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学研究:律仪有几种
2014/9/4   热度:378
戒律学研究:律仪有几种 梵网经云:「菩萨戒是诸佛之本原,是菩萨之根本。」换言之,菩萨是由於受了『菩萨戒』而来,而三世诸佛也是由於菩萨行『菩萨道』而成,是故『菩萨戒』也是诸佛之本原。所以要证得『佛果』,一定先要受持『菩萨戒』。又『菩萨戒』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如同 义寂法师的《菩萨戒本疏》说:「摄律仪戒,所谓十波罗夷;摄善法戒,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摄众生戒,所谓慈悲喜舍。」其中以『摄律仪戒』最为重要。至於『律仪』有几种?依《瑜伽师地论》开示:律仪当知略有八种。何等为八?即所谓: 能起律仪 若未正受,先作是心我当定受,如是远离,是名能起律仪。 摄受律仪 若正摄受远离戒时,名摄受律仪,从是已后,此远离思五根摄受增上力故,恒与彼种子俱行,於时时间亦与现行俱行,即由五根所摄善思。 防护律仪 如先所受律仪防护而转,由此思故或因亲近恶友,或因烦恼增多,随所生起恶现行欲,即便惭羞速能舍离,勿彼令我违越所受当堕恶趣,是名防护律仪。 还引律仪 若时失念诸恶现行,即便速疾令念安住,自恳自责发露所犯蠲除忧悔,后坚守护所受律仪,是名还引律仪。 下品律仪 若於杀等诸恶业道,少分远离少时远离,唯自远离不劝进他,不无量门称扬赞述,亦不见彼诸同法者,深心庆悦多生欢喜,是名下品律仪。 中品律仪 若於诸恶多分远离多时远离不至命终,自能远离亦劝进他,然於远离不以无量门称扬赞述,见同法者不深心庆悦生大欢喜,是名中品律仪。 上品律仪 若於诸恶一切分、一切时自能远离亦劝进他,以无量门称扬赞述,见同法者深心庆悦生大欢喜,是名上品律仪。 清净律仪 此又细分为二,即(1)若即於此所受律仪,能无缺犯以为依止修无悔等,乃至具足入初静虑,由奢摩他能损伏力,损伏一切犯戒种子,是名『静虑律仪』,如初静虑如是,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当知亦尔;(2)由远分对治所摄奢摩他道转深,损伏恶戒种子,当知此名初清净力所引清净律仪;若即於此尸罗律仪无有缺犯,又复依止静虑律仪,入谛现观得不还果,尔时一切恶戒种子皆悉永断,若依未至定证得初果,尔时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子皆悉永断,此即名为圣所爱戒,当知此名第二清净力所引清净律仪,即此亦名『无漏律仪』,此无漏律仪若得阿罗汉果时,但由能治清净胜故胜,不由所治断胜故胜。 由此观之,如是八种(律仪)总立唯三:(1)受律仪;(2)持律仪;(3)清净律仪,为菩萨终身所应受持之『摄律仪戒』内涵。何以故?盖前二(指『能起律仪』『摄受律仪』)是受;防护(律仪)、还引(律仪)是持;下(品律仪)、中(品律仪)、上(品律仪)三通受、持二;静虑(律仪)、无漏(律仪)是清净摄,菩萨若能『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受持如是八种律仪,将能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指『般若』),终究必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总而言之,举凡佛门弟子,皆应以清净心,受持『佛教戒律』,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使正法永住,佛日争辉。何以故?盖举国人民,若能受持三皈五戒,不杀生即是『仁』之表现;不偷盗即是『义』之表现;不邪YIN即是『礼』之表现;不饮酒即是『智』之表现;不妄语即是『信』之表现。如此谨守『仁义礼智信』五常,有生之年不会违法乱纪,身陷囹圄,安乐过一生;死后也可保住『人身』,不堕三恶道(饿鬼道、畜生道或地狱道),现今社会之乱象,亦可销声匿迹於无形。设若更能止恶(不造十恶业)、行善(造十善业),必能往生『欲界六天』,若能加修禅定,必能往生『色界天』,甚至於『无色界天』。设若更发『菩提心』,受持如上所述『八大律仪戒(菩萨戒)』,又修行『六波罗蜜』,俱足『信愿行』三资粮,说不定能『明心见性』,或上品上生『西方极乐世界』。愿与诸仁者共免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清净心是好心,我们要存清净心。清净是一定没有污染,什么东西是污染?自私自利是污染,名闻利养是污染,贪嗔痴慢是污染。我们真学佛,要做到心地清净。平等心是好心,平等心是一定没有高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向乞丐托钵,对于乞丐的态度,跟对待国王的态度没有两样。佛对于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看待,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佛看一切众生看佛性,这就讲,完全看人家美好的一面。佛性是自性觉,是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从这里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