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元禅师与黄檗山万福寺


2014/9/3    热度:949   

隐元禅师与黄檗山万福寺
  方文图
  2001年12月,赴平潭县出席纪念民族英雄江继芸殉国160周年大会。道经福清市,参访了黄檗山万福寺,圆了多年夙愿,并就有关资料,辑录损益,撰作本文,以志景仰。
  隐元禅师
  禅师姓林,为林家季子,福建福清县灵得里东林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592年)。讳隆琦,字隐元,明末高僧。据《古今图书集成》引《高僧摘要》记载:“隆琦字隐元,福建东林林氏子也。父在田,母龚氏。琦生六岁,父客于湘,家产日耗,难以攻读,渐以耕樵为业。每静夜与二三友坐卧松下,仰观天河运转星月流辉,谁系谁主,缠度不忒,心甚骇焉,遂有慕佛之念。年二十,母与长兄欲定聘,自思身为男子,不知父之游踪,急于娶,非孝也。因告母兄将聘金为路用,直往豫章抵南京,至宁波舟山见族叔,又至绍兴,经历一载,囊已空。随香船至南海朝观音,见佛地庄严,一时凡念冰释,遂发心持斋,投潮音洞主出家。明年二月,航海归闽省母,母以为白天降下,喜不自胜。劝母奉斋归佛,越明年,母归寂。会鉴源于印林寺方便接引,遂从削发,即发愿精修。辛酉往绍兴显圣寺听涅架经,时闻本师费和尚之名,因遍处参寻。壬戌鹦窝顶听法华,冬,在夹石碧云听楞严。忽闻密老和尚来应金粟,即往参见,随问学人初人禅门未知做工夫,求开示。密云:‘我这里无有工夫可做,要行便行,要坐便坐,要卧便卧。’师云:‘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密云:‘一巴掌。’师有省,便拜云:‘某甲会得和尚掌中意。’和尚云:‘道看。’师便喝。和尚云:‘再道看。’师又喝,和尚云:‘三喝四喝后如何。’师云:‘今岁盐贵如米。’自此日常活泼泼地,忽一日窗外风吹人,汗毛卓坚,通身白汗,大彻源底,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情与无情,尽在一毫头,了了分明,无二无别,不可举示于人。庚午春,黄檗本寺请老和尚进山,师同回寺。辛未,众请住狮子岩。癸酉冬,马峰请费和尚主席,命师为西堂。一日,诸禅人颂百丈,再参马祖,一喝三日耳聋。黄檗闻之,不觉吐舌。因缘师亦颂云:‘一声涂毒闻皆丧,偏野髑髅没处藏,三寸舌申安国剑,千秋凛凛白如霜。’呈上费老人,即圈出示众,升座付拂。甲戌回狮子岩隐静。丙子夏,本山请继黄檗法席,郤之不能。岩下有侧石如舟,俱以不平为叹,师一夜在石上坐,持大悲咒三遍,默祝龙天:‘此去黄檗,吾道大行,为山增色,此石可平。’祝毕归室,次早,徒良哉报云石已自平,师乃名为‘自平石’,适法通专使送大衣源流至。丁丑仲冬至开山堂。”
  上述引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隐元禅师的身世、出家得道至住持黄檗山万福寺的经过。按《古今图书集成》原辑于康熙年间,所收资料截至隐元住持黄檗本寺法席,主要年谱是:
  万历末年庚申(1620年)从鉴源禅师剃度为僧。
  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学《涅架经》于绍兴显圣寺。
  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学《法华经》于嘉兴兴善寺;学《楞严经》于浙江海宁的夹石碧云寺,海盐金粟山从密云(圆悟)禅师受心印。
  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住持狮子岩寺。
  崇祯九年丙子(1636年),黄檗山万福寺请继法席,许之。
  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接替费隐禅师为黄檗山万福寺住持。
  引文还有下列几点可稽考探索:
  1.载称“福清县东林人”,即隐元家乡在今福清市上迳镇东林村,东距黄檗山万福寺7.5公里。
  2.载称“琦生六岁,父客于湘,家产日耗,难以攻读,渐以耕樵为业”,是隐元青少年时代曾经读书识字,有相当造诣,为其后钻研经典,著书立说奠定了文化基础。《黄檗山寺志》载,该寺“刷印楼”藏版有隐元《语录》全部、《又录》二本、《云涛集》一本、著述之多可见了一斑。
  3.载称“鉴源于印林寺方便接引,遂从削发”;而清饶安鼎等修纂的《福清县志》载称:“年三十,礼本寺鉴源落发”;有的著作明白载称“在福清黄檗山正式剃度出家”。文字表达,落发地点微有差异,究竟隐元是在印林寺或在万福寺落发,未知熟是。
  4.称“甲戌回狮子岩隐静”,即崇祯七年(1634年)费隐通容移锡浙江,隐元遂回归其住持的福清石竹山狮子岩寺,“自平石”故事,当指狮子岩。
  5.引文称“丙子夏,本山请继黄檗法席,”饶安鼎修《福清县志》曰:“丙子夏,侍御林汝翥请继黄檗法席”,则隐元继任黄檗法席,也得到乡宦的支持。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在今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境内梧瑞村西北,位于福清市区西南15公里。唐圣历二年(699年)置万安县,后改名福唐、永昌。闽龙启元年(933年)又改名福清县,至1990年12月撤县置为县级市,属福州市辖。地处闽东山地与闽东沿海丘陵平原过渡地带,多低山。黄檗山在西部,山多黄檗(亦名黄柏,芸香科,落叶乔木),故名。奇峰层峦、流泉飞瀑绕峙其间,有十五峰三十六景之胜,宋明间蔡襄、朱熹、刘克庄、叶向高诸名流有题诛。宋蔡襄《宿黄檗山听彬长老谈禅》诗云:“一圆灵寂本清真,请向清波更问真。欲说西来无见处,奈何言句亦前尘”;明叶向高诗有“茫茫尘世何须问,万仞峰头一笑看”,“此地皈依情不染,更于何处觅慈航”之句。
  唐贞元五年(789年),禅宗六祖惠能法嗣正干禅师创建殿宇于黄檗山,初名“般若堂”,贞元十三年(797年)德宗赐名“建福禅寺”。其后代有兴替。①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释大休继立,增置田户,重修殿宇,邻近三里一庵,五里一寺,计44座。庵堂咸归万福寺管辖,钟声闻处皆寺产,盛极一时。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遭倭寇之难,毁于兵火,隆庆元年(1567年)经中天正圆禅师结茅于此苦心筹措,终加修复。万历间神宗赐额“万福寺”,改今名,并敕赐藏经672函,东阁大学士邑人叶向高等捐款建藏经阁。是时由密云(圆悟)禅师住持,建水月道场,宗风为之一振。崇祯十年(1637年)隐元禅师继法席后(《福州府志》载称崇祯十三年)主持修建大雄宝殿、法堂、山门、斋堂、钟楼、鼓楼、库房等30多座,历时4载,规模宏大,超过前代,又增置田产,住寺僧众达千人,使万福寺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禅宗道场。
  经历三百星霜,黄檗山万福寺于1950年罹于火,“文革”中更遭破坏,文物损失。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福建佛教界亟谋兴复,组织修建委员会,推赵朴初为名誉主席。于是辟山开渠,疏洪导流,复建法堂,旋得印尼归侨陈伯发伯仲“发心兴建,旋即谢世,喆嗣子煌秉先人遗愿,独资建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经幢七佛塔、三门总门等,景象为之改观”。1996年至1999年10月,又得日本黄檗宗为祖庭捐资兴建了禅堂、费隐亭、塔院以及洗手间等并加绿化布局,通过中外人土襄助奉献,古刹重光,气象恢宏。略述参访印象如下:
  1.现在黄檗山万福寺占地面积呈T形,进入赵朴初题额的山门内,经幢七佛塔对向为以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垂直于后部横宽之广场,其间分布藏经阁、纪念亭等殿宇,廊庑亭榭及园林布局,林荫秀错,KU有洞天。虽是新近建筑,但设计合理,结构精美,古色盎然。供奉的佛、菩萨明王等造像,工艺精湛,属上乘作品。
  2.重视保存文献,寺内立有《隐元禅师纪念碑》、《重修黄檗万福禅寺之碑》、《黄檗山万福寺简介》、《东渡僧人供养碑》、《隐元禅师诗偈二首》、《日本黄檗宗捐资祖山功德碑》暨《日本黄檗宗重修古黄檗祖山捐资者名单》(共2碑)等碑刻。还有赵朴初题写的“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开山隐元禅师东渡振锡之圣地”签形纪念碑。
  3.文化气息浓厚,殿堂亭台都撰刻楹联,如大殿联曰:“盛世重修古刹,相国有知应笑颔;佛缘永缔名山,高僧虽逝岂忘怀。”庑廊有联云:“揽胜欣无云障目;参禅幸有月盈怀”、“到处福田通觉海,此间黄檗即菩提”。悬挂一面大铜锣的黄檗亭也作篆书楹联曰:“黄檗长青天作岸;山冈不老德为峰。”还有“情铸和平”等石刻。
  4.位于后院右边的隐元纪念堂,为重檐歇山顶殿宇,飞檐高耸,格调宏伟,堂前石柱镌刻对联,其一日:“文化交流使者,人皆纪念;大光普照国师,世共推崇”,甚是切题。堂内正中供奉隐元禅师造像,皓首垂髯,慈眉慧眼,身着黄色僧衣,足履僧鞋,肩披朱红袈裟,右手扶持木杖,左手执著拂尘,法相庄严,令人肃然起敬。堂内两边还张挂巨幅木刻浮雕,一为万福寺全图,一为隐元一行乘船渡海,劈浪前进的壮阔场面。
  郑成功与隐元东渡日本
  清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1654年),临济宗传人隐元禅师以63岁高龄率弟子东渡日本。阮曼锡《海上见闻录》载道:顺治十七年七月,郑成功“命兵官张光启往倭国借兵,以船载黄檗寺僧隐元及其徒共五十众。”阮曼锡曾跟随郑成功抗清,为郑氏幕僚,见闻录这一记载证明隐元一行东渡日本确实得到郑成功的帮助。但所记年月,将顺治十一年误人顺治十七年,所记随带弟子人数也有出入。相传,当年隐元来到中左所(厦门)暂住于天界寺(一名醉仙岩,在今厦门园林植物园中),他受到郑成功的礼遇,据陈智超《郑成功致隐元禅师信在日本发现记》载称,现日本还保存郑成功致隐元的书信,信中言及拨船帮助隐元东渡,因启程之日,未曾亲自送别致歉,云:“……所以拨船护送者,亦以日国顶礼诚深,不忍负彼想梦之情也。……法驾荣行,本藩不及面辞,至次日闻知,甚然眷念,愈以失礼为歉。”
  这里,值得探讨的是为什么隐元要从厦门东渡日本,而不由福清或经由福州或他处出发呢?管见以为:1.从当时郑成功抗清形势看,郑军势力正处于鼎盛之时,永历八年(1654年)上半年,福建沿海在郑成功所部控制范围。《海上见闻录》载称:是年二月郑成功“乃就福、兴、漳、泉措饷,派富户追纳,诸差官俱至各府县城外屯扎,但不入城耳,计所追凡四百余万。”又杨英《先王实录》载道:同年三月郑成功“亲督大师,巡历民情助饷顺逆,以定剿抚。先由南安小路达至枫亭登舟,至镇东、海口等卫地方驻扎。”随后在乎定海坛、松下、大、小址等澳“逆民”后,“委后军平夷侯周崔之镇守海坛地方。”由此可见郑军势力控制了福建沿海,邻近海坛(今平潭县)的福清县治想亦处郑军控制之下。再则,当时清郑进行“和议”,清廷地方官员心存观望,不敢挑衅。这样的特定形势就为隐元南下中左所(厦门)提供条件。2.郑成功以金厦二岛为根据地,在壮大军事力量的同时,组织、派出商船前往日本、吕宋、暹罗、安南等国贸易,并自苏杭二州收购绫绸湖丝等货贩运日本,经常与日本进行海运贸易,商船多自厦启航可提供舱位。再则,郑成功与日本有老交情,利用郑氏海运渠道东渡日本通关方便。3.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廷与日本尚乏通商船运关系,迟至康熙十年(1817年)宁波的商船才首次到长崎港。隐元要自其他港口东渡确实很困难,而且不免受到清廷政令的制约及官府的刁难。取道郑成功势力范围,依靠郑成功庇护,只要得到郑的允许,就可容易成行。综上可见,隐元东渡日本正是逢上1654年上半年有利时机得以顺利实现的。而7年后的顺治十七年,却在郑成功北伐失败后,福、兴、漳、泉四郡处于清军控制,清军包围厦门岛,清郑对峙交锋之际,隐元一行是难以来厦门的,据此可以证明上述《海上见闻录》著录年月有误,当依日本文献记载:“承应三年七月五日,明国僧人隐元抵长崎。”即公元1654年8月16日隐元抵达日本长崎。
  隐元禅师与日本黄檗山万福寺
  清顺治十一年(日本承应三年,1654年)七月五日,隐元偕弟子一行经历风涛艰辛抵达日本长崎。先是长崎兴福寺住持逸然性融一心想邀请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国僧侣前往日本传扬佛法,而隐元功德在日本也广为流传,因此逸然和众檀樾再三竭诚邀请,时隐元年事已高,乃派弟子也懒性圭前往,性圭不幸死于海难,于是隐元毅然决定率弟子三十众东渡。他抵达长崎翌日便进兴福寺为僧众讲经说法,信息传播开来,诸多寺院纷纷邀请,先后在崇福寺、福济寺等寺院为从日本各地前来的僧众说法,主张通过修禅打坐,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于是其德望传扬日本全土,受幕府及僧俗皈依敬仰。次年,公元1655年即日本明历元年,隐元应邀白海路到摄津(大阪)富田的普门寺,地近京都,备受京都妙心寺住持龙溪宗潜的推崇,拟拥戴为妙心寺住持,但因保守势力反对未果,隐元则暂寓该寺。此地离京都咫尺,后水尾上皇及公卿武士纷纷皈依隐元门下,就这样,日本禅宗由于隐元前来而重新兴起。
  1658年(日本万治元年)隐元来到江户,晋见第四代幕府将军德川家纲。幕府把字治地方的一块宝地作为寺宇建设用地拨给隐元,隐元遂于此袭承中国黄檗山传统,创建了寺宇,为纪念祖庭,也名“黄檗山万福寺”。1661年(日本宽文元年)隐元出任开山住持,并决意终身留居日本。幕府再供给寺院领地10万坪,献米300石。1663年(宽文3年),后水尾上皇垂问禅要;辟临济宗黄檗派。隐元又在寺内按中国明朝之禅宗风格修建大雄宝殿、东西方丈七堂伽蓝二十四栋。该建筑而今成为日本国家指定的重要保护文物。1664年(宽文四年)隐元退隐,移住松堂,于1673年(日本延宝元年)四月三日圆寂,享年82岁。先两日隐元向天皇述偈致谢,荣获授予“大光普照国师”称号。隐元禅师身居日本,仍然时常挂念祖庭大众,其《寄示唐黄檗大众诗偈》云:“老汉多年渡海东,日来将觉根缘终,寄言黄檗诸禅道,力振门庭绍祖风。”又《寄示福唐诸护法》:“从来佛法付王臣,争若诸檀念力深,扶起胜幢光祖德,千秋日月廊天心。”
  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创建了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兴起日本临济宗黄檗派,奠定了日本黄檗宗的稳固基础,被尊为开山鼻祖,并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当然这和隐元带领的弟子和先后东渡的中国僧人的奉献也是分不开的。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东渡僧人供养碑》镌刻胪列了东渡的僧人姓名及其出身地,计有隐元隆琦(福清)、木苍性蹈(泉州)、即非如一(福清)、慧琳性机(福清)、独湛性莹(兴化)、大眉性善(温陵)以下共86人,这一根据日本黄檗宗本院提供和自《福清县志》收集的名单,对于表彰先进和歌颂中日人民友谊具有重要意义。碑记开列的僧人出身地,包括福清、泉州、长乐、兴化、漳州、延平、福州以至杭州、潮州、平阳、南京等地,遍及中国江南大部分地区。他们以宗教理念和文化知识影响日本的信徒,起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隐元的弟子不少佛教界精英,其后继承衣钵者不乏杰出人才。木苍性蹈继隐元任日本黄檗山万福寺住持而后,直至二十一代以前,除第十四、十六、十七、十九代外,皆由中国僧人任住持,其对日本临济宗黄檗派的贡献,对最终发展成日本黄檗宗的建树相当巨大,影响深远。仅自1996年至1999年10月,捐资福清黄檗祖山的日本黄檗宗包括第五十八代管长、第五十九代管长、诸教区和寺院就达100多单位,概见宗风鼎盛。日本学者村上专精评价道:“隐元禅师一到,驱逐了禅海的寂寞,黄檗宗的成立,进而挽回了临济宗、曹洞宗的局势,黄檗山万福寺这一门派的禅风,对于临济宗、曹洞宗来说,也放出异样的光彩。”
  隐元之东渡日本也在建筑技术、雕塑工艺乃至书法艺术、医学等方面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在寺院建筑方面,隐元创建的日本黄檗山万福寺以三门、天王殿、本堂、法堂为中轴,配以钟、鼓楼、斋堂和禅堂,并以四廊相连东、西方丈。其构造为典型的中国明代建筑风格,是从中国招聘能工巧匠修建的雕梁画栋,有些建筑木材也自福建输入。佛、菩萨等造像则聘请泉州名家赴日雕造,且影响至其他寺院相继仿效。隐元、木庵、即非的书法备受尊重,与隐元素有交往的黄道周、张瑞图名家书法也被介绍到日本,在殿堂楼阁的匾额、楹联展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特色。此外,隐元及先后赴日僧侣还把中国饮茶方法、斋食素菜引进日本,遂发展了日本煎茶道和“黄檗料理”,据说隐元禅师还把制作豆腐的方法介绍到日本。
  总起来说,继唐代日本空海和尚随遣唐船漂靠长溪(今属霞浦县)随后至长安留学满载唐代文化回归日本,900余年后的隐元禅师应邀东渡,将明代文化传送到日本,一来一往,源远流长,是福建佛教史上的盛事,也是中日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苦日子,贫穷的人容易体会,富贵的人不容易体会。他没有受过苦,你跟他讲三界统苦,他没有办法体会。除非一个大灾难出现,他没东西吃了,他才会晓得饥饿苦;他没有衣服穿了,他才知道冻的苦。必须到他失掉的时候,他才知道苦。苦乐的果报是自己修的,自己去受用;全是自作自受,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现前一般贫穷的人家,他不觉悟,怨天尤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真正懂得因果报应。财富是命里头有的,命里怎么有的?是你前世所修的,这是因果通三世。因果报应,现在连外国人也知道,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