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文集:律宗祖庭隆昌寺(黄常伦)


2014/9/4    热度:238   

 律宗文集:律宗祖庭隆昌寺(黄常伦)

   宝华山,位于江苏句容县境内,有大小山头三百六十多个,周围面积达百余华里,隆昌寺位于宝华山的中心处。各个山头形如莲花瓣,隆昌寺好象莲花蕊,整个宝华山宛如一朵莲花。又因山中多宝,地面有青松翠竹、茶叶、果木和药材,地下有铜、煤等矿藏,故名宝华山。有说因梁代宝志禅师曾结茅山中,创莲花庵,后世将人名寺名合并称宝华山。

  隆昌寺,始建于梁天监元年(502),初名宝志公庵。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妙峰大师得到慈圣太后的支持,造铜殿三座,分供峨眉、五台、普陀三大名山。其中供普陀的铜殿,从武汉运往普陀途中,遇风受阻,遏于金陵。当时福建沿海一带常遭倭寇抢劫,普陀僧众为铜殿安全计,要求供于内地。时由金陵诸刹议决,遂将送普陀之铜殿奉安宝华山,内供观世音菩萨像。明神宗赐《大藏经》一部及护国隆昌寺额。

  此寺原有房屋九百九十九间半,依山势而建,规模宏伟。在隆盛时,常住僧众三百多人。宝华山除隆昌寺外,山之周围东有芳庵,西有茶庵和九莲社,南有一叶庵和鹿山庵,北有龙潭下院、定水庵。随着年代的变迁,四方庵社均已无存。隆昌寺主体建筑尚有房屋数百间,仅大雄宝殿和大悲楼(即韦陀殿)为主的四合院占地面积即达七千百二多平方米。戒台、斋堂、无量殿、铜殿、文殊院和慈姑楼等主要建筑也都保存完好。

  宝华山自明崇祯十一年(1638),三昧寂光律师请建戒坛于宝华山,大弘律宗,盛极一时。接着有见月律师(1602~1679)继承法席,颇多建树。至第三代定庵德基,采诸部精华,发前贤底蕴,着《毗尼关要》十六卷,《羯摩会释》十四卷,《比丘戒本会议》十二卷,使传戒规范严整完善。自此以后,全国各寺庙的授戒仪规,都以宝华山隆昌寺的《传戒正范》为蓝本,甚至连宝华山的唱念,也是江南佛教寺庙的标准唱腔。

  隆昌寺每年春秋两期传戒,每期前来受戒者达千余人。据说该寺大雄宝殿前丹墀地面是由一千二百五十五块石砖铺成,这意味着每次传戒必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前来受戒。

  汉地翻译戒律和实行受戒,始于曹魏嘉平年中(249~253)。北魏孝文帝时(471~499),法聪律师在平城开讲《四分律》。至唐代,终南山道宣律师,开南山宗;相州日光寺法砺,开相部宗;西太原寺东塔怀素,开东塔宗。以上三家,并称唐代律宗三系。后来,只有南山一系传承独盛。唐五代后,毗尼旨趣渐至废驰。迨明神宗时,古兴和尚重兴南山宗,三昧和尚接踵宣扬天下,经过几代律师努力,遂使宝华山成为全国传戒中心。

  宝华山隆昌寺建筑形式独特,方丈室和藏经楼分别在大雄宝殿两旁,三者呈一直线。寺内屋宇相连,重重叠叠,主体建筑象一把锁;当地人称为锁式结构。无量殿,没有用一钉一木,全用汉白玉石砌成。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和雄伟的建筑群,本身就是一批很有价值的古代文物。打开1965年的文物登记簿一看,当时寺内收藏的文物很多。乾隆皇帝的枕头和龙头拐杖,缅甸玉佛,日本铜钟,还有黄袍紫衣、名人字画等,不胜枚举。虽然不少文物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和散失,但还有一部份文物暂时存放在南京及句容县有关单位。

  宝华山在历史上受到帝王、卿相、名人学士的重视。清康熙、乾隆诸帝均数访宝华山。民国时期,国民党元老戴传贤于抗战胜利后从四川成都运来一批木料修理隆昌寺,并在拜经台修建孝敬碑等。拜经台上,还有张治中修的“哭弟亭”。九世班禅也曾随戴传贤到过宝华山。现在,国内外不少佛教徒到南京时都要访问宝华山。美籍华人乐渡法师和加拿大籍华人诚祥法师一行,1984年6月专程来宝华山观光。

  解放后,宝华山住有一百二十多名僧人,自1953年起,他们耕种水田一百三十八亩,管理山林二千六百六十六亩,全寺僧众生活全部生产自给。1984年6月16日,为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驻宝华山的解放军某部将宝华山隆昌寺全部房屋归还佛教界。江苏省佛教协会派僧人上山看管寺庙,并筹集资金,按原貌修复隆昌寺。近几年来,江苏省人民政府已先后拨款三十二万元帮助修复该寺。1984年11月7日,句容县建筑工程队已上宝华山开始动工维修。目前正在全面修缮。

  1987年冬,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到宝华山视察工作,对隆昌寺修复工程提出了重要意见。朴老向同行的香港佛教志莲图书馆主任宏勋法师建议,希望香港宝莲寺将正在南京铸造的天坛大佛五分之一的模型留供宝华山。宝莲寺方丈圣一法师等非常支持朴老的建议,决定将此像奉献宝华山,并负责装金,使律宗祖庭又添佳话。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 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陀所说的“离苦”不是苦乐之苦,所说的“得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是相对的,苦乐忧喜舍,佛全都放下了,佛得到的是真乐,不过我们现在的人很难体会到佛陀的这种真乐。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