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随业往生与随念往生!


2014/9/4    热度:438   

                                随业往生与随念往生!
 
                                         净界法师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终就很重要了。那么临命终它是一种业力激发的时候,就是把过去的今生的业把它激发的时候,那么这个业力的激发有两种。

  第一个我们叫随业往生,这个部分唯识学讲得很多。一般来说,你今生有某些重大的业力,不管是善业恶业,你临终的时候容易随业往生,就是你有一个强大的业力,这个业力要表现的时候,它会先有花报。就是这个水果要长出来它先开花,在唯识学上说,如果你临命终的时候你经常做梦,梦到黑暗,梦到恐怖,经常有东西来恐怖你,遇到种种的痛苦,就表示你的罪业被激发了。因为业要出现之前它是有征兆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你看到那个风一直吹就是暴风雨要来了,它有征兆的。

    业力的表现也是这样,你看到一个临命终人,他整天就觉得很冰冷,你给他盖棉被他也盖不暖,按照经论的说法,他即将要堕入到火烧地狱了。因为他全身冰冷,他临终的时候看到火烧的东西他才会扑过去,他会爱取。有些人临命终的时候全身发热,你拿冰块给他冰也没有用,这个人即将堕入寒冰地狱了,这全身发热这是一种征兆。所以随业往生的情况大部分都是你过去生,而且大部分是今生造了重大的业力,这个业力被激发了。这个业力要激发之前,它会有很多很多的恐怖不安,痛苦的征兆笼罩你的身心世界,这个就是我们一般说的随业往生,它会躁动不安。

  第二种情况就是随念往生,就是我们净土宗最期待的。就是说我们今生也造了善业,也造了罪业,但是业都不重,你平常也在忏悔,也在不断的对治,所以你今生造的业,罪业有但是不重。这个时候,你就有充分的时间培养你的念头,用念力来引导业力,就是随念往生。由你的往生的一种信愿的念力来主导你的生命,由念力来主导你平常念佛的那个念佛的业力出来,把那个念佛业力调动出来,但是关键是你正念要先现前。

    所以净土宗,诸位要知道,你要少造罪业,因为你拼的是随念往生,你业力太重的时候,你看唯识学上说,一个人业太重的时候,你临命终的时候几乎是马上投胎的,他连中阴身都没有,你连助念都来不及,他连提起正念的时间都来不及,那个业太强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争取时间,让自己培养正念,你就不能造太大的业,因为你造太大的业力,它那个牵引力量太强,你连提起正念的时间都没有,你就去投胎了,你怎么随念往生呢?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净土宗按照正常情况,我们不可能随业往生,除非你证得念佛三昧,你是净业成就,你完全靠你的净业去主导你,那这是祖师的修行。我们一般人都是造造念佛的业,在佛堂念佛,出来以后又造造生死的业,造造生死的业造久了起惭愧心,又赶快去佛堂忏悔,又去念佛。所以我们现在的业就是两个都有,但是你不能让罪业的势力太大。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忏悔,我们后面会讲到,你折损你那个罪业的力量,让它变成不增长业,然后你临命终才有足够的时间,最好是有人开导你,然后你培养你的往生的念力,你这个念力去触动你念佛的业力,然后信愿行三资粮具足,那么去感应弥陀的本愿往生净土。

    所以净土宗你千万不能让临终的时候业力现前,因为你很难提起正念,也没有提起正念的时间。所以说临终是个关键,就是算总帐,因为业力它是一直存,存到临终的时候才开始来激发,就看是由业力来引导,还是由思想引导由念力来引导了。那么这个是因果的一个形成道理,它是一个三世的情况。

佛法修学概要——86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父母跟儿女的缘有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来报恩的,是父母过去对这个儿女有恩。凡是来报恩的,一定是孝子贤孙,家庭和睦。来报怨的,是过去生中的冤家对头,他投胎到你家来干什么?来报仇的。他长大之后是败家子,一定要把你的家搞得家破人亡。佛法不讲因生,讲缘生。因是已经种下去了,不能改变,缘可以改变。佛法重视缘,缘里面重视教,你要懂得怎样去教他。这是佛陀的恩惠,佛陀的慈悲,我们从这里头去学,学了就有用处。他是来报怨的,怨要化解,但是化解冤结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总纲领、总原则,就是忍辱。古人常常教导我们逆来顺受,我们自己要永远保持仁慈的心,宽恕的心,报恩的心。人家是来报怨的,哪有什么恩?冤结化解就是恩。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