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 第十二讲:摄取章
2014/9/4   热度:288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 第十二讲:摄取章 学习净土法门次第很重要 佛法里的次第很重要,净土法门念佛分二边,一边是众生,一边是佛,《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都是先说佛和净土。《无量寿经》很明显,后面才讲众生的五恶、五痛、五烧,前面讲极乐世界;《佛说阿弥陀经》先讲净土庄严,后面说释迦牟尼佛于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算是很简单说了,二本经的次第一样,先说佛,后说众生;《观无量寿经》从阿阇世五逆罪开始,经文次第为什么要提醒大家?我们念佛用心的次第比较重要,不管什么样的根基,依据净土真实教的根本经典,入门直接从了解阿弥陀佛净土本愿开始。 《选择本愿念佛集》把本愿放在第三章,法然上人想通过这本著作建立净土宗,把圣道和净土放在一起,依《无量寿经》选择净土教作为“了生死”的方法,放弃圣道门。入了净土门后,选择念佛就依了本愿,本愿就是佛的因果。提醒的目的就是净土法门与其它法门的不同,其它法门从三皈依开始,三皈依的前面有个基础,就是相信善恶因果业报,再一点点的增上,直至成就圆满的佛果。净土教的用心不是要先信因果业报、戒律、禅定、菩萨道的次第,即使没有这些基础也没有关系。法门不同修学的次第就有差异,圣道的次第通常要相信因果、忏悔业障、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从佛开始,即使有圣道的次第,也都是在佛愿的统领下进行。这一点很重要,学习重点在了解佛,不在于反过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反而是最后,其他法门最先要了解的东西,对于念佛人来说,可能是最后才了解到的,从《无量寿经》就可以感受到。 做事情次第特别重要,我们一再讲佛的愿力和净土,如果你一定要想先了解相信因果、做好戒、定、慧,就颠倒了次第。通常法门的用心是相信通过前面的基础才能达到后面的,这不是净土法门,各种法门的要求不一样,特别说明这一点,学得好不好,得不得利益,跟次第和用心有关,按照一定的次第,法门就很省力;次第不对可能就很费力,《选择集》是先引《大经》,后引《观经》,重点都是集中在选择本愿念佛上,下面学第七章摄取章。 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摄取念佛行者之文。 《选择本愿念佛集》前六章主要从《佛说无量寿经》里集选:选择、本愿、念佛的方法,第七章摄取章开始选《观无量寿经》中的经文,前面本愿章到利益章里主要还是在讲“法”的那边,“法”的方面显明专修的利益很充分,到了摄取章讲“机”的这边。为什么要念佛而不去做别的修行?前面讲念佛的利益最大,这里讲阿弥陀佛的光明只摄取念佛人,念佛才被阿弥陀佛的光照摄,其它修行就不被照摄,说法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同经《疏》云:从无量寿佛,下至摄取不舍已来,正明观身别相,光益有缘,即有其五:一明相多少,二明好多少,三明光多少,四明光照远近,五明光所及处,偏蒙摄益。 这是《观无量寿经》定观的第九观,真身观的经文。善导大师解释说:观身就是观阿弥陀佛的色身、真实身,身是一个别相。阿弥陀佛的光明,利益有缘众生,光明的摄取有五个特点: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照射远近十方世界,范围很大分成好多个层次,一一光明所到之处唯摄念佛人,光明是从阿弥陀佛的身上放射出来的,相好里放射出光就是来摄取我们,这里先引经文,再引善导大师的解释文。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答曰:此有三义: 法然上人的选择性特别强,非常鲜明,把二个摆在一起,就是让你念佛。 “备修众行”是三福之行,包括《佛说无量寿经》里三辈的修行,回向发愿都能够往生,三辈九品皆得往生,为什么“佛光普照”只照摄念佛的人,念佛以外做其它修行的就不照?佛是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所有的地方、人都照,光并不是不照,但是只摄取念佛的,别的好像就是照而不摄了。“照”和“摄”还是二个层面的。这里突出念佛,佛的光就照着你、摄取你,经文这样说,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有三个方面的意思:就是亲缘、近缘、增上缘。 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亲缘是心常忆念、口常称念、身常礼敬,身、口、意三业都缘于阿弥陀佛,当然就跟阿弥陀佛是亲近的关系,亲就是近,在佛的近距离里,在三业相近的境界里。光明照射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光明能够破除无明障碍,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佛的光明。身口意与佛相关联,佛就有光明能够破坏你的业障、打开你的智慧。搞别的就没有光明,没有光明就不行,二者的差异太大了,不是一点点。跟佛亲近和不亲近就是天地悬隔,有佛的光,佛光就是佛果上的功德力,经过久远长劫成就的、究竟智慧的金刚力量,这个力量才能够对治我们的问题,所以非常非常重要。 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愿见佛是心愿,是带有愿望的情感,情感是人比较真实的显现,你口里念一下佛容易念,拜一下佛也容易拜,但心里真正愿意见佛就不容易。很难做假,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所以愿见佛就是亲近。我们多数人就算是来学习,来念佛,但心里不见得愿意见佛,这完全可能。 愿的力量相当大,只要有心愿,《无量寿经》里释迦牟尼佛让阿难尊者礼拜阿弥陀佛,阿难尊者一拜,“佛即应念,现在目前”,“众生愿见佛”的解释就是依《无量寿经》里的,阿难尊者就是代表我们,拜佛故名近缘,“愿见”愿里就带有“信心”的意思,阿难一拜,无量寿佛放大光明就照着愿见的人。有莲友不太相信,好像愿意见佛,佛就在这里?不太理解,依《无量寿经》就是这么讲的,不能按照你自己的想法,经上就是这么说的,从信佛的角度讲,佛这么说就是这回事,你自己东想西想没有意义。 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缘就是条件,世间做什么事情都要具备条件,佛法特别注重缘起,“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佛种从缘起,如果没有这个缘,流转到今天就是没有成佛的种子,佛种不发用就不能进入到佛道里来,缘特别重要。佛法里面缘的解说有很多类,善导大师就讲亲缘、近缘、增上缘,增上就跟佛的距离更近,缘分亲近增上。增就是除掉你的罪,跟佛有距离来源于我们有罪,念佛除了罪就跟佛的距离近,临终时佛来迎接,各种的邪业不困扰,没有能够障碍的,所以叫增上缘,念佛跟临终接引也有这种关系,现在念佛,临终接引就更容易。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善导大师的这句话也特别有名,净土宗里经常提到,就是说持戒、发菩提心、布施供养的各种修行也是善,但是若比念佛就不能比了。念佛,佛的光就来照你,就厉害了,你自力的各种修行虽然也是善,不能说不好,但跟念佛是不能比较的,所以要专念佛。不赞别的,就赞念佛,《选择集》里法然上人几乎每一句话都是说“选择本愿念佛”,每个地方都定得很稳定,念佛是殊胜的,好多人听了还是没有感觉,再怎么说,横说、竖说、炽燃说都不起作用,所以佛的善业力不可思议,众生的流转业力也是不可思议,听了很多、学了几年的课程都没有作用,这也很正常,佛陀弟子都有这样的,有会背三乘十二部经的弟子都是诽谤佛的,并不是代表来听课了,就真的信受了。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 这是根据《无量寿经》十八愿中“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阿弥陀经》中“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六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以此二经中的经文,广赞念佛功能的殊胜,祖师解经不能乱说话,要有根据,我们念佛要说服自己,念佛是很好的修行,也要根据佛经。前面《观经》讲光明,后面讲名号,光明和名号是一体的,名号的本质就是光明,所以念名号和闻其光明是一样的。 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广显念佛三昧竟。 《观经》里面定善和散善的文中也标,阿弥陀佛的光明照摄念佛人,散善里的三心,包括下品的往生都是讲专念弥陀名号得生的,此例非一。善导大师《观经疏》解释这段经文都是对治我们的,“念佛”就是“信佛”,“信心”就是“念心”,不信就不念,“信”变成自然“念”,“信”是不间断的,不念时都在,“念”显出来就是口称或是忆念。显念佛三昧竟是《观经疏》里从众生边讲念佛,结什么缘分就会有什么样的业果,做其他修行发心不同、起行不同、作业不同,缘就不同,我们全部都是跟阿弥陀佛的缘分,以这个为条件,就是往生到净土里边去的。 《观念法门》云:又如前身相等光,一一遍照十方世界。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刚才有莲友问,善导大师专门提了阿弥陀佛的心光,阿弥陀佛的光明分了好多,有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十二种光,这里又提到心光,其实这是名称不一样,本质都是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光。众生有身、有心,佛心跟众生心相对,照射心的方面就是心光,因为有我们就有佛,有我们心里的黑暗,就有佛的心光来照射,心光和身光只是功用上显示不同,本质上不是二个。信阿弥陀佛,佛就是光明,光明是表达而已,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光,佛是不可思议、超过语言的,佛光不是我们的境界,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光”,“光”能够除去黑暗无明。 我们流转的根本就是无明,无明就是心里没有光明,黑暗无明就对真实相看不清楚,包括对因果业报、自己的命运、对阿罗汉、佛菩萨的境界都看不清楚,是痛苦与苦恼的根本,只要把无明解决了,所有的就都解决了。但净土法门不是直接断除无明、显明真相,是一种特殊的方法,让我们发愿往生,转生到净土之后,见到佛再觉悟,有无明烦恼不管他,带着烦恼发愿往生净土,不是现在就要把它断除掉,这是净土法门次第。无明能激发烦恼、贪心、嗔心,就造罪,通常的方法就是通过戒、定、慧对治断除它,净土法门不是直接用戒、定、慧把无明转成光明解决掉,就带着烦恼、无明,乘佛的力量发愿往生到净土里面。念佛的时候,佛的光明照射摄取我们生在净土里,照射不是说马上就像禅宗一样开悟、或是圣道证得阿罗汉果、菩萨的果位,追求智慧就偏离了往生的方向,稍微的走偏一点想现在就获得智慧,不太追求往生就偏离了净土法门,净土法门就是先往生。 佛法力量毕竟来源于佛的光明,这就是善巧,因为我们这一类的众生跟佛的距离比较远,佛就设计了本愿念佛的方法,用光明来照射我们。你念也念了,但要想直接的体会一下、或看到,是有难度的,前面缘分的功用在于解除我们往生的障碍,并不是要清除你别的东西,就是达成你的往生,不能偏离了。 私问云:佛光明“唯照念佛”者,“不照余行”者,有何意乎?答曰:解有二义:一者亲缘等三义如文。二者“本愿义”:谓余行非本愿,故不照摄之;念佛是本愿,故照摄之。故善导和尚《六时礼赞》云: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这个问题与前面的是次第关系,前面讲其他的善行也是善,也能往生,但是佛光只照念佛者,下面问为什么只照念佛者呢?从众生边回答就是亲缘、近缘、增上缘,从佛那边很简单,本愿就是这样的,法藏菩萨发愿要成就无量光照射众生,叫阿弥陀佛就是他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是他的本愿,照射方法光明有不可思议性,名号跟光明是一个组合,名号叫方便法身,光明好像看不见,也没有办法用,但有名号后就可以用了,我们就可以跟阿弥陀佛的光明建立起因缘来,这就是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原因。 其他的佛没有这个组合,所有的佛都有光,有的照得远一点,有的照得近一点,但他们没有跟名号组成“乃至十念”往生的关系,即使是有缘分,念他的名字也没有往生的利益,这就是佛菩萨度众生的秘密,很难测度,为什么是这样呢?当初法藏菩萨发愿时,五劫思维在想什么?要成为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的佛,光明要去照耀众生,因为众生是无明黑暗的,光有佛“照”不行,一边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度众生要跟众生建立起缘分,光明照到是一个条件,还要成就名字,要让十方的佛来称扬,就跟光明组成了一个结合,这样众生就能“闻”到光明名号,进入到佛的光明之中,称念就能够得到往生。度众生的方法就像药方一样,要去度一个不信佛的人太难了,不要说让他信佛、成佛,教育人都是很难的事情,佛不单是教育我们,更是要把我们从苦海里救度出来,救度出来是需要方法的,我们现在进入的正是佛所设计好的方法里,就是“选择本愿念佛”。 这个环节很难想像、不可思议,祖师讲了很多原因选择本愿念佛,因为我们有很多的不明白、怀疑,就跟你讲这些道理,道理后面还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光明就能够破除,有怀疑没有关系,没有怀疑不容易明白很多东西,但怀疑到后来建立信心时就由疑转信了,不能自始自终都是怀疑,怀疑就是障碍,从无明而来,看不清楚就是无明烦恼。对佛救度没有信心就有很多的搞不懂,在能搞懂的范围内,有了怀疑后通过用心学习在能清除的范围内清除掉,一部分道理可以讲,有些讲不出来、不可思议的,就有清除不到的地方,不能清除的那部分非得要搞明白是不可能的。 但好多人太懒惰,好像没有什么怀疑,这也不太对头,开始不懂的也不怀疑,想也不想,这就是在往生这件事上没有真正的认真,没有真正想去求往生,障碍就看不见,不去考虑为什么有这些困难,这样就永远的停止不动,好多莲友学习了蛮长时间,按照正常的就应该获得信心,老是没有什么进步就说明没有真正用心。怀疑并不可怕,在信的基础上怀疑还是可以解除很多问题的,本来有信心了也就用不着老是这么学,阿弥陀佛的本愿讲来讲去都是对着我们的问题而来的,不管是佛经还是祖师的解释,哪个方面都是针对我们的无明、怀疑。善导大师这个偈子也是很有名“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念佛还是落在本愿上,本愿就不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本愿属于佛,不属于我们,非常简单,你就要听命令,就要信。 又所引文中言:“自余众善,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者,意云是约净土门诸行而所比论也。念佛是既二百一十亿中所选取妙行也,诸行是既二百一十亿中所选舍粗行也,故云全非比校也;又念佛是本愿行,诸行非本愿,故云全非比校也。 当初法藏菩萨就是在世间自在王佛的引导下,演出了二百一十亿全法界诸佛净土之行,净土之行也就是度众生,选择用念佛的方法清除障碍让我们往生,这就是法藏菩萨当年给我们配的药方,其他的行没有要,当初都已经舍掉了,不在药方里,都筛掉了,最后配成了这一味药,开方子是一个方面,拣药又是另外一个方面,法藏菩萨拣了药,再经过很长时间配这个药,现在就是给我们用,你现在不要另外去配,这个药就直接吃好了。“故云全非比校也”不要去比,堵死你的怀疑心,重点都指到念佛上,简直说了一万句,就是念佛。 不过经常来听课的莲友,因为讲得太多了,表面意思听到了是容易的,关键是要从内心里面接受本愿,一般先从形式上接受,别的不做了,因为凡夫特别执着,一说念佛,其他的什么也不干了,只有这个才是,在初级阶段就这么干,更主要的是要在深心里接收本愿。跟本愿作对的就是自己,佛的本愿就不是我们的愿望,我们都是有愿望的,一搞到你那里就不是本愿了,理解本愿特别简单,就不是你的想法,是佛的想法,如果这二个相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入于本愿,这个好硬的!我们每个人固执得不得了,就是不放弃自己的想法,我干嘛要听佛的呢?我还有什么意思呢?要落实起来还是有难过的地方。凡夫的愿里面就是有很多我们认为的安乐,佛的本愿说得再怎么好可能没有什么体会,现在就是在说佛的本愿的好处和来龙去脉,真正落实起来蛮简单的,就是跟佛打一仗,看你厉害还是佛厉害。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 整理:如意 审核:纯祥师
---------------------------------------------------------------------------------------------------------------- 更多纯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 一般人以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不是的。死是你的身死,你的身灭掉,你的灵性没死,一般讲,你的灵魂没死。这个世间人,有很多人感觉得人生太痛苦,活不下去就自杀了,以为这一死,什么都了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自杀的罪很重,自杀的果报都在地狱。人死了不到四十九天又投胎了,投胎到地狱去,你该怎么苦法,还是怎么苦法!所谓因果通三世,真正了解业因果报的人,纵然遭遇到极大的痛苦、打击,也不会选择自杀这条道路。自杀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自杀是没完没了,将来的果报更苦!自杀是最懦弱的行为,自杀是错误的行为,自杀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趁还活着的时候,把问题解决;死了之后,问题就解决不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