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38


2014/9/4    热度:179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38

 

  生死涅槃不过名言,无非空中华而已?什么叫自性涅磐?如何理解“一生全生,一灭全灭”?

  什么叫自性涅槃?本来具足故。每个人都在信位上,信的体上,每个人具备佛性,佛性是每个人具足的。自性本来清静,我们这个自性就是法界的本体,本来清静体,因为只要妄除,你的自性就会显现出来。所谓涅槃,就是生死,生死即是涅槃,生死是涅槃之因,没有生死就没有涅槃。佛观生死涅槃,如空中之花。所以生死涅槃其实都是名言。因为生死跟涅槃是相对而言,但是又是绝对而言。生死的本体,就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涅槃体。众生在生死之中不识,但他的本性是不会失去的,这叫自性,每个众生都是自性佛。法无自性即佛性,一念无生即法身。法身有证,证而无证,那是觉的一念。如果你不觉,那只是一个佛性。YIN心即佛性,断YIN即法身。那个YIN心就是生灭的心,生灭心就是佛性。生灭一断进入无生之时,无生即无灭,无生就是涅槃自性。如果你无生时,就是有余涅槃。无生,不生不灭的这个体也就是涅槃。而不生不灭的这个体,就是你现在显现出来的生灭相。藕益大师说过,一生全生,一灭全灭。生之时一切皆生,灭之时一切皆灭。我们常把生跟灭放在一块,大家想一想,灭的时候,什么不在灭呢?往后退全是灭,往前走全是生,你眼睛看着前面全部是生,一切变化都叫生。往后面走,全部都叫灭,生灭不同头,生跟灭不可能在一起,如果你把生灭放在一起,一定是妄。为什么?举例来讲,闻和听,听是生灭,而闻是不生不灭,但是听跟闻是一又是二。我们用心来闻,这个花在,这个花不在,都叫生,为什么呢?闻性不断,而花有变化,但是我们的闻性不断啊。闻里面“有”也是生,“没有”也是生,所以它“有”跟“没有”都是我们心中一个生起的体。就像你死了它也是一个体,孩子生出来了它也是一个体,父亲死了也是一个体,你说哪个是生哪个是灭呢?死了也叫生,死了也有一个死的体,生了也是一个生的体,这个体都是从闻性里面出来的。闻性里面是没有的,但是是“有”生出来一个“生”,“有”生出来一个“死”,这个生死都是闻性里面“生”出来的,都叫生。所以一生全生,所有体都生。如果单独的耳朵听到的声音就有生有灭,因为耳朵看不见啊,听到的声音灭掉了,声音没有了、出来了,是耳朵上面出来的。用耳朵听,它就有生有灭。但是闻性上面说,声音有也是一个体,没有也是一个体,很清静了你心中有一个清静体。这里很吵闹啊,心里面是一个吵闹体。吵闹跟清静不都是心里面生起来的体嘛。所以闻性里面是没有生和灭的,它全部是生,是故呢一生全生。一灭全灭,往后追。往前找,这个出来的时候那个灭掉了,一灭全灭,每天都在灭,没有一个东西不在灭,没有一个东西往后退,没有一个东西不在消失。你走了,灭掉了,来了又走了,每个东西都在变。我们现在清静在哪里?我们走掉了,清静又在哪里?烦恼又在哪里?很多人很少人,很多人在庙里住着,那我问你,刚才很少人在哪里?人又走掉了,那我又问你,很多人又在哪里?一灭全部是灭,我们每天都在灭,往后走全部是灭,往前全部是生,所以生灭两个不可能在一块。在闻性上面,生灭是不住的,不会放在一块。只有耳朵上面我们的妄见上面,认为生灭是同头的,认为生跟灭是一起的。所以藕益大师讲,一生全生,一灭全灭。如果全部是生的体,没有灭的体,你就没有得失了。没有灭哪有得失呢?你有灭体,你就有追了。如果没有灭体,全部是生的话,你把这个灭跟生放在一块,就是妄见,有了这个妄见你就会执着。东西掉了,我要去追求那个过去丢失的东西。如果你没有这个丢失的体了,那就是诸法的变化,只是一个变而已。所以这个变,是在一个法上面显现出来。所以生灭无生。刹那时间,无量诸佛示大涅槃,刹那时间,无量诸佛成等正觉,刹那之间,无量诸佛八相成道,刹那之间,无量诸佛示大涅槃。大涅槃也在当下的一念,成等正觉也在当下的一念。一念生,无量诸佛成等正觉,一念灭,无量诸佛示大涅槃,就进入到圆寂。一灭全灭,一生全生。

  何谓心空、法空?心清静的体是什么?

  从自性涅槃来讲,我们了解空性之时一切本体清静。清静的体有两种,有自性涅槃,声闻涅槃。缘起性空,体空它里面通达于法,通达于心,就是心清静故,法平等故,叫心空与法空。如果你识自性涅槃的话,心空跟法空都会显现出来。妄断的时候你彻底的不相信自己的妄见,了解一切法本体是清静的,这个世界清静的叫心空;就是说我现在看到这个体清静。我问你,这个瓶子会不会说自己清静呢?这个瓶子它不会说自己清静,它是一个法。清静故,法就庄严;不清静故,法就不庄严。如果你心清静,法上就清静。心不清静,法上不清静。但是阿罗汉重视心清静,他法不住,他住在心清静的体里面,他有清静可得。所以自性涅槃里面,是我们本来具足的心清静与法清静。现在我们在这里,我骂你的声音,我骂你,你会烦恼不?就代表着你不了解声音的本体是清静故。如果你了解声音本体清静故,法上面它就会清静,并且你心地上获得一种清静。所以了解诸法之清静,你就会获得心地上的清静,所以一法二相。一法里面生出两个体出来。

  如何感受清净之体?如何入、会、融于清净之体?如何受用所有的清净皆为一体?阿罗汉心清净入的是哪个涅槃?菩萨拥有的是哪份庄严?

  我们简单的修行,从自性涅槃上讲就可以趋向第一义谛,你闻到了就安住。何期自性本来清静,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来无住,何期自性本来就是自在体。我们在这个体上面注重妄识,不注重这个法的本体就是清静,心清静,就是世间上所有都是清静体;世间所有的法都是平等之法,所有的体都是清静的。平等的法叫做菩萨,清静的心就是罗汉,所以罗汉是心清静,菩萨是法平等。进入法平等的时候,叫做庄严。心清静的时候,就是涅槃。所以阿罗汉住在涅槃体里面,菩萨是住在法平等的体里面,能利益无量众生。了解了这个自性本来清静故,而不住妄见,不以自己的妄见为根本,以法安住。法上清静我应该清静,法上平淡我应该平等,法上涅槃我应该涅槃。了解这个自性涅槃本来具足,本来清静。如果人家骂你,一刹那时间了解声音本来清静故,还有谁在骂你呢?如果你注重分别相,“我在骂你”,我建立了,人建立了,然后分别你在骂我,分别心具足,众生具足了,然后我来再骂你,这个寿者相续了,寿者也具足了。所以一念妄生四相具足。如果你一念悟到了明了了,哦,你骂我的本体是清静故,我不住妄念,我住在这个清静的体里面,那你妄念不生,没有我了,因为我这个体本体是清静,所有清静是一体的。你想,我的身体跟你的身体绝对不一样,但是清静绝对是一样的,这个清静就是心,是你的涅槃自性。所以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一切诸法本体清静故,这个清静是一,不是二。所以任何人安住在不住法,住清静体,不住这个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分别相,要了解男女老少的本体是清静的,我安住清静法,以这个法以这个清静的体来摄住心,你妄心自然不生。包括我自己的身体的本体也是清静的,我讲话的声音还是清静的。这个清静体把我们的妄念去掉,妄念就是妄想分别,分别心不生,彻底地认识到这个,你还有一念觉。但是在这个清静体里面了解一念觉,这个时候你的妄念当下顿空,你当下了解我这一念觉也是假的,你猛然就到清静体里面了。如果快速马上进入涅槃,一直到你临命终时。你到这个时候,那个境界是个什么境界呢?相当于三果阿罗汉,三果位还是果位,还没有见道。如果见道位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证量上进道位,就彻底地把我这个妄念断了。妄念一断,所有的空就现前,那你就证阿罗汉,亲证阿罗汉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除非你自己有这个善根,有这个过去修行的因缘,一念趋入,因为一念清静一切法都清静,你就通达了,通达一切法。所以你的清静心力量有多大,可以观察得到。但是你不会去观察于法,为什么呢?此清静体不受污染。为什么不污染呢?与一切法不共故。清静体与一切烦恼不共的。烦恼是妄见,没有实有的体,安住清静的时候,一切法不会显现。就是不生妄见,妄见本假故,不真实。所以清静的体跟一切法是不共的。但是这个清静体,它又能生妄见。为什么呢?因为清静体能生诸法,而这一切法是妄体,无明妄动,是故有四生存在,有四生就有妄念,有妄念生有识生,妄识无明动的时候你就会造业,就产生了现在的我你分别。你一念觉,一念你悟到实相后抓住实相不放,清静的体是永远不受染着的。有人讲,我本来就是佛啊,为什么被妄念所染呢?其实现在我们这个种种妄想是妄念,我们的清静体不受污染的,包括我们现在,清静体不会受污染的。谁说我们的清静体受污染呢?你想一想,你现在受不受污染,我现在讲话的声音,我在骂你,但是我骂你这个声音它的本体还是清静的。但是我们两个骂的这个力量来自这个清静体,没有这个绝对的体,哪来相对的相呢?没有绝对体,就没有相对的缘起,没有缘起,就没有现在的这个假。这个假是依这个真而产生了这个无明妄动体。但一觉永觉,一旦觉悟了所有都觉悟了,所以妄就不生了,我们要知道这个道理。这叫自性涅槃,众生本来具足,每个众生都具足了。经过这个自性涅槃的认识,了解了,产生观注、思维、观照,实相现前,现量证得了,不断的破无明,不断的破这个世间的迷惑,这叫住、行。住,就是住在这个体上面,然后不断的观照,然后很多的妄习慢慢的断除,断惑,断除你自己无始以来的迷惑的体。断惑就是见惑烦恼、思惑烦恼,一直断,无明的烦恼全部断尽了,你就见法身。在断的过程之中,有次第的证量,如果你抓住这个自性的本体的清静,那么你这个妄心断尽,你就能够证到法身,你就证阿罗汉,见到法身,断了六品无明见到六品法身。你就初见于佛啊。

  无余涅槃是哪个余?你的无住是意识中的分别还是伏住妄心后无生的无住?

  有余涅槃进入无余涅槃,什么叫无余涅槃呢?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余涅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上求佛道,对上不入涅槃,对下不入生死。这个觉念,对下面不住生死,对一切生死不执着;对上不入涅槃,不是说我到寂灭之中,就是像阿罗汉一样,进入涅槃里不度众生了。他不在涅槃,他跟众生打成一片,全部的心就是众生的心。只要你进入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度众生无众生可度,成佛无佛可成,因为佛已现成,为什么呢?因为现量上众生就是佛,没有众生可度。无佛可成,因为现在的众生就是佛,佛就在眼前。佛度众生,没有众生可度,佛就在眼前,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对上求成佛,对下化众生,但是中间无所住,不住涅槃不住生死,这个叫无余涅槃。这个不住体不是我们妄念里面的不住体,是觉性里面了解了第一谛以后,从自性中所有妄念不生之时自然无住。伏住了妄心,你就会达到无住,如果你妄心未伏,那你无住的这个体是你用意识衡量出来的,用意识分别出来的无住,那还属于是妄念。必须要去亲证它。不亲证它有什么用?

  佛陀为何劝于众生发愿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不是自性涅槃,也不是有余涅磐?这样做的利益何在?

  佛陀劝于众生啊,你应该发这个愿,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你发了这个心出来的人,也就是说了解第一谛的人,你就可以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解义的。要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想跟我一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一定要发起这个念头出来;要度一切众生,实无一切众生得灭度。众生一听到这个话之后,就会产生无住之体,就是说应生无所住心。这样的分析没有众生可度的话,那后面为什么又讲度众生呢?后面会详细的讲。

  佛陀是无住之体吗?自利利他之心中的遮与止各是什么?生死涅槃灭度众生皆方便立名,何情偏空?何情偏有?何情无相?

  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就是常住涅槃了。而菩萨叫无住涅槃,菩萨是无住之体,还有无住之一念。佛陀是现量的证,菩萨是现量的修,此修此证是一体,但是菩萨还是在发心之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里面有很多不可思议之妙用,不管你是迷的还是悟的,只要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起自利利他的心,里面有一个遮止之说。这个遮跟止啊,不可思议的遮止,这个法的妙用。你要利他,本身就是自利;利他心广,利他金刚智就会显现出来。利他本身的体,本身就是一个智身。这个利他的心生起来的时候,已经就不可思议了。

  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就是说他要让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灭度,其实就是涅槃的意思。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也就是说众生本来是无涅槃可得,无生死可得。就是说,众生生死涅槃,犹如空中之花,假立名字。所以众生本来就是没有生死可得,没有涅槃可得,涅槃生死本来就是空中之花。因为佛陀讲过,众生本来就是佛,只是妄心未除而已,妄心一除佛性即显。只要你把妄心舍掉一分,你的佛性就显现一分。所以不可以有涅槃可得,因为这里面要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无余涅槃还是有涅槃可得。后面讲无涅槃可得,是众生本来真实之体,是没有众生,但是菩萨还有这种执着,不通过这种执着,他没办法悟到这个体。

  佛陀让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本怀是什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体是什么?其中的遮和止又各是什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与修行及解脱是何关系?众生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方面为何一直难以真正深入,或真实的发心?利他是一种觉悟?还是一种真受用?

  所以先让他发起度众生的心,为什么要令他发起度众生的心呢?最重要的,要让他理事圆融,要他不偏有不偏空不偏妄见。因为众生不是在有里面的执着,就是在空里面的执着,空有都是妄见,但是如果你不让他利益众生,他进入空见,不誓成佛道,也没有涅槃可得,他又执着有见。所以要让他度无量众生,进入无余涅槃;又要让他对无余涅槃何生死产生一个执着。这里面一个非常很细的一个心。是释迦牟尼佛导致于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体。所以仔细的思维一下,这个佛为什么要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的这个含义,是不让我们住生死住涅槃,但是又不能够离开生死,离开涅槃,都是偏执。离开生死离开涅槃,与法身、报身、化身不能相应啊,因为离开众生就没有佛啊,离开涅槃就没有智,就没有觉性,那就进入妄见了。我们要知道法身就是报身,报身就是化身,化身是跟众生心相应的,报身是庄严跟利他是相应的,法身是自庄严。你不要涅槃,那你的法身自庄严了不可得,你得不到。如果你不度众生,你的这个报身庄严,你就得不到。你报身跟法身都不能相应,那你讲的不都是空话了吗?如果真正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定是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广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但是我们众生呢,往往要不就是住在那个体上面,要不就是住在这个体上面,在这边讲要度众生,又不能够发起觉性即无所住的体,上成佛道但是又不能发起利益众生的心,所以我们往往就偏执一边。因为你偏执一边,就进入大失,失去什么呢?在净土里面说,常寂光土跟你没有份,实报庄严土你又没有份,你就在方便有余土和化身土里面,方便有余土和圣凡同住土,在这里面安住着,法身、报身皆失故。你要不发起自利利他的心,你本身所想成佛的这个心就是错误的,不能够得到,你有大失。只有你从因地上发起自利利他的心,你就是妄执也可以,因为这是遮止之法。什么叫止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一定要这样做,发无上的菩提心。什么叫遮呢?就是说,这种做法虽然是妄的一念,但是这个妄的一念,与法身、报身、化身有一个相应的量。就像我们说,把一念功德回向于十方,其实回向十方的那一念是叫心量与法相应的那一念。虽然是妄念,但是我回向于法界这种果报跟法界是相应的。这一念虽然是妄,但从遮上面讲跟这个实相是相应的,只是众生执着了。如果你不发起这一念,你跟根本的实相都不能相应,那怎么能发起你觉的一念呢?

  能和佛心相应相会的根本之心是什么?何种情形下十方诸佛都是你的化身?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三辈往生中为何独独强调发菩提心?真发菩提心的难关何在?

  所以这一念发自利利他的心,跟你将来法报化有一个相通相融的这个体。如果你要是不跟它相应,不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发这个自利利他的心,那你本身跟佛陀全部的相融心融合的心就没有建立。那你怎么修行也没有办法得到,就是妄想我要成佛,也在妄想之中,根本跟佛毫无关系。因为佛陀就是一个自利利他的体,也就是说法身就是报身,报身就是化身。我们不要把眼睛盯着法身看,在经典上面讲得很清楚,你眼睛盯着法身、报身,而认为化身是虚假的,老盯着法身以为是那个样子的,其实这个观点就犯了一个错误。法身、报身、化身是一体的,讲到最后面还是讲到你现在。还是讲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体,这个体它是法身不离报身,报身不离化身的,还是那个化身里的自利利他的功德。佛陀的清静庄严,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这个智身还是要现前的。在你现量上的福德现前,不然哪有自利利他的功德呢?你怎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等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你说你有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肯定具足啊,为什么?十方诸佛皆是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方诸佛都是你的化身。如果你要是跟化身不相应,那十方诸佛怎么跟你相应?如果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利利他的心,是跟十方诸佛所有的三十二相相应的。从净土法门来讲,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还是要转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像妙法莲华经,龙女成佛一刹那之间,在空中把龙珠供养给佛以后,立即就在空中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化身就是智身。他的法身跟报身不可思议处是不可以在我们凡夫面前示现的,等你证到报身跟法身的时候,那是不可思议境界,绝对的境界。只有化身才是有相对量而说。如果你成佛的那一刹那,不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你是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在此方世界,还是在他方世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定会显现出来。

  我们一般人都认为,到西方极乐世界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佛陀八万四千相。你就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诸佛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东方世界、南方世界、西方世界、北方世界,相续成佛。你想一想,难道西方极乐世界不具备化身吗?不具备法身吗?不具备报身吗?法身叫无极之体,报身叫虚无之身,什么叫虚无?就像虚空一样,叫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就是法身。法身、报身、化身在西方极乐世界都具足了。如果你要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具足的话,就落于边地疑城里面。不管你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在此世界,一定要跟这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相应,也就是自利利他的心要相应。如果跟自利利他的心不相应的话,你就落于胎生。所以佛教在三辈往生里面讲道,叫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而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读大乘经典,深信不疑。这也叫发菩提心。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叫菩提心。所以上三辈都是要发菩提心。上上品也是讲发菩提心。唯有下六品或者胎生,没有发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不具足,那就麻烦了。所以要发起自利利他的心,不管此世界、彼世界,跟大乘第一义谛都是非常相应的。南摩阿弥陀佛。

----------------------------------------------------------------------------------------------------------------

更多常福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念佛成佛的原理,就是《观经》这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要真的明白这个道理,是心是佛,是心就作佛;是心是菩萨,是心作菩萨;是心是人,是心就作人。什么是人?五戒十善是人,你在十法界里,那个心就变成人,就作人。是心是鬼,是心就作饿鬼。鬼是什么?贪心。人贪心重,我们都说他那个人鬼头鬼脑,这个心已经作鬼了,将来他到哪一道?饿鬼道去。如果这个心要有嗔恚,嫉妒嗔恚,是心是地狱,是心就作地狱。一切万法不离自心,佛给我们说这个道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