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华玄义》看斌宗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的诠释
2014/9/3   热度:499
从《法华玄义》看斌宗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的诠释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用什么心态去学?老实、听话、真干。听谁的话?听佛的话、听祖师的话。经典上所说的都是佛的话、都是祖师的话。祖师是有修有证的大成就者,而这里面许许多多是佛菩萨再来的、圣贤再来的,不可轻慢,更不可随意去批评。随意批评,等于毁谤三宝。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作者:洪水龙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玄奘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从《法华玄义》看斌宗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的诠释
【文章作者】洪水龙
【指导教师】罗宗涛
【文章页数】191页
--------------------------------------------------------------------------------
【中文摘要】本文以研究斌宗法师的《心经要释》之诠释意涵为中心,其目的在于与天台宗的五重玄义运用发展上作一比较参照及融合。首先述明研究动机、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切入面向等基本设定。次则从斌宗法师的一生经历中,归纳出其人格特质,藉以了解斌宗法师对台湾佛教的影响与贡献。此外亦对般若思想的流传做一简介,依循着大乘佛教在历史发展中的脉络溯回本源,厘清般若思想在整个佛教历史流变中的定位。
接着处理《要释》与《法华玄义》二部论典之间有关“经题诠释”原典的比对,探讨《要释》的总纲领。其目的是希望厘清以五重玄义作为诠释《心经要释》的方法时,所建构的整套天台宗诠释系统。
再者从七番共解展开论述,亦即从菩萨的修证境界、以及四悉檀的开展等七个主题来研究《要释》的义理组织与《玄义》七番共解的诠释方法,寻找出彼此相同的脉络。接着再从“实务”面来探讨《要释》──应用在青少年监所辅导时,所产生的功用与价值,特从辅导的理念等三个层面来研究。
最后则对斌宗法师对台湾天台宗的贡献影响、评价与历史地位作一观察,并对《要释》内容转化为监所教材的应用上作一展望与省思。
--------------------------------------------------------------------------------
【论文目次】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1
壹、问题意识与动机1
贰、研究目的3
第二节 研究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4
壹、主要资料来源4
贰、前人研究成果6
第三节 研究角度与方法7
壹、研究角度范围7
贰、研究方法8
第四节 论文内容架构与预期效果 10
壹、论文架构章节 10 贰、预期成果 12
第二章 斌宗法师生平概述 13
第一节 成长背景与出家前后14
第二节 内渡求法与天台因缘16
第三节 讲经说法与著书立作18
第四节 人格特质与思想特色20
第三章 般若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36
第一节 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思想36
一、印度大乘佛教发展的三个时期 36
二、初期大乘佛教的般若思想 37
第二节 初期大乘佛教在中国地区的般若思想40
第三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来源与根据的经典 53
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大般若经》的关系 53
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成立时期与相关经典 53
第四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各种版本 55
第四章 相关原典相互配属的比对研究 57
第一节 《心经要释》与《法华玄义》五重释题相互配属的比对58
第二节 《心经要释》与《法华玄义》比对的结果与分析73
一、释名(解释经题):隐喻与象征的诠释观─
经题八字的主要意旨 74
二、显体(经典内涵):大乘与小乘的涅盘观─
经题八字的方便究竟 83
三、明宗(修行因果):经历与成熟的时间观─
经题八字的解释顺序 84
四、论用(实际应用):内秘与外现的智慧观─
经题八字的四对义理 85
五、教相(经典分类):阶段与教义的系统观─
经题八字的义理组织 86
第三节 《心经要释》与《法华玄义》会通的基本立场87
第五章 斌宗法师注解《心经要释》所展现的义理特色 92
第一节 标章(定主题):总示菩萨修证境界 93
一、标名:观自在菩萨建立名号与菩萨思想之立论基础 93
二、标宗:菩萨修习般若成就甚深功行时所证的境界 97
三、标体:识破精神物质都是妄源而得解脱的微妙观门101
四、标用:建立远离天灾人祸,杜绝恶业苦报的理想国107
五、标相:论“五蕴皆空”与“五蕴等皆空”的差异性108
第二节 观心(心灵的印证实行):从色空发挥一心三观之法
以遣诸执113
第三节 生起(安排章节架构):真空实相的理体116
第四节 开合(组织论证系统):三种破除妄相的方法118
第五节 料简(澄清暧昧不清之处):原始佛教与后期佛教的
四谛法121
第六节 引证(引用参考数据):三转四圣谛法门度五比丘123
第七节 会异(对于所有的冲突矛盾加以解决):
四悉檀的开展125
一、释名126
二、辨相127
三、释成128
四、对谛129
五、起教观130
六、说默132
七、明得用不得用133
八、明四悉檀权实135
九、开权显实136
十、通经138
第六章 《心经要释》的辅导功能与应用性 141
第一节 辅导的基本理念 141
一、辅导之定义142
二、辅导的原则与内容143
三、《心经》所揭橥的“菩萨道”与“辅导工作”之比较143
第二节 宗教辅导─《金刚经》的菩萨道思想与“辅导工作”
的衔接纽145
第三节 个别辅导148
一、个别辅导的意义148
二、个别辅导的研究方法与流程图150
三、将《心经要释》诠释语言转化为青少年监所之教材153
《心经》法门的“五蕴三番解”153
第四节 个案研讨报告155
台湾台北少年观护所认辅活动记录─辅导志工个案研讨报告
(一)155
台湾桃园少年辅育院认辅活动记录─辅导志工个案研讨报告
(二)162
台湾桃园少年辅育院认辅活动记录─辅导志工个案研讨报告
(三)166
一、辅导报告分析结果168
二、个案问题及处理方法168
三、个案辅导评量及未来计划171
第七章 结论172
参考书目177
--------------------------------------------------------------------------------
【参考文献】
一、原始经典
《中阿含经》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一册 No. 26。
《杂阿含经》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册,No. 99。
《佛说鸯掘摩经》,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册,No. 118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唐代玄奘译,大正新修大正藏第五~七册,No.220。
《放光般若经》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八册 No. 221。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大明咒经 》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八册No. 250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代玄奘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八册 No. 251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竭提国法月重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八册 No. 25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般若共利言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八册 No. 253。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智慧轮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八册 No. 25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国大德沙门法成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八册No.255。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宋施护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八册 No. 257。
《妙法莲华经》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大正新修大正藏第九册,No.262
《大方广佛华严经》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大正新修大正藏第九册,No.278
《大般涅盘经》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二册,No. 374
《大般涅盘经》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十二册 No. 375。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四册 No. 460。
《菩萨璎珞本业经》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十四册 No. 1485。
《大智度论》鸠摩罗什译,大正新修大正藏第二十五册,No.1509。
《金刚仙论》,北魏菩提流(留)支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十五册 No. 1512。
《中论》龙树菩萨造,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新修大正藏第三十册,No.156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唐代窥基撰,大正新修大正藏第三十三册,No.1710
《妙法莲华经玄义》隋朝智者大师撰,大正新修大正藏第三十三册,No.1716。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唐代湛然撰,大正新修大正藏第三十三册,No.1717。
《法华文句记》唐代湛然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四册,No. 1719。
《摩诃止观》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六册 No. 1911。
《佛祖统纪》南宋志盘着,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九册 No. 2035。
<朱士行传>《出三藏记集》梁建初寺沙门释僧佑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五册 No. 2145。
二、专书
(一) 中文数据
尹章义编注,<天台龙象,台湾高僧>─《斌宗法师(1911~1958)的生平与思想》,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
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民1992。
印顺导师《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闻出版社,民1992。
朱柔若译《社会研究方法:质化与量化取向》。台北:扬智文化出版,民2000。
江小琳,人间福报,<台湾天台宗泰斗─斌宗法师>台湾佛教五十年系列(21) 人间福报出版 台湾佛教行脚系列。
河村孝照《法华经概说》,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李志夫编住《妙法莲华经玄义研究》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7。
林志钦《智者大师教观思想之研究》,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9。
周祥光《印度通史》,台北:大乘精舍,民国1981年。
吴基华《我国少年观护制度之研究》,司法院秘书处发行,1999。
南华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现代佛学的研究>第十二届佛学论文联合发表会论文。
许洋主译.梶山雄一着《般若思想》,台北,法尔出版社,1989。
黄富源、范国勇、张平吾《犯罪学概论》,台北,中央警察大学出版社,2002。
黄复原、曹光文《成年观护新趋势》,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
许春金、马传镇等《收容少年犯罪成因及其防治对策之调查研究》,法务部犯罪研究中心发行,1997。
智旭等撰述《般若心经五家注》,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张曼涛<般若思想研究>《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
张人杰<宝静法师四十年中之幻痕尘影>《宝静大师全集》台北佛教出版社。1975
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台北,佛教出版社,1989。
杨士隆《犯罪心理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
刘焜辉《谘商与心理治疗新论》,台北,天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
刘焜辉《辅导原理与实务》,台北,三民书局,2001。
刘焜辉《辅导原理与实施》,台北,天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
僧肇等注《注维摩诘所说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5 月。
褚柏思.《玄奘学概论》,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
郑焜仁所撰<斌宗大师略传>,《斌宗法师遗集》,台北,中华文献编撰社,1988。
宋.缔观、元.蒙润《天台四教仪集注》,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 2001。
静修法师科释《教观纲宗》,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1990。
释斌宗编撰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斌宗法师遗集》台北,中华文献编撰社,1988。
释斌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高雄人生书局、1975。
释开心<三观妙用配合义理分齐>,《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佛说阿弥陀经要释》,台南,南天台般若精舍,释开心发行,1992。
释智谕《般若义理的探究》,西莲净苑出版社,2001。
释章安《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辑注》,台南,南天台般若精舍,释开心印行,1992。
释慧岳主编《天台教学史》,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5增订六版。
(二) 英文资料
Buddhism-It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by Edward Conze)。1967。
Cf. E.Conze, "Mahayana Buddhism", in his Thirty Years of Buddhist studies. Oxford:
Bruno Cassirer, 1967.
Lopez "Introduction"---The Place of the Heart Suutra in the Praj~naapamitaa Literature。(1988, 5-6)
Hajime Nakamura, Indian Buddhism: A Survey with Bibliographical Notes(Osaka, Japan: KUFS Publication, 1980), p. 160。
三、期刊论文
(一) 中文数据
法务部,《志愿服务法》,法务部全国法规数据库发布,2001。
林志钦,<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说之理论意涵>,第五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
台北:台北华梵园地,2001。
林志钦.<天台对南北朝判教说之判摄>,《哲学与文化月刊》,1999。
林志钦<天台智顗思想体系之建构>,现代佛教学会论文发表会,民国2000。
郭朝顺<智顗四意消文的解经方法论>,第四届天台宗学会论文发表会,2001。
郭朝顺<试论智顗“观心释”的诠释学意涵>,佛教研究的传承与创新研讨会,2002。
郭朝顺<智顗“五重玄义”的佛教诠释学─以《法华玄义》为中心>《世界中国哲学创刊号》,宜兰,1990。
郭朝顺<从《法华玄义》所引重要经论看智顗的思想结构>国科会研究计划,1999。
陈应善<从开权显实论法华之妙>,中华佛学学报第十四期,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2001。
蔡宏<融通出世与入世的班若思想>,香港佛教月刊,483期2000年8月出版。
释净玄,台湾桃园少年辅育院认辅活动记录表,2003年8月 17日。
四、工具书
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佛光大辞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
释会旻主编《天台教学辞典》,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7。
五、网络数据
参阅郭朝顺所撰写《智顗“五重玄义”的佛教诠释学》,郭朝顺的佛教哲学研究室,网站: http://www.hfu.edu.tw/~chaoshun/。
竹堑文献杂志 释宽谦法师撰写
E-mail Address:http://hcccc.hccg.gov.tw/manazine/2001-10-21/magazine1-3.htm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 简称CBETA)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数据库,“北美印顺导师基金会”与“中华佛学研究所”,1998年2月15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