后无便利患,身心常清净,见者莫不欢,缘是离诸垢,究竟获大安。《分别业报略经》 二、佛告天帝:我昔于波罗柰国安设圊厕,缘此功德,世世清净,累劫行道,秽染不污,金色晃昱,尘垢不着,食自消化,无便利之患。《万善同归集》 三、《虚空藏经》中记述:若忏罪人,治厕八百日,能灭罪咎。《释氏要览》 3.众生因布施、持戒因缘故,人中富贵,作转轮圣王,余波罗蜜或作梵王,或作法身菩萨。《大智度论》 4.布施的果报 一、布施饮食得力色命乐瞻。 二、布施衣服得生知惭愧,威德端正,身心安乐。 三、若施房舍则得种种七宝宫观,自然而有五欲自娱。 四、若施井池泉水种种好浆,所生则得无饥、无渴、五欲备有。 五、若施桥船及诸履屣,生有种种车马具足。 六、若施园林则得豪尊,为一切依止,受身端正,心乐无忧。如是等种种,人中因缘布施所得。 5.若人布施,加以供养父母及诸伯叔、兄弟、姊妹,无瞋、无恨不好诤讼,又不喜见诤讼之人,得生忉利天上,焰摩、兜率、化自在、他化自在(天)。 6.若人布施心不染着,厌患世间,求涅槃乐,是为阿罗汉、辟支佛布施。若人布施为佛道为众生故,是为菩萨布施。 7.一切智慧功德因缘皆由布施,如千佛始发意时,种种财物布施诸佛,或以华香或以衣服,或以杨枝布施而以发意。如是等种种布施,是为菩萨布施生般若波罗蜜。《大智度论》 附录:佛典故事——布施后又悔施的实例 佛曾开示布施后又悔施所获得的果报问题。佛说:过去在印度的舍卫城中,有一位婆提长者,财富无量;染疾命终后,因无有子嗣,生前所有财宝,全数充公。当时波斯匿王就其生前虽拥有无数财富,但每日所食之物,却极为粗糙,所着衣服,垢坌不净,所乘车骑,极为瘦弱,这种有财不能享用的怪异现象,请示于佛。 佛回答说:「这是悭贪之人,以贪吝、悔施之心行布施之法所获得的果报。这位婆提长者死后已堕啼哭大地狱中,受其依布施致富而再造的悭吝咒恶之报。」 佛于是为波斯匿王说其宿世所修福业,生此富贵之家的宿因说:过去此长者曾经生逢迦叶佛出世,投生舍卫城中,为田家之子。当时迦叶佛涅槃后,有一位辟支佛出世,路经长者家托钵。长者看见辟支佛在门外站立,便以欢喜心施食与辟支佛。辟支佛得食后,立即以神足通飞升虚空而去。 当时长者见到辟支佛现神变,心生景仰,发誓愿说:愿我以此施食功德,世世所生之处,不堕三恶道,财富具足。 后来长者遇一机缘,又生悔心,咒骂辟支佛说,宁可布施予奴仆,也不应布施给秃头道人饮食! 因为长者施食时曾发愿,愿获无量财宝,所生之处,不堕恶道,便应愿所感,生生世世,投生富贵之家,无虞匮乏。但后来又生悔心,故虽拥有极富之位,却生而不乐于财富五乐之中享用,饮食粗糙,穿戴不足,有钱不愿供给父母、尊长、兄弟、妻子、仆从、朋友等享用,也不愿布施修道之人。看似富贵,实与贫人无异。《增一阿含经卷十三》
------------------------------------------------------------------------------------------------------------- 更多HT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什么时候可以赞叹?要八风吹不动,你毁谤他,他不会生气;赞叹他,他并不欢喜,如如不动,这种人可以赞叹。换句话说,一称赞还有欢喜心,不能称赞。恰如其分、偶尔的赞叹是一种鼓励,这是可以的。佛弟子赞叹佛菩萨,目的是劝导那些对佛法不认识的众生,使他生恭敬心,诱导他来亲近佛菩萨,是这个意思,绝不是佛菩萨欢喜赞叹。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