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宗文集:略论三论宗的诸法实相观(法清)


2014/9/4    热度:346   

 三论宗文集:略论三论宗的诸法实相观(法清)

   略论三论宗的诸法实相观

  法清

  闽南佛学

  三论宗的基本观点:就是认识一切法都是相待相成,互相依赖,互相转化的客观必然规律,主张一切法缘起无自性。无自性即是性空,而性空缘起是无所得的中道实相。用这种理论总述世出世间的诸法。字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而得生起,人体亦是众因缘和合的产物,所以叫‘缘起”或是“缘生”。由众多因素组成的物体,是不能永恒生存和独立不变的。缘起与性空是事物的一体两面,说缘起的存在就是本自性空,因性空而显示缘起法,而不是除掉缘起法而说空,或除掉性空而谈缘起,缘起无自性就是毕竟空。此空韭不是抹杀一切,也不是世俗所谓虚无的空,而是毕竟离世俗之言说相、心缘相。若从思想与行为的净化中破斥情执,则一切言说都不能表达,一切思想所不能考虑的。但是众生迷情不悟,执一切法实有,或是堕于常见与断见,不能彻知诸法之实相,所以圣者为了破有情之执,显示正观而随顺世俗的常识,广说缘起有诸法。但自性本空的理论,建立在一切因果罪福以及凡圣的流转和还灭的基础之上。如《中论》说;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又《维摩诘经·佛国晶》云;“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

  三论宗认为宇宙万法都是空无自性,因为有性空才有诸法的:幻化相,若无性空此幻化(假)相则无所见。这种论调在一般没有接触到中观学的教内和教外人士是不能接受的。在他们认为事物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怎么能够从无变有?如牛中无羊,如何能从无羊中生起有羊,他们对三论的理论简直是无知到了极点。在未明白“因性空而假有相”之前必须对缘起与性空有着明确的认识。缘起与性空的定义前面已说过,至于如何“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我们举个既简单而又通俗的例子。如人的一生,分为婴儿、儿童,青年、壮年,中年、老年等几个时期,那么此中没有性空则不须要经过这些时期,因为无性空则是实有。实有的定义是永恒不变,不可毁坏,那么我们人体如若是永恒不变,则青年永远是青年,老年永远是老年。而其实则不然,人必须经过从儿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从老年到死亡这个必然的发展规律。所以佛说;“人有生老病死,物有生住异灭。”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其本自性空,非是永恒。

  三论宗一直强调缘起与性空是统一的,不离性空而有缘起的诸法,虽有缘起的诸法也不碍于毕竟空的中道实相。

  为了阐述三论宗的诸法实相观,现将三论的“八不”思想阐述于下:一、诸法无生灭相

  生与灭在常人看来,它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有人说:“一切事物都在运动。”有运动必有生灭,为何说诸法离生灭相呢?龙树在《中观论颂》中说:“诸法不白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诸法自生本身就是矛盾的,人凡一事物的生起必须要有能生与所生,然既有能所之别,则不为自生。事物自不能生,他亦不能生。因为此法是由彼产生的,彼此就有密切的联系,决不能看为截然无关的别体,·别体的他能生是决不可能的。事物白不能生,他不能生,自他和合更是不能生。这好比一个瞎子不能见,众多的瞎子合起来同样的还是不能见。龙树以此自、他、共的不生来说明诸法无生灭相。

  《十二门论》以三时破除诸法有生见,颂曰:“生果则不生,不生亦不生。虽是生不生,生时亦不生。”这就是说生厂不再生,如果说果体已经成就还有生,那么则生又复生,无穷无尽的往下生就犯了无穷过,所以事物已生不生。那么未生生呢?亦是不可。所谓生,必须要有一个法的形成然后才能生,如大牛生小牛,若大牛的果体都还未生,那它如何去生小牛呢?所以事物未生不能生。由以上的己生不生,未生不生而推到生时更是不可得。所谓“生时”是赖于生而言,虽已生未生不生何有生时可说。从时间来说是依事物而假施设的,事物的本身都是空无所得,本无所生何来个对幻像起分别的时间生呢?若硬要说生时生,那我们可以看看时间的本身是何物。时间是迁流不息,此时非彼时,前念非后念,都是在一瞬间的变化,如何生呢?若是说早晨八点十五分八秒生,那时间已经过去。时间犹如瀑布,前水非后水,一刹那就过去,所以生时是无法确立的。生的时间都不能确立,何以谈生时生呢?

  诸法之不生灭不只是三论宗的论典在阐述,许多佛经亦有提及。《思维略要法》云:“一切诸法毕竟清净,非诸佛圣贤所能令尔。但以凡夫未得意观,见诸虚妄之法有种种相,得实相者观之如镜中像,但圣人眼,其不生亦无有灭,如是观法甚深微妙。行者若能精心思维,深静实相不生者,即便可得无生法忍。”(见《新修大藏经》经集部二300P)

  又《佛藏经卷上·诸佛实相品》世尊告诉舍利弗说:“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甚为希有,所以者何,无名相法,无念无得,亦无有修,不可思议,非心所依无有戏论,非是戏论所可依止,无觉无观无有所摄,不在于心非得所得,无此无彼无有分别,无动无静本来自空,不可念不可出,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如是无名相法以名相说,如是舍利弗,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诸法本自空寂无有生灭,更无圣凡分别,但痴迷众生妄心而起分别诸相,视事物有生亦有灭,佛陀为了度化有情以“无名相法以名相说”,旨在令众生悟入无生之理。二,诸法离常断相

  “八不”主要是说明“不生”的道理,不生之理若能明确地掌握住,其余几种都比较易懂。

  “常”与“断”是凡夫众生的两大偏见。常的定义是恒常不变,不可毁坏,断即是“断绝永无”。

  《中论颂‘观行品》云;“诸法有异敌,知皆是无性,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一切渚法刹那生灭变异,任举一法都是缘起,本自空寂没有永恒不变的物体,如入有生老病死,物有生住异灭,此是事物之发展规律。事物都是在刹那的变动,无有常住之自性,故世尊云,  “诸法无常。”常人闻及诸法无永恒不变,则生起断灭的念头,这都是不明中观宗所说的诸法皆空,而不碍幻有,以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的奥理所造成的。《维摩诘经}云:“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业果亦不亡。”虽说空亦没有抹杀因缘果报。青目大师以问答方式问曰:“若不常则应断。答曰:“不断,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断,如从谷有芽,是故不断,若断不应相续。”从谷子生长出芽,从芽的生长而结成谷子,这谷子能变成芽,故说它无常。若说无常即是断,那么芽与谷没有任何联系,不需要谷子而能有芽,所犯的错误同于主张没有鸡而有蛋。鸡与蛋虽然是两种东西,但二者是不能区分谁后谁先,没有鸡则没有蛋,没有蛋同样的是没有鸡,鸡与蛋虽然是各别,但二者是互相关系的,所以诸法不能说有常有断。

  又如人体,从婴儿到老人这一期生命是一个变迁的过程。因无常故,由小变大。若说这无常的变异则为断,那从婴儿到老人则无一丝毫生命的关系?实则不然。

  最早产生“断常”思想的可追溯到释迦牟尼生活时代的六师外道。吉藏大师在《三论玄义》一文中,把印度所有的外道归纳为四种:一、计邪因邪果,二、执无因无果,三、立有因无果,四、辩无因无果。六师外道中有一位叫未伽黎拘舍罗,他就是主张“无因无果”。  《三论玄义}云:  “问云,何名为无因无果?答曰,复有外道,穷推万物,无所有籍,故谓无因。而现睹诸,当知有果,例如庄周魍魉问影,影由形有,形因造化。造化则无所由,本既自有,即末不因他,是故无因而有果也。”吉藏在此所指之外道即是未伽黎拘舍罗,此人认为宇宙和一切有生命的物类都是由灵魂,地,水,火、风、虚空,得、失,苦,乐、生,死十二个元素所构成的。地水火风是纯粹的物质,虚空是其它元素赖以成立的场所,苦乐、生死等等是独立的精神元素灵魂存在于地水火风中,也存在于动物等等有机物中。各种元素的结合是一种自然的,机械的、无关系的(无因无果)结合。

  吉藏针对他这种思想而发难说:“夫因果相生,犹长短相形。既其有果,何得无因?如其无因,何独有果?若必无因而有果者,则善招地狱,恶感天堂。”这段大义是:因与果的相生好比长短相比一样,有长必有短,因短而显长,因长而区别出短。事物既然有果,怎么能说是无因呢?如果没有因怎么能有果的独立存在呢?假设一定要说没有因而有果的存在,那么做善事的下地狱,做恶事的就会上天堂,如此一来则因果不明,黑白颠倒。

  这种外道否定了前因就犯断过:去之见,此外还有断未来见之外道,就是提倡有因有果,这是六师外道之一的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所提倡的“顺世论”。《三论玄义》云;“问云,何名为有因无果?”答:“断见之流,唯有现在,更无后世。类如草木,尽左一期。”他们认为一切有情均由四大和合而生,命终以后还是归还于四大,人的灵魂与肉体是不可分开,灵魂只是肉休的属性。“身坏命终,断灭消失,一无所存。”他们认为没有天堂与地狱,也没有前后世的轮回。

  吉藏针对这种外道引用《七女经》云:  “如雀在瓶中,罗毅覆其口,敖穿雀飞去,形坏而神走。”吉藏大师为了进一步说明道理,又引用慧远大师对这段话的解释云:“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前薪非后薪,则知指穷之术妙,前形非后形,则悟情数之感深。不得见形朽于一生,便谓识神俱丧,火穷于一木,乃曰终期都尽矣,”吉藏引用这段火传薪(柴)的事情来说明因果轮回的道理,一期的生命就象一薪,前薪烧尽,后薪继续,薪(躯体)虽断,火(生命)犹传。不能认为火把一根木头烧完了,火就没有了。人的生命亦是如此,不能说这期的生命一结束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种“断常”的思想继六师外道后的佛教内部亦有,如萨婆多(说一切有)部认为一切诸法宇宙森罗万象的本质,恒于过去在未来三世都是依然存在,这就是执常,大众部执于断,认为“三世无”。

  诸去依因缘而起只是假名,不可说定有因缘和合先后,亦不可说定无因缘和合先后。虽世谛假名说有常断,而假常不可名常,假断不可名断,不常不断为诸法实相之中道。三、诸法离一异相

  《大智度论》云:“诸法从因缘生,无有实法,但有相(幻化相)而诸众生取是相,著我,我所。我今当观是相有实可得不?审谛观之,都不可得。何以故?诸法无我,我所故空。空故无男女一异等法。我所中名字是一是异,以是故男女一异法实不可得。”诸法缘生本自空性,但有幻化的假相,众生不明诸幻化中,无有实体。而执著有实法可得,所以于虚妄分别诸相。在于其中执著有我和我所,分别男女一异之相,不得悟诸法之实相。

  男与女从实相的角度看是不一亦不异,何以故,男女皆是缘起幻化的产物,此中无男性与女性可得,若有男女性可得,则不是自性空,凡物自性不空则无物可言。男与女是相互相成的假合概念。以有男故而显其为女,反之,以有女故知其为男。

  《十二门论·观一异门》云:“相及与可相,一异不可得。”相与可相,就是能相与所相,既有能所的差别故非一。如大牛是能生,小牛是所生,但大牛与小牛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不能说为一体。如果说相与可相是异,同样是错误。如大牛生个牛它们之间必须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若不然,大牛生小牛,而小牛则不象牛。所以《三论玄义》云:“夫人类生人,物类生物,人类生人则人还似人,物类生物,物还似物,盖是相生之道也。”因果的相生还不能有各别不同的事物。在古印度有些外道认为宇宙万法都是大自在天所生。万物如果毁灭归还于大自在天身上,所以宇宙的一切事物部由大自在天来运转,来支配。如果大自在天发起了瞪恨心,那么一切众生都要受苦,如果大自在天高兴,则六道的众生道能够欢乐。他们这种论调就是违犯到因果相生不异的道理。我们前面有举《三论玄义》例说:“人类生人则人还似人。”如果说大自在天能生万物,那么万物则无别相,都是一个样子。因为由大自在天生出来的东西不可能有多样。如羊生出来的不能是马或狗,人生出来的不能是鸡和鸭。因为因果的相生不能没有关系的因果法,所以由大自在天所生之物应该是一样。因为大自在天是一因,一因是不能生二果。如种瓜只能生瓜,不能在生瓜的同时又生豆和麻。

  再者,若大自在天能生万物,那么万物则同大自在天相似,万物与大自在天应该是如子像父一样。而实不然,万物各有不同的假相。四,诸法无来去相

  ‘来去”是事物的运动相,在一般人都是这样认为。如唯物辩证法就是认为事物都在于运动,这与佛法中的世俗谛具有相似处。但在《中观》的八不中道中是不允许这种观点存在,因它偏于动相。中观者认为诸法是不来不去,不能说是动态,又不能说是静止。印顺法师在《中观论颂讲记》有一段话:“从无性的缘起上说动静相待而不相离。僧肇的《物不迁论》就是开显缘起的即动即静的问题。一切法从未来到现在,现在到过去,这是动。但是过去不到现在来,现在在现在,并不到未来去,这是静。三世变异性可说是动,三世住自性可说是静。所以即静即动,即动即静的,动静是相待的。”

  ‘去”和“来’在《中观》中偏于破去不破来,所以现在先明去之不可得。《颂文》云:“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已经去则无去,这好比我从厦门回东山小庙,在厦门同学问“你要回去啦?”我说“是的。”那等我从小庙返回厦门时,小庙的人亦问“你要回去啦?”我同样的回答“是的。”那么请问我究竟是去那里?是以那个去为去呢?无法说清。但若要说有去,那么则有两个去,所以说已去不去。若说未去那去是不可能。所谓去必须要有此法发动到彼。如我要去小庙,但人一直住在厦门,那能说我去了小庙吗?离开以上的已去,未去、无有去,从而就能推究到我去小庙的去时更是无从谈起。因为去时是根据已去未去而立的,通过这三时说明了不去。事物不去则不来,所以去之法不成,来之物亦不存。

  不去不来和前面的不生不灭的道理是相似的。生就是来,灭即是去。生与死(灭)在常人看来是了了分明,生即生,,死即死。但从诸法的实相透视,一切法宛然寂静,无所谓生亦无所谓灭。人的生是死的开端,死亡是生的标志。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从世俗的眼里确有此事,但胜义谛则无生无死,无来无去。远离一切分别执著,若有分别则非实相;目。故《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云:“善男子,若诸菩萨得闻增上无分别法,住无分别心,即一切分别相,离此言无分别者。应先了知从初自性有分别相,分别相者谓取舍十二法,即此取舍是自性分别,由此即起有漏事相,以有漏相故即有五取蕴……。”中观的破生灭等八种,其所破者即是有分别的自性见,有自性则一切法不能成。

  八不即是中道实柜,亦即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理论。所以吉藏在《中观论疏》中说:“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方等之心髓,定佛法之偏正,亦得失之根源,迷之即八万法藏冥苦夜游,悟之即十二部经如对白日。”由此可见“八不”在佛法中的地位。要通达大乘的真实教义,就必须深入“八不”的妙理。八不是总破一切迷情,别破众生心之所行事。一切大小内外都是有所得,生心动;念都是堕于此八事中。中观者从诸法实相以正观智观此八事迷情不能成立,偏邪既破,中道实相之理则得显不。

  所以龙树菩萨的代表作《中观论颂》就是以“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的八不思想为其标宗明义,又用此八不中道来区别小乘的有生灭论,显示大乘的无生灭论。

  八不中道可说是佛陀的甚深法藏,是最殊胜、最了义的无上法门。故龙树大师于《中论》赞叹说;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综观三论宗的思想体系无非都是在于阐述八不奥理,然而阐述此理的旨意是在于欲令众生得入佛境。大凡一位修习佛法者,若不踏入此八不大门将会遗憾终身,无缘进入圣地。无论是修净、习禅、持律,都是要以“缘起法无生无灭”的中道观为指导思想,否则,就不能得到佛法的最高境界—一佛果。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 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不是一定要你出家,也不是让你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一个正常生活的人,一个善良的人,懂得用佛法降伏自心、调柔安静,消除贪婪、傲慢、嗔心等烦恼,做个有正能量的人。 ​​​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