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钰堂:念佛的修法
2014/9/4   热度:710
林钰堂:念佛的修法 瑞妙法师带领大众合拿唱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号三声。并请佛友众定心聆听林居士第二天的演讲。 我今天要讲修法。在讲修法之前,我想先补充一点昨天讲「动机方面」时所没讲到的,那就是关于「空性」的观念。佛法是以空性为基本,但是这个观念有时候就是不容易体会它真正的意思。往往你看到「空」这个字,就容易误解为佛法所谓的「顽空」,以为什么都没有就叫做「空」;但是心里却又疑惑:这个世界明明什么都有,怎么说它是空呢?所以我想了一个譬喻,来帮助大家了解「空」的意义。比方说你想画一张画,你先要有一张白纸,那纸是空白的,但不是没有东西在那里。你若从图画的观点来看,你可以说:是没有东西:然而,它是一片空白。 还有一个譬喻也可帮助我们了解空性:就像你看电视,当你扭开时,萤幕上什么都有,而你一关掉,这个可以显现一切的萤幕,便回复它基本的空白。 我曾把自己编的《净业朝暮课诵读本》翻成英文,在翻〈心经〉里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时,我就想:这个「空」字要怎么翻,才容易让人了解呢?习惯的翻法是 emptiness,那很容易想成是没有东西;也有人翻成 empty of inherent existance,就是「没有绝对存在的我」,这种翻法很正确,但是太抽象,初学者根本不知道是在讲什么。我不想重复这些,就把它翻成 blank essense,也是取自我刚才所讲的这个「空白」的观念。因为我们所讲的空性,是一切事物的基本性质,然而,这个性质却是空白的,所以我说是 blank essence。这个观念的作用是:以一个观念来打破你原来由种种观念所产生的种种界限,最后再把这个取代的观念也放掉。当我们把「空」翻成 blank essence 时,就可以传达这个观念,为什么呢?「空」既然是所有东西的共同特性,就像电视的萤幕,一下子显这样,一下子显那样,那么它本身对那些东西来说,必须没有自己的特色。再浅一点讲,你若要蓝的来就显蓝,红的来就显红,那么,你本身必须是无色的。你若有色的话,就显不出其它颜色的原貌。假如你是白色,那红的来,不就变成粉红色了。所以,你既是一切共有的,就不能有任何特色;我们说它是「空白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这样讲,又怕你以为除了我们所经验到的,另外还有一个叫做「空」的东西,而去抓这个「空」,所以又要告诉你,并没有这个东西。目的是要你打破观念的束缚,但却不要你最后还有这一个观念的束缚。希望这些譬喻能帮助大家了解空性的意思,若能藉「空白」来了解,就不会偏「有」或偏「无」。 我们现在开始来讲修法。修法方面主要是讲怎样念佛。昨天我们讲到一体的观念。从佛法里一体的观念来看,没有任何事物是独立存在的,一切都在互相地影响。念佛这件事也是这样。一个人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开始念佛?什么时候才会念得好呢?一个从来没有听过佛法,没有机会了解这些观念的人,突然要他念佛,他根本就不要念,更不用说很有兴趣地一直念下去。肯念佛的人,一定是听到了一些佛法,觉得有道理,才开始试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会念得好一点,有的人就念得比较不好呢?这绝不仅是一个人当下念佛专心与否的问题,而是和他整个念佛的缘起有关。那么我们如何来检讨一个人念佛的整个缘起呢?从大的来讲,佛法里第一个提醒我们的观念,就是「无常」这个事实。而讲「无常」时,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醒我们「死」这个事实。我们不晓得「死」什么时候会来,但它却是一定会来的。它来时,你得放下一切的事情,谁也无法替代你。佛法里先要提醒你这个,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都是只想「活着」的事情,而没有想到「死」,所以先提醒你这事,好让你有机会反省:生命这么短,这么宝贵,我正在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一直为了几件事情在烦恼,如果我现在忽然得走了,真是浪费了生命;我本来可以做很好的事情,为什么却要被这些小事缠住?当你反省时,本来是陷在世间的纠缠里,现在一想到死,就觉得非跳出去不可;于是你有了机会跳出来,从局外来看。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你从旁来观时,就可以对自己有个检讨。而且因为面对的是生死大事,你就自然会对一生做一个整体的检讨,不会只看一件事在目前是好是坏,而是看它在整个一生里,到底是什么意义。这样你的眼光就放大一些了。 看清「无常」这个事实之后,我们就能体认个人时间和精力之有限。我们如果了解人身难得以及佛法的可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善加利用呢?第二步便是:出离。所谓「出离」,并不是要人人马上出家,大家不可能都做到这个地步。但你至少可以做一些事情,比方说,你检讨一下生活里,有哪些事情是浪费时间的、没有意义的,便该放下不做了。就像社交应酬之类的,原来的意思是好,但频繁时就变成负担了。因为你整天这样来来往往,时间和精力实在花去很多,在这里「出离」的意思,便是要你放下这种得不到什么好处的生活方式。此外,有些人经营很多世间的事业,或者爱买很多的东西,为了那些产业而成天操劳;他若能想:生命可贵啊!不能每天只是被这些钱、钱、钱绑住啊!于是便开始放了。这就是「出离」的意思。你若不能放,便得不到片刻的宁静,更不用说有一个好好念佛的时候了。当然,出离也包括远离一些不好的朋友,以及不好的事情。 出离以后,就要「守戒」了。佛法里有很多是教导你守戒的,这些你要去注意。你既已出离,放下很多不必要的事情,又在行为上守戒律,你自己的烦恼便少了。这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发菩提心。 我们大家不是一下子就能有很深的菩提心,但是要懂得「发菩提心」的道理,要学着那样开阔地去想。不再只是想自己或几个人的事情,要眼光放大,看到大家都是生做为人,都有生老病死的苦,以及世间的烦恼,处境是一样可怜。那么,如何才能使大家都得到佛法的好处呢?当你如此开阔地去想时,不止是为自己,甚至不止是为人类,你还要想到各种不同的有情,鬼也有鬼的苦,畜牲也有畜牲的苦。菩提心是要这样开阔的。 佛法的菩提心有一个特点,它不仅在情感上体认到,大家一样有苦,更是要以智慧彻底地帮人离苦得乐。那么,我们如何才是本着菩提心助人呢?最重要的,要助人得到一颗纯洁安定的心,如此,他才能高枕无忧。因为环境就像海浪般,有高有低,唯有教人心中纯正安定,他才能一辈子安稳。并且,当我们了解六道轮回的事情后,便不仅希望他这辈子安稳,更求他能得到永久的解脱,早日成佛。这样的菩提心就是我们昨天所讲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无限开展的结果。这是值得我们慢慢去学习的。 一般来讲,不管你修哪一个法,「无常」、「出离」、「守戒」、「发菩提心」,都是基本的原则,你应该逐一去检讨、改进。 如果你已相信佛法,并且开始修习了,不管你修的是哪个法门,也不一定就是念佛,在你正要修的这一刻,便可以把这几个原则拿来应用。首先是「无常」的观念。你就想:我此刻正在做功课,等一下要去上班了,是不是能平安地下班回来?谁也不知道。那么这也许就是此生最后一次做功课了,我一定要好好做。你有了这样迫切的无常心后,做起来就会很认真。往往我们人在把一件事做习惯后,就熟溜了,熟了便马虎起来。虽然是在念着,但嘴里只是像放唱片般,而心里已经跑东跑西去了。然而,你若是有无常的观念,便较能避免品质降低的毛病。此外,无常的观念也可以维持你精进不懈。因为你不晓得自己还剩多少时间,就会警惕着要努力,尽量找时间来做佛课。 其次,我们来看如何应用「出离」的观念。你就想:我虽然有生活的担子,放不下世间的经营,但是,现在我要做功课了,这是我千方百计才争取到的片刻自由与宁静,现在即使是天塌下来我也不管了,我已经被世间事占去了一生最多、最宝贵的时间,至少这三十分钟、这一个小时,我不再让了。这样就是懂得应用「出离」了。 那么,「守戒」是守什么戒呢?在你这个做功课的当儿,就是专心你的修法,其它事情都不管了,那就是守戒了。 菩提心在哪里呢?在你开始做功课时,先要有一个广大的发心。我在《净业朝暮课诵读本》的最前面,讲了一个法界的观法,那个观法可以帮助我们学佛的人开阔自己的心胸。你可以在每次做任何佛课之前,都先这样观:父亲在我的右边,母亲在我的左边,前头是亲戚、朋友、仇人、甚至包括宿生(现在并不认识)的冤家债主,以及任何与我有关的人,大家都一起向着在前面空中的佛、菩萨。如果你修的是念阿弥陀佛,那么便以阿弥陀佛、西方三圣为中心;否则你可以想释迦牟尼佛居中,四周围绕着十方三世的佛、法、僧,在前方空中。你的后方则是六道众生,他们的排列次序是:最需要帮助的最靠近你,所以第一道是最苦的地狱众生,其次是饿鬼道、畜牲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六道众生都和你同一个方向,向着佛、法、僧。这样一观,你就能练习心胸开阔地为所有众生祈祷,并且想成他们也和你同时修法。这个对他们会不会有好处呢?有的。真理是:一切都是一体。好比一个大海,你那「同时修法」的心意,就像一颗石头投入海里,它的涟漪荡漾绵延,渐渐会传遍全海。观想六道众生时,你可以把他们想成各自的样子,也可以把他们全想成人的样子。当你如此观时,便是发挥菩提心了,因为你希望所有的众生都来修佛,都来成佛。这样的观想和发心在开始做功课时是很重要的。然后,你接着做功课,这时就不一定能继续维持那个观想了,但是没有关系,只要你每次开始时记得这样做,日积月累就会有效果,心胸会自然地开阔起来。 另外还有一个和菩提心有关的,那就是回向。我们在功课的结尾时要回向。为什么要回向呢?照因果来讲,做好事得好报,做坏事便得恶果。我们现在做功课,开始时已经发了菩提心,这便是佛法的净业了,它的果报将会帮助我们修法的人或往生西方,或早日成佛。但是,我们除了要维持这样的菩提心外,还要扩展这个功德,怎么扩展呢?那就是不仅希望自己得此功德,也希望六道众生都一样得到。如此回向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做完功课马上要回向呢?因为你这功德的果报还没到,「成佛」是将来的事,「往生」也是将来的事;如果你这个人后来怠惰了,或是犯戒了,你原来那些功德若没有回向,就等于还没有用过,会被你后来所做的坏事染污,那么品质就降低了,甚或还有失掉的危险。但是,如果我们在刚做完功课,还很清净、纯粹的时候,就把功德献出来,标明是给法界众生往生、成佛用的,那么这个功德就不会失去了。而且因为如此,使得功德更大,因为这样的回向是遍及全法界的有情,所以它的功德便更大了。 其实,不止是修法时可以回向。我们平常生活里和人来往,不一定做的都是佛事,可能只是一些好事。照因果讲,做好事是将来生做人或升天的资粮,但是,你现在做完好事时,便可把它的果报回向众生往生、或众生成佛,这样子就把善业转成净业了。「回向」这个功用很不得了,所以我们讲菩提心时也把它提出来,希望大家做功课,开始和结束都是全始全终为了法界全体。 我们考虑过念佛整体的缘起之后,现在才来说「修」的本身。修的本身是有主有副的。我们不像出家人可以整天地修,往往只有一小时或三十分钟来做每天的定课。在这些时间里你念佛、念大悲咒,或修什么别的法,这便是你所主修的。等你做完了定课,回到生活里,还可以做一些与佛法有关的活动,那些便是副修的了。 先讲主修的部份,昨天我们讲了为什么提倡念佛;所谓「念佛」,就是选定一个佛号,或是「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或是「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是咒,如观世音菩萨的咒「嗡妈尼悲咪吽」等等,然后不断地重复念它。方法来讲,就是这样。常常有人问起很多有关如何念佛的问题,我总是对他们说:「这个方法只教你念『阿弥陀佛』,没有其它的。」但是,我们念佛时,是有其它念头升起啊!它起来时你要怎么办呢?这里很重要的,还是继续念「阿弥陀佛」!还是只注意你该做的这件事,不管其它起来的。有时候可能厉害到心根本都往别的去了,变成嘴在念,心不在想,你若是觉察了,也没有特别的对治,就是赶快又念「阿弥陀佛」。因为我们的目的在专念于佛号,你若想这一个妄念是讨厌的、不行的,那么,你便又浪费了两个念头,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继续念「阿弥陀佛」,不夹其它的对治。一去对治,你的心力就分散了。你就是要一意固守着佛号这几个字,并且不断地维持着。 刚刚我们说念佛要尽量地念,愈多愈好,但是有几个人能够这么单纯,而不断地只是持守「阿弥陀佛」呢?我们这已经习惯复杂的头脑,很难做到这样。那么,我们要如何使自己能够慢慢地愈念愈多呢?主要靠的就是「习惯」。我们变得复杂是习惯的结果,要回到单纯也是要靠习惯,所以我们要养成每天念佛的习惯。但是如何才能念成上瘾呢?就是要定时定课。如果今天是早起的时候念,明天是晚上念,后天是闲下来的时候念;你总是要到很方便的时候才念,把这事当成次要的,那么你念佛便不会有大力量。你应该先检讨一下自己的生活起居,找出最不被人打扰的时间。一旦你订下那时间,即使有人来找,也不理。但是你不要把时间订在睡觉前,那是一天最累的时候,你不可能念得好。你要认清这件事对你非常重要,而挑一个精神最好的时候来做。通常是在清晨,因为安静、空气好、精神也饱满,你每天最好能早起做定课。这并不是说睡前不可修法,只是强调功课要订在精神好的时候做。 所谓「定课」就是你给自己订出一个功课,每天照着去做。你的功课可以是任何法门,看你自己修惯的是什么。否则,你可以参考我所编的《净业朝暮课诵读本》。传统的早晚课很长,可能需要一、两个钟头,我编的那个只要几十分钟就可做完,让现代人能多有一个选择。我编那本书的原则是:头一个,它有法界观在里面,你每天修的时候,加入法界观,你就容易开阔。其次,它是以西方三圣为主:观想居中的是西方三圣;礼拜也是以西方三圣为主;念诵的经也是西方三圣各一,分别是《佛说阿弥陀经》、观世音菩萨的〈心经〉,以及大势至菩萨的〈圆通章〉;持念的咒也是三圣的咒。 但是,在你的功课当中,最主要的应该是念佛号的部份。你若循序渐进就不会出问题。好比你让一个人一开始跑,就是马拉松,那是不可能的;一定是从跑操场开始,今天跑两圈,跑一个月没问题了,再加一圈。同理,我们念佛也是这样。开始时给自己订个功课,一天五圈或十圈,为什么要这样订呢?怕你忙的时候,念一下就丢了,这样是不会有力量的。如果每天订一个数目,即使心还没念到纯,至少也念了那么多了。你就是把自己当成小学生,订下的功课一定要做完,日子久了,慢慢就会养成习惯。 除了定时、定课,最好还能定点,就是每天固定在一个地方做功课。我为了这个,写了一本小册叫《佛坛陈设简说》,说明如何在家里布置佛堂,其中包括怎样选择地方,怎样陈列佛像,怎样摆设、添换供品,以及旅行、搬家的时候要如何处理等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诸位很幸运有法师在,不懂可以请教。如果有朋友在别的地方,附近无师可以指导的,你可以寄这本小册给他,省得你讲这么复杂的一套东西。所以,你可以为自己布置一个地方,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在那里做一定的功课。如果你需要课本,可以考虑我那本为净业而编的《净业朝暮课诵读本》。 也有人问:「念佛时是该大声念,还是小声念?念得快,或是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念得多。一直念,念多,念熟。那些方法只是用来调节。人是活的,不是死东西。念累了,还可能一直大声念吗?困了,自然就会想到念大声一点来振奋精神;至于是该默念或念出声来,就看环境了,念出声来会打扰别人时,就只在心里念了。最主要的是念头,不一定要嘴里出声。只是一边念,一边听,可以帮助你专心就是了。 念珠的问题呢?严格讲,用不用都没有关系。不过,它是有一些帮助的。首先,拿起念珠,你的手就不能乱动了,自然就专心一点了。其次,你每天做功课要有一个定量,多少声佛号,或是多少圈,有了念珠,就不必去计数,不必「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这样数目参杂着念,而可以完全专心在佛号上。如果你要念十圈,该如何计算呢?有人就拿十颗石头,念完一圈把一颗石头移到另一边去。现在有计数器,在文具店或体育用品店可以买到。你念完一圈就按一下,根本不用计数;此外 Casio 牌有一种有计数功能的手表,也很好用。 接着我们讲「唱佛」,唱是很重要的。就我自己的经验,我在念了四、五百万「阿弥陀佛」之后,才遇到五会念佛的唱法。我一唱起来,马上有了这样的体会:以前我决定念佛,是在读了一些理论之后,才决定挑这条路走,因为我想训练自己杂乱的心,想使心力能够集中、能够清净,所以这是个理智的做法。然而,人是个多面合成的一体,是有理智、情感、意志等面。我那时一唱起来,就觉得以前念佛,因为是头脑决定的结果,好象隔了一层理智,不是那么深入心里,所以我虽然念了几百万,却觉得并没有从心里出来。但是一唱起来,气与佛号相合,从心里出来,就应验了俗说的「言为心声」,整个感情都投入了。可见「唱」有这么大的功效。所以要学唱。你要是有唱佛的录音带,有时念佛念累了,就可以放来听,那么你的心还是在听,还是在修。还有,对于小孩和婴儿来说,他们一样也有往生的问题,你到坟场去看看,就知道没有哪一个人保证活得了多久的。但是,你怎样教他们念佛呢?他不念就是不念,打骂也不是办法,所以你就让他从听的开始,听久了,他自己也会哼、会唱了。他即使不唱,至少也已结了佛缘。这是很重要的。 我出过一本小册叫《简介五会念佛法门》,里面收集了一些我和佛友讨论有关「唱佛」的信件,每篇都很短,很容易读。其中也提到了唱佛号的好处,以及利用的方法,比方说,可以用在临终助念。在美国,佛友住处相隔很远,临终时要找人助念很难,更别说有好几个人轮班助念了。但是若有了五会念佛的录音带,就不必求人了,自己没有力量念的时候,可以用听的。而且医院里有探访时间的限制,过了开放的时间,连家人也不能来。你只要有个耳机,别人不会不准你听。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特别制作了九十分钟的五会念佛录音带送人。这和平常流通的有些不同。平常流通的带子是为早晚课而设计的,包括开始的赞佛偈,中间的佛号,以及最后的回向偈。我却不录前后的偈子,只留中间唱佛的部份,使其在九十分钟内不断地重复。这样的带子可以拿来做工夫,因为没有起始的限制,随时听来都是佛号。不断地放便可维持廿四小时佛号,达到临终助念的功能。我做这个带子,用意在此。请法师收下这份,需要的人可以自己转录。我特别选用九十分钟的带子,是因为六十分钟的带子,每三十分钟就得换面,而一百廿分钟带子又太薄了容易断,所以还是九十分钟的最适度。 修法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和「气」有关的。我们修行修久的人,打坐、念佛念久的人,慢慢地都体会到,当念佛念得好时,打坐坐得好时,气就平稳、均匀、微细起来,那跟你生气时粗重的气很不一样,跟你忙得心浮气躁时的气也很不一样。密宗的说明是「心气无二」。(这其实还不是从「一切是一体」引伸来的。)意思是:修心可以达到调气;修气可以达到调心。比方说,你习定是在调心,使它宁静下来,使它专一,但不知不觉地你把气也调得均匀微细了。而当你数息或观息,注意着呼吸的时候,心自然也就静下来了。所以,我们念佛也是可以跟呼吸配合的。(请参阅本书内,〈心气合一的念佛妙法〉一文。)既然修心修气是一件事,你便吸气时默念「阿弥陀佛」,呼气时也是默念「阿弥陀佛」,心气合一,力量是非常大的。两、三年前,我在加州圣荷西遇到一位加州柏克莱大学的同学。他原来也是台湾来的研究生,我已十年没有见到他。那天他对我说,我以前跟他说过的念佛和呼吸配合的方法,对他非常有用。他每回睡不着觉时,就试那个方法,一定可以安睡。这当然不只是在生活上应用,修行时好好利用,力量会是非常大的。 再来我们要讲「副修」的部份。这是一些和佛法有关,而我们可以在平常生活里做的活动。比方说放生,放生有什么意义呢?依佛法来讲,它的基本意义是「同体大悲的爱护生命」。当你看到有人要杀一只动物,便设法救它;或是在市场上看到将要被卖出的一些生命,你就把它们买来,放回大自然中。而且,我们不只是救它一命而已,放生的时候,我们依照放生的仪轨,给它念皈依,念往生咒,念观音咒,如此来与这个有情结一个佛缘。你要知道众生在六道里轮回,往下堕落容易,往上爬升却是艰难的。而这些动物要到何时才有机会听经、懂得法理呢?我们现在不但救了它一命,也使它跟佛法结了缘,那么它就有可能直接往生、升天、或者转生为人,而比较有机会接近佛法。所以对它来讲,这是很大、很有益的一件事。对我们自己来讲,也是很有益的。我们平常把钱看得很重,如果不懂放生的道理,只想买来,杀了,吃下,好对自己身体有益。但是现在不同了,买了,纯粹是为了利他,买了就放,一方面有财的布施;另一方面与它结了佛缘,有法的布施;使它免于危险,有无畏的布施。 我们若是整天讲着要做好事,真正要奉献的时候,却做不出来,那么这颗心是无法真的扩大的。我们若想要得到这个法的好处,即使做不到法上所要求的十分,也该先做出五分来。我以前跟着师傅放很多很多。那时我们到中国城买龟、买鸽来放。我自己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以前我在路上看到鸟,心想的是:这只长得好看,那只唱得好听;但后来看到它们,我心里自然地就问起:不知吃饱了没有?这种替鸟想到温饱的心,是放生做久了,自然生起的,不是依什么教条而起的同情心。后来,我甚至对着地球仪,一个塑胶做成的无生物,都能生起一种感动。效法陈上师,我的供桌上也供了一个地球仪,意思是一方面为所有这上面的有情祈梼请佛加被,另一方面是整个世界的财富都在供佛。我以前看到它,只是个塑胶做的物品,不会有什么感情不感情的,但后来我看到它,代表整个世界的有情,心中自然就升起一种感动。我想如果我没有做那些放生的事,便不可能对地球仪有这样的体会。但是现在一个塑胶做成的代表物,却可以激发起我的情感,这不就是我从一些成见里出来了吗?所以,虽然我们是对那些动物布施,真正得益的也包括我们自己,甚至比他们更得好处。 也许有人会对你说:「餐馆里面宰掉了多少命,你的钱又能放多少生呢?」虽然我们做的有限,但我们的发心却是无限的。而且,如果完全没有人去做这事的话,这一套观念也会流失而不存在的。当我们在做这事时,旁边不懂佛法的人看到了,会过来问,于是他们便得到了一个观念:有人买这些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放。这种心要是能传到全世界,还会有人祸吗?如果人心都好,天灾也会减,因为天灾是和业报有关的。所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放生还有什么其它好处呢?以前有得重病的来请我师傅祈祷,他就说:赶快去放生。为什么呢?因为要马上影响业果。当他业报现前时,要马上增加他的福报,放生就好象我们用现钞可以立即兑换物品一样,会有快速的功效。如果是印经书的话,功效便长远而缓慢,因为经书印出,流通,人们拿到书后,不知几时才开始读,读了又不一定懂,等到懂了又开始做时,已经很长远了。但是,这个不是不要做,长远的事我们也要做,只是告诉你:病急的时候,可以靠放生来影响业果。 但是在今天这个讲求环保的时代,我们放生时,又有一些实际的问题需要考虑。比方说,以前我们买很多鸽子去放,后来才听附近的人说:那些鸽子是圈养的,到了野外不懂得找东西吃,没几天就饿死了。从我们这一方面来看,我们觉得虽然如此,还是值得去做,因为我们总算使它们结了佛缘;而且我们自己在这事上,也修了牺牲、奉献。但是从保护生态的方面来看,我们是忽然领了一种不一样的动物进来,而破坏了原来环境生态的平衡。因此,我们不能只固守着原来的教授,而勉强地去与环保者冲突,因为他们的考虑也有对的地方,而且他们大部份的人不懂佛法,会以为我们是故意来破坏的,有这种印象就很不好。其实他们环保者的考虑,也是为了保护动物、荒野、森林,和我们放生的用意是一样的。古时到处都是荒野,没有人了解环保的问题,放了生,事情就圆满了。但是今天我们不得不照大的考虑去做,比方说,就在庙里的放生池放,只是这在美国很不容易,因为一间庙都很难盖起来,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当你遇到保护动物协会的,就赞助他们一点,我觉得这和放生的功德是一样的,因为他们也是在维护生命。古人想不到我们今人所会面临的问题,我们只有本着原则来调节。 除了放生之外,我们还可以去「超幽」,就是今天下午要做的。这是为六道里的鬼道所做的事。我们先说在家里可以怎么做。如果跟师傅学过「蒙山施食」的,每天晚上可以照仪轨修一遍,把米变成甘露来喂鬼。本来饿鬼是吃不到东西的,但若变成甘露就可以吃得到。施食这种事,一开始做就不可以中断,如果一天有事不能做,也得找人来代做,就像养动物一样,不可以说我高兴时才喂它,每天都得喂的。那么,为什么要结这种缘呢?一方面是训练自己的菩提心。就是看到其它有情有苦,我们乐意帮助他。另一方面,其实我们有时也需要他们的帮助。世上有许多问题,是人无法解决的,因为原因不是出在人的范围里。如果你和这些众生结了缘,他们也会在他们的范围里帮你的忙。比方说,修行的人总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环境,这些受你施食的就会来守护你。我们今天下午要做的「烟供」,也有这个意思。烟供供的是山神、土地,他们就像警察一样,可以保障你的生活安全;而且,警察、消防队只能临事善后,山神、土地却可以事先帮你解决,预防一些灾厄的发生。 其次我们要讲到坟场超幽的事。修这个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我们可以藉此反省人生的意义。当你在坟场到处洒米时,你会看到一个个的墓碑,上面有的是几个月就走的,也有几岁就走的,也有正是青年时就走的;面对这些,你的无常心会自然生起。平日我们接触的,都是世间生活上的,不会想到「死」的事情去。当你真正面对着一个个的墓碑,你会想:不知何时也轮到自己,到时也是这样而已。第二,你来坟场与他们结缘,也是修自己的菩提心;你希望他们也得到佛法的好处,所以来为他们念经。 一般而言,所有的好事都可以做,譬如印经书,去庙里帮忙、帮师傅做事等。法务以外的,善事也要努力去做,只是要有善巧来使它与佛结缘。譬如说,当你与人来往时,心里就默默地念佛,这样就有了佛缘;或者当你送人一件东西时,便先想成将之供佛,这样一来,这东西就等于是佛给的了,他便也和佛结了缘。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们有时劝人念佛,别人并不见得愿意听,有时是小孩子,他听不懂,但是你这样设法使他与佛结缘,因为你的心力,虽然看不见却是实在的东西,慢慢这些人就会跟过来。此外,你这样做也是修自己,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心只是很纯粹地想:如何使它们成为法务,那么你的智慧就会开启。 我们在修行时,还有一些态度上的问题。我们往往在学一些佛法之后,便把自己当成法官,依法到处判断,说这个不行,那样犯戒,成天批评别人。然而你批评别人,别人却不见得听你的劝告,而只是增加人间的纠纷而已。这样最大的损失是什么呢?是你没有看到自己,没有反省自己是否有资格批评别人,是你变得骄傲起来,拿着法上所讲的,百分之百地去要求别人,但是,你自己到底做到多少呢?你心里整天缠着别人的是非,却没在修法,你的精力就用错了地方,对谁也没有好处。所以我们要从「批评别人」的心态上出离。大家都知道佛法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为什么要自净其意呢?因为唯有如此,修法才会得力。我自己也是修了很久,才发现唯有不批评别人,才能修得好。我曾写一篇文章叫〈菩提种子〉,里头便提到:当你不去批评别人时,心是单纯的,很容易恢复原来的天真。过了很久之后,有一天我又读到「自净其意」这句话,才体会到佛菩萨早就有这样的教诲,只是自己以前不懂得以此作为修行的重点,直到经过长期的修行,才融会出同样的结论。 「自净其意」在佛法里,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我们知道许多大乘偈赞的末尾都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智慧到彼岸。那是什么样的智慧呢?必是合于空性的智慧。而「自净其意」的「净」便指无「人、我」对立观念的纯净,它不只是善念恶念对立的「善」,而是纯净地回到本来,也就是空性的真义。 除了以上所说的法务活动之外,我们还可以怎样改变生活,使它更接近佛法呢?首先,我们要慢慢减少社交应酬,要你一下子全断了,你可能舍不得;还有一个方法,便是把它们转移到佛法上,比方说,我以前接到结婚请帖,便以放生作为贺礼,这种礼物不但特别又有意义,而我自己也能使每件事都与佛法联结。再来,比方说朋友聚会,往往不是聊天就是打牌,我们就把它改成一起来轮流讲经。这里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做久了,又落回应酬的俗套,应该努力维持聚会的品质。如果是法会,便要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神放在念佛、讲经上。自己内心要仔细检讨这些。 今天所要讲的「念佛的修法」就是这些了。其实一般人在开始修时所需要的,都可以在《劝念佛》那本书里找到。大家有兴趣可以多参考那本书。另外,我还出过一本小册叫《谈念佛》,在《净业朝暮课诵读本》的后面也附录了那篇文章。在那里头我提到的一些道理,和所用的譬喻,也许能使不信佛的人愿意试试「念佛」。那篇文章也已翻成英文,并印成小册流通。还有,我去年在迈阿密用英语演讲的「劝念佛」,也在准备付印中。这些如果大家要送给朋友读,都可以写信来跟我要。只要手边有的,我会马上寄;没有的,也可以再印。现在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提出来讨论。 问答节要 佛友一:《劝念佛》书里的头一篇,口语太多,很不容易读,看起来很不舒服。菩萨面前要讲实在话。请原谅。 林居士:谢谢你。很多人都提出这样的批评,请听我的说明。首先,我是想保存原来演讲的味道,让读者有身历其境的感觉,好象就是我在他面前说话一般。再来,我是想,不容易读的东西,你若真想读懂,要花更大的心力。就像古文都不标点,要你一读再读,慢慢体会。我的用意也是这样。因为我所讲的,都是我的心得。如果你很舒服地读过去,到底听进几分呢?一定是要随着时间读、想、修,慢慢地去揣摩我的「这个」「那个」是指什么,有时会有好处的。所以,我留下这篇「口语」的讲稿,是有用意的。那本书后面多篇也都是讲稿,但都修饰过了,以便利读者。您们这儿的佛友,夏威夷大学的白慧贞教授很慈悲,已经自动把这篇文章润饰了。下次再版时,我会把她修饰过的印出来,取代「口语」稿。 佛友一:我还有一个问题有关「蒙山施食」的。如果出差三天没有喂鬼,鬼会来敲门要食吗? 林居士:出差时的处理办法,其实从「一切是一体」的法界观来看,根本没有时空的限制,你在哪里喂,都是一样可以的。我听佛友说过,有一个长期喂鬼的人,有一天忘了施食就去睡,结果鬼来推他的手,提醒他要施食。还有一次我师傅去纽约大觉寺讲经,那儿有一位修施食多年的郑烘云女居士告诉他,领她施食的鬼对她说:「明天要去听经,不来吃了。」 佛友一:我父亲念经念得很好,对佛法也很信任,但从来没有遇鬼的经验。我可能从小受他影响,不太相信有鬼。 林居士:是有的。但我觉得不必执着要看得见鬼,因为修行经历各有时节因缘。而且修行的重点是为成佛,不是为了见鬼。 佛友一:此外,我觉得做「功德」和做「善事」是两回事。你自己有心要行善、要布施,这是你自己的事,因为你心里觉得愉快、安宁。但是你不必向观世音菩萨报告,你某月某日放了几只乌龟,请他帮你记下来。我觉得不必这样,只要自己心安就够了。 林居士:你讲的完全对。但是这里有两个层面,你讲的是属于「绝对」的层面,就是佛法里所说的「三轮体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去执着,所以何必去记呢?只是教化的时候,应机施教,要有许多设施,不然佛为什么要显比丘相,又要带领徒众呢?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直登最高的境界,大多需要循序引导,所以要有一套制度,一套系统来奖励。但是经里还是提醒你:做到最后,要修三轮体空。所以只是对不同的层次而有不同的教化,并没有冲突。 佛友二:我总觉得如果念「阿弥陀佛」就对不起观世音菩萨,如果念「观世音菩萨」,又对不起阿弥陀佛。 林居士:头一点我要说明的是:佛、菩萨不会和你计较这些。阿弥陀佛不会因你念观世音菩萨,就以为你瞧不起他。第二点,由于法界是一体,可以说阿弥陀佛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念哪一尊都是一样。重点是要专心有恒地念,久了就有力量,你若分散就不易有力量,把你自己已念惯的圣号继续念下去就是了。 (因为电池的关系,后面的几个问题没有录到,问答部份只能记录到此。) 后记 日晕瑞兆 八月五日中午,讲演结束后,佛友众都留在玉佛寺聚餐。一位小朋友发现天上有日晕现象。众人闻之奔出争睹,并摄影留念(见书前附照)。众人都说这是此次讲经圆满的感应。特此附志。 ---------------------------------------------------------------------------------------------------------------- 更多林钰堂博士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虽然我们的阿赖耶识里头,三恶道的种子都有,但是我们不造恶缘,恶的种子没有缘不会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修行人不会堕恶道。修行,是修正一切错误的行为,错误行为都没有了,恶的缘统统都断掉了,没有恶缘,纵然有恶因,不会结恶果,它的道理在此地。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