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
2014/9/4   热度:375
傅味琴:《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 《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1) ◎ 傅味琴 一切有为法 提要: ■ 佛弟子要照佛说的法去作观 ■ 佛法重修行,不能成为世间学问 ■ 这车破裂得真快呀 ■ 对人世间不能有贪恋,要观苦才修得好 佛弟子要照佛说的法去作观 今天,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里,咱们讲讲《金刚经》里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观,就是叫我们作观想。修观时要端身正坐,金刚结跏,坐好了,再修观。我们修的是止观法门。修行人靠一天坐两次修观,远远不够。佛门的规矩,出家人一天要修六次定,时间不一定很长,长也可以。我们居士,一天要修六次定是很困难的,我们一天修两次好像也够忙了,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晚上工作回来,疲劳得很,一坐就要昏沉,打瞌睡。所以,基本上只有早上一次。难免心理上不太踏实,每天修一次定,短短半小时,乃至一小时,到底行不行啊?其实,我们对佛法的修行,或者作观,还没有全面地了解。我们这样盘起腿来修定叫静中修,我们一醒来到睡着,白天的时间里,我们都应该作观想。 佛法重修行,不能成为世间学问 生活中怎么作观想呢?要按照佛经的指导去作观想。一切都离不开佛法,离开了佛法,我们等于在搞世间法。把佛法当作学问来研究,跟世间法也差不多,不过是世间法中多添了一门学说叫佛学课,或者叫古代佛教哲学,仅仅是增加一点知识,而跟修行就没有联系起来。 我们在理论上懂了,思想上受了一点启迪,离修行还差得远。修行要真实地修,不走弯路,勇猛精进,既要稳又要快。走了弯路,那就不快了,自己搞一套,那就不稳了么。所以呢,既然是佛弟子,那么一切的一切都要依照佛的教授教诫去做。 这车破裂得真快呀 佛怎么教导我们呢?佛跟比丘讲的法多,跟居士有时也讲,不过以跟比丘讲的法为主。居士有的地方可以学,除了比丘戒居士不能学。释迦佛跟出家的弟子们讲:你们在走路的时候,年青美貌的不要看,年老的,生病的,难看的要多看,应该要多体会人生的苦,体会人生的无常,一切都在动荡变化之中。《阿含经》里有这么一件事情,有个修行人,出去的时候看到路上有辆车,等到他回来再经过原来的地方,那辆车已经破裂了,他就说了一句话:“这辆车破裂得真快呀!”由此可见,任何东西都是靠不住的。 对人世间不能有贪恋,要观苦才修得好 密勒日巴是白教的一位祖师,当年他辞别了母亲去修道,跟他母亲的苦痛分不开。因为母亲要报复,所以叫他去学法修神通。后来密勒日巴修咒放雹造了很重的恶业,他的师父玛尔巴上师是个居士,为了消除他的业障,就用种种的苦行磨练他。因为他造过业,如果不消除,难以成就。例如,叫他去盖房子,说房子盖好,才传法给他。房子盖好,师父又说我不是叫你盖方房子,我要盖圆房子。重新拆掉,圆房子盖好,又说我要的不是一层楼,我要两层楼。盖好了,又说我要盖一个像月亮那样弯弯的房子。盖了拆,拆了盖。密勒日巴一个人背石头,背得皮肉都烂了也没有退心。后来师母心里不忍,说:“上师也太没有慈悲心,你赶快到别的地方去学法吧。”就给他写了信介绍到玛尔巴上师的大徒弟那里去学。可是,没有上师的印章,师母娘就去偷印章,盖上了叫他赶快跑。谁知密勒日巴刚到,后面一匹快马也赶到了,上师的亲笔信来了,说:“你赶快叫我这个罪孽极大的孩子回来。把你的羊也送到我这儿来。”大师兄跟他说:“没办法,师父来信了,看样子你这封信有问题。”就只好送他回去,把所有的羊赶到上师那里去,连一只跛羊,大师兄也背走了。这故事告诉修行人,要观苦才能修得好,对人世间有一点爱好一点贪恋,很难修得好。 《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2) ◎ 傅味琴 一切有为法 提要: ■ 人世变幻无常,就像天上的白云 ■ 是感情作用使我们投入到喜怒哀乐中去 ■ 如今人还是很不幸的呢 ■ 不能圆满因有漏 ■ 一切造作都在成住坏空规律里 人世变幻无常,就像天上的白云 我们非但要观自己,一天一天在老起来。年青美貌一到老了,脸就难看了,走路气喘了,头发白了。一切美好的理想全破灭了,走过的道路再也回不去了。我们还要观别人的苦,众生的苦。我是如此,一切众生也是如此。人世间的一切变幻无常,就像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变龙头,一会儿变狗头,一会儿成了一条尾巴。 是感情作用使我们投入到喜怒哀乐中去 人与人之间相聚,是感情作用使我们投入到喜怒哀乐中去,或者成亲家,或者成冤家,亲家又会变冤家,冤家有时也会变亲家。人与人相聚和分散,就像天上的浮云那样,浮云聚在一起要不了多少时间就分散了,一分散什么时候再能重聚,谁也不知道了,人生就是这么回事情。 如今人还是很不幸的呢 人世间经过多年的奋斗,为了想把人世间搞好。历史上古今中外为老百姓着想的人是常有的,科学家创造发明,贡献人类,教育家提供了种种教育,希望人类平等、友爱、团结,可是现实中还有很多不幸的人,所以我们难免有时候会灰心,老了也就算了。就像一朵花那样慢慢地枯萎下去了,自己枯萎下去了,子孙又跟上来了。我们曾经还不是祖父祖母父亲妈妈的子孙么? 不能圆满因有漏 如今我也到老年了,看看自己,想想别人,再体会体会现实生活,这一切的一切,由于世间上的人智慧有限,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矛盾。有了一个办法,可是这个办法到后来又出了漏洞了,所以叫有漏法。 虽然世间学问是一种智慧,那是有漏的智慧,始终没有圆满过,始终没有协调过。年青时候就听到国外有改良主义,也不知道哪个时代开始的,到如今经过了多少年的改良,究竟改好了没有?如果改来改去还有漏洞。那么要改到哪一年为止呢?谁也答不出来,这就是世间法。 一切造作都在成住坏空规律里 所以世间法又称为有漏法,又称为有为法,有作为有造作,可以给人类提供贡献,可是不彻底不究竟。在智慧不圆满的基础上,要想达到一个圆满的结果是不可能的。一切有为,一切造作,它必然有成功的时候,一成功它会存在一个时期。但是,过一个时期它又变化了,所以都是在成、住、坏、空的规律里边。佛告诉我们要观察它,要看透它,看透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如幻如泡如影。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 提要: ■ 梦境只能给人留下一点回忆 ■ 好梦做完做恶梦 梦境只能给人留下一点回忆 过去如梦,再也回不来了。不要说一年前做的梦,我们早就全部忘光了,就是昨天晚上的梦,你也抓不住了。而且说现在,现在就过去了,现在一过去,又像梦境那样了,只能给人们留下一点回忆,其它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人们回忆过去的时候,真像是一场梦哦。那么既然是一场梦,我们为什么还不从梦中醒来呢? 好梦做完做恶梦 就像我们做了个好梦,梦刚醒,自己还以为没醒,好像这个世界怎么中断了呢。后来脑子方才醒了一点,哦,我可能醒了吧。赶快别醒,再睡着,还想回到那个好梦里去,能回得进去吗?前面一个好梦,你还想做梦,再睡着做恶梦了,所以这就是众生。人世间的白日梦也是如此,前两年鸿运高照,一切顺利发财啊,两年一过,情况不对了,还拼命地想,我再回过去,再做好梦去。可是回不过去了,过去如梦哦! 《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3)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 提要: ■ 现实的一切都在变幻 ■ 亲人会死亡,良友会别逝 ■ 什么都不属于我们自己的 ■ 生命好比水面上的泡 ■ 把一滴水投到大海里去 ■ 脱下的鞋,明天还能穿吗 ■ 子孙怎能救你出生死苦海呢 现实的一切都在变幻 幻呢,现在如幻,现在有是有。佛教不否定现实,佛教承认现实。我们承认现在是有,不过从一切都在变幻来看,现在的一切也要变幻。所以要变幻的东西,就是如幻。 这个幻,并不是玄虚的说法,而是指的一切环境,一切东西都要变化。小时候看的戏,总是那些流落街头的流浪汉,过去都是挥金如土的公子少爷,全变了。没有一样东西不变的,就等于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亲人会死亡,良友会别逝 有一个信佛的家庭,儿子也念佛,结婚刚一年生了白血病就死了。在医院治疗时,他本人虽不知道,可能也估计出来了,要我陪他,我只能每天去。到了过年,他的父母跟我说:“太辛苦你了,真过意不去,明天大年夜你就别来了。”我回家侧身就躺在床上,也太累了。一睡着就做了一个梦,我接到封信,是“良友别墅”寄来的,我家以前住在淮海西路,有个很漂亮的别墅,叫“良友别墅”。梦一醒,一想不妙,马上翻身赶往医院,为什么?良友要别逝了,好朋友要生离死别了。他父母见我大年夜还赶得来,很受感动。唉,没几天就死了。留下个年青美貌的妻子,才结婚一年,死的那天正是他们结婚的那一天。 什么都不属于我们自己的 在他病重时,信佛的朋友怕她受不了刺激,想启发启发她。有一天指着她床头一面镜子问她:“世界上有哪一样东西是属于你的啊?例如这面镜子,好像是属于你的,不小心一碰,摔在地上就粉碎了。” 所以我们也应该这样想,哪一样东西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切变幻无常,如梦幻泡影。 生命好比水面上的泡 生命如泡,好比水面上的水泡泡。要不了多久,你不碰它,它也要破掉。生命如泡,年青时总觉得日子很长,过了五十岁才感觉到日子快了。像我现在这样的年龄,真像古人形容纺纱织布的梭子那样快。无论在哪儿,我都有这样的感觉,睡醒了起来,晚上又要躺下去睡,在这个床上,爬起来躺下去爬起来,就是这样过日子。我想怎么又要躺下去呢,一天又过去了,可真快啊,我们的生命会很快走向死亡。以前有人算命,说我早该死,看样子都是你们把我拖住了,如果你们没有把我拖住啊,我可能像一朵花那样随着我的年龄枯萎。 把一滴水投到大海里去 有个比喻是非常不错的,一滴水放在桌子上很容易干枯,如果把它投入到大海里去,那么这个生命就长了。人总有一死,在没死的时候,我们何必把一滴水孤立起来?我们把自己投入到众生那里去,念念不忘众生,还会活得健康一点,活得长寿一点。 脱下的鞋,明天还能穿吗 举例子,随便聊聊。这一次回来,有人说我胖了,有人说我瘦了,也不知道到底我瘦了胖了。在上海说我胖了,在无锡说我瘦了,眼睛也没神了。我可不管,何必想自己想得太多。一方面,我们要准备明天就要死,既然明天就要死,今天赶快把要唸的经唸完它,把要度众生的事情做完它。准备明天死啊,怎么明天又没死,也许明天的明天要死了。你们为什么唸经不好好唸,闲话特别多,心里打妄想,就因为你们不准备明天死么。五十岁了,六十岁了,还以为日子还长呢,生命犹如泡,不要想得太好哦。古来修行人说,今天脱下去的鞋,明天轮得着轮不着你穿还是一个问题呢。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不是使自己更加消极,而是要醒悟到生命有限啊。如果再把生命时光浪费了,那么究竟有多少时间来修行呢。什么东西都不属于我,无常一到什么东西都拿不走,只有你修行所得的智慧福气才会跟你走。 子孙怎能救你出生死苦海呢 忙了一辈子,家产传给子孙,子孙又怎能救你出生死轮回的苦海呢?而且子孙花费你的家产,使他更消福气。那么既然自己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生活费用,又不留给子孙,你忙啥呀?修行人只要吃口苦饭就可以了。我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跟他们说:“我父亲没有留给我一分钱,你们长大了,我也不留给你们一分钱,因为把钱财留给子孙的爸爸不是好爸爸。”我大女儿结婚的时候,我把她交给我的工资再还给她,不过,只还本金不还利息,利息供养我。我小女儿在四川学佛,我寄去的钱,又给我退回来。 《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4) ◎ 傅味琴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 提要: ■ 衣服里面的白骨 ■ 如影随形,只有业力跟着你 衣服里面的白骨 忙来忙去不肯修行,这就是众生的习气。过去世善根,现在萌芽了,也想修行,却又要求不高,修这么一点点就可以了。其它时间还是照老习气办,走啊走啊乐啊乐,就因没想到生命如泡。密勒日巴到修行有了成就,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想回去看看妈。玛尔巴上师就跟他说:“你既然起了这个念头,你就下山吧。不过,我们师徒就不能再见面了。”后来密勒日巴回到家,在厨房里看到妈妈一件衣服,他一提起来里边几根白骨。密勒日巴感触非常,一不小心手中的钵掉在地上就碎了。密勒日巴感叹的说:“生命就像这只钵,一掉下去就粉碎。” 如影随形,只有业力跟着你 影呢,业如影。业力永远跟着你走,不论是恶业善业,人死一切带不去,就是业力带得去。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跟着形状那样。你们看,灯光底下,墙壁上不是有个影子么,有形总有影子,影子总跟着形的。所以,活着的时候千万不要造恶业。佛弟子要造好的业,不要造恶的业。造业的人这一辈子了不脱,还会带到下一辈子。你的第八意识里种子下去了,就很难拔得掉。 如梦幻泡影,过去如梦现在如幻生命如泡业力如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提要: ■ 生命的短促,如露亦如电 ■ 应作如是观 ■ 青春留不住,一切皆无常 ■ 要观苦,观无常,观无我 生命的短促,如露亦如电 如露亦如电。清早树叶青草上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它就干了。空中的闪电多快啊,一闪就过去了,这是比喻生命的短促,比喻世间的变幻无常。 应作如是观 应作如是观。佛告诉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生命身体,对于人世间的一切,我们每个佛弟子都应该这样观。我们从早上一醒来到晚上睡着了这一整天,我们都可以照金刚经这四句偈修观。如果你得到启发了,那么无论走到哪儿,眼睛看见的,耳朵听到的,你就抓这个材料来作观。譬如你们现在听到时钟的响声就可以作如是观,嘀哒嘀哒,一秒钟都不停,一出声音就无常。 青春留不住,一切皆无常 有一次我是这样作观的,那可能是七十年代的事。有个年青的女居士,要我到医院里去给她妈妈看病,她说:“因为我母亲特别想你,希望你去一次,医生不一定会有意见。”我就去了,我坐在她母亲床边,稍微给她按摩一下,她母亲很老了,牙齿也没了,挺难看的。旁边坐着她的女儿,只有二十几岁,我看看她母亲,又看看她的女儿,又看看她母亲。我看了一会儿明白了:从前这个母亲就是现在这个女儿,现在这个年青的女儿就是将来这个年老的母亲,她母亲的当年还不是像现在女儿那样。青春留不住,一切都无常啊,所以佛就教我们“应作如是观”。 要观苦,观无常,观无我 一切的观法中,最最重要的观就是观无常,刹那刹那变;观苦,生老病死;观无我,自己作不了主,你想不老,它偏要老,你想别生病,它偏要生病,要好好观,这就是苦、无常,无我,再加个“涅槃寂静”,就叫四法印。什么叫法印?像个印章那样。佛法的印章,苦、无常、无我,就是三个原则。所以这四句偈就是叫我们好好观苦,观无常,观无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今天么就讲到这儿。 (1996年5月) 回向: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与大菩萨没有烦恼,为什么?他没有得失,得到了他不欢喜,丢掉了他不烦恼,他没有得失心,他真正快乐。 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有一个看法,就有了一物;又有了一个看法,就有了二物,你心怎么能清净下来呢?佛教我们把妄想见解舍掉,舍得越干净越好,越干净你的心就越清净,心越清净你的智慧就越增长,这是学佛的秘诀。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