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柔佛一夜贤者禅院和Bhikkku Vajiro的访谈


2014/9/3    热度:204   

在第166期淑怡同学投来一夜贤者禅院短稿的吸引下,联络上几位佛友带路,两辆车荡荡北上柔佛州,实地拜访这道场探个究竟。清晨赶路约两个多小时,出南北大道转入峇株巴辖市,再穿过油棕园,拉开铁栅门,映入眼帘的是左边一排整齐的小寮房(Kuti);右边则是几座较大的建筑物,那是禅堂和斋堂。禅堂有两座,供男女众分开坐禅用。禅院后方则是一座山丘,高处有禅房供长老居住。山前细水潺潺,清水沿山石流下来,这也是禅院的水源了。这里没有电能源,而是用太阳能,非常环保!
  其实我们是没事先预约,在秀德同学战战兢兢的请示并说明来意,住持也欣然接受了这不速之求,请大夥坐了下来,一问一答中让大家对禅师和这地方有进一步的认识。
  禅师简介
  坐在我们面前的住持,是一位壮年,身材中等结实,穿着缅甸派系深棕色袈裟。他是法居乐比丘。(BhiKku Vajiro,简称禅师) 出家十三年之久,沙弥一年半,比丘十二年。跟马哈希派系的师父出家,先是去缅甸毛谈棉,博奥禅师的道场学习禅法。后来再到锡兰森林派的道场继续修习帕奥禅法。这期间也不时接触和了解其他门派的修法。回来因缘和合,长期锡住于此。
  禅院简介
  这所禅院建了有五年之久。问道因何名为“一夜贤者禅院”?这是一部经的名字。禅师刚出家时,对中阿含里头这部经情有独钟。其内容大概是说修学者要过着适宜的梵行生活。努力去了解苦,无常,无我。不要迷恋世间,死亡随时会找上门。提倡圣者所过的生活……。禅师借此名勉励来修禅的行者,要认真努力的在此过着适当的梵行生活。
  禅院的面积有四亩之大,全由信众募捐建成,纯供禅修之用,每天都有附近的信众来供养午膳。早晨由护法自行准备简单的早餐供大众食用。这样的安排下,大家不必操心于烹调工作,更能全心于禅修上。
  在这里以禅修为主,保持正念是很重要!以前还有诵经,现在则废除了。清晨有要求少许时间来打扫寺院之外,其他时间都鼓励学员打坐行禅及善法。学员之间少交谈,也不鼓励读书。因为这些都会令心散乱。每天傍晚5时则有禅修的讨论,特别情况才有开示,因为禅师自己也需要时间修持。
  对来修者的要求
  这里是常年开放,只要学员能遵守禅院的规则,道场是无任欢迎。年龄与性别都无规定,病患者则不被接受,除能够照顾自己者例外,也由于供男众的寮房有十间;女众则十一间,住宿有限,因此不能收容太多人共住,特别是那些错把这里当为安养休闲场所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禅修者住宿时间长短也不限定,至少三天或以上为佳。至于学员的修持进度快与慢也不是问题,只要他们自己有时间和假期,热心又诚恳于修行就好。
  * 为何设下须住上至少三天或更长的要求?
  禅师非常肯定的表示,修行是需要时间的。一个人在世俗生活久了,他的心相对来说会比一个在禅院久修者来得散乱,因此他是需要时间调整,让心慢慢的平静下来。就好比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煞车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把车子停下来。
  * 要多久的时间,学员的心才能够静下来?
  那得看各人的善根。有些人来了三两天就可以得定。有一些会用上一个星期,有的需要两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完全取决他过去的修为。
  * 开始学习禅坐,要注意什么?
  禅师认为行者首先要保持正念。打坐时不要太用力、太硬、太紧,放轻松。他的心慢慢的会集中起来,同时心也会生起光芒,从黯淡到光亮。黯淡的心是不可能看到生灭法的!
  一个人太过急于成就禅定也是一种执著,这样会产生障碍而不能进入状况。五盖、骄傲、和大意;五根不平衡也都会影响进度。
  不分昼夜盯着呼吸太过于紧密,久了下来也会出现禅病。因此禅师的教导中,非常鼓励行禅将心注意在脚步;打坐才观察出入息。以此来平衡避免出偏差。
  禅修课程指导
  禅院欢迎已经有禅修基础的人士来静修。一般上禅师会鼓励他们先修定,以安般那(Anapana观出入息法)为主要方法。倘若学员被观察到与此方法不相应的话,禅师会给予其他止禅(Samatha)方法的指导,或者让他们修他自己所熟习的方法。
  对那些个性比较活泼、比较喜欢思维分析的学员,止禅不能掌握者,会考虑直接授与观禅。一个观禅者,非常善巧,纯熟到极点,心也是会很平静,体验涅槃。佛说过:“涅槃为最乐”。经典中佛陀不时赞叹常入灭尽定的大圣者,因为无心的状况最快乐!
  一般上,这里的教导是以博奥禅法为主。
  至于那些回家后能够过着平淡、道德、不作恶的生活,每天能练习十五分钟乃至一小时,对禅修能保任的旧生,他们可以回来继续深入修持。俗家生活心容易散乱,北传的念佛、诵经的修持也能够培养专注力。
  禅师的参学及所得启发
  禅师在初期是以马哈希(Mahashi)修法为主,过后还在山洞潜修一段时间。参考了《清静道论》后发现到自己的确是很需要禅定功夫。经过法友的介绍才转到博奥禅林学习止观并重的技巧方法。后来又过去锡兰继续进修一段时日才回来。
  由于接触的比较多且深入,禅师本身是没有派系之分。法门有很多很大,只要是对学者相应的就是好的法门。虽然禅师没有深入研究阿毗达磨,但博奥禅法的课程是依阿毗达磨法来修观,从中对这些论的义理有所了解。没有禅定基础的人是无法了解其中所分析出来极为微细身心变化过程的那些微细法。也有后代学者对《清净道论》有所排斥。禅师认为亲身的体验是最好的论证!其实我们应该感激这些先贤们的努力,为我们留下法理,给我们在修习过程有得参考及对照。
  * 禅师是如何教导禅法?
  佛经里头佛曾说过,众生根性不同,有些需要纯观;有些则是依止观双运才能成就解脱。因此流传下来许多不同的技巧法门,大家所要追求的目标一样,只是途径不同罢了。修观的目标是要看到生灭;当我们的心很细,能观察到微细的生灭,就能破我见,进而对精神与物质渐渐不执著,证悟与解脱的机会就很高了。
  在信众的请求下,起初在禅院里教导禅修课程是注重在七清静法的次第。第二年禅师开始发现到学员中很多是无法完成整个课程,多半是时间和假期不足的原因。禅师凭着自己过去也曾在观禅上下过功夫且有一定的受用;禅师把技巧指导略作更改。在学员修完初禅后,就教导他们以禅支为缘起修毗婆舍那(Vipassana).如果他们的善根和时间具足的话,才会继续给予二禅,三禅甚至四禅观的教导,然后再传授博奥七清净法整个课程。
  可能这样的见地和教授方式在教内有异议,不被接受。不过环观世上各家禅法,好象马哈希、孙伦、葛因卡这几位老师的禅法指导中,都没深入安止定。证明了近行定是足够观察修观。
  初禅进入稳定的状况保持七天后,心也会很明亮、很细,很透明;有足够力量修观,看感受、看生灭。这些都是属于心法,掌握得好,因缘成熟的话,是有机会体验出世间法。心不透明是很难观察到心和物质微细生灭的过程,体验无常从而生起厌离。厌离心的生起才引发行者趋向出离解脱。佛陀曾说过:
  “一个人活了一百年,而不了解生灭法; 不如活一岁而能了解之。”
  七清净法 —— 修持和修证之依据
  * 一个禅修者在开悟前,一定要经过七清静的过程否?
  禅师举中部阿含经,舍利弗问一位尊者比丘:尊者,您是为什么而出家?
  尊者回答:是为了戒清净而出家。
  舍利弗再问:那么您只是为了戒清净而出家吗?
  尊者答:不是,是为了达到心清净。
  * 续问:那么您出家只为了心清净吗?
  答:不是,是为了疑清净。
  ……………………
  ……………………
  这样一步一步的增上,最后是彻底了解物质和精神的实相。这不就是表明七清净是禅行者必经的次等过程。
  其实不一定要死依照某个方法来修持,完全视学员本身的身心状况而定。佛陀时代,阿难尊者开示,听众的心很纯净,专注于法。心也渐渐进入近行定,观察到音声的生灭。在听完一堂经法下来,体验到一切法都有息灭的一刻,就在此时他们心眼开,得法眼净。简单说,一个人在听一堂经下来就得法眼净,他的智慧也是有经过七清净次等提升的。更肯定的他在过去世曾修集许多资粮,诸如修福、持戒、有德行、心清净、专注和柔软等。那他的进度就不一定要呆板跟着课程的步骤了。
  * 哪家禅法最好?
  禅师认为最好不要比较、不要有所求,一有要求就会执著。可以说,不论是依那个法门,只要是方法正确,不离开四念处,依于义理,都是能够到彼岸的。我们是不用去排斥别人,佛法不属于任何人的专有,一个想要深入精神层面的人自然会喜欢打坐。那怕是基督教和回教也意识到心灵的力量;也有他们各自培养心力专注的方法。相差的只是没有深入内观,而错认执著有一个永恒的我,一切由神创造和控制罢了。因此,七清净中以“见”为重要的原因在此。
  经典也有说道:“成就止的人,终成于观;修观的人,终成于止。”
  佛陀说四念处乃唯一之道,相差的只是有的教导重于定,而有的不注重禅定之别。
  我们非常庆幸能够和这位禅师作一亲切的谈论,也亲睹信众所准备来丰富的午餐。经过简单而庄重的供僧后,轮到在家行者受供;最后是大众以自由餐方式享用。有意来此禅院进修禅法的朋友们,须事先通过书信或电话征求住持的同意。地址与联络如下:
  B.H.: (60) 012-727 4 545 (10am-1pm / 5.30-7pm)
  Fax : (60) 07-434 8836
  Yeo Bak Lang (60) 07-431 5100 /
  (60)012-757 3383 (Malaysia)
  Liu Yong Yu (02) 6779 0837 (Singapore)
  Sam Ho (02) 9820 8050 (Singapore)
  c/o 18, Jln. Ros, Tmn Pertama,
  Sri Gading, 83300 Batu Pahat, Johor, Malaysia
  E-mail: bhvajira@hotmail.com
  在此也感谢锦盛、秀德带路、涌光笔录,娇妹摄影。
  按:七清净法即是七净华。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六祖坛经》里面记载,法达禅师念过三千部《法华经》,一天念一遍,念了十年。经是念得滚瓜烂熟,但是意思他不懂,念了十年没开悟。法达到曹溪去请教六祖,六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没念过经,他叫法达把经文念出来,《法华经》二十八品,法达只念到第二品,六祖说:“不要念了,我统统知道了。” 六祖给法达讲解,法达一听就开悟了。为什么六祖有这个本事?他的心清净,心境一如,所以一切经都通达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