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十六
2014/9/4   热度:240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十六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注 1、世尊⊙须菩提启请前言2、若复有人⊙倘若有其他之人3、得闻是经⊙有人见闻此经4、信心清净⊙此人一时生净信心5、即生实相⊙此时此人、彻悟真常、空色不二。无有不是真如6、当知是人⊙应当知道此人7、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此人即是完成最上难有之功德8、世尊⊙复称是进一步解说9、是实相者⊙无有不是真如意义10、即是非相⊙不可执著、已悟真常相11、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常说、一切诸相、皆是非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故即姑且。姑且即暂时 偈云 若见诸相非非相 相相之中放相光 相光亦无相光相 是名无相称世尊 解 理性章 化城详法华经 称世尊者、菩提自问本心也。若复有人者、本心觉性之人也。得闻是经者、本觉能解、能悟、能行持也。能行持者、证也。信心清净者、真心无妄、本性无邪也。即生实相者、四相皆无、亦无尽也。当知是人者、当知能见本觉慧命之人也。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者、无成就相、亦无功德相也。世尊者、反复自问、本心真性之灵也。是实相者、非有非无、实相在其中矣。即是非相者、两边不住、中道亦无停也。是故如来者、非来、非非来也。说名实相者、实相无相、无不相也。复解。若复有人、有因缘故、方可见到闻到、如是之经。信心清净、由多劫见闻是经、而於今劫、方能清净也。清净者、无邪无苟也。即生实相者、能在邪妄之相之中、而生实相也。当知是人、当知生信心清净之人也。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者。从实相之中、而能成就也。亦复不住成就相也。复称世尊者、菩提自得菩提心也、亦无得心之相。是实相者、亦是化城也。即是非相者、非有亦非无也。是故如来、自心如如也。说名实相者、本觉恰在其中、何须论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 注 1、世尊⊙菩提白佛前言2、我今得闻⊙菩提说、我方见闻3、如是经典⊙此经意义4、信解受持⊙我能信、能解、能受、能持5、不足为难⊙我不怕艰难6、若当来世⊙倘若后来之人7、后五百岁⊙经过五百年之后8、其有众生⊙那时有情者9、得闻是经⊙倘能领会金刚经中意义10、信解受持⊙能一信二解三受四持11、是人即为⊙能信解受持之人12、第一希有⊙此人在天上人间之中、当称为第一、希有难有之人 解 菩提久证大道、至今方得深解耶、的确是指受持人。如是经典、信解受持。句句真理、菩提如宝镜、信解受持恰是镜中人。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当知前五百、后五百、以及至今、有何区别。区别者、二乘也、二乘常说、去佛时遥、正法难遇。听此二句、生执著心、是二乘也。心有尘相、即去佛时遥。心相不无、即正法难遇。本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即见如来、有何区别。故知二乘仍然是二乘。得闻是经者。二乘闻、二乘义、三乘闻、三乘义、大乘闻、大乘义。最上大乘闻、无闻义、亦非无义。如大圆宝镜、谁来现谁。第一无第一、是名为第一、希有之人也。 偈云 如是甚深典 难言难受持 不足为难者 善根非一劫 当知菩提心 前顾后复盼 若无菩提相 即是真菩提 经过五百岁 即是当前人 迟早与远近 是度二乘人 三世诸众生 莫须多分别 得闻如是经 是名为第一 如是第一相 万法皆虚妄 若无一切相 法法是真常 报汝学佛人 切莫求第一 若有分别相 无期出世间 菩提说妙法 以妄治诸妄 无妄无第一 是名为第一 菩提演话剧 当觉剧中诀 会者会诀趣 不会妄分别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注 1、何以故⊙菩提自问、自释前节意2、此人无我相⊙是信解受持人无我相3、无人相⊙能无我相、即无人相4、无众生相⊙能无人相、即无众生相5、无寿者相⊙能无众生相、即无寿者相6、所以者何⊙怎么讲7、我相即是非相⊙色身无常无我、故名非相8、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诸相是幻梦泡影9、即是非相⊙幻梦泡影、无常无我、即名非相10、何以故⊙怎么讲11、离一切诸相⊙诸相临前、无染住心12、即名诸佛⊙能无染住、一切形相心者。即名诸佛 解 此节经文、是菩提续解。能信解受持之人。信者、信色身无我。解者、解诸相无常。受者、受必有终。持者、持必有相。当知信解受持者。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哉、四相非坚、真我无相亦非无。故菩提说、即是非相。何以故、即佛经常言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可惜诸佛子、有口无性、更无心得。即言是而心非。倘能言符其实、即名诸佛速登觉地矣 偈云 菩提能演佛妙法 某甲非是路边人 非理勿理理法味 非言勿言言真诠 非行勿行行觉道 非住勿住住太虚 非离非即清凉地 谛观世法玄中玄 色相之中含妙有 无住妙有亦勿迁 实无妙法为四句 全心全性包大千 三世信解受持人 过去现未性绵绵 绵绵之中无绵相 心包性裹诸大千 倘能无见我人相 万相庄严性无边 我嘱我等无我相 真我性包诸大千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注 1、佛告须菩提佛对须菩提、答复前言意2、如是如是⊙汝如是、我亦如是3、若复有人⊙倘若复有其他之人4、得闻是经⊙得入金刚般若波罗蜜多、至要之法门5、不惊不怖不畏⊙不惊慌、难担能担、金刚至要之法。不恐怖、难放能放、金刚至要之法。不畏缩、担无担相、放无放执、金刚至要之法6、当知是人⊙当知不惊、不怖不畏之人7、甚为希有⊙其人在天上人间。甚为希有、难见之人 解 佛告须菩提、是阿难见闻记录语。如是如是、即佛答复、须菩提所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义。如是如是者、过去诸佛、如是而证涅槃。现在诸佛、与未来诸佛、亦复如是而成佛。汝如是当作佛。过去菩提以此而证菩提。现在与未来、亦复如是。一时祗树法会上、诸弟子等、亦复如是。会外诸弟子、亦复如是。现在当前之人、开卷阅读、金刚宝训之时。应如是信受奉行。未来诸佛子等、亦当如是。我当如是、汝当如是、而证其道。若复有人、得闻是经。即是得闻、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之经。不惊不怖不畏者、既离诸相、惊怖畏者、从何而来。所谓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者、确是须菩提、自悟自得、自证道性也。佛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者。确是向初二三果之人所说也。是故如来大慈、普度三世三乘之人。而非须菩提、单表得道性之人。惊怖畏者、初果不惊、见惑难断。二果不怖、闻惑难断、三果不畏、思惑难断。当知是人、初二三果之人也。甚为希有者、非是凡夫、执著肉身、当本性。得果之人、知肉身如幻梦。然而仍依赖、幻梦而得果、证其道性也。 偈云 初二三果世间希 惊怖畏中有妙谛 当知是人无我相 那有识别与心惊 倘能捐去诸情识 稳步踏破三界天 菩提证得离诸相 即是补处候补人
---------------------------------------------------------------------------------------------------------------- 更多涤华禅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道源老法师讲过样的故事:在民国初年,他那个时候出家当小和尚。他们家乡有一个乞丐,而乞丐的儿子以后经商发财了,在地方上很有声望、很有地位。老子在外头要饭,所以亲戚朋友都骂他:“你不孝,你发这么大的财,你怎么可以叫你的爸爸在外头讨饭?”受社会大众的责备,他当然心里很难过,所以他就派了很多人到外面去找。也是一番苦心,终于把他的父亲找回来了。父亲找回来之后,他派了一些人伺候照顾,在家里好好供养。那里知道,他父亲在家里住了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样子,看到人家不注意的时候,他又偷跑了。他跑出去,又去要饭去了。人家就问他:“你儿子发大财,在家里接受供养,你为什么还要作要饭的?”他说:“你不懂,那个生活太苦了!处处有人伺候照顾,我过不习惯。我要饭,天天游山玩水,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只要肚子吃饱了,晚上随便找个破庙休息一下,天天游山玩水,我过的生活多自在!”乞丐菩萨!你才知道人生意义在哪里?他过那个生活,他觉得有意义,他快乐、他自在、他幸福。心里面无忧无愁,无牵无挂,不生烦恼。没有是非人我,没有利害得失,跟大自然合而为一,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