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授记品第六


2014/9/4    热度:317   

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授记品第六

 

  梵音和伽罗,此云授记。亦云受记、受决、受莂。授是与义。受是得义。记是记事。决是决寂。莂是了莂。(莂,分别之义)诸经或破受记。如净名云,为从如生得受记,为从如灭得受记。如无生灭,则知无记。思益云,愿不闻记名。大品云,受记是戏论。今经云何(说授记)?答,若见有记记人,此见须破。若菩萨誓记,此记须与。(此通途答)又世谛故记。(世谛有建立故)第一义谛故无。(四教并论二谛,不能以真难俗)又四悉适时故记。如下说(四教各论四悉)。今经有五种记。若通途记。如法师品初,若别与记,如三周后。(一、通别)若正因记,如常不轻。若缘因记如法师品十种供养。若了因记,如授三根人。正因记则广,缘了记则狭。(二、三因)或迟记或速记。(三、迟速。迟如声闻,速如龙女。)或佛记,如此文品,或菩萨记,如常不轻。虽无劫国之定,亦得是记。(四、师弟)复有悬记,如化城品未来弟子是。(五、现未)首楞严三昧经明四种记。今经具之。未发心与记,如常不轻品。发心现前无生三周记是也。四悉者,原夫诸佛本为大事因缘出世,令诸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大事已显,佛已说竟。众生已入,畅佛本怀。众生愿满,法应与记。如父遇子,岂不付财。又,行人无量世行愿愿在今佛。文云,其本愿如此,故获斯记。此两缘,是世界悉檀故记。(初约机应相对,第二单约物机)又,二乘闻经,改小入大。圆因已足,因必招果,故如来与记。又,时众咸知,发愿为生身法身内外眷属。或愿但生彼土,饶益众生。此两是为人悉檀故记。(一已生己善,二能生他善。)又,授二乘记,破欲退大入小菩萨。何者?若定有二乘,可退为小。今无二乘,何所可退。(一破欲退为小之恶)又破欲发二乘心者,彼证已舍,我何为取。(二破欲发小心之恶)又,破未改小者,则便改小。(三正破小恶)又,将证小者,即不取证。(四破将欲证小之恶)此四对治悉檀故记。又,无生现前,必由实解,开佛知见不谬,故与受记。又,一切众生,但正无缘,(但有正因,无缘因)今小乘闻经信解,正缘具足,开佛知见,故与受记。此两是第一义悉檀故记。此四记摄一切诸受记尽也。中根人闻法(说)譬(喻)二周,开三显一,具足领解,如来述成。虽自知作佛,而时事未审(知)若蒙佛诚言,授其当果。劫国决定近远了莂,则大欢喜。今从佛授与得名(得佛之名)故言授记品。又,通论,则记十界事,皆名授记。今但记作佛。又,四教佛皆有授记,今唯在圆。又,法身应身二记,今且在应。

  本迹,则诸大弟子久已得记。今迹示初受,以引实行。

  观心者,能观心性即空假中,即为诸佛授记。亦能授一切记,如常不轻。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 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学佛要记住:“菩萨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受就是在一切境界里头,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菩萨三昧。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最高的享受不是吃得好、穿得好,不是世间名闻利养、荣华富贵……。最高的享受是我们真正觉悟了,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以身语意业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菩萨三昧”,这是真正享受!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