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七)


2014/9/4    热度:258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七)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阿难尊者恭敬地向佛说道:“世尊!的确像您所说的那样,见闻觉知之性与其所缘境界,本来就是‘妙明真心’,所以是遍满十方世界,湛然常住的,其本性没有生灭。”

  “但是,这与大梵天的后裔娑毗迦罗外道,所常说的‘冥谛’(难以言说的真理,非色非空,非生非灭);以及投灰等各种外道们,所说的有一个‘真我’遍满十方世界,有什么差别呢?”

  【觉缘】就是前文“见与见缘,并所想相”的另一种说法。意思是:见闻觉知之性与其所缘境界。

  如世尊前文所说:“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因此,阿难尊者才说:“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楞严经》当中上下文之间关系非常紧密,大家需要仔细体会,需要熟悉经文才比较好理解。

  【梵志】婆罗门种姓的修行者,如娑毗迦罗,等等。他们自认为是大梵天的后裔,以大梵天为祖先,所以世尊称他们为“先梵天外道”,或者“先梵志”。

  在如今时代来看,“梵志”也是很了不起的,他们修行的目的是重返色界的大梵天,因此,其修行方法,主要是“禁欲”和“禅定”,同时,往往辅助以种种苦行。如今的印度和尼泊尔,仍然有不少此类的修行人,他们被当地百姓尊为“圣人”,极为恭敬。您如果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印度苦行僧”,就能够了解到许多相关信息。

  【投灰】印度的一类苦行外道,经常把灰涂在身上,近乎裸体,修习各种苦行和禅定。其修行目的,通常也是为了来世升天。

  【真我】许多印度外道都认为有一个“真我”遍满整个世界,也主宰着世界的一切。类似的名字还有许多,例如:“梵我”、“神我”、“大我”,“自然之我”等等,含义都比较接近。

  前文,在“第七番显见”当中,世尊引导阿难观察一切物象,通过其中“无是见者”与“无非见者”,显发出见性与一切虚空及物象,本是妙明真心。对此,阿难尊者又有了新的疑问:因为,既然一切虚空与物象,以及“见精”,或者说“见闻觉知之性”,本来都是“妙明真心”;而依据世尊的开示,“妙明真心”是无处不在的,是湛然常住的,它不生也不灭。

  那么,这个“妙明真心”岂不成了外道所说的“真我”和“冥谛”了吗?它们到底有啥差别呢?

  所谓“冥谛”,如前文所说,它是“非色非空”的难以言说之真理,同时,也是“非生非灭”的。而“妙明真心”呢,显然也是“非色非空”,也是“非生非灭”的。那么,两者有啥差别呢?

  答:外道“冥谛”所说的“非色非空”,是指在色法和虚空之外,另外有一个“冥谛”,包容着色法和虚空;但是,色法和虚空却不是“冥谛”。

  而“妙明真心”的“非色非空”呢?则是说“妙明真心”不属于“色法”,也不属于“虚空”,而是包容一切;同时呢,“妙明真心”也不在色法和虚空之外,色法和虚空当体就是“妙明真心”本身。

  外道“冥谛”所说的“非生非灭”,是指在生和灭之外,另外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冥谛”,包容着一切生灭法;但是,一切生灭法却不是“冥谛”。

  而“妙明真心”的“非生非灭”呢?则是说“妙明真心”不属于生,也不属于灭,而随缘显现了一切生灭;同时呢,“妙明真心”也不在生和灭之外,一切生灭法当体就是“妙明真心”本身。

  换句话说,法相(事物的相状)虽有生灭,法性(事物的本性)则本无生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平等平等。这个平等的“法性”,也就是“妙明真心”。

  所谓“真我”,也包括“梵我”、“大我”、“神我”等等在内,这些外道都认为有一个“真我”之类的东西遍满整个世界。而“妙明真心”呢?毫无疑问,也是遍满整个世界的。那么,两者有啥差别呢?

  答:外道所认为的“真我”,不仅仅遍满世界,而且化现一切,主宰一切(那只是他们的错认,实情并非如此)。而佛陀觉悟的“妙明真心”呢,一方面遍满世界,化现一切;另一方面,却从来不会主宰一切。所以,“妙明真心”也叫做“无我”,也叫做“第一义空”。诚如《八大人觉经》所说:“生灭变异,虚伪无主”,这个世界,无论如何地生灭变化,其中,却并没有绝对的主宰者。

  为啥呢?因为,整个世界当中的一切,都是“妙明真心”化现的,也都是“妙明真心”本身;除了世界与众生之外,就没有独立存在的“妙明真心”了。所以,一切万事万物与“妙明真心”都是平等一如的,都是圆融一体的,咋会有谁主宰谁呢。

  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当体是佛,终究是佛。只是,暂时迷失在了分别妄想当中,不自知而已。相比较来说,佛教更接近于“无神论”,而不是“有神论”。因为,佛陀不是某种神灵,更不是主宰者。以佛教来看,任何一尊天神,都还是众生,都不可能主宰世界。佛陀最圆满的功德,如《圆觉经》所说,那就是“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也就是说,佛陀是最平等、最随缘的,完全没有了造作,完全随顺于法性,因此,得大自在。

  所以,“妙明真心”只是假名,不是实有;“佛性”只是假名,不是实有;“法身”只是假名,不是实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不是实有,却也不会断灭,就在当前,心清境明,无有不是。而所谓的“佛陀”呢?则是指究竟的觉悟者,究竟透彻了“妙明真心”的人。

  佛陀并不在众生之外,如达摩祖师所说:“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佛教因此而区别于那些“神我”外道,他们以为有一个“神我”、“真我”、“梵我”等等,凌驾于众生之上,超越于众生之外。可是,那并非实情啊。

  由此可知,外道所觉悟的“真我”,等等,还没有透彻实际,还存有知见与对立,还不彻底。佛陀则不同,已经究竟透达了诸法实相,消融了一切知见与对立,因此,而获得了法界本有的正遍知,遍知一切却丝毫无沾染。

  阿难尊者不仅有了疑问,而且,他还记起了世尊曾经说过的一些法义,所谓因缘之法。但据阿难此时的观察,他认为“妙明真心”既然“非生非灭”,就应当不属于‘因缘所生’,似乎是‘自然而有’的。可是,“自然而有”又成了外道见解,到底该咋理解呢?阿难尊者没有了主意,只好请问世尊:

  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世尊您也曾经在楞伽山上,于《楞伽经》法会当中,为大慧等菩萨们宣示演说这样的法义:那些外道修行者们,时常说一切法都是自然而有的;我则说一切法都随着因缘而生,随着因缘而灭,不是他们所说的境界。”

  【楞伽山】佛陀讲说《楞伽经》的地方。相传,此山在锡兰国(今斯里兰卡)之海滨,是鬼神聚集之处,非人类所居,没有神通是到不了的。据《大唐西域记》所记载,“国之东南隅有楞伽山,岩谷幽峻,为神鬼之游舍,昔如来于此说《楞伽经》”。

  【大慧】大慧菩萨,是《楞伽经》上的请法人。

  【敷(音:夫)演】宣示演说。“敷”:宣布,宣示。例如《晋书》云:“可敷告天下”。

  【自然】这里是“自然而有”的意思。

  许多外道修行者都持有这个见解,认为一切法是自然而有的;或者,认为“真我”、“梵我”、“大我”是自然而有的,是世界的“第一因”。持有这类见解的修行人,可以统称为“自然外道”。

  【因缘】这里是“因缘所生”的意思。所谓的“因”,指“内因”,也就是主要因素;所谓的“缘”,指“外缘”,也就是辅助条件。

  如马胜比丘告诉舍利弗说: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佛陀讲说因缘生灭之法,一方面,准确诠释了生死轮回当中的一切现象;另一方面,是为了破斥“自然外道”的邪见。

  世尊常说“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在《楞伽经》法会上则明确指出“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意思很明确:“因缘之法”是佛法,“自然而有”则是外道法。所谓“因缘之法”,推而广之就是“因缘果报”和“因果轮回”,是现象界的自然规律。

  可是,阿难尊者观察了自己的“见闻觉知之性”以后,却发现它似乎是“自然而有”的,不属于因缘所生。这就有了矛盾,这个矛盾,还需要世尊予以开导。阿难尊者说道:

  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我如今观察这个‘见闻觉知之性’,它好像是‘自然而有的’。因为它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的境界相,所以,似乎不是因缘所生。”

  “但是,与那些自然外道相比较,您如何来开示大家,让我们不会陷入到他们的邪见当中,而得以开悟真实心,也就是那个微妙觉了的光明本性呢?”

  【觉性】此处指“见闻觉知之性”。也就是前文“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当中,“觉缘”之“觉”,所指的就是“见性”,也就是“见闻觉知之性”,省略为“觉性”。

  【妙觉明性】微妙觉了的光明本性。也就是“妙明真心”,也就是“妙精明心”,或“妙真如性”等等。

  咱的“见精”,或者说“见闻觉知之性”,尽管它是“第二月”,但它是否属于“因缘所生”呢?

  答:正如阿难尊者所说,确实不属于因缘。

  问:那么,它是否属于“自然而有”呢?

  答:也不属于。

  问:那它到底属于什么呢?

  答:它没有归属,它就是本来,以及本来的功能。

  问:“本来”不就是“自然而有”吗?

  答:不是。因为,佛陀觉悟的这个“本来”是无实质的,是无形的,是自性空的。并不存在一个“自然而有”的“自然体”。当然,一切本有的功能,却本来天成。

  问:“本来”既然是无实质的,咋出来的世界万物呢?

  答:世界万物就是无实质呀,当体即是“本来”,即是“自性空”,切莫错认才好。

  对于“觉性”的观察,很容易发生错认,即便是多闻的阿难尊者,此时也把“觉性”错认为了“自然而有”。不过,尊者也知道,“觉性”之自然(即是如来的自然智),与“自然外道”必有差别,所以才请问世尊:“云何开示,不入群邪”。下面,是世尊的解答。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前面,我已经如此详尽地进行了方便开导,把法界的真实状况告诉了你。可是,你还是没有开悟自性,竟然迷惑地认为,觉性是‘自然而有’的。”

  【我今如是开示方便】前面,我已经如此详尽地进行了方便开导。

  世尊前文的所有开示,可谓是循循善诱,层层深入,连比喻带直说,想把阿难尊者以及有学大众们,引入诸法实相。然而,通过世尊前文所说“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等等法义,阿难尊者又对于“妙明真心”产生了误解,也对于“妙明真心”的“第二月”,即“觉性”,产生了误解,以为,它是“自然而有”的。

  这说明,阿难尊者此刻尚未明了“见精”与“觉性”,至少,明了得还不透彻,更不要说“妙明真心”了。实际上,多数人在初次明了“觉性”的时候,都是不够透彻的,都还需要学习大乘经论,需要过筛子,需要去芜存菁。

  因此,对于仍旧迷惑的阿难,世尊再继续予以慈悲开导:

  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阿难,如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见闻觉知之性’确实是‘自然而有’的,它当然就应该有一个可以鉴别清楚的“自然体”才对。”

  【甄(音:真)明】鉴别清楚。“甄”:鉴别。

  【有自然体】既然是“自然而有”的,就应该有一个“自然体”,有那样一个东西才对。

  反过来观察,更好理解:假如说,这个“觉性”之“自然体”不可得的话,那么,它又怎么可以叫做“自然而有”呢!假如它确实存在的话,就应该可以找到才对。

  下面,世尊就来帮着阿难鉴别寻找这个“觉性”的“自然体”:

  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那么,你来观察一下这个微妙光明的‘见性’当中,到底以什么做为它的‘自然体’。”

  “这个‘见性’到底是以光明为‘自然体’,还是以黑暗为‘自然体’呢?到底是以通畅的虚空为‘自然体’,还是以阻塞的景物为‘自然体’呢?”

  【妙明见】微妙光明的“见性”。也就是前文阿难尊者所说“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当中的“觉性”。到这里就清楚了,这个“觉性”就是“见性”,也就是“见闻觉知之性”。

  如前文“八还辨见”当中,世尊已经论述过了,在当前“见性”之现量境界里面,共有八种景象,分为四对。在这里,世尊选用了前两对来探讨观察,即:光明与黑暗,通畅的虚空与阻塞的景物(例如:墙壁,等等,会挡住视线),以下是世尊的观察结果: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阿难,如果以光明作为‘见性’之‘自然体’的话,就应该见不到黑暗了(因为,到了黑暗的时候,光明已经消失,此时,‘见性’之‘自然体’也随之消失,所以无法见到黑暗。以下同理可知);如果以通畅的虚空作为‘见性’之‘自然体’的话,就应当见不到阻塞的景物了。”

  “同样的道理,乃至于以种种较暗的色相作为‘见性’之‘自然体’的话,那么,到了一片光明的时候,‘见性’之‘自然体’也就消失了,‘见性’就应当没有了,怎么还会见到光明呢?”

  大家要知道,就在当前咱大家明见一切景象之时,胡思乱想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此刻,只有“见性”和种种“物象”。在种种“物象”当中,大约也就分为四类,两两相对:“光明景象”与“黑暗景象”相对,“通畅的虚空”与“阻塞的景物”相对。

  当前的自然存在就是这些了,因此,既然阿难尊者认为“见性”是“自然而有”的,那么,其中就必有一个自然存在是其“自然体”,是“见性”才对。可世尊帮助咱观察的结果呢,无论“见性”以哪个为其“自然体”,都是不成立的,都会陷入自相矛盾当中。

  阿难尊者无比信赖世尊,所以,经过世尊这样一分析,他也听懂了,的确有道理。于是呢,嘿嘿,他立马就转舵了,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立即放下“见性”是“自然而有”的见解,转而认为“见性”是“因缘所生”的了。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阿难是一个没主意的人,并非如此。只不过,阿难尊者已经开悟空性,对于这些法义和概念虽然还不够明了,但是,已经基本没有执着心了。完全可以做到“知非即舍”,以及“知错就改”,仅就这点来说,也绝不是凡夫可以做到的。

  不过,从智慧层面来说,阿难尊者还纠缠于“非此即彼”,这还不是“明心见性”的大乘见解,尚未到达菩萨彼此一如的妙智慧啊。

  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阿难尊者,即使对于“见性”是“因缘所生”也心存疑虑,不明其所以然,只好继续请教世尊。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阿难说道:“看来,这个微妙的‘见性’,它必定不是‘自然而有’的了。嗯,我如今再来体会,它大概是‘因缘所生’的吧。”

  “但是,我心里还不明白,(‘见性’既然‘非生非灭’,又怎么会‘因缘所生’呢?)所以,还要向如来您询问,‘见性’这个‘非生非灭’之法义,如何才能够与‘因缘所生’相符合呢?”

  【是义云何合因缘性】“见性”这个“非生非灭”之法义,如何才能够与“因缘所生”相符合。

  这里的“是义”,就是指阿难尊者前面的观察:“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如今,“自然而有”被否定了,但是,“非生非灭”是无法被否定的,是如实的。“见性”既是“非生非灭”的,又是“因缘所生”的,这就自相矛盾了。

  ——这个矛盾,能够调和吗?

  答:只要是“因缘所生”之法,就必然是有生灭的,随因缘而生灭。所以,这个矛盾无法调和。

  因此,“见性”既然是“非生非灭”的(这一点,前文世尊在“观河定见”当中,已经为波斯匿王论证过了),它就不会是“因缘所生”的了。

  下面,世尊将直接为大家论证“见性”非“因缘所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清净心是好心,我们要存清净心。清净是一定没有污染,什么东西是污染?自私自利是污染,名闻利养是污染,贪嗔痴慢是污染。我们真学佛,要做到心地清净。平等心是好心,平等心是一定没有高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向乞丐托钵,对于乞丐的态度,跟对待国王的态度没有两样。佛对于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看待,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佛看一切众生看佛性,这就讲,完全看人家美好的一面。佛性是自性觉,是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从这里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