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密嚴經》批註(1)
2014/9/3   热度:757
整理者按:作為唯識學六經十一論之一的《大乘密嚴經》,至今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但是,歐陽竟無大師卻早已給予了特別的關註,他不僅在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七日批閱完了一遍,作了詳細的按語註釋,而且還在此次以黑墨為標識的批註的基礎上,又以朱筆作了一次仔細批閱,作了進一步的疏註,並對第一次批註作了適當修訂。這是我們從歐陽批閱過的,光緒二十三年冬十一月金陵刻經處刻版印本上,可以看出的歐陽竟無所作的兩次批閱。其實,在這之前,歐陽理當對《大乘密嚴經》已經作過多次閱讀,因為在這個版本的經文前,就附有了油印的歐陽竟無所作的名為「大乘密嚴經品目」的長篇提要及科文,而對這個提要,歐陽也在兩次批閱時作了圈點,並有個別修訂。這個提要,對《密嚴經》作了縱橫疏理,其闡幽發微,精義紛呈,說明了歐陽竟無對此經早已融會貫通。只是這個提要,在後來一九三六年五月支那內學院將《大乘密嚴經》作為《藏要》第三輯第八種收入其中印行流通時,已經附在卷首了,這次我們意在整理歐陽大師未刊稿,就不再附入了。但是,歐陽竟無對作為精編精校本收入《藏要》的《密嚴經》,還是又作了一次認眞批閱,並作了一些批註,當然,這次批註內容較少,並且大部分與前兩次批註相同或類似,只有個別修訂,這次整理也酌情擇入。 自然,整理歐陽大師對《密嚴經》這樣一部義理精深經典的三次細密深入的批註,並非易事。歐陽的批註,除了大量的隨文旁註外,還有很多是在原書「天頭地腳」上的批註,這次過錄這些批註,底本「天頭」上的批註,以「眉批」標示,底本「地腳」上的批註,以「註腳」標示,而隨文旁註,則不另加標示。由於底本為木刻本,而歐陽的批註,也只是一種讀書雜記,這樣,眉批、註腳,甚至包括旁註,其所疏釋的文字位置,就頗費斟酌了,有些還很難確定。又因為時間倉促,不允許仔細推敲,只能以底本為依據,在相應的範圍內隨文標出,讀者諒之! 歐陽大師如此反復精思深參經籍,其研學之精進,眞令人讚歎不已!吾輩後學正可以從閱此《〈大乘密嚴經〉批註》始,秉承大師精神,發心精進,孜孜以求佛法道妙! 新翻密嚴經序 唐代宗皇帝制 朕聞西方有大聖人焉。演不言之言。垂無敎之敎。啟迪權實。發披聾瞽。遷其善者不疾而速。階其益者卽聖自凡。擊蒙求於娑婆丘陵。示達觀以密嚴世界。匪染淨在我。實是非遊。而楚越生於念中。及缺頓於目下。彼魚藏鳥逝.其若是乎。欽哉密嚴。跡超三有。量周乎法界。相離於極微。非聲聞之所聞。豈色見之能見。嘗潔已至妙。允恭付囑。是欲泉靜識浪。珠淸意源。窮賴耶能變之端。照自覺湛然之境。深詣心極。其惟是經。夫翻譯之來.抑有由矣。雖方言有異。而本質須存。此經梵書並是偈頌。先之譯者多作散文。蛇化為龍.何必變於鱗介。家成於國.寧卽改乎姓氏。矧譌略輕重.或有異同。再而詳悉.可為書善。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像敎棟樑。愛河舟楫。戒珠在握。明鏡入懷。雪涉雲征.窮鹿野之眞諦。帆飛海宿.究馬鳴之奧音。聲該入轉。言善兩方。足可窺鑒闕如。抑揚了義。詔今集京城義學沙門飛錫等.翰林學士柳抗等。詳譯斯文.及護國經等。對執貝多。翻諸簡櫝。憑其本夾。依以頌言。大羹之味不遺。淸月之魄恆滿。豈不美歟。豈不美歟。朕詞乏淸華。文非道麗。志流衍於秘賾。將布濩於無窮。聊課虛懷。序之篇首云爾。 目 錄 卷 上 密嚴道場品第一(2) (3)入密嚴微妙身生品第二(4) 卷 中 入密嚴微妙身生品第二之餘(5) 胎藏生品第三(6) 自作境界品第四(7) 辯觀行品第五(8) 趣入阿賴耶品第六(9) 卷 下 我識境界品第七(10) 阿賴耶卽密嚴品第八(11) 批 註 (1)篇名為整理者所加。(2)此品談佛與佛住。(3)在「密嚴道場品第一」與「入密嚴微妙身生品第二」之間批註:「此中尚有一品為文殊師利問法,中談由布施離生死苦義。」(4)此品談淨身生。(5)總批註卷上「入密嚴微妙身生品第二」及卷中「入密嚴微妙身生品第二之餘」曰:「第一番談湼槃妙身非滅無之微妙,第二番談世間唯心現之微妙,第三番談淨智深法境之微妙。」(6)此品談染身生。(7)此品談心慧皆自作境界。(8)此品談人法二空觀。(9)此品談賴耶體性觀。經言修念佛觀行之境名如來藏,故此品為觀行。(10)此品談惡見處所是我執而實唯識。(11)此品談密嚴處所為賴耶而識實淨。 大乘密嚴經卷上 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密嚴道場品第一(1) 如是我聞。一時佛薄伽梵.住(2)於超越欲色無色等想.於一切法自在無礙.神足力通之所遊戲.(3)密嚴世界。(4)而此世界.非彼外道聲聞緣覺所行之境。與(5)諸修習勝瑜伽者.十億佛刹微塵數等菩薩摩訶薩俱。其名曰。摧一切外道異論菩薩摩訶薩。大慧菩薩摩訶薩。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摩訶薩。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得大勢菩薩摩訶薩。神通王菩薩摩訶薩。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解脫月菩薩摩訶薩。持進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皆超三界心意識境。智意成身。轉於所依。成就如幻首楞嚴法雲三摩地。無量諸佛手灌其頂。處離三有。住蓮華宮。爾時(6)如來應正遍知.從現法樂住自覺聖智甚深境界微妙奮迅無量衆色之所顯現三摩地起。出(7)帝弓電光妙莊嚴殿。與(8)諸菩薩入於無垢月藏殿中。升密嚴場師子之座。世尊坐已。觀察四方。從(9)眉間珠髻光明莊嚴出於無量百千淨光。圍繞交映.成光明網。是(10)光明網流照之時。一切佛刹莊嚴之相.分明顯現.如一佛刹。餘諸佛土嚴飾細妙.同於微塵。密(11)嚴世界.超諸佛國。遠離星宿及以日月。如無為性。不同微塵。此(12)密嚴中佛及弟子.並餘世界來此會者.皆如湼槃及以虛空非擇滅性。 爾時世尊現彼世界佛及菩薩威神功德勝妙事已。復以佛眼遍視十方諸菩薩衆。告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摩訶薩言。如實見。今此世界名曰密嚴(13)。是中菩薩(14)。悉於欲色無色無想有情之處。以三摩地力。生智慧火。焚燒色貪及以無明。轉所依止。得意成身。神足力通以為嚴飾。無竅隙。無骨體。猶如日月摩尼電光帝弓珊瑚紇利多羅黃金瞻卜孔雀花月鏡中之像。如是色身.住於諸地.修無漏因。由三摩地而得自在。十無盡願及以回向。獲殊勝身。來密嚴刹。爾時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稽首佛足.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欲有所問。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哀許為說。佛告如實見言。善哉善哉。恣汝所問。當為汝說。令汝心喜。爾時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摩訶薩.承佛開許.卽白佛言。世尊。惟(15)此佛刹(16)超越欲色無色及以無想有情界耶。佛言。善男子。從此上方過百億佛刹。有梵音佛土。娑羅樹王佛土。星宿王佛土。過如是佛土。復有無量百千佛刹。廣博崇麗。菩薩衆會之所莊嚴。彼中諸佛咸為菩薩說現法樂住自覺聖智.遠離分別實際眞如.大湼槃界究竟之法。是故當知此界外.有如是等無量佛刹。如實見。匪惟汝今於佛國土菩薩衆會.心生限量.請問如來。此有菩薩摩訶薩名曰持進。曾於佛所生限量心。便以神通升於上方.過百千俱胝乃至兢伽沙等諸佛世界.不能一見如來之頂。心生希有。知佛菩薩不可思議。還至娑訶世界名稱大城。來於我所。悔謝己過。贊佛功德無量無邊猶如虛空。住自證境.來密嚴刹。 批 註 (1) 此品談佛常住及廣大威德。(2)住處。(3)大明妙智。(4)註腳:智境界,非智所行之境界。(5)大衆。(6)佛起定。(7)出殿。(8)入殿。(9)放光。(10)光所及。(11)土。(12)人。(13)眉批:出密嚴名。(14)生衆,超過極樂。(15)眉批:問答妙刹無量義。(16)刹土。 爾時會中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善能演說諸地之相.微妙決定盡其源底。從座而起.偏袒右肩.頂禮佛足.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於如來應正遍知欲少咨問。惟願哀愍為我宣說。佛言。金剛藏。汝於我所欲有問者.如來應正等覺隨汝所疑為汝開演。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承佛許已而白佛言。世尊。佛者是(1)何句義。所覺(2)是何。惟願世尊.說勝義境.(3)示法性佛。(4)令除過去未來現在修菩薩行(5)者於諸色相積集之見。及餘外道異論執著.行分別境.起微塵勝性.自在時方虛空我意根境和合如是諸見。復(6)有計著無明受業.眼色與明.是時復有觸及作意.如是等法而為因緣。等無間緣.增上緣.所緣緣.和合生識。執著行者.起有無等種種惡覺。於(7)我法中.復有諸人.於蘊有情墮空性見(8)。為斷如是妄分別覺。惟願世尊.說離五種識所知相。能於諸法最自在者。佛大菩提所覺知義。令得聞者.如其了悟所知五種而成正覺。爾(9)時佛告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金剛藏。十地自在。超分別境。有大聰慧。能欲顯是法性佛種最勝瑜祇。匪惟汝今於佛菩提所覺之義.生希有念.請問於我。有賢幻等無量佛子.咸於此義生希有心。種種思擇而求佛體。如來者是何句義。為色是如來耶。異色是如來耶。如是於蘊界處諸行之中.內外循求.不見如來。皆是所作滅壞法(10)故。蘊中無如來。乃至分析.至於極微.皆悉不見。所以者何。以妙智慧定意諦觀無所見故。蘊粗鄙故。如來者常法身(11)故。善哉佛子。汝能善入甚深法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金剛藏菩薩摩訶薩.(12)唯然受敎。佛言。(13)善男子。三摩地勝自在。金剛藏。如來非蘊亦非異蘊。非依蘊非不依蘊。(14)非生非滅。非知(15)非所知。非根非境。何以故。蘊處界諸根境等皆鄙陋故。不應內外而見如來。且色無覺知.無有思慮。生已必滅。同於草木瓦礫之類。微塵積成。如水聚沫。受以二法和合而生。猶如水泡瓶衣等想。亦二和合因緣所生。猶如陽燄。譬如盛熱.地氣蒸湧.照以日光.如水波浪。諸鳥獸等為渴所逼.遠而望之.生眞水解。想亦如是。無有體性。虛妄不實。分別智者.如有性見各別體相名字可得。定者審觀.猶如兔角石女兒等。但有假名。如夢中色.惟想妄見.覺悟非有。無明夢中.見男女等種種之色。成於正覺.卽無所見。行如芭蕉.中無堅實。離於身境.卽無體性。識如幻事.虛偽不實。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依草木瓦礫示現色像幻作於人.及諸象馬種種形相.具足莊嚴。愚幻貪求。非明智者。識亦如是。依餘而住。遍計分別。能取所取二種執生。若自了知.卽皆轉滅。是故無體.同於幻士。金剛藏(16)如來常住.恆不變易。(17)是修念佛(18)觀行之境。名如來藏。猶如虛空.(19)不可壞滅。名湼槃界.亦名法界。過現未來諸佛世尊.皆隨順此而宣說故。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此性常住。名法住性.法界性.(20)法尼夜摩性。(21)金剛藏。以何義故名尼夜摩。(22)遠離後有一切過故。又此三摩地.能決定除後有諸惡。以如是故.名尼夜摩。若有住此三摩地者.於諸有情心無顧戀。證於實際及以湼槃。猶如熱鐵投之冷水.棄於有情。故諸菩薩捨而不證。所以者何。捨大精進大悲諸度。斷於佛種。趣聲聞乘。行於外道邪見之逕。猶如老象溺在淤泥。為三摩地泥所沈沒。味定境界亦復如是。退轉一切諸佛法門。不得入於究竟之慧。是故菩薩捨而不證。近住而已。以(23)究竟慧入佛法身。覺悟(24)如來廣大威德。當成正覺轉妙法輪。智境衆色而為資用。入如來定.遊湼槃境。一切如來令從定起。漸次加行.超第八地。善巧決擇.乃至法雲。受用(25)如來廣大威德。(26)入於諸佛內證之地。與無功用道三摩地(27)相應。遍遊十方.(28)不動本處。而恆依止密嚴佛刹。金剛(29)自在.具大變化。示現佛土而成自在。轉(30)於所依。智三摩地及意成身。力通具足。行步威德.猶如鵝王。譬如(31)明月影遍衆水。佛亦如是。隨諸有情普現色相。於諸衆會所益不空。復令當詣密嚴佛刹。如其性欲而漸開誘。為說一切欲界天王自在菩薩.淸淨摩尼寶藏宮殿諸安樂處.乃至諸地次第。從一佛刹至一佛刹示現富樂功德莊嚴。盡於未來隨機應現。猶如(32)成就持明仙等.及諸靈仙宮殿之神.與人行止而不可見。如來變化所為事畢。住於眞身隱而不現.亦復如是。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批 註 (1)問佛。(2)二問所覺。(3)所覺。(4)佛。眉批:勝義境,法勝(應為「性」——整理者註)佛。(5)註腳:佛境菩薩行。(6)有。(7)空。(8)眉批:積集和合見有空。(9)答。(10)三科是壞法。眉批同。(11)如來是常法。(12)加一「言」字。(13)答如來常住義。(14)眉批:如來非蘊。(15)識也。(16)註腳:密嚴是立唯智學。(17)眉批:如來常住,恆不變易。(18)一義名。(19)二義名。(20)眉批:如來藏——行境,湼槃——不壞,法界性——常住。(21)決定性。(22)三義名。(23)答所覺義。(24)始覺悟。(25)終受用。(26)光量證地一。(27)廣大威德,仍與無功用相應。(28)通刹二。(29)現刹三。(30)持用四。(31)廣化五。(32)歸眞六。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给我们讲,没证得阿罗汉以前,别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么能相信别人?这个世间人,全都是虚情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当真,你亏可吃大了! 世间种种的境缘,一切人事物,平常看得愈淡愈好,不要认为看得这么淡,好像这个人绝情寡义,但是往生容易。爱情不是好东西,生生世世害我们;害得这个样子,还舍不得离开它,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觉悟。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当然要把爱情放下,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