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亲善离恶


2014/9/4    热度:161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亲善离恶

   为人处世要光明正大,修行就是让自己从迷惘中觉醒,远离懵懂无知,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处处都要谨慎、洁身自爱,“一念偏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丝毫疏忽不得。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本性都很善良,然而人生无常,世事诡谲多变,凡夫处于如梦如幻的人生,极易受到周遭环境诱引,善恶不分,无明心起,贪、瞋、痴念就会现前,人生的方向稍有偏差,便随俗沈浮而无法自拔。

  佛陀曾说:“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当近善知识,人中最胜者;人本无有恶,习近恶知识;后必种恶根,永在暗冥中。”意即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人群中,要懂得亲善离恶。

  待人处事要以智慧选择,不要依恃表相,譬如有人利口辩辞,说道讲理往往断章取义。道心若不坚定,可能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自己反而失去正念;倘若不能好好地静思、分析,冲动行事,也会伤害自己。

  佛经云:“一切唯心造。”因此不盲从就在于心意是否坚定。平时我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清楚正确,才不会人云亦云。“亦莫愚从事”,不要做未经思考的事,一定要用心分析后才能行动,倘若思虑受人影响而有所偏差,行为、言语、思想也会有偏差。

  “当近善知识,人中最胜者”,能引导我们走入正道的人、事、物,都可称为善知识;正直有德的益友就是善知识之一,知道这个人具备了正知、正见、正念,就多向对方请益,再经过思考后,坚持正确的方向而去行动。善知识能帮助我们增长智能,成长慧命,当然是人中最殊胜的因缘。

  “人本无有恶”,众生与生俱来皆有与佛同等的慧根善性,只是生长于五浊恶世之中,受到后天习气不断熏习,也就是“性相近,习相远”;若不知时时修行去除恶习,便会遮蔽清净善良的本性,这都是因为“习近恶知识”的缘故,因此开口动舌、举手投足必种下恶根。

  行为只要一造作,业的种子就形成了,现在种什么因,将来必得什么果;若造作恶业,则必得恶果,甚至会“永在暗冥中”,使得心地永远处于黑暗中,以致前途渺茫,不知何去何从。所以要多接近善知识,多习正知、正见,心存正念,行正精进,就能增长真如慧命;舍恶修善、入于佛道,做到见贤思齐,便能同于贤者。

  为人处世要光明正大,修行就是让自己从迷惘中觉醒,远离懵懂无知,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处处都要谨慎、洁身自爱,“一念偏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丝毫疏忽不得。

  难得一趟人生,要以正念直行于真谛之道,日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随着时间的累积,便能增长道业,圆满人格。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发菩提心”,非常重要!“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我们的真心本性不但是觉悟,而且是圆满的觉悟。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确实是佛,那一点都不假,可是我们凡夫自己不承认自己是佛!这个说法实在不太好懂,我们还是用古大德的比喻来说,古人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我们的自性真心比喻作黄金,那我们是黄金做的器皿。为什么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看在质上。无论哪一种器皿,它的体性都是黄金做的,那金就是如来,金就是诸佛。凡夫把体性忘掉,执着了相,看了相。譬如,我们这个是用黄金做的佛像,那边放的黄金做了个人像,这边放的黄金做了个畜生像,做一个小狗、小猫,分量完全相等。黄金的分量相等,价值相等,只是做的形像不一样。会看的人说,他看的是黄金,没有两样,再多的现相都没有两样。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