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一集


2014/9/4    热度:462   

 海云继梦法师:耳根圆通章 第一集 

  耳根圆通章第一集

  海云继梦和上

  大乘禅法叫做“参禅”,“怎么参”这是你要的。你要不懂的“怎么参”,那你怎么参禅?我想,走在我们北传佛教的系统里,这是你的主要功课。

  什么叫做参?什么叫做参禅?它是——你问我,我不懂,那就告诉你:参!你就自己参吧,是这样吗?那参禅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参?你假如连一点要领都没有,一点下手处都摸不到,那我们讲参禅有什么意思?

  修行呀,它不是应付的,也不是口头上的,它是要你自己向你自己负责,你自己要向因果负责。古来大德讲“老僧一坐,能够坐断因果,能够承担”,指的是什么?你这么一坐,坐到哪里去?大家都说参禅,那你怎么参?它不是语言,不是文字,跟你讲了就算了,它是要你自己去实践。

  现在,再回来说“怎么参”。你带过这个疑情没有?假如这个疑情你都没带过,我再讲也没用,那你就(会)含糊笼统走过来了。学佛,是学着觉悟,学着(提高)警觉性。佛是什么?禅是什么?学佛是怎么学的?参禅又怎么参的?这个要领,你要自己好好地去体验它。

  现在简单的把整个参禅的过程,我分三阶十二门,你自己慢慢地去体会。它主要分有三个阶段,也是三个要领。它不是含糊笼统的,它基本上都很具体,它是你心行的一个轨迹。所谓“心性学”就在这个十二个字上面,十二个阶段里面。按照各位常常讲的“观照”,主要我们分三个阶段。

  “观照”我们分三个阶段,就是你参禅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就叫观照。观照其实它就像雷达在搜寻,在寻找你的疑情。你的疑情会很多——你初学,疑情本来就一大堆,那些疑情是你自己觉性的一个启蒙。真正的那个疑情是哪一个?那是你的生命因素,它要成就你的性德。你能不能找到那一个?找到的时候,你就会安住在上面,这个叫做照住。

  观照是像探照灯一样,一直在找,当你确定了哪一个的时候,就照住了。这时你提起来,那个疑情要提起来,然后就安住。这是不同的话,那状态是一样的,安住也好,照住也好,这已经锁定你的目标了。

  锁定以后,你会一直深化,一直深化,这就讲“置心一处”的地方。一直深化以后,到你完全通达,叫照见,那就是第三个阶段,所以,《心经》上讲“照见五蕴皆空”,就三个阶段:观照、照住、照见。那这个简单了,整个过程就这样。可是每一个阶段里,它都有信、解、行、证,还有四个小阶段。每个阶段的信、解、行、证都不一样,那就进入到细微的部分了。

  现在,我们先看看你的观照功夫有没有?

  平常你的心就应该是很活泼才对,假如你的心不够活泼,根本没有观照。人家说,佛经说,佛祖说,师父说,电视说,那个都没用。那种心都是死掉的心,都已经经过蒸笼蒸过了,它不是活的。一个活的心,它是具有觉知的能力,因此会像小孩子一样,一直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那你经过学佛以后到参禅,这个一直问“为什么”的心是要有的。小孩子是一直问爸爸妈妈“为什么”,那你不能够一直再问人家为什么,你要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要打七?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为什么?你自己要问啊,问你自己呀,你要找出答案来啊,不是问人家,人家叫你去死,你去死吗?不是啊,你自己要很清楚地能够了解到你的周遭环境。所以参禅人很活泼,为什么?就在这里啊,你有活泼吗?

  你来参禅,那你真的像人家讲的“参禅人很活泼”吗?是指你的心要活泼啊!你的心很活啊!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要能够觉知到:这个“活泼”本身,你就可以改变一切。不要以为你生病啦——生病对凡夫是很有用,病到死为止;生病对参禅人来讲,没有用,当你的心一活起来的时候,病就跑掉了,所以病对一个修行人来讲,病是绝对的虚妄。

  你真的在修行吗?你敢肯定吗?病一来,你说“你是假的啦”,你能吗?至少你也应该跟它讲说“我师父讲的,说病是假的”,你能吗?你的心要不够活泼,你绝对不行。病发e-mail给你说“我明天要到”,你今天就昏倒了。你能不能够这样确定:你的心绝对的活泼。这个活泼就是在你周遭的环境里,经常产生疑情,大大小小都不要紧,因为这是初阶。你也不知道,哪个疑情是真的,你只是很新鲜,很好奇而已。所以从你开始要参禅的时候,那个时候开始,你的生命就开始转变,你对任何事情你就开始带着疑情“为什么”。

  为什么出家人要剃头?你就说佛祖规定。佛祖规定要剃头你就剃头,佛祖叫你死,你不去死,是这样吗?为什么要剃头?你要找到一个真理性嘛,但是这个答案找到,你也不会了生死,这不是什么真理嘛,但是它有一个真实性,有个真理性在。为什么出家人要穿这个服装?我穿错了,长衫穿里面,短褂穿外面,你会说“这很好玩”。短褂一定要穿里面吗?长衫一定要穿外面吗?为什么?没有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倒着穿?修行人你要很实际地活在你的生活里,很真诚地向你自己负责,它不是虚妄的。师父说、佛经说,说什么?说了你就开悟了吗?所以这一个疑情,培养疑情的这个实际观念,是你要进行的,谁都不能替代你!师父没有办法替代你,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办法替代你,要你自己来。所以你想参禅,第一个工作,先自己培养你自己。

  早上起来刷牙洗脸,谁规定的?为什么起来一定要刷牙洗脸?这很简单吧,为什么你早上起来一定要刷牙洗脸?你刷牙洗脸完再去睡觉不行吗?起来不要刷牙洗脸可不可以?这个很现实的,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所以你的生活都是惯性的。狗改不了吃屎的习惯,和你改不了早上起来刷牙洗脸的习惯一样。有一只狗看到另一只狗,那只狗不吃屎,这只狗一定说“它有问题”;你早上起来不刷牙洗脸,所有的人会说你这个人有问题,但是你知道不知道,为什么早上起来要刷牙洗脸?你大概找不出理由啊,有的话都是国民老师教你的理由,对吗?这只是一个非常不重要的事,你到底有没有问过你自己?

  很活泼的心态从参禅中来。禅这个字,自古以来就很迷人。一听到禅就莫名的兴奋,你在兴奋什么?他就是因为很活泼,他的人生很美嘛。禅到你的身上来就很惨了,你的人生也不美,只有一个莫名的兴奋,也不知道兴奋什么?那不对啦。所以这个疑情各位要自己去培养。

  过堂,为什么碗要这样拿?要这样拿,还给我们一个名字叫“龙含珠”;筷子一定要这样拿,还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凤点头”,为什么?那外国人呢,五虎下山,刀、叉齐来,那怎么办?为什么取这些名字?要做什么?你一步一步的去架构,从这很具体的地方,慢慢地你就会摸索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我们学了佛以后为什么要参禅?

  那如何参禅?每次谈到重点,师父都叫我:参!我就一头雾水就“参”。什么叫参?叫我提疑情,什么叫疑情?怎么提?我相信用过功的同修们都发现到疑情提一个,要一个一直钻,所以叫“念佛是谁”,深参“念佛是谁”。所以整天坐在那里:念佛时谁,念佛是谁。念到发疯了说:“是我啦!谁!还有谁!还不是我!”是这样吗?这叫参吗?可是,提起疑情是什么?那你坐在那里就一个接一个,一直冒出来。那又不能只守一个,那么多个怎么办?到底是那么多个都对呢?还是只有一个对?我相信这个你都问过,所以我们说:你刚开始的时候它会有很多个,很多个以后呢,你会去找到一个。那一个是怎样形成的,它不是你自己选择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它会构成一套简单的思维模式,一个方程式一样。

  譬如说“念佛是谁”,这古来大德都把这个模式告诉我们:念佛是我念,还是他念?那当然是我念,我念是心念,还是口念?假如口念,那晚上睡觉嘴巴可以念,那为什么不念?假如是心念,那心永远存在,那它可以一直念,那念到死了以后怎么办?事实上,心要念的话,那它能不能二十四小时都念?类似这样的情况,你要一层一层的剖析。当你能够找到这个,嗯!好像是心念,心念应该是怎么念?那个时候呢,你对于这个心念的心跟念开始咬住了。到底心是怎么念会一直下去?那怎么下去不管,对,应该是心念,心念到底怎么念?你会慢慢的一直往下挖进去,一直挖进去。每次打坐都会到达这一点,然后每次打坐又会往前进一点,虽然一层一层的挖进去,要挖到什么时候不知道,但是你已经有一个通路出来了,一个那个雏型出来了,这个就是所谓的照住。

  那你在思考的那个部分到底是什么,你不要管它,因为这里面的答案不是完全都用逻辑推理的,即使用逻辑推理的这一套逻辑,也不是你外面知识累积出来的那种逻辑,因为它是你在禅坐中的一种净化,它会随着你的心的一直沉静,它会一直把其他的东西丢掉。假如你坐在那里,是像搜寻一样的那种逻辑,那就不是参禅。你要留意到这是三个阶段所谈的这个部分。

  当你照住以后到最后要照见的话,那就不是你现在语言所能讲的,那个部分往后我们会一个一个告诉各位,但是现在你先要架构起来的就是:参禅到底要怎么参?这几个理论你先认识清楚,这是一个。

  参禅的“参”到底怎么进行,“禅到底是什么”那不要紧,因为那是生命的本来面目,你进行参的工作,那一个生命的真相自然就会现前。你这个“参”不会的话,禅绝不兑现。所以我们重点在跟各位讲“如何参”,那么这里面除了“怎么参”的这个问题是个大的架构以外,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心性里头的运作。刚才我们跟各位提到:你所用功的是心性学的部分,它不是学问,它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那我们对心,你必须要有所了解:心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你在整个学佛的过程里,把它看得越简单你就越难成就。在参禅的过程里,它本身是绝对简单的,但是里面的内容,在你的整个过程里,它是很丰富的。

  心,我们讲(是指)“原始心的状态”。心的本身有体、相、用,它都是“真如心”的那个心,这个心在我们现代的话里头来讲,它就是真理,就是生命的真相,它的最高定义。这个真相是十分完美的,你要能够进到这个里面,那你就会发现这个世间那是比极乐世界还美;你要是能够进到这个心的本体里面,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眷属都非常的殊胜,没有凡夫,个个都是佛;你能够进到这里面,那你的智慧成就本来就是十足的圆满。那你要能够进去呀。

  这心、性、念,不是理论上讲的心、性、念,你进到这本体里面所呈现出来的三世间圆满,智正觉世间、眷属世间、器世间都会圆满。

  所以心的本体是什么?心的作用是什么?心的相是什么?这个部分,“心”就不是一个字了,所以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心、性、念。心是本体,心起作用就是心站起来叫“心生”,“心生”那个字就叫性,那么生了以后它现前还没有离开,就在心上那个字叫念,这个都是无形无相的体、相、用,我们把心、性、念的,心的体、相、用,简称为心性,参禅的人都讲心性,都讲心地法门,就是讲这个心的体、相、用。“心性”只是心的“体”跟“用”,这个时候的念叫做“本体念”,这个念,“心性念”的这个“念”叫“本体念”。当这个“念”变成一个“相”,这个时候叫做第一念,第一念还没有出生,第一念还没有无明介入。这个第一念是本然的状况,这个时候脑筋都没有办法攀缘,第一念脑筋还没办法攀缘。这个相在这个时候,怎么样再把它导入“心性念”里面让它再回去,这个叫做“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在哪里知道吗?这样就知道了,从“相”回到本源去叫“入萨婆若海”。

  这个相假如被无明介入的话,这个相就变成色了。这个色就是六尘境界,就变成六尘境界,这个时候凡夫的境界就来临了:一念无明起。无明怎么起,就在这里。你就知道为什么十二因缘法会讲“无明缘行、行缘识”,整个一直下来。为什么讲缘?它不讲“无明生什么、无明生什么”,这个十二因缘法就在解释这个部分,无明怎么介入的原因。那么色一产生以后呢,就接受了,叫受。受就是第六意识起作用了,那就不是缘无明了。第六意识一起作用,它会经过末那识到阿赖耶识,这个叫想;从阿赖耶识经过末那识,再到第六意识的时候叫行。这个时候第六意识就确定:这狗在叫,叫“狗声”。你不要以为说“我听到狗叫”,你脑筋已经转过几圈了,这不叫第一念,这已经是无量念。“狗声”出来这是一个概念,是一个意识形态,一个概念的产生叫做“识”,一个“识”的产生,你已经经过了几百万念了。所以色开始叫做第二念,当你产生一个“识”,意识的“识”,就是一个概念,这个时候就百万念。当你听到后,说“狗在叫,可能有人来,我在禅堂,我不能起心动念,所以我第一念就把它止住了。”你哪有第一念?你那个念叫做善恶念,已经不叫第二念了,跟你讲“第几百念”没有用了,那叫善恶念。

  从第一念那边,“相”以前我们叫“生”,产生的生,在第二念“色受想行识”这边叫“住”。“狗在叫,我不能想”,那个叫异。善恶念起作用,因为你有善恶,行与不行、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这个都是善恶。到善恶念的时候已经是一种幻化,那么再加上一些行为出来,可以讲、不可以讲,要讲不讲、要做不做,这个叫灭,这个叫做“变异念”,到灭这边已经是“变异念”了,你一直在讲、一直在讲,那都是“变异念”,讲了以后就因果在后面等着,因为身口意的动作都出来了,那下面就因果了。因果是讲变异以后的事,因为你因已经种了,不管善因、恶因,你那个“变异念”完全都是因果的因。

  所以从“生住异灭”来看有第一念,有本体念、有第一念、有第二念、有善恶念、有变异念整个的过程。你假如是在“善恶念”跟“变异念”这边做抉择的话,这个叫做修养。你修养很好,你都是善念,没有恶念,你都种善因,没有种恶因。不管是“变异念”或者是“善恶念”跟修行完全无关。要修行就要进入“生灭念”那边,“生灭念”就第二念以后这个地方叫生灭念,就是从色、受、想、行、识这个五蕴运作的地方,你要进入到第二念到变异念这边,从这个“生灭念”彻底了解你心性的运作模式:色是第二念,受是第三念,经过末那识是第四念,到阿赖耶识是第五念,这个叫做想;阿赖耶识经过末那识是第六念,再到第六意识是第七念,这整个过程构成一个意识,基本上你差不多已经有十个念,而每一个人的复杂心理状态还不知道。

  你大概在打坐的时候——我现在跟你讲,你一定要从打坐中来,把你的妄想心先降伏,让它静下来。基本上的毗卢遮那七支坐相,那个数息都要训练好,这个都是前行工作。你先止住妄想到那个地方,到妄想都已经不起了,这参禅才能起。这个时候没妄想了,那有一个尘境,哪个是心性你才看得到,但你捕捉不到,你更无法安住在那里面,马上你就会说“狗在叫,狗又叫了”,“狗在叫,狗又叫了”,你已经念过多少念了,这个叫做:一念经过几刹那,一刹那有几百生灭,一生灭有多少念,有没有?那我背不清楚,你回去查一查。一句话当中“狗又再叫了”或者“狗叫”,这当中都距离差很多,你的心念已经转过很多了。在那个时候里,你才能够看到色、受、想、行、识,大概色是看不到,你只能感受到又输了——“狗又叫了,我又输了”,因为你一直没有办法把那个“色受想行识”的模式捕捉得到。因为当你心静下来,一个尘境来的时候,就好像我们在那平静的湖面上一个落叶掉下去,那水的波纹会慢慢的晕开。你在很宁静的心湖上面,一个尘境来它也会有这样子轻微的动作,就在那轻微的动作里,你才能够看到你的五蕴是怎么运作的,来到这个地方才叫修行。各位老修行、禅和子们,你都很用功,你现在到达这个地方没?不到这地方都没有消息,不到这地方都不算。

  所以前面的基础功夫,你一定要先弄好,一定要先弄好!数息怎么样止住妄想,这个止住妄想以后,一有一个动静,你看古大德开悟怎么开悟的?人家狗在叫他会开悟。奇怪!狗在叫跟他开悟有什么关系?可是就是狗叫他才开悟,为什么?所以,你这一个前行的工作一定要训练好,这是你的资粮道,这些技术你就可以运用了。现在,这一个理论变成一个技术,而这里面要讲的也没那么简单,我们只是先跟各位提醒一下。

  这三个礼拜,三个七,我们就是要跟各位解构你的心性、你的心理运作的模式。很抱歉,心理学没办法研究这些,心理学在讲心怎么样,那些教授、超级博士,都要来上这个课,要不然你的心理智商根本没用,因为他们跑到枝末去了,他没有办法回到核心来,而我们参禅者,一个禅和子这么一坐就先到达核心,你不到达这个核心,你没有办法讲心性。

  所以这里你先弄清楚本体念、第一念、第二念、生灭念、善恶念、变异念。光是一个念就有这么长了,所以各位讲说“用心”,你用的是什么心?这个其实你用的是念,不是用心。你用的心,我们跟各位讲,是从注意力开始,一直到真理、到生命的真相上面。你要留意到,这样的话,心的定义就相当长了。从妄想心,注意力其实是妄想心,从这个地方开始,你集中注意力,开始会一直往前走,从变异念到善恶念,从善恶念到生灭念,从生灭念到第二念,从第二念再进入第一念,那你才有可能回到萨婆若海,到萨婆若海,你就进入一真法界了,那你跟十方佛国土就同一体性,跟十方三世一切佛就同一鼻孔出气了。

  你修行沿着这样一条路走回去,不要一直在变异念、善恶念上面打转,你永远出不了三界,只是善的多。其实善或者恶是随着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定义的,善的不一定福报。你在这里修善业你可能就是恶报,因为社会准许你嘛,像这次选举完了你就会发现耳根清净多了,为什么?那些乱讲话的人都输了,你就会发现说“哪个是善?”,选举之前这样乱讲话的都对,现在都不讲话了,到底是讲的对、不讲的对?你就会发现到善恶这种东西随着社会的局势,它随时都在变,它没有一定的。当那种局势、那种共业形成的时候,他会认为它是善的。禽流感来了所有鸡、鸭通通要杀,不杀是恶的,杀是对的,到底杀是对还是错?那几百万几百万只的鸡、鸭那就倒霉了,都排排队要给人家杀,这个才对,这叫善念,对吗?因为法律准许他这样做,所以他就是善念,你不杀,法律说不对,所以善恶的本身受到道德律、受到法律的一种认可跟约束,那么法律跟道德律的认可跟约束不一定符合真理。

  最早期,大概你讲二千年、三千年前的道德律,那时候其实也不讲道德,它讲的是礼,礼法。从礼上面来讲的时候,它是比较接近真理,当礼转到道德的时候,它就已经逐渐远离了真理,而比较接近于社会的规范。为了使社会的运作而作规范的道德律,它已经跟真理没有关系了。你开车一定靠右边开,靠右边就对吗?你到香港去就一定靠左边开。哪一边才对?你在这里靠左边,你就犯规就是恶的,你到香港靠左边是对的,所以善恶随着时间、随着空间、随着民族性、随着法律、随着文化、随着道德律,它都在变化,所以善恶念不一定符合真理,你完全符合善的,下辈子的果报不一定是好的。你要知道!但是遵守道德律、遵守社会公约的善,那个遵守的能力是福报。你要记得这一点,这是不一样的。“遵守的能力”是人格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讲人格要健全,指的就是遵守法律、道德律的这种能力。假如你没有接受法律跟道德律的能力,那本身是恶的。

  那么法律、道德律上面所讲的善,不一定是福报,你要留意到,它有些是无意义的。走路一定靠右走,开车一定靠右开,这有什么福报?这没什么福报,你不照这个标准你只有后果自己受,只有这样而已,那个跟果报没有关系。但是遵守的能力是福报,你要记得这个差别。所以善恶念本身不是修行,它是一个修养。

  我们要讲修行的人,在“生住异灭”里头的“住”,也就是生灭念到第二念之间,这个时候都没有讲第一念,都没有办法讲第一念。你能够讲的第一念,其实都是直觉反应,直觉反应也不是直觉,因为你有很多的潜意识在,很多的潜意识。譬如你常讲“我这个要改,这个生气的脾气都改不了”,为什么?因为你每次要生气,第一念就说“不行”,第二念又开始骂了,有没有?为什么第一念你说不行第二念还是接着骂?这个都跟第一念、第二念跟我们讲的完全无关,你完全是善恶念,那是潜意识的作用,也不是直觉,因为你有很多的罪恶感、道德律,这些社会的意识形态摆在那个地方。

  那你现在要讲修行的时候,必须把这些都清掉,要很清楚。而要清这个部分,你在禅堂里坐,自己在打坐的过程里,要清这些,过程最少要两、三年的时间,不然你看不清楚。常常在问“师父我腿盘不起来,能不能参禅?”这个就是啊,这很典型的,你的意识形态嘛,参禅跟盘腿有什么关系?“师父我还是改不了吃肉的习惯,能不能学佛?”怎么会变成这样,这吃肉的习惯跟学佛有什么关系?“师父我受菩萨戒,能不能够再煮荤的给家人吃?”你受菩萨戒跟煮荤的给家人吃有什么关系?你不知道哪来的那些杂讯混在一起,那跟佛教都无关的东西,跟佛法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也是神通广大通通把它抓在一起,这个叫杂讯,它会干扰着你。

  那些跟你修行完全无关的东西,你要怎么把它排除掉?没有两、三年的时间你做不到,所以这些东西、这些杂质你不除掉,你就坐下来想要明心见性,怎么明心见性?你都还在变异念那边,四个区块里头,你在最后那个区块,明心见性在第一个区块心性念那边,明心见性你要就回到那里面去,而你现在在变异念那边。“我早上吃了一个鸡蛋现在要来打坐,不知道可以不可以”,怎么办?那西洋人早上起来就吃腊肉,那怎么办?他们可以,我们不行,你黄皮肤的就倒霉,白皮肤的就可以,是吗?不是啊!你为什么那么多杂讯?都是那个变异念的问题,那些变异念要先除掉,再来就除掉善恶念,才进入生灭念里,那个时候真的修行才开始。

  所以,现在各位要讲的资粮道是什么?先扫除变异念,再扫除善恶念,这个时候你修行的资粮道就够了。大致上来讲,你那些妄想也差不多都沉寂了,剩下来的都微细了。假如你那些杂质没有除掉,你根本不可能打坐。那时候你坐在蒲团上,那些杂质就好像蚂蚁爬到你身上来一样,你怎么打坐?你说嘛,好多红蚂蚁在你身上爬,你说你去参禅,我看你抓蚂蚁比较重要。所以那些妄想就跟这种情况一样,你必须止住妄想,就必须先把那些变异念、那些善恶念、那些意识形态、那些杂质先给除掉,这是一个主要的关键处。

  我们期望各位,在修行前先把这些资粮具足一下,我们才好进行。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待会儿再继续跟各位谈。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 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劝导我们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虽然很难,可是不发菩提心,就谈不上修行。 菩提心的反面是迷惑,迷惑的人纵然有修,成就是很有限的。一定要破迷开悟!修行的功夫,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毛病习气,自己一定要知道,知道是觉悟,不知道是迷惑。 就以日常生活来说,有一点小小的不如意、不自在、不痛快,我们在习惯当中,都觉得这个无所谓,都没有留意这些现象,哪里知道,这些现象就是造业! 这其中的道理,不读佛经的人不知道,未能深解义趣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不自在?还不是分别执着。你要没有分别执着,你哪里会有这种心态?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