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祥法师:《阿弥陀经》讲记二:众生闻者 应当发愿 愿生彼国


2014/9/4    热度:418   

纯祥法师:《阿弥陀经》讲记二:众生闻者 应当发愿 愿生彼国

 

经文: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成佛来劝导我们。他先向我们称扬赞叹极乐净土依报和正报的清净庄严和安乐,发起我们往生的愿望。

发愿与临终接引是因果关系

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发愿(十九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众生发愿往生净土是阿弥陀佛摄生愿中最重要的内容,愿文表述是先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然后是至心发愿,欲生我国。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跟着发愿而来是“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你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去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能与净土的圣众相会。所以发愿是因,结果就是你往生净土,进入清净大海众之中,成为极乐世界的国民。在无量寿经中,法藏菩萨在(十九愿)因愿文中说: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如果你发愿,阿弥陀佛在你临终时就会与这些诸上善人一起来迎接你,你就与这些善人俱会一处。

两部经在表述上有些差异。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你发愿,你就跟诸上善人(不退转的菩萨、一生补处的菩萨以及阿弥陀佛)一起生活。无量寿经是法藏说,它集中点之一是临终接引,所以在(十九愿)因愿文中将发愿和接引两者放在一起,发愿和临终接引有因果关系,两者一体不离,有前面的发愿,就一定有后面的临终接引,愿文就是这样选择的。

有些人认为我现在念佛想往生净土,如果临终时有颠倒和妄想,那么阿弥陀佛就不会来接我了,这是错误的观念,需要纠正。我们对阿弥陀佛愿文要有正确理解,只要你发了愿,他肯定会来接你,你就在佛愿力的保护下往生净土,这点在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详见附注1)中说的比较清楚。

当然往生愿望是否真实这个地方需要注意。你是不是能正确的理解往生净土的愿望,然后发起来,也就是说你是不是能比较诚实的发愿,这是较难判定的地方。在无量寿经中说,你念过了十日、十夜或者一日、一夜,虽然你不知道能不能往生,但是临终时阿弥陀佛会来接你,你就获得了往生。实际上你的往生是由于阿弥陀佛有愿力的缘故,你真诚想去,即使自己不能确定能去,实际上也是能去的,在你有愿,信心没有成就的情况下,只要你不颠倒就能去。阿弥陀经中讲“颠倒”,而无量寿经中大意是说,只要你没有彻底推翻有极乐世界,没有根本不愿意往生,没有谤法,即使对因果业报半信半疑,对往生有一定的怀疑,时断时续,实际上在你临终时佛仍然会来迎接你,你还是可以往生,这是依阿弥陀佛愿力的选择。所以阿弥陀经中经文表达为: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一点与前面的“发愿”是紧密相联的。

表一 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分段对应表

分段一对应

分段二对应

 

无量寿经

(十九愿)

发菩提心,修诸功德,

至心发愿,欲生我国

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

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经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

愿生彼国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很多人由于愿心不强烈,对净土情况了解的比较少,对自己的往生不能确定,落在犹豫之中,因此把临终的环节看得比较重要,希望临终有人助念来送。这里大家要注意,你即使看重临终这个环节,也要把重点放在阿弥陀佛的愿力选择上,因为阿弥陀佛会依愿来接你,你的发愿与佛的接引有内在关系。如果你平生发过往生净土的愿,只要你没有彻底推翻往这个愿望,那么阿弥陀佛就会来接,这一点是依无量寿经中所说,所以我们应该注重随佛发“愿”,信佛临终接引的愿力。

对于往生,发愿比发菩提心更重要

还有一点是: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个愿依阿弥陀经说,你是在闻到阿弥陀佛净土的殊胜功德和利益之后发起的,是在你听了佛的净土教化之后发起来,它来源于释迦牟尼佛的讲经。无量寿经的表达和这个有点差异,它是说“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发菩提心就是我要做佛菩萨,它本身是一个愿,所有的佛法都可以集中在发菩提心这一点上。菩提心就是觉心,菩提心中有正见,但是菩提心和往生净土的愿不完全是一个事情。在法藏的因愿文中是分开表述,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是一段,至心发愿(至心发愿,欲生我国)是一段,对于我们直接听净土经的人来说,你要把重点放在“发愿”上面,发起往生愿望,而不是非要注重发菩提心。

现在禅宗、密宗、包括一些净土宗的讲法,认为发菩提心很重要,要先发菩提心,再发愿往生净土。发菩提心对发愿是有帮助,但是对于听闻净土教的人来说,直接地念佛随阿弥陀佛发愿,往生的愿望中就包含了菩提心,有菩提心的作用。对于实现往生净土这个目标来说,发愿比发菩提心的作用更直接力量更大,更随佛愿、佛教。我们学净土教要注意起点,起点就是“发愿”,而不在开悟见性、圆解教理等其它任何上面,这些只是其它法门给你设置的内容,不是纯粹的净土教。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

经文到这里讲了极乐世界依报和正报的种种清净庄严,转到你这里只有一点:众生闻者,应当发愿。你听佛的话就是发愿,如果你不直接发愿往生净土,还想做些别的,那是自不量力。净土教发愿前没有别的条件,如果你没有发愿,还在积累其它条件,那是你没有听明白释迦牟尼佛的话。

当然发愿有一些细微之处。依通途佛法,菩提心才是愿。凡夫的我们没有任何真正金刚不动的东西,也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愿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才是真正的愿,其它世间法中的愿只能叫暂时的志向,凡夫没有真正的愿。而此处经中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这个愿的发起是因为你闻到了净土的庄严功德,它源于佛,由佛力中所发起。

你念南无,南无是皈命的意思,亦是回向发愿之意。皈命是你皈命,你闻到了净土的庄严,把自己投皈给阿弥陀佛,这是你这边。南无同时还有回向发愿的意思,这个是佛的发愿和回向;你在皈命中就有了佛的愿力和回向力,所以我们念佛是不用做回向的,念佛本身就是发愿回向。闻是说者,应当发愿,就是让你念佛,念佛就是发愿,南无就是发愿,这是重要的环节,你对发愿有正确完整地理解,发起了真实的愿望才能导入正行,接下来说到行。

经文: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你发起了往生净土的愿望,你有了皈命(南无),怎么实现这个愿望呢?有人说发愿要先发菩提心,也有人确实想往生净土,又觉得不能只念佛,还应做些其它的。而在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四个条件,得生彼国,这四个条件是善根、福德、因和缘,你有了这四个条件,你就一定可以得生彼国,少了一个都不行。很多学阿弥陀经的人把重点放在这句话上,这是正确的。这是佛语,一定要信受奉行。但是什么是善根福德因缘?

往生极乐世界是在极乐世界中投胎,投胎需要四个条件:父亲、母亲、投胎的业识和保证的缘。这个在亲鸾大师《教行信证》(详见附注2)中讲得十分清楚。什么叫做善根和福德呢?善根、福德就与父亲、母亲及信心紧密相关,你要往生极乐世界,先要有父亲和母亲。我们投生娑婆世界没有做任何准备,懵懵懂懂而来,不能选择父母,也不能选择国家,没有任何选择的能力。现在我们投生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给我们做的计划,父亲和母亲是谁呢?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光明名号。

我们出生在极乐世界的莲花之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这朵莲花即是父亲也是母亲,它是法藏菩萨发愿成就的,由佛的发愿成就我们往生的父亲和母亲。这是我们往生净土需要的第一重外在因缘,我们要投生在极乐世界,法藏发愿成就南无阿弥陀佛,愿力名号是父亲,光明是母亲。成就这个父母亲所需要的善根和福德不是我们自己现在的任何努力所能具备的,也不是说你上辈子做的布施、持戒、智慧等善根福德。

善根、福德、因和缘都在名号之中

为什么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是因为这个善根、福德、因和缘所指向的都是名号,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和光明。你要投生极乐世界,你要具备什么样的善根福德呢?不是指你能投生在当官、有钱人家所具备的那些善根福德。投生极乐世界的善根福德不是普通的善根和福德,所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愿力名号是父亲,光明是母亲

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成就无量寿、无量光,愿力和光明我们要同时注重,如果你只注重了愿力,那就好象只有父亲没有母亲,那你不能往生,如果你只注重光明,没有注重愿力,那就好象只有母亲没有父亲,也同样不能往生。

善根和福德是连在一起的。法藏菩萨他发四十八愿,这个是善根,依这个发愿来行,这个是福德。当你念南无时,你要知道南无即是皈命,在你这边叫皈命,在阿弥陀佛那边叫做发愿,是阿弥陀佛的发愿,不是你在发愿。所以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有发愿,并成就光明,然后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你,是他要来做我们往生的父亲和母亲。回向就好比我们发愿挣钱,然后要把挣来的钱都给儿女。阿弥陀佛的发愿是为什么?他是要把他挣来的极乐世界给我们。南无是皈命,亦是回向发愿之意,他发愿回向是给我们,就象父母给子女一样,你念“南无”时你要知道有这个意思在名号里面。

法藏发四十八愿,要给我们什么?依四十八愿是兆载永劫的修行,不是一天、两天的修行,这个叫往生净土的福德。善根是阿弥陀佛的发愿,福德是阿弥陀佛的修行。现在我们国家的情况是后代越来越没有自主力量,靠自己去读书、找工作、挣工资、发财,这太困难了,最好的选择就是能做上富二代、官二代。修学佛法也与此相似,我们只能做“佛二代”,你自力要成佛那很困难,你只能依靠阿弥陀佛的回向和发愿。所以如果你偏离了名号去找善根福德因缘,就是方向性的错误。

往生极乐世界,信心业识不能缺少

往生需要的第一重因缘是外在的父母亲,首先要具备父亲(名号愿力)和母亲(光明),这些因缘不能缺少。但是光有父母亲的成就,没有信心我们和佛也不能成为一家人,你就不能在极乐世界的莲花中出生。所以第二重因缘中内因即是信心,信心是投生的业识。

依佛说无量寿经,信心是由闻佛愿生起本末生起,即也是在名号愿力和光明上生起信心。所以在佛那边叫发愿回向,在我们这边叫做皈命,两者都在“南无”上。南无分两边,有你这边,有佛那边,佛那边要做我们的父母,你这边就要皈命即是信心。你皈命就是将你娑婆世界的命舍掉,在极乐世界中重生。在佛那边,佛要把他的发愿和光明都给我们,南无的双边是不相离的。

名号光明是外在父母,信心跟父母本是一体,由名号上产生。信心业识实际上就是把父母的组合作为我们子女的信心。你的新生是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和光明已经成就,在父母那边成就了种子,你将成为一个新的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你的信心是建立在光明名号上面。

善根和福德是阿弥陀佛的发愿和修行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我刚才说这是四个条件,实际上善根和福德可以并在一起,主要就是选择愿行。前面说发愿时,别人错解为“我要发菩提心,我要修诸功德”。其实发愿(往生净土)就是善根,少善根不行就是你一定要随阿弥陀佛发愿,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才是真正的发愿。福德也不是指你放生,吃素,受戒,朝山,拜忏等其它的愿行。善根福德是指阿弥陀佛的发愿和修行,你要听清楚然后去念佛,才会把信任放在名号上,而不是错放在其它地方。

表二 善根福德因缘分解对应表

结合名号

南无

结合无量寿经

发愿

修行成就

 

往生四个条件

善根

福德

得生彼国

结合世间法

父亲

母亲

投胎的业识

投胎

结合无量寿经

愿力

光明

信心业识

得证报土真身

《教行信证》

双重因缘

外缘

内因

信心是你投胎去极乐世界的业识,从究竟的层面上来说,守护信心的是光明,内在有信心,外在有名号光明摄取不舍,那你就一定可以往生净土。密教讲母光明与子光明,内因信心可以说是子光明性,外缘名号光明可以说是母光明性。母子相会,报生净土。本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而这个不可以少的东西在名号里面全部具备,也不可以到外面去找。

经文: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善根福德因缘是指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下面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你闻到净土阿弥陀佛的名号,执持名号的人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所以善根福德因缘就是指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是佛的解释。如果你离开佛语自己去判断是否有善根福德因缘?那你会觉得善根福德不够,要去培养善根,要去修福,然后才能因缘具足。如果你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其它的经论来理解就会有很多内容,所以此处我们要依经上佛的亲说,不要自己猜测。

经上说“闻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指愿力和光明,闻说阿弥陀佛和执持名号是一回事,执持名号就是念佛(南无阿弥陀佛)。“执”就是拿起,“持”就是不放下,保持相续。执持名号是通过“闻”,用我们的耳根和心,你闻到了阿弥陀佛的愿力之后,把它放在心上,不要把它舍掉,用心来执持名号。

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跨两边,一边是我们,一边是佛。南无是我们,阿弥陀佛是佛,可以分开论,也可以合起来论。分开来论,分成两段,南无是一段,阿弥陀佛是一段,如果完全分开,那么就好比世间的人跟阿弥陀佛没有关系,就称不上南无,象我们跟阿弥陀佛建立了关系,两段就产生了因缘,就有南无阿弥陀佛。在我们这边有种种的因果业报,在阿弥陀佛那边也有因果业报。

真正执持名号者是阿弥陀佛

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皈命,皈命给阿弥陀佛,你和阿弥陀佛是并立的关系。那么好象是我在执持这个名号,我要南无,我要皈命给阿弥陀佛,但是真正不动摇的执持者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愿回向是淳一、相续和决定,他成就的光明是不断绝的。但是在我们自己这边执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觉得是自己在皈命,当你不念时就会觉得自已在做别的事,把名号给放下了。这种执持是你的执持,而你有这个执持是因为阿弥陀佛先有命令。南无也有“敕命”的意思。你要皈命,是谁让你皈命?是阿弥陀佛让你皈命,与你皈命相呼应的是什么?是阿弥陀佛要帮你,要你皈命,你的执持是因为先有了一个发命令的人,发命令者即是阿弥陀佛,他说“你要来,你要投胎到我的极乐世界中来”。你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可能不是那么相续,有时念,有时没念,但是阿弥陀佛的命令没有间断,他随时都在招唤。南无是命令,也是招唤,虽然你可能把这个命令和招唤给忘了,但是阿弥陀佛对我们招唤随时都在进行,没有停止过,即使在你没有听到的时候,没有念佛的时候,没有回应的时候,他都一直在招唤着你,在下着命令。那么你间断时,你要是了解到以佛为主的这个性质,保持你对阿弥陀佛皈命,你没有说我不想去,我不皈命,那你就还没有逃出阿弥陀佛的招唤,没有反抗这个命令,你这个愿望还存在,阿弥陀佛在临终就会来迎接你。

当然如果你信心成就了,你知道阿弥陀佛随时在招唤,你就在他的命令之中,你知道执持的人是阿弥陀佛,不是自己,我是次要的,我只是执行命令的人,我不是下命令的人,只是被领导的人。

闻”就是听到阿弥陀佛的招唤

所以这个闻说阿弥陀佛,“闻”是要知道阿弥陀佛的愿力和光明,闻就是你要听到他的招唤,这一点还更重要。而不是说你听自己内心的某种想法,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打妄想?是要听清楚我心中本质?都不是这些。你打妄想,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本质是什么,好象听不清楚,弄不明白,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这些都只是在你这一边。而在阿弥陀佛那边,因为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招唤和敕命,他是你的妄想和执着不能够阻碍的。“闻说”是两方面,一边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极乐世界,闻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和愿力,正确理解“闻说”的意思,然后就执持名号。如果你真正知道阿弥陀佛的愿力和光明,你就会执持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若”是不定、不确定的意思,与无量寿经中“乃至”的意思接近,乃至是下至、少至,从一念到一辈子不定的意思。因为个人的因缘不同,有人临终时遇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只能活一天,他就只念一天,而有的人念了七天,有的人更长,这是指临终的情况。平常的我们,有时念佛念一小段,有时打一个佛七,念佛变成了功课,感觉我们好象必须在念佛时才在执持名号。执持在阿弥陀经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从我们这边讲你的执持,另一个佛那边的持执。你的执持也是阿弥陀经的主要意思,因为阿弥陀经主要是体现法藏菩萨的二十愿。二十愿说如果我成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植诸德本,闻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念佛,然后至心回向,欲生我国。念名号就是植诸德本,名号就是功德之本,善本、德本,然后是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

表三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分段对应表

分段一

分段二

 

佛说无量寿经

(二十愿)

闻我名号,

植诸德本

至心回向,欲生我国

佛说阿弥陀经

闻说阿弥陀佛

执持名号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念佛是培养善根福德最好的方式

我们出生在阿弥陀佛净土的莲花之中,这个莲花不用你去栽培,它已经成就,父母你已经有了,不用自己去找。有的人说我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极乐世界那么好的地方,不相信自己有这个福德能去,这是不知道往生福德是阿弥陀佛这个父母给我们的,由于不太理解就觉得自己的福德不够,信心不足,没有资格做阿弥陀佛的儿女。

阿弥陀佛的二十愿说“闻我名号,植诸德本”,有些人觉得自己善根不足,功德福报不够,这只是你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认识。当然在娑婆世界,你没有很大的福报,没有好的因缘,你就不可能投生到富贵人的家中。在佛法中也讲究因缘,我们投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那么好地方,没有非常大的福报,是不能够去的。如果你觉得福报不够,要培养福报,你要怎么培养福报呢?从究竟上来说,你是不用培养,因为阿弥陀佛已经全部给你了,但是在你没有信心的情况下,你觉得福报不够,如果这样你就念佛培养福报,不要用别的方式。“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每念一声就是增长无量无边的善根和福德,也不要去做其它的。做供养,布施,修行,帮助别人,扶危济困,维护正义,这些也都有福的,但是你想凭这些福报投生在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度,根本不可能,两者之间相差太远。世间上的好事对于往生来讲,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只有念佛才有帮助,如果你觉得功德不够,罪障很深,那你就好好的念佛,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

多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往生净土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要怎么样多善根福德因缘呢?就是多念佛,信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二十愿说“植诸德本,至心回向”,佛和我们在两边互动,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就至心回向,而实际上这个“至心回向”是佛给我们的,但是你觉得是你在修行,你把这个修行当做自己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因为我们不是相信自己就是相信阿弥陀佛,在你不能够相信阿弥陀佛的情况下,你就变成了相信自己,在你相信自己的情况下,念佛就变成了你的修行,即便如此,你还是要把你的至心回向,归到阿弥陀佛的那边,始终在这个因果的框架(名号)中运行就不会偏离方向(往生)。

念佛是超越时间的

“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这是时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观经都讲到时间。观经中讲“七天”,阿弥陀经中说“若一日,……若七日”,无量寿经(好几个版本)中说法比较多,有十日十夜,一日一夜,有乃至一念,所以说念佛是超越时间的,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和愿力是超越时间不受限制,可长可短,经上说乃至、下至、若都是要“破除”(时间限制)的意思。

但是在你没有完全信受佛之前,以自己为主,念佛好象是一种工作,好象是一种修行,我多做一点,我就多有一点功德,我的愿望感觉就更强一点。佛从随顺众生来讲,就是若一日……若七日。有些人听说了阿弥陀佛,只是表达了一下说我愿意,而后并没有实际的行动,这个愿就很浅,有愿无行。如果你肯念一日一夜佛,就表示你往生的愿望比较真实。

念佛往生,佛的说法有多种,若一日……若七日都表示很少的意思,无量寿经中说乃至十念,更是非常少的意思,这都说明念佛往生有很容易的一面。但是再怎么容易,落在众生这边,好象还是要经过自己的认可,自己觉得可以接受的方式。佛也是根据众生情况将念佛时间说成了很多的种类,没有确定,少至一念,有的甚至一念都没有,光听到就往生了,“听”到也是“念”,少至一念,多至一生。但是阿弥陀经中所突出的就是你念佛要念一天,是因为在你有自力的情况下,你多念一点就能更好地对治自己的毛病,同时也体现了的佛发愿。念佛是一个最好的修行,即使是自力的修行也属于正行。

南无阿弥陀佛!

附注1

《佛说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原文: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附注2

《教行信证》的两重因缘:良知:无德号慈父,能生因阙;无光明悲母,所生缘乖。能所因缘虽可和合,非信心业识,无到光明土。真实信业识,斯则为内因;光明名父母,斯则为外缘。内外因缘和合,得证报土真身。故宗师(善导《往生礼赞》)言:「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又云(法照《五会法事赞》):「念佛成佛是真宗」。又云(善导《散善义》):「真宗叵遇」也,可知。

----------------------------------------------------------------------------------------------------------------

更多纯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有钱,钱是障碍,为什么?有了钱,放在银行又怕利息少,放高利贷又怕倒闭,你那个心不安,你妄念多,这就是障碍。你如果心一天比一天清净,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如果心一天比一天烦恼,就是业障增加。有钱的人确实会打妄想,打妄想是造轮回业,所以还是布施好,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