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和维摩诘菩萨


2014/9/3    热度:277   

维摩诘经和维摩诘菩萨
  在浩如烟海的大乘经籍中,没有比《维摩诘经》更精彩、更神奇、更不可思议了。经文气势宏大,立论精辟,跌宕起伏,议论风生,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它是在家修行者,特别是知识分子为之倾倒、为之顶礼的一部正经。唐代诗坛巨星王维,就是以“维”为名,以“摩诘”为字,服膺之至,无以复加。至于维摩诘菩萨,其人如其经,同样令人感到神奇伟大,不可思议。而正因为有了维摩诘菩萨,人间佛经才发展得如此广泛深入,遍及千家万户。
  佛祖初转法轮之时,仅仅对身边的出家弟子示教,而且教义也只是追求自我解脱的上座部内容。但是整个阎浮提人民亿万,毕竟是在家的比出家的多,如果佛教信仰只是局限在出家僧徒圈子里,那么所谓“佛光普照”、“度尽众生”就是一句空话。而且三宝将无人供养、寺庙无人培修、经籍无钱刻印,佛经将脱离众生,难以为继。为此,佛祖特说《维摩诘经》,为广大在家信众大开方便之门,并且指出,在家修行不仅便捷通融,而且还能获得至高无上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果。这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在家居士、俗门弟子的信心,也把佛经推向社会、推向人间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维摩诘经》文古义幽,博大精深,以大乘菩萨思想为基本,批评狭隘利己追求个人解脱的小乘修行,宣扬普救众生,实现清静佛土的大乘利他教义。
  是经分为十四品,第一《佛国品》是为缘起,说佛在毗耶离庵罗园为三万二千菩萨、八千比丘说法时,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叫“宝积”的向佛陀请教:若要获得清静佛国净土,诸菩萨应当做何事情?佛陀欣然而答,说出一段石破天惊的妙语:“善哉,宝积!众生聚居之处,就是菩萨的佛国净土!因为菩萨只能随所化众生而获得佛土”。原来佛国净土不在天上,不在隔世,就在我们身边!佛陀还说:菩萨如果离开众生寻求佛土,好比虚空建房,终不能成;只有立足人间,绕益众生,好比空地建房,“随意无碍”,才能获得佛土。归根结底,菩萨之欲成佛、菩萨之为佛国,都是为了饶益众生、救度一切众生。这一段缘起,为下面维摩诘菩萨的出场和不可思议解脱作了铺垫。
  第二节《方便品》全面介绍了维摩诘其人其事。从经中得知,维摩诘原来是一个集人世百态的“大俗人”:他曾是白衣,又是巨商,曾为王子,做过大臣,是内官、是庶民、是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居士……是位“示现无常”的神奇人物。他有七情六欲,人世追求。他资财无量,眷属满堂,轻裘宝马,华饰美食。他喜读世典、搏奕游戏。既能入治政法,讲论学堂;又好入诸酒肆,声色犬马,甚至出入YIN舍,耽留勾栏。但是这位人间居士却能在俗尘万丈,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以速朽之身,勤修戒定慧,饶益众生,最终证得无上菩提,获庄严清静佛身。为此,维摩诘的现身说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他就是榜样、就是证明。红尘中芸芸众生从他身上看到希望、看到方向,不再为未能出家而烦恼,不再为俗家身份而自卑。在家修行照样无碍解脱,无碍获得如来身。
  第三第四为《弟子品》和《菩萨品》。维摩诘为教化众生,借生病众天人探视之际,向问疾者宣讲大乘思想。佛陀先后指派舍利弗、大迦叶等十大弟子及弥勒、光严等四菩萨去问疾,但他们都曾在佛法辩论中领教过维摩诘的厉害,因此“皆辞以不堪胜任”,无一敢去。最后,佛陀只好倩文殊菩萨代他率众前往。
  从第五品《文殊师利问疾》开始,经文进入精彩阶段。因“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功谈,必说妙法”,引得“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欲随往”。文殊只得率领众神,浩浩荡荡,前去问疾。维摩诘即以神力空其室,唯置一床,以疾而卧。难以置信的是,在方方一丈的居室里(方丈之名即源于此),文殊及万千菩萨弟子都安然入内,未见拥挤。大乘有“一粒沙中见世界”、“一粒芥子藏须弥”的说法,维摩诘已将它表现得淋漓尽致。文殊致问,引出维摩诘一段悲天悯人,以“度尽天下为己任”的大悲名言。他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菩萨)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愈则菩萨愈……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以众生痛苦为己之痛苦、以众生烦恼为己之烦恼、以众生疾病为己之疾病,这正是大乘菩萨利他品格的伟大之处。大乘菩萨的不舍修行,唯一目的就是解脱一切众生入于涅槃境地。维摩诘说到这里时,文殊所率众深之中,八千菩萨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六《不可思议品》渐入妙境。舍利弗久立思坐,维摩诘开导他:“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你是为求法而来呢?还是为床座而来?舍利弗不好意思地说:为求法而来。维摩诘笑笑,遂用神力向三十六恒河世界以外的遥远得近乎渺茫的须弥相世界,向须弥灯王借来三万二千个“高广严净”的狮子座。座高“八万四千由寻”(一由寻约四十里),相当于珠穆朗玛峰高的四十万倍。但这么多这么大的狮子座,竟然如悉包容在一丈见方的居室内,匪夷所思!这正是维摩诘的良苦用心,藉此宣示不可思议解脱力。
  第七《观众生品》,演示大乘空宗,破法执我执。维摩诘回答文殊“云何观于众生”时说:观众生如观水中月、镜中像、空中云、水上泡,一如虚空。文殊反问道:既是大众为虚空,你如何行使度脱呢?两菩萨的对答已进入极高境界,其间蕴藏着深奥的佛理。维摩诘所说的“空”,并非一无所有。如果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那就把大众、佛、法都否定了,这是佛教不允许的邪见。佛陀谆谆嘱告的“破三空”:我空、法空、空空,实质上是破我执、法执、空执。那些误以为空即虚无的看法正犯了“空执”。维摩诘并非认为众生就是虚无不实,水中月是天上月的反映,镜中像是镜外像的反映,空中云是虚的,而产生云的水汽却存在。水面泡沫瞬息消失,但产生泡沫的水依然常流。众生色相是虚幻的,而众生烦恼是实有的。因此维摩诘说菩萨应从除却众生烦恼入手,引渡众生入不生不灭涅槃境地。可是这些道理未能让声闻乘的舍利弗明白。于是天女出来散花,花到菩萨身上随即下落,散到舍利弗等声闻身上却怎麽也扯不下来。天女示导舍利弗太执著,比舍利弗变成天女,把自己变成舍利弗,证明色身如幻,众生男女无定相。这与《法华经》所宣传的,一切诸法,非男非女的教义完全一致。
  第八《修道品》表现了大乘菩萨为了教化众生而甘下地狱的崇高品格。文殊问菩萨何以通达佛道?维摩诘答:“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所谓“非道”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贪道、嗔道、痴道。地藏菩萨有一句掷地有声的名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诸菩萨只有示现于非道,才能解脱大众于苦海,转烦恼成菩提,转色身为解脱身,获无上正等正觉。第九《入不二法门品》是全经精髓所在,维摩诘向八千菩萨发问,什么是不二法门?法自在等三十一位菩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维摩诘不以为然,众菩萨只好请文殊定夺。文殊高出众见,一语道破:“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不二法门”。文殊又问维摩诘如何是说,维摩诘长默不语,文殊大为赞叹:不著文字、不著语言,这才是真正进入不二法门!于是,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
  第十至十二为《香积佛品》、《菩萨行品》和《阿閦佛品》。基于不二之理与行,维摩诘请饭香土、手接大千、室包乾象,频频示以不可思议之迹。僧肇对此经有一段极其精辟的概括:“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用,语宗极则以不二法门。凡此众说,皆不思议之本也。”
  第十三《法供养品》和第十四《嘱累品》是结束语。佛祖指出此经功德“诸佛菩提皆从是生”,如善男子善女子信解受持,读诵修行,深心供养,则彼之福德百千亿劫说不能尽。最后佛祖将此经定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付法弥勒,嘱其流通。现将第十品中的菩萨行八法引录如下,作为结语,亦以持修者共勉:
  “一、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二、代一切众生受主苦恼;三、所作功德,尽以施之;四、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五、所未闻经,闻之不疑;六、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八、恒以一心,求诸功德”。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给我们讲,没证得阿罗汉以前,别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么能相信别人?这个世间人,全都是虚情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当真,你亏可吃大了! 世间种种的境缘,一切人事物,平常看得愈淡愈好,不要认为看得这么淡,好像这个人绝情寡义,但是往生容易。爱情不是好东西,生生世世害我们;害得这个样子,还舍不得离开它,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觉悟。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当然要把爱情放下,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