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庵:心经广义 第四章 般若总持
2014/9/4   热度:276
冯达庵:心经广义 第四章 般若总持 梵语陀罗尼,义为总持。持也者,令一种功德力渐渐增长,终致成熟也。有表持,持善法不使散也。有遮持,持恶法不使起也。内分四种(详瑜伽论四五): 行者学佛,无论所得深浅,若不加以维持,寻即消失;故陀罗尼尚焉。陀罗尼者,对于所得境界执持不舍,以培植其强势也。总握其要,故名总持。总持功德,大别表遮二门。有利于他之善德,提令开发,使提力渐渐增长,是名表持。有损于他之恶德,拒令消灭,使拒力渐渐增长,是名遮持。无论表遮持,须余法不能为碍,乃称纯熟。 (一)法陀罗尼 闻佛教法,受持不忘。 此乃熟习教诫之道(如一且经文乃至种种戒律等)。徒闻此类教诫而不能熟习,殊无法益可言。务必专心受持,常不忘失,庶能开发善业,消除恶业。 (二)义陀罗尼 悟解妙义,摄持不失。 此乃精研法理之道。浅如三乘教义,深如一乘教义,总须如理思维,真实开悟其中妙旨。摄持纯熟,庶成解义门善知识。 (三)咒陀罗尼 传佛密咒,行持神验。 此乃密受加持之道。不论法持义持,但得三密妙理潜运于心,持至一心不乱,自有神异效验。对世法固有消灾增福种种功用;对出世法更有见佛闻法等等瑞应。 (四)忍陀罗尼 安住实相,印持成就。 此乃成就三昧之道。脱离假相,归于实性,而能安住不动。印持此境,有自在起用之力,是谓成就。其中又有差等,详如下文。 四种陀罗尼固各有专名,而咒陀罗尼却别有五名: 法、义、咒、忍,固分表四种陀罗尼。然译名常不一致,尤以咒陀罗尼异称更多。今复揭示如左,俾易明晰。 (一)陀罗尼 以通名摄专名也。大乘六波罗蜜多经,以陀罗尼为五种法藏之最上者,即指咒陀罗尼言之。密教中所谓陀罗尼,亦然。 总持法要,原以法性为主。执持三密,称性开敷,正符陀罗尼本旨。故咒陀罗尼每以“陀罗尼”专名之。大乘六波罗蜜多经所举五种法藏,已详金刚大义悬谈;即经藏、律藏、论藏、般若藏,陀罗尼藏也。前三藏未必能见法性;后二藏则必见之。而陀罗尼藏尤能开显佛境,故称最上。纯粹密教所谓陀罗尼,即专指此中理趣也。 (二)咒 以咒陀罗尼之首字为代表也。但四种陀罗尼凡持至有效验者,亦或通名曰咒。因此方咒之本义,以有不测之效验为主故。 咒字为中国固有之名词,其义为诅;所以表坚决之愿也。由此等切愿,能致不测之效验。四种陀罗尼皆带此义,故亦通名曰咒;不惟咒陀罗尼之简称也。 (三)明 以能破一切无明烦恼之暗也。 不能见性,即是无明。烦恼作用,纷然为障。咒陀罗尼能破此暗使归于明,故又曰明。 (四)密语 以二乘异生所不能测也。 二乘异生均未能见性,故对于如来口密莫名其妙;惟以密语称之。 (五)真言 以从法界流出之真实言音也。 如来密语,得藉众生之口发出。然其动机,纯从法界本性流出,言言真实。非若凡夫由浮识牵合而成之假言;故曰真言。 陀罗尼门任持何种法性,均有特效。本章所谓般若总持,即以般若波罗蜜多法性为所持也。 陀罗尼法门,原以发展所欲开显之法性为旨;般若法性不过其中之一。但本经所持在此,故以般若总持名是章。
------------------------------------------------------------------------------------------------------ 更多冯达庵居士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生需要一些苦难,才能激发自己抵御逆境的潜力。对坚强的人来讲,苦难可以转为前进的动力,可以成为成功的助缘。否则,没有丝毫苦难、整天放逸无度的话,这种人生就像大海上没有载货的“空船”,往往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便会轻易把它打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