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 释“生即无生门”之六


2014/9/4    热度:237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 释“生即无生门”之六

 

  (续释:第二、生即无生门)

  【第二、无相观者,相即无相也。何以故?法离相故!经云:“法离于相,无所缘故。”又经云:“一切法皆空,无有毫末相,空无有分别。”由〖又〗如《虚空有门论》云:“无性法亦无,一切皆空故。”观如是法,离情执故,故名为观。】

  下面接下来释“无相观”。

  文云“无相观者,相即无相也。”“相”者,谓一切诸法皆乃因缘和合而起,起者即是相耳;“无相”者,谓诸法性空故,则相无不尽,相无不尽故,即是无相耳。今以性空即是缘起,缘起即是性空,故曰“相即无相”。

  “何以故?法离相故。”谓以诸法皆无性故,所以一切法离相也。

  下又多引经论作证,今总述其义,谓:一切法既离于相,则一切法皆空;皆空故则无有毫末相可得;既无毫末相可得,故唯是空而已,既唯空故,故一切诸法亦不可得;诸法既不可得,故无有分别可生耳。此亦即是说,所谓“无相观”者,即是无分别观也。

  若能如是行于无分别观,方能离于凡夫情见分别执着系缚;离于凡夫情见分别执着系缚,即名为无相观。

  【问:一切法皆空,云何成观耶?答:只以一切法皆空故,是故得成观也。若不空者,即是颠倒,何成观也。】

  由前云当观“一切法皆空”以离情执,心有不解而生疑,故今问曰:“如果一切法空,如何能够成观呢?”

  此中问者意谓:观者必有能观、所观,即以能观之心,观所观之境。故有此一问。

  不知若分能观、所观者,则所谓的“观”者,只不过是意识心在取相虚妄分别而已。

  何谓之观?所谓观者,心不随分别即谓之“观”;又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即谓之“观”;又离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谓之“观”。作如是观者,即名为“会色归空观”也。故文中答云:“只以一切法皆空故,是故得成观也;若不空者,即是颠倒,何成观也。”

  因为不空者,但是意识心在取相妄生邪执分别耳,既是虚妄邪执分别,又怎能成就正观呢?《金刚经》亦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故不明法空,则举体虚妄,但是颠倒耳,又何能成就正观呢?

  “会色归空观”者,谓会集一切色法均归于真空性。此有四门:

  1、色非断空门:谓幻色并非断灭空,而是举体皆真空。

  2、色非真空门:谓实色并非真空。

  3、色空非空门:谓实色与断灭空皆非真空。

  4、色即是空门:谓色空二者均无体性,故即是真空。

  这里亦顺便介绍一下与相始教对应的“明空即色观”,“明空即色观”者,谓真空即是一切色法之本性。乃彰显凡是真者即是俗假,此系由事物之本性而言真空。亦分四门:

  1、空非幻色门:谓断灭空不即是幻色。

  2、空非实色门:谓真空不即是实色。

  3、空非空色门:谓真空并非断灭空与眼前实色,而指真空之本性。

  4、空即是色门:谓说空无我理者,由于空色相即之故。空,即真空;色,则兼幻色。

  【问:作如是观者,治何等病耶?答:治上执法之病。何者?法实非有,妄见为有,由妄见故,即谓真如、涅槃可得,生死有为可舍,为斯见故,是故成病。今知法空,如法无谬,故成于观。故经云“如如与法界,菩提及实际,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等。又经云:“以无分别空,故云观也。”诸法皆空,相无不尽。略申纲纪,准以思之。】

  前面已经具体开解了如何修真空观法,而这里则点出修此观之目的、作用。亦即文中所云“作如是观者,治何等病耶?”答:“治上来执法之病。”

  今何故言“治上来执法之病”耶?谓因前“法有我无门”,但空人我,只得人无我智,而未空法我,故不得法无我智,而今大乘始教“生即无生门”者,则特破法我执,令得法无我智也。

  “何者?”征起文句也。下则具体释曰:“法实非有,妄见为有,由妄见故,即谓真如、涅槃可得,生死有为可舍,为斯见故,是故成病。”

  因为一切法缘生性空,元非实有,而迷人不如实知,妄见为有,譬如目有幻翳,则会妄见虚空生花,而虚空实无生花;又以妄见故,便谓有真如、涅盘可得,有生死有为可舍;由于这种妄见,是故妄执成病。

  “今知法空,如法无谬,故成于观。”谓如果知道诸法缘生无性,性空无相,便不起妄见,既不生妄见,则不见有,亦不见无,有无双遣,心不随分别,则一切法如如无碍,不二不异,如是修观,便得成就无生观与无相观耳。

  下则引经证也。

  经云:“如如与法界,菩提及实际,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

  “如如”者,“如”谓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若彼此之诸法皆如,即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体也。诸法皆如者,则法界亦如,菩提亦如,实际亦如,种种意生身亦如。换句话说,一切诸法、法界、菩提、涅槃、实际、种种意生身,皆是同一理体,不二不异也。

  “菩提”者,华译为觉,乃指能觉知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断尽烦恼的人的大智慧;旧译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

  “实际”者,亦名本际、真际、真如等,谓真如法性为诸际极,故曰实际;又极真如之实理,至于其穷极,谓之实际。

  “意生身”者,又作意成身、意成色身等种种名。彼非父母所生之身体,乃是初地以上菩萨为济度众生,依“意”所化生之身,故名意生身。“意生身”具有三义,即:一、遍到,二、速疾,三、无碍。之所以具此三义,因意生身乃随意受生,不受业系故。

  又据《楞伽经》(卷三之一切佛语心品)所载,菩萨有三种意生身,即:

  一、三昧乐正受意生身,三昧为梵语音译,以定性为乐,异于苦乐等受,故意译为正受。谓“三昧乐正受”,乃华梵双举。谓第三、第四、第五地菩萨修三昧时,证得真空寂灭之乐,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故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二、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谓第八地菩萨觉了一切诸法自性之性,如幻如化,悉无所有,以无量神力普入一切佛刹,迅疾如意,自在无碍,是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

  三、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谓第九、第十地菩萨觉知一切法皆是佛法,若得一身,无量身一时普现,如镜中之像,随诸种类而得俱生,虽现众像,而无作为,是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今如如、法界、菩提、实际、及种种意生身,皆唯心所造,唯心所现,是乃唯是一心。故经云“我说为心量”。

  又经云:“以无分别空,故云观也。”若当下心无分别,则最初一念无明心不动;最初一念无明心不动,则诸法本初不生;诸法本初不生,则但是真空理体;但是真空理体,则无有各各差别相;既无各各差别相,则相无不尽;既相无不尽,则虚妄分别执着不生耳。此乃约真空绝相观之“会色归空观”而言也。

  “略申纲纪,准以思之。”“纲纪”者,纲要也。文义显见,不再多做解释。

  【前门则得人无我智,此始教菩萨则得人、法二空,亦名法无我智也。】

  文义显见,亦不赘言。

  至此,则就解释“生即无生门”完毕也。

----------------------------------------------------------------------------------------------------------------

更多华梵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 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不回向,你所修的福报、功德是有范围的、有限的。一回向,你的福德、功德变成无限的。做任何善事都回向,则功德无量。一切善根悉皆回向,供养功德才能圆满。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