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26
2014/9/4   热度:300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26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偈颂(26) 第三讲 ② 果平法师 讲授 下面是长行,“善男子,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涅槃者”。这就是说,十方刹土如果有佛要示现涅槃,“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这是把请佛住世,扩展开来讲,如果遇到一切对我们有利益的善知识要入灭,我都要殷勤地劝请,希望他们不要入涅槃,这里包括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 除佛之外,还要劝请其它圣者不入涅槃。首先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还有声闻、缘觉二乘圣人,还有就是在小乘圣人里处在学位的圣者,以及证得阿罗汉果的圣人,乃至一切对众生有恩的诸善知识,能够跟众生说一句一偈,能够让众生善根增长,把众生引入善途的所有老师,“我悉劝请。莫入涅槃。”我都殷勤地劝请他们,希望他们不要入于涅槃。这些善知识能够久住世一天,就能够多教化众生一天,多带领众生一天,对于还处在愚昧状态的凡夫,是非常需要和庆幸的事。 关于善知识的重要,阿难跟佛有一段对话。阿难曾对佛说,“善知识对修行者来说很重要,他是修行者成就的一半吧。”阿难的意思是,假如遇到一位善知识,你能够听他讲法,追随他修行的话,你的成就起码有一半的希望。也许我们都会觉得阿难说的有道理,会赞同阿难的话。但佛听后却否定了,说,“不对,善知识是我们成就的全部。” 初听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会赞同阿难的说法,但是如果细细去想的话,佛陀的说法才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教化,我们修行连走哪一条路都不知道,尽管自己每天很用功,期待着证悟,但是有可能自己已经南辕北辙了,本意要往南边走,现在却往北边跑了,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如果有一个过来人,给我们作一些方向性的指点,我们就不可能反道而行,离目标越来越远。 或者有的时候,自己在修道的过程中自己迷惑了,却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下一步应该往左边,还是应该往右边,我们徘徊在路中不知所措。这时候,多么希望有一位向导来全权带领自己。 所以,善知识在我们修道过程中,就像一个过来人、一个向导。比方说我们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途十分艰辛,道路充满了陷阱,路中还有很多叉路口,并且沿途都有倒引鬼企图来迷惑我们,我们自己孤身一人上路,怎样才能安全抵达目的地?靠一张地图显然是不够的。最保险的就是有一个人,他已经走过这条路了,由他来作向导带自己。跟随他的足迹,我们可以通过险途,安全到达目的地。 所以在这里,佛对阿难说:“善知识是我们成就的全部。”我们如果能够跟随一个善知识,能够听从他的言教,能够百依百顺地去追随他,那自己的成就就有保障了。所以善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重要,所以对一切能够带领我们入善道的善知识,要劝请他们不要入涅槃,能够时常听闻他们的教诫。 “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善知识住世,他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劝请他留下来,最终希望他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这句话就说了,“利乐一切有情”,是希望他们能够利益帮助一切众生,让痛苦众生能够离苦得乐。善知识把自己的修行经验告诉我们,把佛陀的智慧明灯,传递到我们的手上,让我们能够脱离黑暗,远离颠倒。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在修请佛住世支时,我希望自己的誓愿是无穷尽的,直到众生度尽祈请乃尽。
---------------------------------------------------------------------------------------------------------------- 更多果平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从《观无量寿佛经》这部经里面,我们非常明显地看出来,佛菩萨的身相庄严,不但衣着很讲究,身上佩戴的首饰也是一流的。这是学佛要明了,佛法是离苦得乐,如果学佛学得那么苦,反过来了,就是离乐去受苦,这个佛法我们学它干什么?为什么古大德提倡穿着饮食都要清苦一点?其实佛法是最讲究享受的,这种提倡是为了帮助我们消业障。消什么业障?贪嗔痴慢。所以在物质上减少一点,逐渐把我们贪嗔痴的心化掉,是这个意思,这讲消业。第二个原因是修福,我们自己吃苦一点,把我们多余的去帮助别人,这修福。一方面是消业,一方面修福,是这个意思。不是说学佛的人不可以穿得华丽,不可以去庄严自己这个色相,不是的,诸佛菩萨都是如此,怎么可以限制我们?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