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七集 (2011年七月)


2014/9/4    热度:344   

海云继梦法师: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七集 (2011年七月)

  海云继梦和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昨天,我们提到了“恒顺众生”的这个部分,那经文呢,我们看到一种状况,他并没有“如何恒顺”的问题先谈,而是先谈众生的问题,就是众生有哪些。那么这种经文的模式,我们叫做语言模式。先谈这一个“对象”,而不是先讲这个“如何”,这种语言模式叫做《华严经》的语言模式。“对象”就是所谓的“所”,受持的部分;“如何”那是“能”的问题,这是“能所”一对。在“能所”当中先讲“所”,而不是先讲“能”,这个是《华严经》这种佛法他一个非常大的特色。一般人不会去注意到。

  为什么不会注意啊?因为我们的大脑是采用“如何做到”,而忘记你的“对象”,所以很多人在追求成就以后,就成就就好了,而忘了成就以后要做什么。所以你大概都可以看到:开悟了!哇!就结束了。开悟就结束了吗?那假如开悟就结束,开悟要干什么?对不对?“啊,我成佛了!”啊,结束了。成佛了就剧终,电影就演完了嘛。不是!成佛不重要,是成佛以后的那一段才重要啊!

  现在大家都不知道成佛以后要干什么。开智慧,“哇,我开智慧了!”开智慧要干嘛?你就坐在桌子上一直在那边高兴,我开智慧是吧?那不是精神病院那一堆吗?开智慧以后要做什么?要有交代啊!所以你一直追求说“我要开智慧,我要开智慧!”你都不知道开智慧要干什么。对不对?

  所以留意到啊,《华严经》这种经文啊,他首先就是会提出这个问题来——标的,要恒顺众生,他先把众生给你弄清楚。而这一点我们是怎么发现的呢?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我跟各位一样,尤其我们在台湾,听人家讲经啊,听了很多;看人家讲经啊,也看很多。《普贤行愿品》在台湾你所能找到的注解,包括你找不到的注解,我都有。但很奇怪的,一讲“恒顺众生”,都先讲“恒顺”,而不讲“众生”;所以讲到这些“众生”,就把原始佛教的东西套(上去),而没有办法把“众生”做一个完整的交代。那我们就看到了,《华严经》把这个东西都先提出来讲在前面,都先讲到前面来,这个你要留意到,是《华严经》非常有的特色。当然《华严经》的语言模式很多啦,我是告诉你这个特色在这里,因为这一大愿啊,它是最明显的。

  那么为什么会把这个“所”提出来前面讲?前面我们也都跟各位谈过。你要先弄清楚,佛要教我们什么?然后你才问,我怎么(做)?所以标的是很重要。你今天来听,你要弄清楚你要听什么?要不然的话,你会听得是很痛苦啊。听了以后会发现说:“噢,原来佛法是这样!”那这个人在我们这一会里头是很多的。因为原来你带着,是那种传统的、民间信仰的那种杂讯的佛教概念,要来追求佛法这里面的真理,那是不可能的。当真理真的把你掀开的时候,那你反而会感到一种惊讶,佛法怎么是这样?要不然佛法要长成什么样子啊?

  这个当然你没有办法预先知道,就像我当年一样,我也是没办法知道“佛法到底是什么”,要是已经知道为什么,就不用学了嘛。对不对?但是你应该要(有这种态度):“在教我们的东西呀,基本上我们是不懂的,我是从这一方面来接纳”,那才有可能。假如你来听佛法,就一直以为听的经要符合你的需要的,那我就不要讲啊,那你自己来讲就好了,因为你把你所要的、你所懂的来讲就好。这个是一个应该要有的注意。

  而这个经文里头啊,我要跟各位讲的是,《华严经》的经文的语言模式为什么会这样排列,它是有道理的,不是没道理的。我之所以会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是因为他跟我们修行的行法的结果是相呼应的。

  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讲修行的人很多,不管讲禅修啊、讲密法啊、或者讲灵修啊,或者是印度的,现在欧美地区流行的,包括我们国内在畅行的这些瑜伽,你都会发现,瑜伽是灵修的东西,还是运动的东西啊?了解这东西,你就知道,它是运动、美容、瘦身、养颜,跟你的灵性有什么鬼屁关系啊?什么关系都没有啦。但是呢,它就明明标榜的是会瘦身、会美容、养颜,然后又叫灵修。那请问你的“灵”是什么“灵”啊?那个叫“皮肤灵”,对不对?灵性怎么跟那个养颜美容有关啊?这完全是功利取向的。反正吹牛也不缴税,说谎也不犯法,也没有人会去告你。反正丑小鸭就是丑小鸭,去再怎么训练出来只是丑小鸭,不会变凤凰。这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是指宗教领域,虽然他讲的是瑜伽,是运动美容,现在他讲气功,什么功什么功,他一定要跟宗教挂上一点关系。

  但是当今在希伯来文明的这种大旗的荫映之下,不止我们国内,全世界都一样,几乎认为宗教是迷信。但是每一个人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他喊出来的一定是“天啊!”他明明就不信,可是他会喊“天啊”,他不会喊“妈呀”。所以洋人就更糟糕啊,他就明明不信上帝,可是他“oh, my God!”他不是“oh, my mama!”为什么呢?在你的生命基因里头,你脱离不了宗教的核心问题。

  所以自古以来我们是不认识宗教,不是宗教迷信。宗教不是迷信,它本来就是在解决你生活中的种种疑难杂症,乃至于是你灵性上的一种依托。你要弄清楚这些啊!所以它在实际修行的过程里,它是你灵性的启发跟成长的过程。你没有灵修、没有禅修、没有真正修行,你根本体会不到这个东西,根本体会不到!只有你实际行法以后,你才会发现:那个“所”比“能”更重要;标的比你这个更重要。而标的我们始终摸不到,你始终搞不清楚你要修学的标的是什么,这个就很麻烦了。而我们在修行的过程里,首先展现出来的是标的,因为有了标的,你才能够确认:我有那个能力。当你没有能力,你就看不到标的。你知道吗?这一点就很难跟你讲清楚了,因为它太微细了。

  你说“我要有眼睛才能看得到”,没有错,那没有东西,你看到什么?一定要有东西嘛!因为你的眼睛看到东西,你才知道我有眼睛看东西啊;眼睛没有看到东西,你怎么知道你有眼睛啊?到底是先有东西重要,还是先有眼睛重要?那你就搞不清楚了,你说“我一定要有眼睛才能看东西啊”,你有眼睛没东西你要看什么?这个就是你在灵性上所应该要去认知的部分。

  因此我告诉你,关怀别人比你自己更重要!因为假如没有别人的话,你根本不存在,你要留意到哦,这是很重要。别人是标的嘛,你自己——你有什么能力,要干嘛?你老是跟人家讲:“你看我多厉害!”你多厉害啊?对不对?“我不出现,你就一点也不厉害。”这个问题发生在哪里?夫妻最严重!先生老要跟太太炫耀:“没有我,你不行。”太太潜意识里也会告诉先生说:“没有我,你不行。”当这样的话你就完了。你要知道,因为对方的存在才有你的价值,没有对方的存在就没有你的价值,这一点你要能够架构起来。

  可是我执的存在就在于:你看我,我,一直“我”,所以才有你,没有我就没有你。你搞错了!没有他就没有你啊。所以没有那个对象就没有“我”这个主格的存在。这个在思想里头,它是很微细的部分,而这种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佛法里头把它举证出来,说明得这么清楚,就是因为你的灵性在成长的过程里头,你会先看到对方。

  所以我们在讲“般若”跟“般那”的时候,“般那”是普贤菩萨,“般若”是文殊菩萨。为什么“般那”是长子,不会是文殊是长子?所以在这样的标准里,你从实践的修行的领域里头去看,你就会发现,“般那”比“般若”来得重要。但是整个大乘佛教系统里都在追求“般若”,没有一个在追求“般那”,关键就在于你看错了。所以所有追求“般若”的人都是追求到开悟、证果、成佛、明心见性,以后就结束了;而我们追求“般那”的人是告诉你,明心见性也好、开悟也好、证果也好、成佛也好,那是什么——真正生命的开始,从此以后你才要进入十全十美、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那你懂得怎么过吗?你绝对不懂!华严是教你这一块。

  这是成就以后的教育,那我们所需要到达成就之前的部分,在华严里来讲叫做前行。而前行成就不算成就,是真正成就以后的生活那你才有用啊。现在的人就犯这个毛病,我只要赚到钱就好,钱赚够了,去死吧。你赚钱要干嘛?就好像一个成就的人,请问你成就以后要干什么?成就以后你不知道干什么,是不是等于把钱赚好了,够了,那我该死了。赚钱到最后一件事就是买棺材,把自己躺进去,然后用遥控器把那个棺材板盖给盖起来,全自动的。是吗?显然不是!显然不是!我想,这个你很清楚,我现在提出来给你参考也一样。成就以后要干什么?

  大家都看电影看惯了,对不对?上个月吧,前两个月啊,那个白马王子挽着白雪公主的手臂从红地毯那一端走过来,然后到白金汉宫,最后就两个字——the end!从此以后两个人过着幸福快乐美满的生活,就结束了。那个生活怎么过?你不知道啊。对不对?你不知道他们生几个小孩啊?在生孩子的过程里有没有难产啊?为了取名字两个人有没有打成一团啊?或者要他们读哪个学校,又怎么吵啊?到了要选大学的时候,读哪个科系啊?对不对?或者为了将来要讨儿媳妇,或者找女婿的时候,那这个白马王子跟白雪公主会不会打起来啊?对不对?有没有谁来管他们那个情节啊?你女儿所爱上的那个是你的冤家死对头,那时候你要怎么办?这些都没有去讨论。

  成就以后的生活,那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那么前面这些是因为我们人生有障碍。我跟各位讲,修行要成就不难,我跟各位讲,真的不是难的,你要到成就这个地方不难,是成就以后的那一段难。你现在成就以前,你只要矫正好,我跟各位讲那三个条件:第一个,人格性健全;第二个,与人相处,为人处世圆满;第三个,自我反省,自净戒。这三个部分你弄好,要修行很快,很快。

  现在呢,这个快的,你就搞得一塌糊涂,为什么修行那么难呢?是因为你不去具备这三个条件。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同修——很精进的这老参、老修行,“师父,每次听你讲经,我都差一点点就开悟了。”我说:“你永远差一点点。”他说:“我再努力,你看我补充什么?”“你再怎么补充都差一点点。”就好像在一楼,你摸差一点点;你爬到二楼去再摸,还是差一点点;你爬到一百楼去、一〇一去,你还是差一点点。因为你差的不是上面那一点点,是下面这一点点。下面的资粮道你不够啊,就这三个东西你有缺的时候,你就不行呐。你行法上不能精进,一精进就成魔、成妖、成精啊,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一再跟各位讲,你一定要从生活中来,把几个基本观念弄清楚,你要成就不难。因为你一上去以后,你就过着十全十美的生活,止于至善的那种生命境界啊。你前面资粮都搞不好,那一段怎么有你的份呢?对不对?就像你说那个谁——嫁给王子的那个,你说一嫁进去,人家讨债马上来“你还欠我多少,你银行还多少还没还啊。”这不可能嘛。你一定要把这一些你自己的条件的部分先处理好,下面的部分才有可能处理。

  所以当你自己的这些业障不能净除,你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所以我常跟各位讲,当你在人生中遇到任何挫折、困难,自己认为不如意、郁闷的事,你就一百〇八拜。譬如说今天来听经,本来都算得好好的,来就可以了,可怎么搞的,来到这里就是前面一段没听到。你有这种感觉,回去就一百〇八拜。你说:“没有,公车开到一半爆胎,我们在那边等又换一部车,结果耽误了。”那不管,那是你的业障,这个叫业相现前,就一百〇八拜。你不要让那个业报现前,你就躲不掉了。业相现前你就要拜忏了。你想一想啊:没事吧,哎呀,不烦就好了。那个业是在的。

  所以修行人看世间事,跟世间人看世间事不同的。你既然是修行人,你就要消除你的业障,不是对不对的问题,因为你有业啊。就像我们现代人一样:“吃肉不是罪吧?”你现在就吃吧?下辈子业障就会现前。“吃肉不是罪。那你说这样吃肉会下辈子有业相现前,那我吃菜,业相现不现前?”也照样会有现前的;“那我要怎么办?”叫你不要吃嘛;“哪有可能不吃?”所以你不管吃肉有吃肉的业相会现前,吃菜有吃菜的业相会现前,凡是吃就是有业。告诉你可以不吃,你又不相信,那怎么办呢?那你就等业相来就去拜忏嘛。那你说:“我吃肉也要拜,吃素也要拜?”这本来就统统要去拜啊;“不是吃素不要拜吗?”谁告诉你吃素不要拜啊?没有啦,吃素更要拜啊,因为吃肉的人根本不信佛,所以不用拜嘛;吃素的人你信佛,你就更要拜啊!(掌声)

  所以业怎么来临,你是不知道啊,你无法去分辨。这个吃的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我不是鼓励说吃什么吃什么,但是你要知道“吃”本身就是业。很多人说:“这孩子很认真,读书啊,多好。”有没有业啊?照样有业,因为他是一种贪,你可能不知道哦。你会说他贪玩啊,对不对?贪看电视啊,贪什么,贪读书你就不讲,对不对?有些人没责任感,事业做不好;可是有很多人是事业做得很好,每天他都一直忙着事业。我跟你讲那都是业啊,他是什么,他贪赚钱,他不是贪钱吗?你会说:“人家是事业经营得成功,他有智慧、有福报。”是没有错,但这也是一种业,但你不知道啊,等到果报现前的时候,你再看看吧。

  你的大脑是想象不到这些东西的,所以我才跟各位讲,当有业相,就是你有不如意的任何情况,你就记得一百〇八拜。你不要计较,你跟我计较没用,我也只能告诉你,你不拜,我有什么办法?你说:“师父啊,帮忙啊,我爸爸怎么样,我妈妈怎么样,我那个儿子怎么样……”师父怎么帮忙?叫你拜一百〇八,你也不拜。有个癌症的,我叫他赶快拜。他说:“不会啦,那医生常常误诊,现在都是骗人的。”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我问:“你怎么了?叫你拜,有没有拜?”“师父,你替我拜。”我说“去死啊,我替你拜。”(众笑)

  这种东西就是——昨天讲的,你有没有把修行、把学佛当一码事,假如你不把它当一码事啊,跟你讲,根本没用;你把它当一码事,你自己就会去处理。因为你现在还没有受到业的逼迫,你受到业的逼迫你才要拜啊,那已经来不及——那叫做“业报”现前,不是“业相”。现在还不逼迫你,显现一些相出来,是一种业相;业相你就赶快忏悔,把业海填平。那你的人生就不一样,你不是在凹地里头走,你是在高地里面,所以这是不同的一种领域。

  好,修行的专业部分,暂时我们这里就不跟各位谈了。昨天跟各位谈的这个部分是“所”的部分——众生有哪些,我没有详细地跟各位讲,大概几个分类是这样的情况。

  好,我们再看经文下面,说“如是等类。”就是众生有这么多种,你都遇到的。遇到的话,“我皆于彼随顺而转。”这个就很难了,你要怎么随顺而转呢?“师父你不是说,修行人要定位吗?我定了以后怎么转呢?随顺转啊?”是,需要随顺转。

  定位的问题啊,是你一定要定,你不定位的话,你这个人,所有的条件具足到你这里来,它会成为宇宙、法界中的因素,而随着轮流转,随着转出去,你是被组合的一个东西、一个因素。那你定位以后——我是讲华严里面的定位,定位以后,整个法界的因素全部会绕着你转,你知道吗?你定位的话,法界所有的因素,它会开始向你靠拢过来,以你为核心而转;但是你不定位的话,你是被人家吸过去,你会跟着人家团团转。关键就是在这里,所以定位非常重要。

  而定位我们跟各位讲,就三个区块,你哪里也没办法跑,就这三个:一个是禅观的修行,禅观的范围就相当广;一个是经教,义学的部分,它也相当广,那你必须定位以后师父才能指导你;第三个是经营管理,我们传统的话叫戒律,戒律是经营管理。你要定位在这三个区块里面,那才能够开始帮你指导。

  很多人在问:“师父,你看那《金刚经》要怎么修?”回去想半天来:“要怎么放下啊?”我说:“跳楼就放下了。”你自己不看、不摸索、不弄,那《金刚经》怎么修啊?我跟你讲,你也修不来啊。要修《金刚经》,本身你所要具备的条件,你够不够?“《阿弥陀经》怎么修啊?”还不简单,对不对?佛法不管哪一部经怎么修,只有一个原则——放下,就好修了;你放不下,你就不能修啊。“那要放下,我把《金刚经》放下就好了。”那是你的事啊,是叫你把世间事放下,把《金刚经》抬起来,当作那么一回事。假如这么一回事你都看不准的话,那就没办法。这是一个基本的命题,所以一个问题不是这样问的。

  “我定位在禅观,我要禅修,那么禅修我要怎么进行?我现在所有的资粮条件各方面拿出来……”那师父才能告诉你,就你的资粮条件上面,下一步你怎么做。所以你假如真的想在这里学,你要准备一个本子,某年某月某日,我跟师父见面,我请教师父什么问题,师父教我做什么、做多久;第二次我再见面,把上一次你讲的,我做了哪些,怎么样,现在你再告诉我,我再继续。你要有依据嘛。“师父,你现在看我要做什么?”我怎么知道你现在要做什么?“我上一次问你,你不是说叫我做什么吗?”我说:“是啊,你有没有做?”“我就忙,就没做啊。”“没做?还是同样的那件事情嘛。”那个基础你要去做,所以记录,你要对自己负责,当作一回事,就是这个原因。

  一次来问一个不一样:“上一次不是叫我修地藏法门吗,这一次怎么叫我又改为观世音菩萨?”因为你显现的相不同,因为你的心本来不定嘛,飘来飘去嘛,没有定位,所以你就会一直换,你会一直换。然后你来找师父,是跟师父做考试的嘛:看你还记不记得?“我上一次问你的,你记得吗?”师父一辈子就没事啊,就只能等你来啊?对不对?不是,你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不是师父。

  师父是有一个模式,指导众生的模式,没有错。那你怎么来,怎么告诉你。你要是乱乱来,我就乱乱讲,对不对?你规规矩矩来,我就规规矩矩告诉你。所以这是你的态度,你修行的心态。你是什么态度,你自然就得到什么结果;所以你想要成就的态度,你当然就会得到你会成就的结果;你要是没有想要追求成就的话,那是不可能的。而这又不是你讲的,你要留意哦,不是你所想的,而是真实的。所以定位的问题,你一定要确定,下面才有可能。

  像我们这个部分,我跟各位讲的,他是在太极的境界要转入无极的那个阶段里。那你假如不具备这个条件,你怎么转也转不进去啊。你还在三百八十四爻要转到六十四卦那边,那跟你讲这太极到无极之间,你怎么样也对不上来。所以它这个地方这个法,为什么说直接就到达形而上的地方,你要留意到,前面是有很多你应该要具备的条件。假如没有的话,不要紧,至少我先取得一个资格、身份,那你要赶快进行,这是一个。

  那么下面开始要讲的这个部分,是属于普贤行愿的一个“能”的部分了。前面是一个“所”的部分,现在是“能”的部分,这个“能”是分有好几个层次,我们来看看他这边是怎么讲的。

  第一个,“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对这些众生,要有种种承事、种种供养。

  我要跟各位提一个很麻烦又很讨厌的事情,就一句话你常常会听颠倒。怎么听颠倒,我举个例子。有个年轻人,他爸爸请了我们的光盘回家,在听、在看,他刚好路过,他爸爸在看,他就驻足就听了那么一句话——我讲啊:“年纪到这个时候,你应该要会思考,有必要活得那么辛苦吗?你应该留点时间给自己好好享受享受。”这个爸爸六十来岁,退休了,自己又去搞了一个工厂。我在光盘里面当然不是对他爸爸讲,我像这样我对谁讲?讲到你纯属巧合嘛。他爸爸一看“啊,对哦,我都退休了,为什么又扛一个业来呢?”他就不想做了。因为没有必要嘛,该退休了,退休金就够我用,每个月还可以领多少,好好过日子。前面几十年就为了这个结果,那是不得不工作,现在生命进入第三期了。好好好,他很高兴,他就跟他儿子讲说:“你有听到吗?我该休息了,这个事业就给你了。”他儿子想一想,说:“爸,师父不是讲嘛,我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呢?”

  六十来岁的人,六十、七十岁的人是可以这样想:我为什么要那么辛苦。你刚二、三十岁的人为什么要那么辛苦,你本来就要那么辛苦,你搞错啦!“师父不是讲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吗?”那你就不辛苦了——这个叫人渣。你知道吗?他本来就在找机会说,不想那么辛苦了,那刚好听到这一句话,他好对号上座,对不对?“师父叫我不要那么辛苦啊”——那你不是人渣吗?老爸留什么给你啊?你要怎么混日子啊?他不想这些啊。

  这个就告诉我们,我们在讲给你的,你要用得恰当;你要用不恰当啊,就像这个年轻人一样。“师父讲的就叫我们放下嘛,何必挑事业,我何必做那么辛苦嘛,我就放下嘛。”放下你干嘛?当乞丐啊?你要当乞丐也可以啊,问题是你又不甘心当乞丐啊,对不对?

  所以你要留意到啊,经文在教导的事你一定要弄清楚,你不要随便自己填,这个叫想当然尔,自以为是——自己以为这样就对了,这些都佛讲的,佛法啊,师父讲的。所以适用到你身上来,你就常常要这样去检测自己:我这样做,对吗?他是这样讲,我也这样做,对吗?这里头牵涉到了身份、立场,对不对?人生经历等等,还有一些实际的技巧上面,你这样做,对吗?

  像拜佛一样,你也拜佛,我也拜佛,你拜对吗?你有没有想过:我这样拜对吗?佛经也好,祖师也好,叫我们拜佛,说“罪灭河沙”,我拜了半天,到底有没有灭罪啊?我都没感觉到,很显然我拜得有问题啊。你不要还没开始两下子,就出去跟人家讲拜佛多好啊,你能够证明说你的拜佛真的很好吗?你讲不出来。

  所以这个就证明你没有经过实践、求证,乃至验证,那所有的佛法都是白说的,不算,不算!一定要去做,做到了才算,你没做到就不算,这是一个关键。所以你现在所听到的,你一定要自己去摸索、实践,然后会遇到困难,你要去解决困难。我这样拜对吗?我是不是哪里可以改一下?要改哪里,你要改啊。

  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到庙里来:“师父,听说看到佛要拜佛是吗?”我说:“是啊。”她就拜下去了,一拜下去,“啪!”(裙子裂开了)你看,没经验就会这样,我不能叫她拜啊。穿那两片窄裙,然后又那么短,一跪下去,屁股就跑出来了,然后她也不知道啊,她就拜啊,她穿的衣服不适合拜啊。

  好了,那怎么办?我说:“带她去换个居士服。”只好居士服给她穿回家嘛,不然裙子都裂开了,你怎么办?然后再要再教她怎么拜,告诉她:以后你要学佛,服装要穿宽松一点,不要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怎么拜嘛?然后那个什么,恨天高是吧,前面一大截,后面一大截,这样子她一拜下去,我看都要跌倒了。像这个,从生活中的这些,她从没留意的,你要开始先调。这不是拜佛不拜佛,她来想拜佛,那个心她已经就拜佛了;可是她现在的环境,她不适合拜啊。当时,我说:“好,拜佛”,对啊,一下子,一看,你只看到她脸,没看到她身体啊。一看拜下去,听到“啪”一声,回头看,怎么这个样子啊?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到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同样的问题,那一种热诚是够,可是你的环境条件可能都还没成熟;你要你的环境跟条件先酝酿成熟,那你来进行就方便嘛。学佛很好,你回家一学佛,那家里头:“封建迷信!”那你何必告诉家人呢?你要酝酿到条件成熟以后再告诉家人。你条件因素还没成熟,你回去讲,只是爱炫耀而已啊。对不对?所以这一点都是你在学佛的过程所要进行的,不是说佛说、阿弥陀佛、菩萨啦、受戒啦、三皈五戒这个才叫佛,不是!你在生活中如何圆满,如何大家和谐,这个就是佛法。

  你要去注意到和谐跟与人相处的圆满,那是一种灵性;你能够感受到灵性的存在,而去体贴别人,这个就是在修行了。不是把很多佛法的东西贴在你脸上,不是啦。

  还有人穿海青在路上走的,还挂着念珠,我说“这家伙是从哪个阎罗殿跑出来的?”他的诚心、他的热诚,绝对没错,但是这种做法好像不太对啊。对不对?你要穿海青,当然可以,这个时代你要穿什么衣服当然都可以嘛。有的肚子挖一个洞啊,膝盖挖两个洞啊,背后挖一个洞啊,有的不穿衣服就跑出来了,那你要穿海青当然可以嘛。可是你就可以看到他的心境里头所带的那一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所以要留意啊,如何跟人相处,跟这个社会相处得圆融和谐,那就是灵性啊。所以学佛不难啊,你把这些处理好,那你要从技术面来那就很快了,这个假如你体会不到,就不行了。

  了解这种语言上有可能产生的这种矛盾跟状态以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他所讲的“种种承事”跟“种种供养”,这是总说。你说:“我喜欢猫,我对猫种种承事、种种供养。”没错吧?当然没错了,你说对猫啊,可是你这下子对老鼠要怎么办?对老鼠要怎么办?你一养猫以后啊,老鼠就紧张啊,对不对?好了,这是个问题了,问题就出在于说:我对猫的这种关爱,不止承事供养啦,还有种种的,你是不是一种情执?猫对老鼠的逼迫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不谈。你看看这些,说到你纯属巧合啊,你有没有养猫、养狗,我不知道。家有宠物的人,你去算算看,你一年花在宠物身上的时间跟金钱有多少?反过来再看看,你一年花在父母亲身上的时间与金钱多少?你想想看这个就好。

  所以这个世界啊,我说很颠倒,保护动物协会、爱护动物协会,他就是没有孝顺父母协会,有没有问题?出在哪里?对不对?你保护动物、爱护动物是没错,我们不反对;可是相对的我们,以你对于你的宠物你所关爱的、所付出的,那回过头来你想想看,你对你的父母付出多少?其它不谈。多少人为了动物上街抗议,有没有?有没有人为了父母上街抗议的?——这个时代啊,颠倒啊,颠倒!不会去思考父母,只会思考他的宠物,这什么时代啊?

  这个,“你不是说对一切众生,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吗?”对不对?它有一个前提啊——“如敬父母,如奉师长”,你有没有?你敬父母、敬师长,是怎么敬的,那你对一切动物是不是跟父母、师长一样?没有啊,你是颠倒啊!这里讲得很清楚啊——“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你对父母、师长,你是什么态度的?什么立场的?现在你对这些众生是这样子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吗?所以我告诉你,在这里一颠倒的话,你什么都别修了,根本就不可能嘛。

  那个船在水上是这样走的,你现在是把它翻过来,船在水上是这样走的,你怎么办?你有可能吗?不可能!你的颠倒是这种状况。他不是说对一切众生是种种承事、种种供养这样就好了,他的这种承事、供养是“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这是前提性。那今天,你对如来、对阿罗汉、对师长、对父母,你的认知够不够?假如认知不够啊,你根本不可能对一切众生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告诉各位,你不要发那种傻大愿——我要度尽天下苍生。你度尽天下苍生?先把屋檐下这几个度好。对不对?你要度谁啊?同床睡觉的那个人你都度不好了,你还度到外面去啊?(掌声)所以这个地方是给你一个认知,你周遭的人,你必须先和谐、先圆融;假如你周遭的人不能和谐、不能圆融的话,你讲外面的,那叫逃避责任。

  我们看到很多这种情况,很多妈妈——我们这边我是还没碰到啦,台湾是很多啊,台湾道场有活动,很多义工都来。我说:“怎么老是大寮看到你呢?”她说:“师父,你别担心,我家的事我都摆平了。”我说:“你怎么摆平啊?”“我叫我老公煮饭。因为煮给他们几个吃功德不大,我来这里煮给大家吃功德比较大。”我说:“你完了。”

  有一个又跟我讲,我说“你这样危险了。”她说:“师父,我已经二十年没跟我先生同房了。”我说:“一定危险,你注意你老公。”她说:“没有问题,我每次来道场,都是他载我来的。”我说:“这个就不正常现象嘛。你老公有没有学佛?”“他不学佛嘛。”好了,第二个月,她又来了,她哭着骂我:“你怎么诅咒我?”我说:“到底发生什么事啊?”“我儿子在学校跟人家打架,教官叫我们去。”台湾有教官,学校就有,军官当教官,管这些大学生。她说:“叫我们家长去,结果那两个儿子,爸爸同一个,妈妈不同一个。”她说,我诅咒她,她先生才有外遇。我说,这是你叫你先生外遇的啊,你二十年不跟他同房,那你叫你先生干嘛?他又没学佛,你到庙里,你要去我就送你去嘛,你等于把他送给小三嘛。对不对?你自己要把人家送出去,你还说怎么样?这个就是你不对,不是说你这么精进学佛不好,你知道吗?你一定家里要圆满,这个根本没圆满嘛。你跟先生怎么吵,吵成这个样子我是不管啦,但你这种行为就不对。

  所以家里的圆融跟和谐要怎么达成,是你们共同讨论,你没有办法找我讨论,我不是你家里的一份子嘛。这里只讲一个大原则,你们要去协调。你那个不弄好,你就完全投入,那当然有些老公是来庙里吵:“我老婆不顾家,专跑你那边。”那老公还算有责任,对不对?这个老公不负责任:“好,你要去,我送你去,然后我就到别的地方去了。”你不知道啊。那个要死不死,我就在那个地方,也算我业相现前嘛,对不对?她上个月来,我就跟她讲会出问题,她还不相信,结果第二个月出问题,说是我诅咒她的。我哪诅咒你嘛!?

  这个就是你处理人生的事,一定要以人性为本位来处理,人性的思考。你不要光是大脑想的:我学佛,我受菩萨戒,不同房……到处跟人家标榜你这个问题,你一定出事。你假如说,我们两夫妻都来受菩萨戒,两个都学清净梵行,或许还有可能,知道吗,或许有可能。因为时间还没到,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还不知道。这个基本上我们并不鼓励的。

  所以你要留意到,修学佛法是以人性为基础,真理就是人生嘛,一定跟生活有关。假如跟你生活没有办法处理恰当的话,你的这个部分是一定会出事的。所以不要以为佛法讲的是什么神秘的,没有啊,一点都不神秘,就告诉你人事,生活中的事你要如何处理恰当,而是前面讲的——以人性、以灵性为基础,做充分而圆满的沟通,有没有?称赞如来啊。

  你跟家人是最重要,你训练——你怎么尊重家人,以人性的基础来好好地沟通,让家人充分了解你,你也可以充分了解家人,那一定是幸福、美好的家庭。你要知道:家庭是我们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能健全,社会就不会有不定时炸弹;你家庭不健全,所以社会事件一直发生。你讲社会事件,我跟你讲,都是家庭事件,因为他在家里没有办法弄好,他一定是把事情爆发出来。那报纸一报,就是社会事件了,不是,都是家庭事件。

  你去注意看小孩子,小孩子要是在家里,他的成长很完整的话,他学校无所谓;但家里假如弄不好的话,他一定向学校发展。那么,这个父母假如告诉老师说,这个孩子就不听话,那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头可能也没有立足的余地,这个时候他就会往外跑。那一往外跑啊,在家里父母管不到,你不管他嘛,你把他逼出去了嘛;到学校呢,学校老师又把他逼出去,又管不到;那他到社会上,是不是社会问题啊?所以不要以为那是外在的问题,都是家里的问题。

  所以你把孩子在家里的事情,一定要充分地沟通,而是以人性为基础;所以为了跟家里的孩子、子女良好地沟通,甚至于你必须要放弃你的事业,少赚一点钱。可现在谁愿意啊?“孩子啊,爸爸很辛苦啊,你要好好做人啊。”然后爸爸就走了。请问你,你都不知道怎么做人,你孩子会知道怎么做人吗?“你要乖乖读书啊。”你要看他想不想读书啊?他要是不想读书,怎么办呢?甚至于有很多这种读书的兴趣,是要父母亲陪着他成长的。你根本都没有陪着他成长,那他怎么会产生兴趣呢?好了,电脑啦、电视啦,这些讯息一来啊,就把他像钓鱼一样钓走了。所以家里他呆不住的话,那就同学,同学最好的是同年龄,大家一起玩。所以你又鼓励他跟同学相融,你又没有关心他,然后说他是问题孩子,那他一定离开家庭、离开学校。好了,社会问题就产生了。

  所以你要留意到,人性充分而圆满的沟通是最重要的人生行为。这第二大愿啊。对不对?弄清楚啊!

  我们休息一下再讲。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 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怎样转烦恼为菩提,那就是你要明理看世界,这个世界什么都不是你的,你什么都带不走,临终之时,放在你手心里一个草棍你都拿不走,如果你认为现在得到了就是享受,那是你在造轮回的业而已,你现在所得到的,那是暂时的快乐,但是因为你的贪心无明,地狱的大门在为你而开,恶鬼道的路在等你去走,愚痴的畜生界在向你招手,人间的业你了完,就要到三恶途去报到,去受报,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