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的尸罗波罗蜜


2014/9/3    热度:516   

《大智度论》的尸罗波罗蜜
  释厚观 著
  释如戒 译
  戒有五戒、比丘戒等,为何《大智度论》只以十善道为尸罗波罗蜜的内容呢?
  因十善道可综合一切戒法,菩萨持戒系以十善业道为根本,
  且十善道是有佛时、无佛时都存在的戒,是与业报、道德有关的性戒。
  《大智度论》是注释《大品般若经》的大乘论典。其中,有关菩萨行的尸罗波罗蜜,仅以十善业道为其主要内容,未见如后来瑜伽菩萨戒那样的条文。为什么初期大乘佛教时期,十善道被当作尸罗波罗蜜而受到重视?又,十善业道与比丘戒间有何差异?在什么条件下菩萨才能具足尸罗波罗蜜?有关这些问题,本文将以《大智度论》为主加以探讨。
  在原始经典中,十善业道是作为表示道德、善恶的基准。此十善业道中,关于身的三善业,众多经典说是“不杀、不盗、不邪YIN”,也有经典说是“不杀、不盗、离非梵行”(1)。 也就是说,在家的十善道是应持不邪YIN戒,出家的十善道是应持不YIN戒。由此可知,十善业道不仅是在家的修行法门,而且是在家、出家共同的行法。
  这样的十善业道也为初期大乘佛教所继承。例如《大品般若经》卷五〈问乘品(摩诃衍品)第十八〉述说如下:
  云何名尸罗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尸罗波罗蜜。(大正八,页 250a13-16 )
  此中显示,尸罗波罗蜜的内容不是五戒、比丘戒等,而是十善道。但是,《大品般若经》卷四〈句义品〉(大正八, 页 242c24-27 )不将十善道称为“尸罗波罗蜜”,而说它与五蕴等同样都不过是“世间法”而已。因此,作为菩萨尸罗波罗蜜的十善道,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一)具一切种智相应心,不趣向二乘地(2);
  (二)怀有大悲心,自行十善业,进而也教众生行十善道;
  (三)具无所得空慧(般若波罗蜜),不分别罪、不罪 (3)。
  具足此三者,才为菩萨的尸罗波罗蜜。
  然而,戒有五戒、比丘戒等学处,为什么只以十善道为尸罗波罗蜜的内容呢?《大智度论》卷四十六(大正二十五,页 395b21-c17 )对此质疑有详细的说明。兹将其内容整理如下:
  一、虽有种种修行道,但就总相而言,以六波罗蜜摄尽一切修行道,同样地,以十善道综合一切戒法。不用说,就别相而言,虽有无量戒,但大体上不超出十善道的范围。
  二、最恼乱众生的是杀、盗……邪见等十不善道,而不是非时食和过分蓄积钵等行为。因此,从“不给与众生诸苦”这一观点来考察,菩萨持戒系以十善业道为根本。而其他的戒律只不过是不恼乱众生的远因缘。
  三、十善道是有佛时、无佛时都存在的戒 (4)。相对于此,比丘戒是应必要而制定的戒,无佛之世则无此戒。
  四、在律藏所制定的学处,不但有与道德有关的“性戒”,也有与善恶无关,但为避众人讥嫌而制定的“遮戒”。简言之,在毗奈耶( vinaya )的立场,出家众在个人应守的“道德规范”之外,尚须遵守与团体有关的“生活规定”与“僧团规约”,即使是阿罗汉那样的圣者也不例外。
  例如,阿那律尊者是位离欲阿罗汉,但因在女人的房屋住宿一夜而受到释尊的诃责,于是制定“不应与女人共宿”的学处 (5)。但是,即使犯了这样的罪,只要忏悔即成清净,而不会有罪报。相对于此,十善道是与业报、道德有关的性戒,不问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了就等待接受恶果报。
  又,从以下的记述也可看出十善戒与出家戒的相异点。例如《大智度论》卷十二说:
  如郁怛罗卫人,……无出家,无受戒,诸天中亦尔。(大正二十五,页130a2-3)
  又,《大智度论》卷三十五也说:
  无根,……如毗尼中不得出家。……(同上,页 315c25-28)
  如果是南瞻部州的人,可出家受戒,但按照律藏的规定,无男女根者不许出家受戒。且不只如此,尚另有身体的状况和年龄等限制。可是,关于十善戒,并没有人、天与年龄、身体的状况等的限制,它是任何人都能受持的戒。
  或许站在谁都能成佛之立场的初期大乘佛教徒,注意到十善道所具有的这种特质,认为如以十善道为尸罗波罗蜜的话,则对在家、出家、男女、老少而言,它都是最合适的共同修行法门。
  以上所见的尸罗波罗蜜大体是以十善道为内容。但是《大智度论》卷十三有如下的记述:
  [五戒、八斋戒]是二种戒,名居家优婆塞法。居家持戒凡有四种:有下、中、上,有上上、……上上人持戒,怜愍众生,为佛道故。以知诸法求实相故,不畏恶道,不求乐故,如是种种,是上上人持戒。(同上,页 160c1-26 )
  根据此引文,不为自己求福乐与涅槃,而以救济众生,立志要成佛为目标,而持守五戒、八斋戒的,也被称为“上上人持戒”。由这点来看,为成佛而持的戒似乎不必局限于十善道。
  又,《大智度论》卷八十(同上,页625a1-6)也叙述如下:
  取毗梨耶波罗蜜者,住尸罗波罗蜜,多是出家人,时有在家者,一切出家人,得无量戒律仪,具足四十种善道,深入诸法实相,过声闻、辟支佛地。是三种戒,名尸罗波罗蜜。在家者无无量戒律仪,是故不具足住尸罗波罗蜜。
  依据此引文,要具备三种戒,亦即:(一)得比丘戒等无量戒律仪;(二)具足四十种善道 (6);(三)深入诸法实相而超越二乘地,才能名为具足尸罗波罗蜜。四十种善道以及超越二乘地,是在家、出家者都能修得的,但因在家者没有无量的戒律仪,故不说“具足尸罗波罗蜜”。能具足尸罗波罗蜜的,只是得比丘戒与比丘尼戒之戒律仪的出家菩萨才可。
  这样看来,《大智度论》不是扬弃出家戒律,而只是反对急于入二乘地。假使菩萨具有与一切种智相应的心、大慈悲和无所得的空慧而修习,则比丘戒也可转为尸罗波罗蜜。
  【注释】
  (1)参照《中阿含》卷三,大正一,页438c24-439a28 等。
  (2)《大智度论》卷八十,大正二十五,页624c4-5。
  (3)《大智度论》卷十四,大正二十五,页163b28-164a27。
  (4) 参照《优婆塞戒经》卷六,大正二十四,页1066c4-5。
  (5) 参照《四分律》卷十一,大正二十二, 页637a29-638a2 等。
  (6) 参照《杂阿含》卷三十七,一○五九经,大正二,页 275c10-13 等。
  本文译自《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四十三卷一号,平成六年(一九九四)十二月,页379-381。
  香光庄严五十七期/88年3月20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 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信”字不容易!我们今天想修净土法门,听到人家那里讲禅宗,心里羡慕,还想学;听说那个地方有密宗灌顶,也想去参加,这是什么?虽有信,没有根! 没有根的信,就像水上浮萍一样,随风飘荡,八识田中种一个福田而已,这一生不可能有成就。大家自己可以省察一下,也可以观察这些学佛的朋友,哪个人有成就,哪个人没有成就,我们心里都会有数,很清楚、很明白。凡是心地会动摇、见异思迁这种人,这一生不可能成就;凡是坚信不疑,绝无动摇,这个人这一生会有成就。真正有信根,跟大家说,跟一个老师,走一个道场,这个人有信根。你对哪个老师深信不疑,对你有好处!经上常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你看信多么重要!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