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65


2014/9/4    热度:215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65

 

   如果你通达于无为法,就能开显我们的般若波罗蜜。如果你不了解无为法,闻到般若波罗蜜但不落于心,不进入无为,不能开显智慧;不能开显智慧就是妄念。离开攀缘相绝妄。在我们内心中有攀缘体,我们识里面一个攀缘相、一个愚痴相、一个分别相。什么叫愚痴相?般若不落于心。所以无为变成有为;智慧不能落于心,不能见到实相。我们从名言上面总是认为这个体不是吧?另外有一个清净法身吧?我们有一个圆满法身吧?我们还有一个千百亿化身吧?你念佛还老是求境界,这些都是攀缘,就是妄识。“如来说法无法可说”就是舍去我们攀缘体,了知我们现前的当下,把你的攀缘心断掉。是故一切法不可以求。

  般若智慧一直在你心中安住着这个体,我的身口意全部奉献给佛了,所以你的身是清净身,你的口是圆满的法,你的意是一个总持,你吃饭穿衣睡觉一直安住着,这样的下去,不离吃饭穿衣睡觉这个体。释迦牟尼佛就是从吃饭穿衣睡觉开始讲这个道理。

  性体本空,空其妄念。闻般若实相,其性本空故,有山河大地,说有佛可成,有众生可度,有房子车子,都是我们的妄识,妄识就变成有,如果你了解你舍去你此身,身供养给佛,你就是清净身,你的清净身空掉了,那你的心就空掉了。以无为为命,以法界为你身,那你不就空荡荡的吗?身空,你感觉的是外面这个世界的清净体,即法身为身。法身空,那你境界是无住体。第二相空,你的口舍掉,整个法界变成你的口,你无处不在说法,这个时候你就不需要讲话了,你不讲话,但天天在讲话,天天讲话但毫无执著,为什么呢?一切法是我口法,法空,报身一切处在说法。没有身口意的执著,自然身口意就空掉了。意不执著于身体,你的意就空掉了,你的意摄取了清净法身、圆满的报身,你的意完全超越了这个身体,那你意不就是空的吗?然后整个的空间整个的法界整个的意都变成清净体了。空其妄念,空的是执著的这个识,然后跟如来相应。把身口意舍掉就是把妄念舍掉了。这个身是四大合和的五蕴之身,舍此身可得清净法身;我见舍掉,就变成佛陀的法见,佛陀的法是无住之法,与法界相应;你的意跟法相应,你的妄念就舍掉了。舍其妄念,空其执著。所谓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性体本空故,叫般若波罗蜜,说是这个名字,其实没有这个名字。如来无所说,空其心中的攀缘。如来有所说和无所说都是当下,也就是离名字相,离言说相,在你念头断的一刹那,真如就显现。

  我们众生还是听不懂呢,所以佛陀又打了个比喻:“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世尊打了二个比喻:一个讲境一个讲身,一个讲身体32相80种好;一个讲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微尘为小,三千大千世界为大。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是为多不?这里面双重意思,大小是一体的,如果你真的了解这个道理,大小是不二的。须菩提,于意云何,它是解释前面一段话,为了解众生般若波罗蜜,从这个说法上讲跟般若相应的体。前面讲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后面讲如来有所说法不?无所说;它这二个体是相应的,它是解释非般若波罗蜜,它是令我们众生不要产生二种极端。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不要我们执著于名字,后面“如来无所说,”不要我们离开此相。因为我们不执著于名字,又会离开相,不执著于这边就执著于那一边,众生就是这样子的,所以金刚经里面左说右说无非为此故。就像六祖大师讲的,你说有我说空,你说空我说有,三十六对;为什么?众生不执著于有就执著于空,二边执著,所以释迦牟尼佛讲金刚经也是绕过来绕过去的说,就是怕众生执著于边见,还是让我们建立中道思想,那么这样说我们就很明了了。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尘,三千大千世界叫相,微尘就是一毛端微尘。对人来说一粒微尘能分成90根头发,一根头发还能分成90份,就是说我们人的心量;在这个非想非非想天,一个毛端里面能住五百天人;佛陀一微尘中能见大千世界。说大亦小,说小亦大;这个大小又有什么区别呢?三千大千世界又是个什么样的国土呢?像山,这个山是什么做的,是微尘做的,所谓的山只是个名字而已,山你把它分开来就是微尘众,哪个地方是山呢?它不过是个名字而已。你到微尘中拿一个石头过来叫山吗?拿一个头过来,叫山吗?拿一个树过来叫山吗?就是你找不到一个山的体,没有一个真实的山存在,山是怎么做的,山是微尘;这个微尘是小,山是相,但是我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个山,小到极点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都没有。这是一个念。这个山就是微尘,微尘就是山。说这个山是什么做的,前面讲,佛陀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山即是微尘,没有山可得;你不能说真的有个山可得。这个山是微尘众,在这里面可以看出来,山是个抽象的东西,微尘是个细相。般若在哪里呢?般若并不是抽象,叫细相。什么叫月亮呢?天上有个圆的叫月亮,你到月亮里面去以后,原来没有月亮;原来是一块石头,一块水,都是月亮的一个体,你到月亮上面去,根本找不到一个月亮的真实体,月亮只是个名字而已。这就是佛陀“摩诃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如果你在远远看着说,你从来没有到那个山里面去过,你不理它不管它不去观照它,对不对呢?这个就是“非般若波罗蜜”。你必须到里面去,才叫则般若波罗蜜。你不到里面去就不是了。比如说,你要到山里面去,发现山没有了,你到庐山里面去发现庐山没有了,到处都是石头、树木,大家懂得这个意思吗?也就是说你现在看到的所谓儿子,眼睛是儿子吗?鼻子是儿子吗?身子是儿子吗?哪个地方是儿子呢?儿子只是你身上的一块肉而已,这里哪有儿子的名字呢?这个儿子做了爸爸,即然是儿子,你的孙子为什么不叫他爸爸做儿子呢?证明只是名字而已。那你是爸爸还是儿子呢?是个抽象的是个儿子而已。所以说这个名字是害死人的,叫名言。我们观照实相的时候呢,了解他这个体是微尘众,细细的观察这个微尘,了不可得。三千大千世界,是代表知佛陀的知见。微尘在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来讲,是小到极细;就如说一个山(即三千大千世界),那可以抓一把土(即微尘)过来。三千大千世界代表佛的知见,来衡量微尘。用佛的知见三千大千世界来建立微尘就是了不可得。

  第二个,如来说法,有所说法吗?须菩提说:无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说三千大千世界,是所有微尘,是谓多不?你不要认为说我离开这个地球,离开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再找般若波罗蜜,所以此相就是说法。此三千大千世界是谓大相,微尘是小相。说大和小是对于世尊“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这句话说的。后面讲的和前面讲的又是不一样。对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谓多不?就告诉我们三千大千世界是微尘众。“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这个里面建立什么?建立如来之见,是以如来的心来衡量微尘。我们离言说相,说是相也好,微尘也好,不就是一个意念吗?你意念里面大千世界,你意念里微尘难道不是一念吗?大千世界是你的一念,微尘也是你的一念,一念的微尘与一念的大千世界难道有大小的区别吗?你好像有大小,其实念里面是没有大小的,大千世界和微尘,名为大千世界和微尘,其实不要离开大千世界也不要离开微尘,无非都是心的一念而已。

  此念无非是心,这个世界就是我的心,我们的心大和小无非是一体。所以大与小之相,这个就是说法,无所说是谓说法;说法是谓无所说。这个说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如来开显我们不要离开其相,其相就是般若波罗蜜。我们看到月亮的时候不执著了,又想另外找一个东西。当你不再另外找一个东西了,而现在看到月亮就了解是微尘的时候,正好是如来的知见。如来不离相,般若波罗蜜不离开你现在看的这个月亮。这个微尘众非微尘众,和后面“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是名世界和是名微尘它是一样的,都为假名。

  什么叫假名呢?三千大千世界是我们立出的一个名,这叫说相,不离相而立假名,立假名是名不离开这个名,就是说不离开我们现在的这个名,因为离名,就像离相一样,离开这个相不能说相。三千大千世界实在是我们看到的体啊,如果你现在看到的这个体,比如这个山啊是名为山,说我现在明明看到是山,你说这个不是山,我另外找山吗?我现在看到,就像我们说身口意,你进入般若智慧的这个体的时候,你身口意属于佛的法身的时候,清净之相无非是法界;法界无非是庄严,不离此世界,只是舍除妄见而已;此相还是此相,只是此相是你的心,此身是你身,你这个妄身已经没有了,变成法界就是你的身了;你已经换到那边去了。

  所以你现在看到的月亮那是不一样了,你看到三千大千世界他已经融到世界里面去了,融到法界里面去了,山是我清净之身,树木草花是我之口,你融到这个山里面去了,山跟你是一体的;你的心跟山相印了。整个法界他就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我一心所显,这里面告诉我们不离实相,说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虽然是名微尘;而不舍故。前面说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微尘,是般若的观照,后面说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是假相。释迦牟尼佛如来有所说法不?如来无所说;无所说就是说,为什么就是说呢?大千世界无非说法,虽然是说法但是如来无所说,实相现前。也就是说非微尘是名微尘;既然是名微尘的话,证明说微尘就是我的心,我心就是微尘;没有一个对立的微尘,微尘就是我的心;世界是我心,我心即世界

  大千世界是空相是清净的,是我的清净心。山在哪里?是我清净法身;树木草木风水在哪里?是我口。三千大千世界是空相的,哪个地方搞个山出来?名言即空;名言是空的体。南无阿弥陀佛在哪里?是一个空叫清净法身,南无阿弥陀佛又在哪里?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是他的报身。所以叫持名性空,持名立相,是种种微尘。微尘就是山啊、土啊、水啊、草啊,即名微尘是法。三千大千世界是佛,里面很多的草木山水,,这叫做法,此法是我心法,此名是我心名,是我清净的法身,是我圆满的报身,是我们的意,你这个妄体已经没有了。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这里面佛陀打了个比喻的说法:说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证明说微尘是代表法的,我们往往执名呵。

  我们的妄想从哪里来呢?就是说我有一个家,其实你那个家只是个名字而已,这个名字是空的,这个叫做法身,但是你到那个家里面去,那个家什么都不存在。有儿子,有孙子,有房子,有家俱,有猪马牛羊,叫做尘,很多尘积到一块,叫做家,事实上找不到哪个地方是家。没有地方的家代表家是空的,叫做清净法身;家里面的很多尘,那叫法。你心中执著于法,不知道你心中妄执于尘,是由于与法对立起来了,所以我是我,法是法,不知道这个家里面所有的法,就是我的心啊,就是我的尘,是我的口业,(口就体表法)。你知道你这个家是无所得故,知道你家里尘是你诸法故,报身。那么你在这里面,你的身口意是整个的一个家,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家,所以此小家此大家,无非法故。过去我不写了一个偈子吗:无量寿佛名清净法身,无量大愿即报身,如来回向即化身,什么叫回向呢?法身与报身回向我们的心就是清净的化身;所以我们的化身在法报里面。你没有家,你没有家里面的种种的尘,就没有法,没有身体,没有这个眼耳鼻舌身,那来的意念呢?你意念没有东西执著啊,执著也不得到啊。

  家里的尘丢掉了,法的执著也忘掉了,那你自己也就没有了;你的意念完全是在妄里面,在尘里面,所以呢意念由法报生出。无住之体是我大慈父,无住之相是我大慈母,慈父慈母能化育我,我这个意念从哪里来呢?法报而立,没有法身,没有报身就没有我们现前的化身。没有家没有尘,你家里面没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那你从哪里来的,所以由尘而出。如果你没有家根本就不成立啊,所以家是空,尘是有,有尘有有就产生意,意即化身,这个化身来自于尘,来自于根本。

  如来所说是不离此相建立真如。所以你们回家以后就应该知道了,此走路非走路是名走路,此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走路的人呢,此人非人是名人;此眼睛非眼睛是名眼睛;此耳朵非耳朵是名耳朵,都是叫名,叫做尘相。尘里面内断,相上外断,外断就是身心清净。你走路没有个走路体,你走路哪个脚在走路呢?脚怎么会走路呢?脚上面没有走的哪个相,你一直这样观察。所以佛教里为什么要经行呢?我们生活在经行之中,你每天这样走的时候,不断的用般若智慧来观照,此大相非相,系我之法身,此尘是非尘,是我之妙法,身舍意,你这个意念舍于法故,所以我意从此生,从清净法身生,我意从此生,是我报身,所以我们是从法报身里面出来。我们现在不是从那个地方出来,而是从那个地方执著,众生向外面走,不知道从外而向内走,所以我们微细的相也好,还是粗相也好,应该如是观照。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他这句话是一起说的,前面他用三千大千世界以境来说,来作为比喻;现在他这一句话,把二个放到一块了。“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这句话是一个,也就是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如来无所来无所去,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对不对呢?三十二相是我们执著的相,可以以我凡夫的境界来见如来吗?能以这个相我们来见如来吗?我们众生执著啊。因为前面讲的,世界空掉了,微尘空掉了,没有如来所说,没有法相可立,没有般若波罗蜜可立,依实相,没有名字。接着呢说世界不立,微尘不立,微尘不立就是不立我们的一切诸法。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世界不立,大不立,大不立没有如来可得;尘境不立,小不立,小不立是法不立,没有如来所说。这个时候众生就会产生一个疑啊,就执著了:如来三十二相是真的还是假的呢?众生以三十二相为庄严。后面说:“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和“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是不一样的。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他认为三十二相就是佛,三十二相灭的时候他就看不到了;就是说,你现在看到的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因为众生就执著啊,以为三十二相可立,释迦牟尼佛马上就破除众生的疑惑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这里面有二个体,如来的三十二相的圆满相,是来自于释迦牟尼佛百劫修福,是无住之相,无住之圆满体,是无生法忍里面无住相生出来的,三十二相的体就是无住体;有住,三十二相就是住体。如果你有住于三十二相见如来,那怎么可能见到如来呢?

  比如来讲,我们不通过般若实相观照,直接说月亮是圆的,你就说月亮是圆的,你就能说见到了月亮了吗?你没有见到月亮。我画个图形跟你讲是三千大千世界,那能证明说你已经见到三千大千世界了吗?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个名字而已。我把这个山的名字在你心中建立了,你说你见到山了吗?没有见到山,但是你见到山的时候,又离开了这个山吗?没有离开这个山,但是你又没有见到这个山,为什么呢?山的体里面没有一个山的体,在你意念里面就是个形状,是空性的,但是呢在这个形状里面,你找不到一个形状的体,你没找到。所以我们众生,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

  般若波罗蜜已经观照了实相,才能够得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无住生心里面显现出来的,因为三十二相是化身相,是众生心中出来的。现在我们出家相,从有住的体里面出来的。因为我们有住,住色。每个人相貌好看不好看,都跟你有住有关系,你有贪嗔痴,你的眼睛就非常难看;你耳朵听声音,有贪嗔痴有好坏,有善恶之分别,耳朵肯定会难看;你鼻子闻到的味道,你取善相取恶相,对你鼻子他一定有影响。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色而起贪念的时候,那你将来的相貌一定有贪的这个相出来,就像修佛像的人,他像佛,如果那个人呢,修神像,他就变成神。为何修什么像什么,因为他们有住故;有住就有相,此心与此相一定是相应的。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从无住相中生,你执著于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因为你不是跟无住相应的,你当然见不到三十二相了,见不到三十二相,那么你就不能见到无所来无所去,因为你依三十二相来修行,永远见不到如来的。三十二相是众生的心相,心中有执,三十二相就见不到。后面不是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阿难尊者因见三十二相而出家的,住在色上面,因为住色,他必定还有迷惑,证不到阿那含;释迦牟尼佛在椤严经里面破了他的色相以后,才证阿罗汉果,他以前只在初果里面,他还被那个摩登伽女所迷。为什么呢?因为他注重相。如果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我们见到三十二相,就不应该被迷啊,为什么阿难尊者见到三十二相,以三十二相而出家,还不能破色呢?因为三十二相并非如来,三十二相是我们众生心中的色相,执著于这个色相,你最多只能是阿那含。佛陀在破心的时候,把这个三十二相破掉了,住的心破掉了,三十二相就是他的实相的时候,他彻底的破除了我见,三十二相即是非相。以无住之心,以般若之体来修三十二相,才是对的。以无住相,以实相,以般若智慧才能见到三十二相,如果你没有般若这个智慧,三十二相是得不到的。

  如果你想见三十二相,你必须要舍我,必须要舍去我见、我执,然后跟观照实相相应,才能够与般若相应。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椤严经里面七处寻心,心在里面吗?心在外面吗?心在中间吗?心在眼睛吗?……释迦牟尼佛最后骂阿难,众生迷惑啊,以为真有心可得。阿难啊,你无始以来,六道轮回的原因,只为你有心可得,其实无心可得啊,用你那个心找你那个心,没有心怎么找呢?你心一空法界即空。原来一切色是我色,一切声音是我声音,如果你无住的清净跟实相相应了,跟般若相应了,此身此境此心相应了,那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住与法界相应,三十二相即是众生相,众生相就是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与一切众生心不取不舍,不会有众生可得,也不会离开众生。因为如来证到无住之心的时候他成佛了,三十二相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所以释迦牟尼佛对三十二相不执著的,他色声香味触法同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是不二的;为什么呢?大千世界是我心故,清净法身;外面的相是我相故,圆满报身;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变成他的意,千百亿化身。所有的色跟法界的色是相应的,此色通达于外色,此声通达于外声,外面所有的色声香味触法,与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是一体的,依法身报身成就他的化身。所以释迦牟尼佛常在定中做佛事,不离法身不离报身,就是化身。但是我们众生以为佛陀是佛身是佛身,是法身是法身,报身是报身,化身是化身。

  我们以为如来是拆开来的,其实如来三身不拆,他的清净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如来在这个经典上面很多地方说得很清楚,此手达于佛手,就是说这个手伸出来了,十方诸佛的手通达无碍;他把这个手一伸出来,和十方诸佛所有的手都可以握手;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身遍法界故;他所有的声音,所有的诸佛都能够听得到。因为佛佛相应;所有法,法与法相应故,佛身是一体的,佛陀的法就是一体的。所以佛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听到佛陀的声音,此声音无碍;佛陀此口是众生心,依众生心能会于清净。是故手与十方诸佛的手相应,以此口说法,所有诸佛听而无碍;证明他以此身与诸佛法相应,与报相应,此化身与法报不二故。所以众生以为离开此相有另外的佛可得,不知道此身就是佛身。所以后面讲了:“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就是说不离此相,建立彼相。

  这后面讲“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就是叫我们修般若波罗蜜,是无有立名,离名言之,就是离开文字而说。这个三十二相的名,是从这个相的体里面出来的。因为如来无所来无所去,不离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粗相,三十二相里面拆开了就没有三十二相了;三十二相单独的体是找不到的,三十二相拆开了,每个相有每个相的相好,一百劫修这个三十二相;那一百劫里有三十二相的体吗?当然又不离三十二相了,三十二相就是百福,百福就是三十二相;所以。这个相是不二的。

  众生修行不能偏,应走以中道的思想来修行;所以我们众生修行,从境界上讲,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的,必须要观照,必须要修无住之心,但是又不离开三十二相,此相是法报化的一个体。因为众生心里面有三十二相的化身,清净的法身佛与佛见;圆满报身是菩萨见,三十二相是众生见。众生见到的三十二相,就是菩萨见到的无量相,而菩萨所见就是如来清净的法身;所以法报化他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不可以迷。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南摩阿弥陀佛。

----------------------------------------------------------------------------------------------------------------

更多常福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再不喜欢的人,再不喜欢的事,要忍受,希望我们遇到了,解除了,以后不再有了,这叫修行,这叫消业障。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