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庵:金刚经提纲
2014/9/4   热度:540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译本 达庵提纲 序 开经 第一章 发菩提心 第二章 生清净心 第三章 般若本义 第四章 般若广义 第五章 明体 第六章 达用 结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译本 达庵提纲 附说本经六译 (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鸠摩罗什出-畧称金刚经或金刚般若经 (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元魏菩提流支出 (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陈真谛出 (四)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隋达摩笈多出底稿未及润文 (五)能断金刚分 唐玄奘出-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七七 (六)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唐义净出 序 金刚经为般若部之骨髓。一气呵成。函义甚丰。古人强分三十二份。致沦为散漫无纪之语录。虽重无住生 心。亦不过笼统之谈。无上法宝。面目全失。 此书凡分六章: 一、发菩提心。二、生清净心。三、般若本义。四、般若广义。五、明体。六、达用。每章之后。必有一 番赞叹。以显本章功德。得其旨者。正如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有病是经重复冗赘。意义无多者。读此自 然如醉初醒。如梦方觉。 冯达庵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译本 达庵提纲 开 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一章 发菩提心 第一节 启请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 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二节 大慈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 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提。 第三节 大悲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四节 大喜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惠(此字勿缺)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 ,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 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已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五节 大舍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 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六节 赞叹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 ,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二章 生清净心 第一节 所依体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若作是念,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第二节 严土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事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三节 严身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 是名大身。 第四节 赞叹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 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 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第三章 般若本义 第一节 经名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第二节 器界观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 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 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第三节 根身观 须菩提、于意云何?何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想;是名三十二相。 第四节 赞叹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山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等多。 第四章 般若广义 第一节 实相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 ,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 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 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世尊、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第二节 忍辱观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 相无人想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第三节 布施关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 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 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 有善男子山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之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第四节 赞叹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山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 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法大乘者说;为发最 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 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乐小法,而著「我见人见众生 见寿者见」者,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 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十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 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 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 亦不可思议。 上文四章所说,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会上具体事实。姚秦时代、弘扬佛法,以鸠摩罗什三藏为核心。趋重空宗,词料简朴。传译诸师、文学高古。 所译金刚般若经,较「后期五译」为雅。知识界大都奉作诵本。然展转传钞,不无出入。如首章「有持戒 修福慧」语,竟缺「慧」字。其它详畧失宜之处,亦所难免。至「何以故」三字,原含「内有问题」之意 。在汉文则兼具「进究」「推论」等义。有时直可省去。本书随宜加以修订。智者谅之。 下文二章,贵挹大要。不必拘于原译繁文。更可施用姚秦以后之词料。俾学者较易了解。并志于此。 第五章 明体 集结本经者、从金刚般若会上,撮取应用言句,编成本章。非是如来反复赘说。学者须精心参究。 第一节 因地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此即发大菩提心之主因。八种识量、泯尽无余。大慈性光、灵明清净,充遍大千世界。 第二节 法界体性智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 须菩提、「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能泯一切法皆入如如妙旨,于是中无实无虚;能泯之念易不可得 ;则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所具之智,概名法界体性智;或称一切智智。此智亦不可得。 第三节 大圆镜智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非大身,是名大身。 人身赅摄众生甚多,故名长大。虽视大圆镜智之摄尽十方众生,小至不可思议。然就「诸法如义」观之, 则同归大空。须菩提契会此旨;故有「是名大身」之语。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见」 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在大圆镜智遍照中,一切众生当体全空。故因地菩萨体会此智时,不得起灭度众生之想。 第四节 平等性智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 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真能通达无我法,方与平等性智相应。既得此智,在「机感」中自显相当庄严。若欲以识作成庄严净土,无有是处。 第五节 妙观察智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 、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 ?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一切众生若干种心, 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如来必具佛眼,固矣。若与种种「缘起」配合,亦有法眼、慧眼、天眼、肉眼。畧迹论心,对一切众生所 念,亦无不了知。是谓如来妙观察智所行境界。 第六节 成所作智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得福甚多。佛告须菩提 :若有福德见,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一无所住,是名福德实相。能成就所作事业。 滞于「见」者,得福虽多,概属有漏福德。诸「见」尽息,方契无漏功德。(即福德实相)尔时便与大圆 镜智相应,现出「虚空库」大用。是谓成所作智。 第七节 普贤行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 ,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因地普贤菩萨住有色二界时,不妨感见如来色身。但所感乃如来局部德性所表现,非全部具足之色身。若进究之,汇归大空,仍属假名。 第八节 文殊行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因地文殊菩萨住有色二界时,不妨感见如来庄严二报。但所感祗系局部,非具足庄严。若进究之,汇归大空,亦属假名。 第九节 观音行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观音随机说法,畧依三十二种当机之口,令各为所摄有情萱说之。或由于如来「入观自在三味」直接加持 ;或由八地以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加持;皆在无念中行之。如来以会上听众或未明观音胜行维何,故有上文之语。 第十节 弥勒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夙因惟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及其成就,则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等觉菩萨即依此道行之。四无量心完成则入「一生补处。不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谓弥勒胜行。 」 第十一节 赞叹 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复有人受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右二种行人,前者未契实相,故得福远不及后者之大。所谓受持此经,注重本章而言;亦摄前四章在内。 第六章 达用 上章明体,尚矣。若未加修证苦功,岂彻非实非虚妙旨!本章广谈达用要领,俾学者知所致力。 第一节 泯化度 须菩提、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何以故?若有众生可度,如来则着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非凡夫,是名凡夫。 此约欲界行者言之。一落前六识,便有化度之念。如来绝无此事。佛言说中虽亦有我字,祗借用假名耳。 第二节 无佛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 、若着于三十二相而不能舍,祗成转轮圣王身。尔时世尊即说偈云: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观想不离意识;学者不妨借此入手。观力既深,即须放舍。须菩提未尝不达此用。此番问答,所以警惕未 悟诸听众而已。 第三节 尊圆觉 须菩提、如来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简称圆觉)即法法具足,无一欠缺。若未圆成,则诸法多入断灭之列。汝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圆觉如来,法法皆空,法法皆具。是谓无实无虚妙境。若未具足,祗成一门之尊;可作圆觉如来之辅弼。 第四节 忘福德 须菩提、菩萨未断我见者,以恒河沙等世界七宝作布施事业;不若既得无生法忍菩萨,虽祗说四句偈,福德既非前比。前者未忘福德故! 我见未除,对于福德未免贪着。布施任何广大,概属有漏之因。得无生法忍者,全忘受福之心。事无大小 ,恒与实相相应。实践行者,当知取法。 第五节 离动静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自性身遍一切处,绝无迹象。惟随众生机感力,倏耀当人心中。就欲界言之:「三业清净者、缘具, 则当前顿见三十二相金身;不知其所从来。缘尽,则金身顿灭,亦不知其所去。」祗称如来者,就缘具名 之也。金身既属幻感,何有动静所感来去坐卧等威仪,乃当机身业习惯引起之假相。 第六节 破假相 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微尘集成世界,乃至地上任何局部事物,均名一合相;即是假相。但凡夫之人、贪着如是假相,不知放舍。会得实相,一切如如!所有假相莫能为碍;随时得见如来! 行者必具此等功力,方达上进大用;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否则卷入假相旋涡;烦恼业生,不能自拔。 第七节 息诸见 须菩提、若有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时,亦心存四见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所谓四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金刚般若要领,在在须离法相。「相」既不存,「见」自无有。但勿失非实非虚之旨,便契真实波罗蜜。 第八节 赞叹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复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能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偈云: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能演说此偈之人,须与偈语「实相」相应,方能胜彼未悟者之布施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 结 经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更多冯达庵居士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发菩提心”,非常重要!“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我们的真心本性不但是觉悟,而且是圆满的觉悟。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确实是佛,那一点都不假,可是我们凡夫自己不承认自己是佛!这个说法实在不太好懂,我们还是用古大德的比喻来说,古人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我们的自性真心比喻作黄金,那我们是黄金做的器皿。为什么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看在质上。无论哪一种器皿,它的体性都是黄金做的,那金就是如来,金就是诸佛。凡夫把体性忘掉,执着了相,看了相。譬如,我们这个是用黄金做的佛像,那边放的黄金做了个人像,这边放的黄金做了个畜生像,做一个小狗、小猫,分量完全相等。黄金的分量相等,价值相等,只是做的形像不一样。会看的人说,他看的是黄金,没有两样,再多的现相都没有两样。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