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峰禅寺史话


2014/9/3    热度:482   

姑苏峰禅寺史话
  作者: 传禅
  中峰禅寺座落在江苏省苏州市西郊吴县城西十多公里枫桥镇支英村的小华山上,是座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据查考,中峰禅寺始由东晋名士、高僧支遁创建的支遁庵。支遁号道林,被列为中国历史名人,在佛学上有很高造诣。是同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密友。北宋咸平年间御史大夫钱俨在其《碑铭》中称誉说:“天下之名郡言姑苏,古来之名僧言支遁,以名郡之地,有名僧之踪。复表伽蓝,绰为胜概。”支遁庵千百年来多次起落,历经沧桑,有过大兴修葺,皇朝诏书赐名,同山上下多处修建寺、院、庵等兴旺时期;也有过兵月烬等原因遭焚毁成废墟,僧众蒙难的低落时期。然不论处于何种情况之下,古寺香火不断,实系引力浩然,佛缘常在之故也。古寺在唐代时曾改名为支硎山寺、报恩寺和南峰院等。北宋以后,又改名天峰院、北峰寺、中峰禅寺等。古寺地处危壁竦立,石门夹道,清净虚寂,环境优雅。
  古寺有待月岭、碧琳泉、放鹤亭、白马涧、马迹石、八偶泉池和石室等古迹。近处曾建有石塔,塔上镌刻晋永和年字样(即公元345—356年),相传为支公道林藏蜕之地(现已湮没)。故而为历代名流、文人乃至帝王将相游览访古、赋诗撰文和立碑之胜地。大诗人白居易曾游览赋诗云:“净石堪敷坐,清泉可濯巾。”文学家刘禹锡诗云:“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以及“又有泉眼潜通海”此外还有唐宋时代文学家、诗人、名士皮日休、陆龟蒙、刘长卿、朱长文、范成大、钱俨等,都对古寺处地的”清净虚寂山景“、“清凉可爱泉水”及“薄平如硎山石”等山水景色古迹作了细腻、生动的描绘。现古迹虽已湮没,然山间总的环境特色依旧如故。
  古寺自晋后在唐宋明及清初,都普盛极一时,得到地方官员乃至皇朝的重视,得到较大规模的兴建修葺。唐景龙中赐诏更名为报恩寺。唐大中宰相裴休曾书额“南峰院”(已散失)。北宋真宗祥符五年间,皇朝诏书赐名“天峰院”。北宋神宗熙宁、元丰间,高僧德兴始传法于天峰院(即中峰寺),负有盛名。继有住持文启、慧汀、赞元、维广等十多位法师持之以恒,在各方捐资助缘下,对古寺大增葺之。基土架木,上瓦下甓,堂殿庖库,廊无寮间,门庭若街,次第完洁,东有浴室,西有憩庵,佛貌经藏,无不严具。中峰寺曾遭多次大火焚毁。就明清期间,较大的就有二次。一次是明嘉靖进士章涣,历官都是御史,为谋山葬坟,假火焚寺遭毁,另一次是太平天国时又遭焚毁。但毁后都有寺院僧众及虔诚信徒,捐资助缘,兴建修葺,据记载 ,仅明清期间,在明永乐十年、正统年间、崇祯二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四十六年间,有住持雪浪、巢雨、苍雪、晓庵等大德高僧,陆续捐资修葺,使古寺风貌依然,香火旺盛。
  自明代以来,古寺几位佛学造诣深的高僧,袭承支公宗旨,着力培育弘法僧才,着重于传法讲经,为佛日光耀,续佛慧命,法轮常转,法炬常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当时江南地区二座著名佛教讲经院之一(另一座是华山讲经院)。据传清乾隆曾亲临至此,留有御笔亲书并立石碑一方,民国十七年,著名人士李根源(朱德早年老师)息影苏州期间,为缅怀明万历年间滇南籍同乡、佛学精湛的中峰寺主持苍雪法师弘扬佛法业绩,曾偕云南省籍同乡等名士多人,登中峰古寺,访古探幽,立有“苏州府中峰山苍雪法师塔铭”石碑一方,对古寺高僧传经盛况作了极高评价。绪诚还于民国五年(丙辰年),得立“报恩山”石碑五方,以袭古名,并寄以“佛光再明,宝地得新”之意愿也。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关怀下,长期以来,广大信徒到中峰寺朝拜活动络绎不绝。不幸的是,文革期间两寺俱遭毁。中峰古寺幸存了三间小屋和六方珍贵古石碑。然而广大信徒、香客深受古寺宏大佛力感召,古寺虽严重遭毁,但进山朝拜者仍然未有过间断。近年来,为更好保护尚存的石碑及珍贵文物,从苏州灵岩山寺请来法庆法师恢复修建工作,师自来中峰寺荷担如来家业,经各方积极筹资,得到各界贤达擅越,十方善信乐助净资,慷慨捐助,得以修复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
  新建的天王殿为面阔5间,进深3间的悬山式建筑,左右是一字排开的约3米高的四大天王彩塑。殿内正中是弥勒坐像,看到大肚弥勒,人们常常只神往那袒腹欢颜的豁达气度,品味那“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之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而常常忽略了弥勒佛身后所倚搭的大布口袋,其寓意为;只要你烧香礼佛,就会进入口袋,成为护法的檀越施主,得以转世弥勒净土。与之隔壁板背告背面对大雄宝殿的是韦陀天,左手握杵拄地 ,右手插腰,据说这种姿势是拒绝入寺挂单的。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是放生池,放生池很有特色。池上建一长桥,桥洞两侧是石雕双龙,卧于水面。大雄宝殿是寺内主体的建筑,殿内正中释迦牟尼佛像面相丰满,神韵祥和,两旁是佛陀第子中号称“头陀第一”的阿难与“多闻第一”的迦叶。全是用香樟木雕刻而成。尚为装金。尤其两侧十六尊者像多资多彩,生动有趣,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盘脚端坐冥思苦想,有开读经卷如醉如痴,有的掏耳挠腮怡然自得,有斩妖驱魔处处透露出力的雄浑,有的正襟危坐,合掌参禅,有的张口振臂,谈笑风生,有的怒目圆睁,握拳扬威,有憨态可掬令人捧腹,真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极有古风遗韵。
  为弘养八正法,回归释迦义,启建藏经楼,永和塔之弘愿,为满足海内外四众弟子的心愿,法庆法师率众朝夕惕励,缜密筹划,并得各方鼎力支持,经数年终成其大愿,各界无不赞叹。并告知善男信女,地不分中外,人不分西东;海不阻诚志,山不挡虔心,为建藏经楼、永和塔广施善缘,同植胜因,同造圣像,必得大欢喜,大祥和,大富贵,大安乐,其名永垂。
  千年古刹,清灯古佛,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十方信善接踵而至,现今的寺院环境幽静,树木丛郁,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赞美你的古老悠久,赞美你的青春亮丽,更赞美使你如何美丽的那些出世和入世的人们,它正以自己年轻的雄姿,更加博大的胸怀拥抱前来观赏它的人们。(文:传禅)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业是一切善、不善的造作,正在造作的时候,古人称为事,造作完毕之后就称为业。所以事业,事是因,业是果。事有染净、善恶,果报千差万别。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