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佛·文集 药师佛大愿所展现的人间慈善情怀(宽平)


2014/9/4    热度:389   

药师佛·文集 药师佛大愿所展现的人间慈善情怀(宽平)

药师佛大愿所展现的人间慈善情怀
 
文:宽平
 
世人皆知求生西方弥陀净土,却少有人知现世即可拔苦与乐的东方药师法门。释迦牟尼佛早已将济生之事付予东方药师如来。药师是譬喻,即是能知病源、能治万病、善知病对治的大医王。
释迦牟尼佛在说《法华经》时有一个譬喻,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之病,能救众生之苦。佛都可称为药师,因为药师如来发十二大愿,特别重视人生的现世快乐,消灾免难,特别重视为人类疗治疾病,增长福寿,特别重视当下的力行救济、拔苦与乐,所以就以药师为名,通常称为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也即是药师佛。
 
从释迦佛的本生故事中如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等,可以清楚地知道佛在因地修行时就是广修福德,做了无数的善行,积累了无量的福智资粮才得以成佛的。其实「最真切的佛心,离不开对社会的关怀;最根本的佛行,不可脱离世间。」药师佛所以成佛,也是因他在因地发菩提心,立广大愿,行大悲行,注重度生,利益有情,然后才成为「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万德庄严的药师佛,成就了净如琉璃的东方净土。
 
《大智度论(释初品大慈大悲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而使一切生命体感到快乐,无有众苦,称为「大慈大悲」。药师如来正是这样一位大慈大悲、应病与药的人间慈行如来。而这样的大慈大悲正是最广义和最究竟的慈善。
 
药师的名称,本就是应病与药。药师佛正如现实医师针对各种疾病,对症下药,不仅仅是精神的安慰,更落实到具体的一切行为上。从药师如来发的十二大愿我们就可看出,十二大愿不仅是药师佛利益众生的,同时也是告诫我们要以药师佛为榜样而修学,在现世成就慈悲济世的善行,成就解救众生疾苦的慈善事业。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多与社会的慈善事业相关,涉及到助残、援孤、心理慈善、监狱教化、助困、济贫等方方面面。下面我们将随相关的愿文一条条来解释。
 
药师第三大愿可以说是药师法门提倡慈善布施的总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能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这是药师佛希望以佛力加持众生,使众生物质生活不缺乏。这也就是说要多多为社会创造财富,同时也要布施捐赠利益众生。另一方面要用智能教导众生学习技能,使其有谋生能力,能得正当工作。如当老板,就要尽量照顾员工好生活,不要使员工少衣无药缺工资。
 
第六大愿为助残。「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聋盲、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诸根具足,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根身的残疾和病患,带给人的痛苦是非常深重的。唯有慈悲的抚摸,方能化解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药师的大愿告诉我们,可以学习药师佛帮助众生脱离病苦,看护病人,帮助病人,关心扶助残疾人,赠药与人,协助做义诊,建立慈善医院等,使他们得到完善的照顾,无诸疾苦,内心安宁自在。
 
第七大愿为援孤。「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众生众病逼切,贫苦无依,蜗居篱下,是此生苦报。帮助贫苦无依的鳏寡孤独,疾病缠身的穷苦人,使他们有住的房子,远离房供、缺医、孤独等众苦逼迫,有爱的关怀,温暖的家,得到安乐幸福。这也正是实现儒家所提倡的「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第九大愿为心理慈善。「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天灾人祸,家庭事业的种种压力,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就会生发种种不同的不正确见解,甚至引发种种邪见邪行,危害自己与他人。只有通过各种心理救助,心理疏导,及时引导,才能让人们从恶见中解脱,摆脱思想上的牢狱,走上正常的康庄大道。
 
第十大愿为监狱教化。「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秉持不舍任何一众生,「度一切苦厄」的理念,我们应给予牢狱服刑人员应有的人性关怀。我们可藉由宗教、心理的辅导,协助受刑人员培养健康的人生观,真正找回自我,重新面对新的人生。星云大师对实施监狱教化有一句名言:「改心换性是改变命运的药剂,回头转身是开创命运的良方。」 以囹圄为道场,正是甘露普洒的最真实表现。
 
十一大愿为助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饿病为人类众生的第一大病,缺粮少水,一直是世界上的重大问题。节约粮食,提供净水与人,都是重要的慈善事业。
 
第十二大愿为济贫。「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衣饰庄严,也是人类的最根本尊严,庄严他人,就如同在庄严我们自己。从根本上说,佛教缘起论最讲究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及相互依赖的关系。
 
这些诸愿,正是药师佛通过很多具体的方式去缩小甚至消灭众生与佛的差别,根本究竟是为了达到药师佛的第一大愿「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最终达到究竟平等,本来平等的诸佛圆满境界。
 
实际上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愿愿着重现世所需,使令生活有所保障,物质丰盛,衣食受用,无有缺乏;精神快活,心理安定,无有烦恼。如第二愿药师佛唯愿天下众生「随意所趣,作诸事业。」自由选择自己所爱好的职业,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业,无有逼迫与苦恼。又如第四大愿「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这是教人向善,培养正念正行。第五愿讲违犯了戒条法规,要知错就改,方能回头是岸。至于第八愿转女成男愿,在某种程度上只有转女成男,才从根本上没有了差别相,究竟平等。《药师经》经文中更提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我认为这是慈善可做的最高给予,一切皆以人的欲求满足为真正的拔苦与乐。
 
佛教自古多提倡戒杀放生,不过正如其它经典提倡放生是为了解救人的苦难一样,《药师经》也不例外。《药师经》经文多处讲到通过造五色彩幡和放杂类众生,帮助危难中的人消灾续命、克病除难。其实放生是最广义的爱护生命、尊敬生命,给万物生灵以尊严。是一种爱及与动物的广义慈善。同时广义的放生指救助一切众生。人作为众生之首,万物之灵,自然也更应该得到救助与慈济关怀。佛经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现在有很多居士只知狭义的放飞飞鸟虫鱼等动物,对那些身边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却似乎忘却了。其实他们同样应该得到应有的帮助与救济。实际上帮扶那些无路可走的人们,救?深陷泥沼的人们,以及捐助那些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人们,就是一种真正的「放生」。
 
从以上这些愿文和经文内容中,我们可以最真切地感到,药师佛最关心的是人身的疾苦,人心的悲痛,人类的苦恼。由此,我们似乎也真正懂得了,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便是诸佛的不离人间,不弃人事,对人类给予格外的关怀与慈悲,这是诸佛如来的大悲人间情怀。
 
人世间的苦难千千万万,不过,药师佛的菩萨行、善巧方便、广大愿也同样不可测度,不可思议。经云:「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同样,慈善事业的开拓同样需要无量的善巧方便。
 
药师佛的大愿多与社会的慈善事业相关,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社会要变得更美好,那么人们首先要认识到社会的福利来源于人们的相互奉献,来源于人们以善心来做慈善事业。相反,如若一个人自私自利,那么就正如经文所说:「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自私自利的心,不会感得福报。而唯有福慧双修,自利利他,才能获得人生现世快乐。践行药师法门,在现实世界中,帮助众生消灾解难,回馈社会,正是药师法门的本怀。
 
药师如来有两位助手,分别是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此两位菩萨「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在某种意义上,「日月遍照」象征着慈善事业的遍照寰宇,无有民族,无有国界,平等的普施大爱。药师佛又有十二药叉金刚护卫,「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 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十二药叉及八万四千眷属代表着慈善事业的种子可分身各处,同时十二药叉也代表十二月份,也就是说慈善事业不是一日之功,正是日月持之以恒的坚持与守护。慈善也是一种慈悲善念的日积月累,日日熏习。也许慈善并不是在于多少财物的捐赠,而是我们的一种心念和心态。
 
学习药师法门,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药师佛的悲愿和大行。学佛实际上就是学佛的这些行为,多做利益众生、成就众生的事。惟贤长老说:「学习《药师经》不单是拜一下佛,念一下药师经,只是求消灾延寿,平平安安过日子,还必须要与现实人生相结合,做到净化人生、净化心灵、净化世界。这个意义就很深刻、很广大,很深微。这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如何修菩萨行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走正道的道理。……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就是讲发菩提心,以大悲心对待众生,广行方便,使生命安静、身体健康、远离恐怖,同时另一方面,又可以恢复法身慧命,这就是以方便来达到圆满、究竟、解脱。」人的真正幸福是在于奉献自己,做利益社会和大众的「慈善」工作。
 
近代福建樟州有一位妙智和尚,一生以修持「药师法门」为主并实施于世。他一生悬壶济世,忙碌于民里乡间,直至圆寂的前四天还在行医,为无数的患者解除病苦。此外,妙智和尚一生倾其所有奉献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以及建寺、印经、雕塑佛像等佛教弘法利生事业。最终以116岁成就了不坏肉身。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大悲慈行尊者。
 
从佛教传入中土以来,一直是西方净土盛行,人们似乎忘却了释迦牟尼佛同时开设的东方净土法门。一般人都追求现世的快乐。如果人的现生不幸福,却一味把希望寄托来生,则似乎有点望洋兴叹,因为活着不幸福,来世的幸福则显得更为遥远。因而人间的幸福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事,是自己应努力实现的事。而且人在关爱他人的幸福中能得到自己的幸福,在从事慈善的工作中能得到自身心灵的安乐,施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也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精神所在。
 
佛法每种法门,有如药物,都可治病。如今现世时代不同,更多人类众生的心念倾向现实福乐。21世纪的修行,也不仅仅是关系个人,而是国际性的、全人类的安危与福祉所系!因此提倡药师法门,药师能知社会人心病源,善知社会众生种种病对治,能治社会人心万病,注重现世的修福,不离开社会,以求人类社会的利益,就显得非常必要。
 
药师如来拔苦与乐,建设的是人间净土。药师如来法门饱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从现实的人间出发,把无上的圆满菩提奠基于人间的福乐。希望在现实的人间中,人人都拥有一颗慈悲琉璃心,做这样的人间大悲慈行如来。  ◎本文转自: 显密文库,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8906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