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真妄心观略论
2014/9/3   热度:806
天台真妄心观略论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几乎所有学佛的人几乎都知道自己业障习气很重,也很愿意消除业障,为什么老是消不掉,原因何在?因为他念念都在念自己的业障、念自己的习气,所以他的业障习气只有天天增长而不会消除。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前言
东西方哲学之理路大部分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东方哲学是起于“观照”的;西方哲学是基于“思辩”的。当然这种说法较为笼统,因为中国之墨子、韩非,印度之因明亦是“思辨”的,单不若西方发达。“思辨”式哲学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今日科技的文明,触目所及,可以说都是基于思辨哲学而发展出的各种科学之功。“观照”式哲学在科技文明进步的比较下,就显得势弱了,甚而有被轻视否定之势!幸而近一、二十年来、高度科技文明所带来的副作用的威胁,西方有识学者渐渐注意到东方“观照”是哲学的价值,是不可轻视的。
“观照”式哲学是全体起观,不落言诠而超越思维辩证的。佛经常云:“如是!如是!”禅宗云:“当下即是”,天台宗云“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应该是最好的诠释。也就是经过一翻纯熟的观照训练,在一刹那间所捕捉到的一念,如是一而再,再而三乃至大彻大悟。首先,欲成立“观照”式哲学,必得肯定真理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不可以人类片面思维推断的绝对境界。但“观照”式哲学并不完全否定思维与思辨,超越思辨尚得建立于思辩的架构上,否则便易流如禅宗六祖一花五叶以下,一味重超越而轻视思辨所造成的浮泛之宗风。
本文中,尝试利用一个例子,说明“观照”哲学与“思辨”哲学的差异与关系。笔者确信这两者是不可分的,不可偏废的。譬如一个苹果,以思辨式研究它,则可能首先观察外表,上下,得一概括了解,然后解剖之,知其表皮、果肉、种子......等关系位置,次而解剖种子......如此我们对苹果有一个分析性的了解,但是并不能见到“全相”。因看外部便见不著内部,见上端就不得见下端,因此我们对苹果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必得在了解这支离破碎的个别相以后,至苹果于一方(或许譬如禅宗所说之“放下”),而后在脑中观想支离破碎的个别相,然后,在一刹那间将个别相组合起来,就在那刹那间,我们见到了一个“完全”的苹果,最后这一个组合的工夫,就比如“观照”式哲学。笔者以为今日哲学、科学所缺乏的就是这个。
只依“思辨”哲学,容易造成佛经所譬喻“瞎子摸象”的无谓争执,事实上,都对了,也都错了。心、物、善、恶等哲学上追索的问题,就如先有鸡还事先有蛋的争论一样,世世代代被争论著。假如学者一直只用“思辩”式研究,恐怕将永如“瞎子摸象”不得定论。
今在此文,尝试以极浅近的文字讨论天台宗“性具”及“一念心”的问题,希望沟通一个共同的观念,就教诸方硕学大德。但是不可避免,以下的说明也只能以思辨式开始;这也可说明众生之所以为众生的道理,真理说出毕竟属第二义。佛法不落言诠,不可说,佛经一再强调,但为方便众生而说。﹝每思及此,更觉多费笔墨口舌之无谓,更体得佛陀说法之悲心。﹞
一、性具善恶
‘法华经’方便品记载佛陀受舍利弗三请而说,一代教化乃一乘妙法无有三乘,但有五千弟子却因而起增上慢,起座礼佛而去,不信此说─一乘妙法。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也!”却又有如老子‘道德经’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妙法岂人人得闻而又体得?佛陀在世没有明说“性具”是有原因的。说一乘妙法尚有五千弟子退席,说“性具”法门将如何?因此机缘未成熟,法是不得说的。智者大师说“性具”之法,实是中土智慧的具体表现。天台智者大师之智慧又岂仅是“搏大精微”而已?
天台宗之极致法门是“圆顿一念三千性具”法门,这实在是一个超绝的理事一如境界。天台宗的“一心三观”并未完全脱离思辨式,未臻圆顿究竟,必得“一心三观”纯熟,才得超越思辨直透法性,入“一念三千”理事一如之境,即事即理,所谓事理圆融、照事照理,无分别相的开显圆教。研究天台只谈“一心三观”是不够的,尚未登堂入室,而研究“一念三千性具”法门,若亦只在文字上盘旋,不知超越文字相,至多亦只是禅宗所谓之“支解宗徒”。
天台宗的“性具”法门,简单的说,就是诸法涵摄善恶,及佛、菩萨、声闻、缘觉、等十界互相具有各界之性德。所以烦恼生死也是法性所本有的,因此法性也具有恶性。“性具”法门和其他诸宗最大的不同,也就是“性恶
”说。“性善”是诸宗的共说,“性恶”是天台宗之创说,诸家所争论的也正在此。我们研究诸家的争论,可知反对天台“性恶”说的人,乃是对“恶”所下的定义不同而造成的。一般学者皆以常识臆断来说这“恶”字,因此一听说天台宗讲“性恶”便大不高兴。笔者于此并不准备引经据典来说明天台宗之“性具善恶”说之“恶”,准备以几个简单的概念来描绘,希望沟通概念,然后便可体知天台之“性具善恶”说,是多么圆妙,佛法是多么圆融无碍。
天台宗之说“恶”异于其他诸宗:
(一) 在绝对境界,善恶等无差别,故说“性具善恶”。
“善”“恶”两者之所以对立存在,完全是决定于事件发生的条件才能成立的,若泯除所有的发生条件,善恶是无从判定的。譬如说“杀”字:如说某甲杀某乙,我们不能骤然就说:‘某甲犯罪了!’无端杀人是“恶”,但是杀死十恶不赦之徒是“善”?是“恶”?枪毙恶犯,并不说是“杀”而说是“行刑”,此杀是“善”?是“恶”?在譬喻:历代诸多伟人造福人群,功在社稷,难免或有些在生活上有小许特异之处,但人们并不会苛责之。譬如:牛顿发现物理定律,其智慧为世人所尊崇。但是有关他令大猫进大洞,小猫进小洞的传说,不知真否?若真有其事,人们不但不说他愚蠢,反而引为趣谈,称之为“难得糊涂”或“糊涂得可爱”;此事若发生在你我身上,岂不被讥为不可理喻,或白痴。可见“事善”,“事恶”并没有绝对的意义,乃是众生依其外在存有条件而判定的。能超越客观的善恶而立绝对的“性具善恶”说,唯有天台宗。
(二) 佛界断“事恶”,但“理恶”不断,故佛乃能“用恶”(此“用恶”之观念对了解天台“性恶”)极重要,佛界以下九界因未断“事恶”,故为恶所转,为恶所用(简称为“恶用”)。
所谓佛能“用恶”,即已事造、理造,已超“转识成智”之能所。“理恶”故能“用恶”,即恶为智所用,因得“智”之故。而九界虽为“恶用”,等次仍有不同。佛因理具善恶,所以可用各种善巧方便“善恶”之法,或循循“善”,或金刚“怒”目,以度化不同根机之众生。譬如:婆罗门是外道,为佛所呵责,但是‘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阿修罗是六道之一,但是“应以....阿修罗....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佛界若不具“理恶”如何能现婆罗门身?
现阿修罗身?须知佛是“能”现九界众生相,是主动性,而不是如九界众生具事恶,而为恶所转, 佛虽现阿修罗身,但并不受“阿修罗”之苦,因佛无苦业、乃“用恶”之故。 佛门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这句称号正是“性具善恶”之最佳诠释。譬如猎人手中之已驯苍鹰,佛乃“理恶”之主人翁。
二、妄心与真心
天台宗另外一个比较容易引起争论的主题是“一念心”之说。这个问题还导致宋代天台宗分家为山内与山外两派。但亦因此使教理愈辩愈明,促成天台宗之兴盛。善恶本相对,天台宗之分山内与山外本身就是一个明证。
佛教各宗都有一套修定慧的方法,净土宗是念佛观,法相宗是唯识观,华严宗是法界观,天台宗则是从三止三观而一心三观。在谛观当前“一念心”。这些看似不同的各种修定慧的方法,原来只不过应各种不同根机的众生所需。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各宗各种修定慧的方法,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观诸种修定慧止观的理论与实践的配合,毕竟以天台教观并重法门最为严谨。因为天台宗乃智顗大师在大苏山悟“法华前方便”,在天台山华顶峰悟“法华圆顶一实中道”,然后说“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等而立一家之风。智顗大师立天台宗之基乃由“定”中所出,正如佛陀屡次由“定”中出而说法,天台宗亦因以教观之圆备为殊胜。而中国佛教史上因“观心”之异而造成争辩乃至分家的,殆亦只有天台宗。考其原因可能有二说:
(一) 天台宗之开显圆教之教理是全无权宜,是直透法性,非说理式的,其演实相妙理不是分析、思辩式的。
(二) 天台宗有许多创说是根据经论衍化而创的﹝是印度本无的﹞,如“一念三千”、“性具”、“五时八教”﹝印度原虽有判教,但不如天台严密﹞、“草木有佛性”、“五重玄义”、“三止三观”等。
至少就因为这两个理由,天台宗之教理自宋以下就常被争论。古人争,争里可,理愈辩愈明。
如前所说,天台宗的开显圆教是全实无权的。不是分析性的,
非辩证式的,而天台宗独家所创之“一念三千”、“性具”等,更是属于开显圆教内的法门。因此假如以辩证式,或以通教、别教之教理来分析,说明圆教,就如“瞎子摸象”,不仅不知全相,尚且要自以为见到责人不是。因此笔者不识,以为若真要研究讨论“一乘圆教”,就得先检讨自己是否以元教之方法研究圆教。否则“削足适履”尚不自知。宋代四明知礼大师时,天台宗有山外派产生,就是犯了以非圆教解圆教的错误,以华严之观点解释天台之说。
佛教之解说教门有二:一是缘起说,一是性起说。
所谓“缘起说”是说诸法因缘升起,待他缘而生起,他缘是无明,因而产生诸法。所谓“性起说”,是说诸法不待他缘,因之法尔常为万法,万法常自寂然,是全体起用的。缘起说有染净二门:染是无明熏真如,是“染缘起”;净是真如熏无明,是“净缘起”。在此真如与无名是相对的。若以“唯识论”之说,则为“转识得智”,即转有漏之八识而成无漏之八识相应四智,即:
有 漏
第八识
第七识
第六识
第五识
无 漏
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故智与识是相对的,亦即是真与妄相对。但是天台宗的开显圆教是不如此说的。智顗大师所说之‘四念处’载云:“一念无明法性心”,就是将无明与法性由对立而融会统一,所重视的是无分别心的谛观当前一念──“观一念无明心”。修行者不必再“刻意”去动一个“转”的念,不必再舍妄求真,骑驴觅驴。“观一念无明心”即“能观”者就具有无上净意。晓云法师譬云
:“犹如防贼,警察守于暗巷,贼即不敢妄动。”这应是最简明的譬喻。天台宗的特色、精华也正是这种一念“妄心观”,非缘起说的“真心观”。﹝其实这一念虽说是妄心观,实已显出净之意,若无净心,何知“观”耶?﹞
佛陀住世常云:“不可说!不可说!”乃因:
﹝一﹞因缘未具足不可说;
﹝二﹞妙法至妙非语言文字可说;
﹝三﹞妙法绝待不可说,说即相对。
而“妄心观”─“观一念无明心”正是泯除对待的绝对观法,这对以后的禅宗发展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识者做无谓的争论,宋代净觉仁岳在四明知礼大师们下学道十余年,竟仍不解宗义而背叛为山外派,亦可知体至道妙法之难,古人尚且如是,今人不解天台而批评天台,自亦不足为怪!
朱子临终,弟子们请遗训,朱子说:“为学不易,做人实难。”一代大儒临终尚不免有此叹,更警惕自己切莫轻率下笔,切莫作无谓争论。
结语
笔者对于现代佛教学者研究佛学之努力,无限敬佩,同时也感到过于偏执自己信念,不无感叹;因思有位挚友很感慨地从澳洲写信来说:“哲学实际上就是一门将偏见说成道理的学问。”这句话粗看似乎有贬谪哲学的意味,但深思之,便可以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回顾西方哲学史,不正是百家鸣放,各守一方,诉说申论。但不懂哲学的人也因此而轻视哲学,殊不知,因为哲学家们对自己学说的信念的执著,正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曙光。现代哲学之演进如科技之演进,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式的,但假如以这种观点来看东方─中国与印度─哲学,真确性如何就值得商榷了。因此,我们仍然要珍重东方起于关照的哲学。是以佛教在中国发展至天台宗兴起时,其谛观一念心的观照工夫更超越思辩哲学思想的境界,是研究哲学、佛学、佛法─禅观,极为重要之关键。
【狮子吼 第十七卷 第十二期 第12-15页,197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