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五集


2014/9/4    热度:397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五集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五集

  我们今天要跟各位讲的是安那般那的这个结论。到前面,如何达成初禅定,我们已经明显的告诉各位,初禅定不是用猜的,也不是用封的,教皇、佛教会会长,都可以用封的可以票选。在修行这个东西,不能用票选,也不能用封的。也不是因为你修了几年学了几年,或者背了多少经书,那你就能开悟,没有这回事。你要记得,修行是踏踏实实的实践工程。你经过这样的用功,他自然就成就了。人家要否认你也没有用。就像煮饭,你米下了、水下了、火加了,时间到他自然就熟了。你叫他不熟,那也不可能。你按照正确的方法来修行,这样的运心,你功夫到,他自然就成就了。

  经过你这样的从观察鼻息的状况,开始数一到十,然后技术面的一种小变化,一到十变成一、二、一、二,变成守住风门,然后化境会产生。这个时候,你很自然的就由数息转为观化境,那么在种种化境当中你选定一个化境安住下来,那个心才真的安住。真的安住以后,那么他就会产生那一种寻、伺、喜、乐,心一境性,当这些现象都产生的时候,那个就是禅定,初禅定就产生了,没有为什么。

  进入初禅定并不是像跳高一样,“啪”一下,跳过去了,我就跳过去了,没有跳过去,那就掉下去了,不是。他自然到那边他就成就了,那个境界就会现前。我们常这样讲,我要怎么开悟?我要怎么样?那都是你想的,脑筋好像会有一个开关的样子,按下去,啪,灯亮了,开悟了。可是生命的成长不是这样,他自然地会到。所以我们在正确的方法上去用功,他自然就会有这种情况。

  有些人,很少数的一些人,像六祖慧能,像永嘉大师,他们没有人教,他自己就会走上去,永嘉大师也是没有人教,他自己摸索的,自己成就的。那他自然成长的,那他有没有成就呢?因为他没有标准,所以他要到六祖这边来,经过六祖跟他印证,说你这样对。其实你要知道,六祖给五祖印征的时候,六祖可能,譬如说他证的六个,叫六祖。假设六个方向证得,那么有永嘉来给他印证,他可能有四个方向证得,跟六祖重叠的、一样的,另外两个方向,他可能,跟六祖不一样,你知道吗?并不见得说他有那种证得,他的弟子要跟他一摸一样,那不对的,不可能这个样子。因为慧能不识字,永嘉识字,那怎么会一样呢?各位想想看。所以成就的水平一样,六祖跟永嘉你照着我这样的水平,你对啦,但是你跟我这样的水平当中,你所具足的因素跟我具足的因素可能不太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这些是师祖,这些不是佛。这些人因为是祖师,它不像佛达到百分之百,佛佛道同,是佛佛都百分之百,所以佛所证得的那六个部分,跟这个佛跟那个佛所证得的是完全一样的,因为都是一百个,都一样。那么,祖师就不一样了,所以祖师会角头峥嵘,每一个人各化一方,手眼各有不同,这是祖师的特色。它不像佛,已经大觉圆满了。祖师的再怎么成就,都不会是大觉圆满,因为他的示现不同。

  所以我们需要人家印证也这个原因,而印证的不是你有五个我就要有五个,你那五个我就要那五个,不是。是你的总成绩跟我的总成绩是一样,同一水平的这种情况。当然数息法的这种训练方式跟我们大乘禅法的训练方式不一样,那尔后,我们会详细跟各位谈。

  现在我们要跟各位讲的是,我们在这个置心一处使心不乱的这个时候,我们训练的过程,那假如心跑掉要怎么办?现在各位,置心一处那个地方,你不会提出来讲,你所讲的都是若心他缘的那个部分,所以我坐在这里,会热、那个对不对?会热,(当)你感觉热,心就已经攀缘了,已经缘到热那个地方去,你数息已经忘了。

  我看到一个境界怎么样怎么样,那你被那个境界给拖走了。你就(是)小参,你在问题上已经都弄错了。我们要你问的是:我这样的数息,这样的时候是怎么样,你这一点要讲出来,(因此,这个地方)我不会跟你讲,我跟你讲(了),你马上就模仿了。我在数息当中,发生什么状况,你要讲的是那个状况,因为你没有在做,所以你没有状况。

  你一坐下来,这个蛮像香的,这个身像蛮像的,一….,然后就去了。本来要看电视,现在看到电视外面去了。所以那里面,一二三里面是些什么东西?你都没有看到。你都不知道,所以一开口就错。你要是一直在这个正道上面,那你就不会错,关键在这里。

  所以,心若他缘的时候,你要怎么办?这一点你要克服,你自己要想办法,修行就修在这个地方,心要是他缘的话,那你要怎么办?

  所以,第一个法门我们跟各位讲,置心一处的时候,那个处,你要先看清楚。这个心,我是要置在鼻息中,要把心安住在鼻息这里,那鼻息你有没有看清楚?那看清楚我要怎么样安置在这里使他不晃动呢?那就记得一二三,把心定位定在这里,这是数息法最大的特色。

  那假如心跑掉的话,这个会产生,那你要怎么把他摄之令返,把他再抓回来?我们这个鼻息,要来跟心妄想,争夺这个心,鼻息要跟妄想争夺这个心,你怎么样把心争回来,所以你一定要守住鼻息,你才有办法把心摄回来,这是一个最主要的一个关键。所以要成就第一个法门,你离不开第二个法门。而第二个法门,他也无非是任何状况要你在守住鼻息。

  所以我这样很简单跟各位讲,你不要问我怎么办?要怎么办?摄之令返,再守住鼻息,就对了。这就不二门了,这就诀窍。“师父都不教我”,要教你什么?再教你还是再回到鼻息上来。你有没有学到?我们已经讲得这么明白了你还要再学什么?你以为师父有个什么咒语啊,嗡啊哞、嗡啊哞、嗡啊哞,哞一哞,你哞到哪里去?那个叫做法门吗?那个叫媒介,那个不叫法门。

  所以我们要学的是真正的那个东西,你不要去学那些媒介,那些所有的媒介,统统是文化的东西。你说,我们守住风门,那我不守住风门,我守住丹田可以不可以?当然可以,我要守住眉间可以不可以?也可以。你说我都不守住这里,我在守在一个地方,可以不可以?也可以。反正置心一处,他只跟你讲一处,就这么简单,那么一有状况你再摄回来就好。

  那你就算状况特别多,你看到什么啦?你听到什么啦?怎么会有那么多东西呢?全部回到这里来,你之所以回不来,那就是你一直没有办法提起正念,你一直幻想着外面的境界,所以一有境界就对,那你就一直在想,昨天我看到,今天不知道看不到,看得到看不到,他就再给你看。昨天我听到,今天不知道有没有,他就在给你听,那个部分你自己会去产生,那个都是我们讲的心魔。

  所以,不管任何境界产生,不管他对不对,你都不要管他,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你都不要管他你回到主题上来,守住正念,将来各位你在指导众生的时候也是一样,他谁怎么样怎么样,你去想一想,我告诉你,你持什么咒好,然后哪个讲一讲,你说:哦,我看看你持什么咒好。那个叫作怪,我跟你讲,你没有那些法门。你要真的能对峙,你敢肯定吗?现代的医学、医生,药物那么发达,头痛用哪个药?我问你,你用百服宁还是普拿疼、还是阿司匹林,每个医生用法都不同,而你那个头痛,这个药下去一定有效吗?我告诉你未必呀。

  我昨天头痛了一天,试了七种药,从西医到中医,那原来在用的药,我想不用。因为那时候医生交代我,这是最毒的药。我说你要毒死我,他说没有办法,对你来讲很毒,因为我肝硬化,不能再用那种药。因为那种药很有效,吃下去、开水吞下去,这样子,吞两个口水,那个头脑就像云雾散开一样很清楚。我说,这个好厉害的药,最好不要用,我再试其他的药就没有用,早上睡到你们起床的时候,我头还在痛。我想这下子再不吃不行了。这样翻一翻、翻一翻,上一次到美国去有个同修说这个是最新的药,我说,我再当一次白老鼠好了。就试试看了。药那么多,科技那么进步,对一种病到底要用哪一种药,医师都不能肯定了,你现在你所修的法门你真的肯定吗?

  我告诉你,你所有要对治的法门,统统是人云亦云。你知道吗?人云亦云,我跟你保证百分之百的人云亦云。多少人会治病,治好多人有几个好的?一个好的、两个好的、就已经不得了了。而我告诉你,那种会好是因缘巧合,不是他真正治病治好的。你知道吗?多少修行人,你在听说你就知道,多少那些大夫,好厉害。治病治得好厉害,什么奇形怪状的病都会治,奇形怪状的病都会治,他要是真的会治病,你问他两个病看他会不会治。牙齿痛会不会?这么简单的病都不会了,你骗我说你会治什么病?头痛会不会?最常有的胃溃疡,很常有的他用什么治?这么平常的病,他都没办法治了,哪有奇形怪状的病?那个病(即使)有,那个也是叫心病。那你做一些,心灵上安慰的是这个样子。那不是他真的治病,那是心理治疗的部分,不是真的治病。

  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种状况。你不要用对治法,对治法你没有功夫绝对没有用。这个总持法就好了。总持法讲起来很神,真的是万能。你只要回到这个地方来,其他没事,只要回到这个地方来,其他就没事。其他有的,他会逐渐淡忘、逐渐消除。

  那刚开始你会发现,我要守住正念的力量,不敌外来的妄想跟幻境,那是必然的。你要马上能克服的话,那就表示你已经有成就了。所以我们有很多地方会败给他,败了不要紧,再来,一次失败、两次失败、三次、五次失败,你将来的成功的概率就越来越大。

  当年在推销东西的时候,常常碰钉子,那东西每次推销每次被骂,然后就不能成交。后来我就划定,我最少推销一百次,一百次总有一次会成功。所以我第二天开始,我就出去了,每拒绝一个,我就做一个记录。我剩下九十九分之一的成功率,再拒绝一次,我有九十八分之一的成功率,再拒绝一次,我有九十七分之一的成功率,我的成功率越来越大,分母越来越小。通常,我发现,到了九十二、九十一个成功率的时候,我就会成功了。我就发现,每十次会有一次成功,那我就改为拒绝一次九分之一、再拒绝一次八分之一,拒绝了八次,那我就剩下二分之一。你就会越来越接近了。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平均六次就成功一次了,那我今天要出门就六分之一的成功概率。你自己在进步你就看得到了,到后来我发现我二分之一的成功概率,今天我只要拜访二个,一定有一个成功。所以每天早上起床都很高兴,我今天只要物色两个目标,寻找二个猎物,总有一个会被我砍下来,那就是功夫。

  现在我们在训练也是一样,你自己要这样训练,我跟妄想在搏斗的时候,失败是必然的。一次失败,那我就提高一次的百分比,那看你要假设几次。假设十次会有一次成功的话,那你就试(试)这一坐,我要跟妄想搏斗十次,他把我的心抢走了,我就要跟他要回来,好,一次失败不要紧,我把心境调整一下,再入定、再开始数,又被抓走,我再跟他搏斗一番,再失败不要紧、再一次,一坐之间、一支香之间,自己就要这样去克服它去奋斗,你自己跟那个境界搏斗的时候,遍体鳞伤无所谓,常常一支香下来,就像那个刚刚被猫咬的乱七八糟的一个老鼠一样,夹着尾巴在那边喘气,实在完了,我这么没用。这是必然的。

  几次以后,你就抓到那个诀窍,这个诀窍没有办法教你。就是那个诀窍,就我跟你来讲,我讲起来很轻松,那你来听的话,也很好玩,换你下去的时候,你就好像掉到海里去一样,抓不到边。你要知道,那个诀窍是我以前跟你一样茫茫然中去摸索出来的,那你必然你也要从茫茫然里面去摸索出来,那你不摸索不行。

  我能够告诉各位,是把我的这种经验这样告诉你,那你要学,是跟着这种情况,自己从这茫茫然的当中,去摸索出自己的门径,只有这样子。你说,你给我,我就照你这样(去做),(那)不可能。因为这是一个很抽象的,就算我给你一个法宝,他也不像这个东西说,我给你你接过去,他不那么具体,我只是给你那样的一种状况描述,然后你自己要设法投入那个状况里头,你才能够去感受,你知道吗?

  我跟你举一个很实在的例子你看看,人家跳进水中,这样游的很自在,你看他在空中这样翻,(那)你去翻翻看,你看他在翻的姿势很美,你去翻翻看,你头不要撞到那个板子就好。人家在水里很自在这样游,你下水看看,你不要喊救命就好了。看别人在做很简单,轮到你自己,不要说你去跳起来像什么样子,给你上那个架子要跳,你就看得头都昏了眼都花了,你还表现什么姿势?临场感你没有?

  所以,我们首先就要进入那种状况,你坐下来,提起正念,然后你马上就糊了,迷糊了。下来以后,怎么会这样,师父啊?你讲的那么美,我看怎么进到里面去都没有?好,那才能够讲进入状况,才能够讲再下一步要怎么做。你根本都没到,就像跳水一样,我上去了,看人家很好,在那边姿势表演的很好,你到那边去眼花缭乱头昏脑胀,然后两脚发软,连站都站不起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个叫惧高症。还自己一直以为没有惧高症,你必须把那个境界拉过来,让那种现象产生。好,这个时候告诉你,你别想姿势多美,先克服你的惧高症。有些人没有惧高症,他到那边就是这个样子,他不怕是不怕,可是不敢动。

  很多同修喜欢演讲,上台他不怕,(也)有些人上台就怕了。你去看看,有些人上台不怕,一上来他不敢讲,一开口就结结巴巴语无伦次,那好,你就要从这里训练。有的是不敢上台,那你要训练他怎么上台。有的一上台,不讲话就没事,一讲话就出事,好,那你要从这边训练。所以每一个人的状况不同,训练的重点也不一样。

  今天我们看看,我们进入这个法门的训练里头,你那个临场感要现前,现前以后,你遇到什么困难,那我们再从那里下手。现在整套的统统交给各位了,你要拿这个开始去教人家、用讲的教人家绝对没问题。这一套拿出去已经超越很多了,已经超越很多地方了。什么静坐中心、什么禅修中心,我告诉你,你拿这一套去卖,都还可以卖专利。但是你实际经验没有的话,你一坐下去,问题就来了。

  我们看所有禅修中心,会出问题出在哪里?在于他在讨论的时候或者有问题提出来的时候,没有办法落实到数息上面去。所有的讨论,几乎我敢肯定,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所讨论的都是心被妄想牵走以后的那个妄想对不对,都在讨论那个东西,你没有办法讨论,心在这个数息上面的状况,你要注意。

  所以我跟各位讲说,你在外面学禅的话这个问题很多。好多老参禅修很久了,他来开口,你看他一开口就错了。他只是修养很好、他不作怪、人格很完美,这样而已。真正禅修的功夫跟重点没有,你记得这个原则。

  一个行者尤其是参禅者、禅行者,古代叫做禅和子。开口闭口就在这个主题上。假如从大乘禅的立场来讲,也一样。他把心安住在那个正念上,此是普贤行、此是普贤境,或者念佛是谁、或者拖死尸是谁,或者父母未生之前本来面目,都无所谓。你安住在那里。不管你是无字公案也好、即心即佛也好、非心非佛也好,都无所谓。那么你开口闭口,是不是都在这个主题上,你现在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的开口闭口都市心被妄想牵走的那个上面。然后又要求证说:这个对不对?统统错。你要把心安住在你的主题上面,你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我们跟你讲说,把心安住在这个主题上,意思是要你从这里深入,不是说否认别的存在。也不是不给你修什么法,不是。因为你现在这一法不能够成就,当你这一法成就以后,你才能够肯定法门无量哲愿学。当你这个一法,不管哪一法,你在任何道场,跟任何善知识学都一样,那一法先把它成就,先把它成就。成就了以后,那么你要修学什么都可以。

  因为,其他法门还是运用这个方法去运用的。像你会煮饭、会做菜,好了,你是怎么作菜的?你是每一套都会,没有错。每一道菜你都会作。但是你要知道,要作每一道菜,他都有一个共同的方法。你去留意看看,煎煮炒炸都一样,菜来了,你要先把它整理一番,然后要怎么下锅,锅子要怎么料理。这些柴米油盐酱醋,你要怎么样子配备,这个才是真的方法,才是真的方法。然后运用之妙,就看你自己了。每一道菜、每一个材料,他都可以做各种的做法。各种的做法方法虽然有不同,大概也是这些在变化。所以,基本上,你要把那个方法学到。不同的菜,那只是媒介,材料而已。

  同样的,我们在用功的时候,那个方法有了,到底你是参这个还是参那个,你学大乘、学小乘,学密法或者学净土,都一样。因为方法是同一个,其他都是媒介不同,只是媒介不同而已。

  我们要能够掌握这个重点。假如我们这个媒介你没有办法控制住,你一直被媒介迷惑掉的话,那就完了。所以说有没有法。法其实只有一个,其它都是媒介。我们现在世间人刚好相反,要有很多媒介才叫做法。不是要那么多媒介,那媒介再多都没有用,假如你没有真正的法,媒介都是空壳子、空壳子,不是真正的。

  大家要留意。那个方法有没有掌握到,我告诉各位,自己测验的一个方法,你现在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你不知道,你自己去考验看看,当你讨论的东西会使你产生很疲倦的感觉,那我告诉你,你那个讨论的绝对错。不是正法,(如果)你在讨论的是正法,我告诉你,讨论完了,精神很好,不会疲倦,那就对了。你自己可以从这个地方慢慢去体会。

  今天在讨论这个体会,这是正法,我也是在讨论正法没有错,怎么那么疲倦呢?那么,你讨论的正法是媒介,绝对不是真实的内容,你去留意这一点。

  那么,今天在讨论我觉得也没有什么用心,那就是那一套而已,可是讨论完精神很好,那你的那一套,那就是正法。你自己慢慢的这样去勘定。

  你自己刚开始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跟你讲说:真的修行,身体会有很奇妙的变化。你假如不是真的修行,那没办法。那多少人来问,这个师父癌症还不死,拖那么久不死很厉害,三十几岁的时候,看他像五十几,现在五十几看他像三十几,他不知道什么功夫、什么法门,我们来请教他。你来请教的都莫名其妙。因为我跟你讲真的,你真的体会不到。真正的那个部分你体会不到。

  因为正法的东西,一定是在那个地方。而那个东西,我们这样讲那么清楚,你自己去抓抓看,你要能够抓得到,所以我们在谈的,你不要看说,他这样到处乱讲,乱讲在讲正法是什么,那是你掌握不到。因为你用你的意识形态框在某一个地方,一直以为你那个才是,所以你就越学越老,你要能够抓住那个重点:正法是什么?什么都可以讲,什么东西都可以导到正法来,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那个生命能量一直像涌泉一样的冒出来,不会枯竭。因为,你不能掌握住这个重点,所以,你的水流、生命能量就一直消耗掉,因为消耗掉,所以你会觉得很疲倦、错误,所以你要懂得这个方法、懂得这个方法。

  我们一开始就跟各位讲,置心一处、使心不乱是一个法门,这个若心他缘,摄之令返,是另外一个法门,是两个法门。而这两个法门要相辅相成,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向外攀缘的心再摄回来呢?摄回来安住哪里,还是置心一处。那你也只有置心一处才知道心攀缘,所以,这两个法门是相互的。

  所以基本上我们是教你置心一处使心不乱这个法,可是心会受到外界影响而跑掉。那你怎么样把他摄回来,变成两个法门。讲是两个法门,那运用起来是同一个、同一个,懂得这样运用的话,那你修行就很快。那大家从这个地方慢慢的衡量一下。我们现在用功的时候,你有没有用上去,还是说有、有、有、有,我已经很用功了。这个是不一样的情况。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文里面这个结论跟我们讲些什么,禅修的重点,在置心一处、使心不乱,若行者禅定功夫已经成功,则无心乱之象,因为,到了色界就没有妄想心了,其实色界不是没有妄想心,还是有,因为他有色相。只是他的妄想跟我们欲界的妄想不一样,欲界的妄想那叫杂草丛生,所以叫做妄念纷飞,那么色界就不是了,色界的妄想他只是在某一个层次上、某一个上面,这个大家可以从这个地方去看看,所余者,就是化境中所起的妙用而已,此种所涉属于下一个阶段的课题,我们就,这个地方不讲。

  因为,这里面有二个方向可以发展,一个是你继续往二禅、三禅、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灭尽定,这样去发展,这是一个方向,也就是让禅定的功夫一直深化下去。另外一个方向,我们从这里就转开了,起无漏智横出三界,那这一条路才是我们要走的。我们在讲安那般那的时候,好多人就说,我唯心,我们……,你那一套我不是不知道,我不是开飞碟来台北的,我是妈妈怀胎十月生的,在这里活了五十年,学佛将近三十年,你那一套我都很清楚,不是不知道,我们不是ET,我们都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你所懂得的那一些我也听人家讲过,我也讲给人家听过,书本记载我也看过,不是不知道。

  现在是告诉大家说,你要到达那样的境界,这样一条路,你要这样走过来,挂一个口号,空中的月亮挂在那里,你爬不上去没有用,我们现在告诉你要怎样达到那个境界的方法,要横出三界,谁不想横出三界,你凭什么横出三界,你说,我横出三界,这样就横出去,这不是黄俊雄的布袋戏,他突然间跳一个出来,我很厉害,都刚开始出现的时候都很厉害,到最后都很不厉害,那看那个布袋戏每一个主角刚出来的时候,好威风、口号好美,打到最后,都像乌龟一样。

  学佛不一样。我们很踏实的,从最基础的,从你知道,已知的开始,《华严经》里面也这样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你知道嘛,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你知道吧?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你知道嘛,七十、八十、九十、一百你知道嘛,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八百、九百、一千你知道嘛,千、万你知道嘛,万、十万你知道嘛,那十万、十万就叫落叉,你知道嘛,落差、落差叫阿庾多,你知道嘛,好了,再下去你就不知道了。

  有的那种能力比较强的,他从这里一直算,倍数、倍数、倍数、倍数、乘方、乘方、乘方,乘了一百二十四次方以后,看你知道不知道,那叫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叫做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叫做不可说不可说转,那我看你去团团转,看你知道不知道,到那时候,就不是你能知道了,那个所谓你不能知道的,原来是从一二三开始,你知道嘛?你现在以为我讲不可说不可说就很厉害了。

  我告诉你,不可说不可说从哪里来?还是从一二三算起来的,你要知道,不可说不可说那境界有多少?那相当于在赤道上,你站的位置写1后面一直画0,然后,可以把赤道绕一圈,那你看看那数字有多少,那叫不可说不可说转,你知道嘛?那你只能够说那真的是很不可说,但是那个不可说是从一二三来,一二三你不能说不可说。所以跟你讲,一二三还是不可说,因为一二三你根本不认识,你要认识一二三是什么,不可说你就知道了。

  所以修行,他是那么的踏实,那么踏实,从你最基本的,你已知的好好下手,那你自然就到达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可是,我们往往认为一二三那么简单,不要管他,那你看能不能讲那个不可说的是什么,那没有用,那就不可说,那还要说什么?他是从最简单的一直上来,当你能够从一二三的基础很稳定的把他扎稳以后,那么,朝不可说的方向,必然可以达到。那只是你的功夫而已。

  所以修行就只有这么两个,一个基础要弄好,第二个是要功夫,你基础没有,功夫是叫盲修瞎练,基础有了,再用适当的功夫,那就叫功到自然成,功夫用到了,自然你就成就了,那你不用功夫,那当然不能成就,关键在这里。

  修行本身没有什么,就那么简单,就像我们养小孩一样,你要喂小孩吃饭一口又一口喂他,这样就好了,他就会长大了,你说:哎呀,这么一口,这么一口,那不然你灌风嘛,看从嘴巴灌进去从屁股灌进去都可以,那他就会长大吗?你一直把他拉他就会长大吗?那叫妄想。

  所以真正的行法就是从基础一步一步来用功夫,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一点都不稀奇,你不要一直想着说师父你教我快一点有什么秘方,唯一的秘方(是)用功夫。老老实实修行,就是这样子,其他没有秘方,你再来问,还是这一段,你再来问还是一样。就从你用功的法门上回到你用功的法门上而已,你跑掉的心再抓回来,摄之令返,若心他缘摄之令返,那你先确定你的法门。

  那在这里,就回到你的鼻息中来,回到你的数法来,数法完成了,回到你的随法来,随法完成了,回到你的止法来,你不要去想太多,大乘禅观观境观什么,那个告诉各位,你等下个阶段在讲。这个阶段这个部分一定要完成。那些大乘禅观观境、观佛观什么,我告诉你,那个我比你懂得更多,我敢这样跟你肯定,你不用说那些东西要怎么做,那个我们都很清楚,那个基础就在这里,没有这个基础,你不要去打妄想。

  我修念佛观,我看你怎么观,你修的是妄想佛观,自己坐在那边想这个佛,绀目澄清四大海念得很清楚,我看你怎么绀目澄清四大海,你四大海你怎么看?飞机飞的再高看下去,也不过太平洋一个海而已,你能够在天空中看到什么?除非你也像太空人一样,飞到月球上去看,有没有办法看到四大海,你在这个地球里面,你看不到四大海,你到外太空去看整个地球看有没有可能看到四大海,不然绝对看不到,那个叫眼睛,那个叫眼珠,一个地球也不过是像一个佛的眼珠一样,那你还是整个整个眼睛看不到,好啦,一个眼睛你都看不到了,你怎么看一个佛。所以你那根本就是打妄想,打妄想。不是真的。

  那个观境要现前,一定从定境中来。定境中来就是这个地方讲的,止法成就以后化境才会现前,化境有好多,那么去按照你的本愿选定你的化境,逐渐逐渐让他起妙用,他就会起了,那你内在的世界建立以后,外在的世界就成就了,他自然就这样成功的,那这个功夫就讲起来。要讲的话就很复杂了。但是你必须这样用功,你才能成就。

  第二段,“今者,若行者功夫未就”,功夫还没完成,“而妄想攀缘,致令心念他缘,则需设法摄心令返”。

  你功夫还没有成就,那么心常常会跑掉,这心跑掉有两种方法,他会两种跑法,一种是功夫不成熟,这个心跑得远远的,这个妄想一般人知道,另外有一种,是你功夫成就了,那么这个妄想来,对你有影响,但是不大,这个叫心晃动,心没有跑掉,但是心会动。

  就像我们,譬如说我现在数息,是从息出的起点算一,每一次都是一个循环以后息出算一,再息出算二,我是假设从息出的起点开始算。这个心的晃动是怎么样?我息出的起点忘记了,因为妄想到了,可是到息出的终点之前我发觉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在息出到息出终点要转为息入之前,那你就算一,那本来在这边要算一的,现在跑到这边算一,或者跑下来,从息入的起点算一,那会有这种情况,这个叫晃动。

  再假如经过一个循环以后,那个心跑掉了,那就不叫晃动了,这个心已经跑掉了。就是在这一个循环之内,你能够带起来,这个叫晃动,你每一次都很准的从息出的起点算的话,这个不晃动,这个心没有动。如如不动是指这种状况。

  我们现在刚开始在修学功夫不是很熟练、很成熟的人,心常常会从起点这边脱离了,但是,到终点之前我抓住了,那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我是一、二、三、那这样的话,心是很稳的,很稳的,但是我现在离开这里,一、二赶快找回来,然后三,是变成这种状况了。这样的话,你的心会又不稳定。这个有晃动吗,我的心那种轻安就没有,不会轻安,因为你会动,那么在我们血液心脏循环的立场来看的话,他会“咩”一下的那种感觉,会有那种情况。你自己在数息,应该可以感受的到。

  所以大家在讨论什么?你根本就没有在这边讨论,跑掉了。你真的在数息上的话,它变化就在这个地方,然后你会看得很清楚,为什么数息进入状况以后,那个身体健康会改善,他自然你把息调好以后,健康就改善了。

  因息而改变色身,所以呼吸身有种种身,种种相,色身有种种相,呼吸的种种相跟色身的种种相相结合,那就有种种合相产生,这个都要清清楚楚。我们有没有看到?

  前面跟各位讲,你的息因为静坐以后,他会很顺、很柔,那么你现在起意,念身一起,把这个息由长息变短息的时候,你的身体会不会起变化,一定起变化。你的这个功夫很准的时候,很准的时候,我由长息很快变成短息的时候,你的身马上飞了。马上就飞起来了。因为,短息是一种运动,但是我现在四肢收住不运动,那息运动的时候,你身就会起运动,就是这样来的。

  师父好像在说天方夜谭,黄俊雄又出来再演布袋戏了,真的修行就是这样的,你要自己去感受,你要不然的话你都用想的,这种状况是从行者真的呼吸身跟色身之间的关系,你慢慢的去进行。那一个静坐的人息是长的,你要把它缩为短的,这本身就是功夫了。

  也就是说,你要先能够感受到长呼吸跟短呼吸对色身的影响变化你很清楚,这只是数法而已。你在数法的这个阶段,我很快的看到这种情况,他有这种变化,进入随法数一、二的那个时候,一二、一二的时候,我现在不这样一二、一二了,我把它缩为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你的频率就振动起来了,从这里起变化的,所以数法对健康有用,随法对神通有用,要神通变化第二法就出现了。那是你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可以去产生的附加作用。附带的效果。

  只是因为我们在求了生死、出三界的过程当中,不要把这个生命耗费在这无谓的的方向上面。那当你很快成就以后已经了生死,那个时候你说回来,现在剩下的生命不知道干什么用,那么好好教化众生吧,那你训练某一个神通那可以,可是教化众生方法很多,也不一定用神通,因为用神通来影响众生的话,恐怕众生都会去搞神通,因为你是从那前面走回来,整个走一圈回来了,现在众生只看到你这一相,那你从这一相去教他,他就要来学这一相,他了生死学不到、学不到。

  现在有一个大德,在台湾佛教界讲经讲得很厉害,我说,他讲经讲得很厉害,他告诉人家,三藏十二部不要悟,为什么不要悟?“因为我都看过了”。“因为我都看过了,是这一法最好,所以我告诉你们都不要悟”。我告诉你,他的法可以学,这一法不可以学。你要知道,他是各种经典都看过了,所以他知道说其他可以不要。那你是什么经典都没有学,你就只学这个,那就跟只学神通一样。那个证果阿罗汉,他是证果以后再显神通的,你有没有证果?你没有证果就直接要学神通,那你不是就错了吗?

  人家是所有的经典都看过以后,他知道用这一法就可以了,他知道为什么。那你现在只学这一法,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人家一讲,某某法师说就是这样,某某法师,你又不是他。这就是关键。

  所以我们一直告诉各位,你一定要从基础这一步一步走过来,他的心路历程是什么,你要去学那一个,他读了那么多经书,你不一定跟他一样读。但是你要涉及的,要建立你的心灵方程式,没有的话你不能成就,你只拿一个答案有什么用呢?他算出来答案是五,对,我跟你讲五,五就是五、五就是对。好,你拿出来,你到哪里都讲五。人家觉得奇怪,怎么一直都讲五啊?五从哪里来?你不知道。你说我师父算了就是五,(这样)对吗?(当然)不是这样子。你要懂得那个方程式怎么解,好,我解给你看,你看是不是五,人家服了。你一直讲五,五就是答案,答案就是五,是,答案是五,答案从哪里来?你的答案就是:我师父说的五。那这叫什么?这个叫笑话。假如你要这样学的话,那就很容易迷信。我们不教你迷信,我们教你整个过程你要怎么去完成他。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 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的人可以求佛加持,但是不可以求感应,不可以求神通。我们常常听说,某人学佛着魔了。为什么会着魔?就是这种心态不正确,错误的心态容易招来魔障。学佛的人只要老老实实依照经典的理论、教训来修学,就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我们所讲的效果、讲的成绩,就是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第一个效果,就是不生病。很多人这个地方病,那个地方痛;身心清净,病痛可以立刻消除,身心健康,自在快乐,这就是效果,离苦得乐马上就能够见得到。如果讲更深、更殊胜的效果,就是能够预知时至,将来往生的时候提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接引我们。功夫稍微好一点的人,生死可以自在,就是说想什么时候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可以自己做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