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文集: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上)(印彬)


2014/9/4    热度:420   

 华严文集: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上)(印彬)

   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上)

  华严专宗研究所院友 印彬

  壹、前言

  《华严经》云:“若能成就四摄法,则与众生无限利”佛法深广无边,有胜义谛与世俗谛,有了义与不了义,各随众生所需而因应之。娑婆众生难调难伏,四摄法是四种度化、摄受众生的方法,菩萨在随化度生时,若能具备善解的能力,运用种种的善巧方便,令佛法体现于众生的生命中,如此就能增进人际关系。在印度佛教大乘菩萨道中,菩萨道的主要内涵,是指慈悲与智慧。就《华严经》〈十地品〉(又称《十地经》)而言,即是以此二者为前提来论述菩萨道,大乘菩萨道的立论基础,首先,以《十地经》为切入点,本文将以〈十地品〉为主来探讨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连。

  贰、四摄法之意涵

  四摄法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法,众生根机千万种,所以佛陀慈悲开演八万四千法门以摄化之。值此工商业社会,科技一日千里之际,具备四摄的善巧,就能流露出佛教慈悲为怀的亲和力。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六:

  言四摄者即摄化之方,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布施是摄缘与彼资持故,爱语是摄体正示损益故,利行是摄处安住善处故,同事谓释疑令彼决定故

  布施是与众生广结善缘的最佳方法,爱语是能让人感到友善,利行能让众生卸下心防,同事则让众生实际感受。

  一、布施

  布施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以种种钱财、物质施予众生,这是一般人比较容易做得到的,广行布施能够培养福德,帮助我们消除我执、破除悭贪、远离忧恼,如此种种最终目地就是达到烦恼的止息。如《大般涅槃经》卷二:

  布施者获福慈心者无怨,为善者消恶离欲者无恼,若行如此行不久般涅槃

  又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中作转轮圣王,安立众生于十善道,亦以财物布施众生。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无量千万世作转轮圣王值遇无量百千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若能圆满的受持布施法门、檀那波罗蜜,以财物施舍于众生,引导众生修行十善法门,将来能招感亲近无量诸佛的因缘,也能感得来生受人供养、礼敬、赞叹的美好果报。如《般泥洹经》卷一:

  佛言:我若喜好布施者后无怨畏、多得称誉、善名日增、众人爱敬、人能无悭、仁慧为智,如是无垢安隐生天上,诸天相娱乐。

  又如《菩萨本缘经》卷一:

  若心狭劣者虽多行布施,受者不清净,故令果报少,若行惠施时福田虽不净,能生广大心果报无有量

  再如《渐备一切智德经》卷一:

  欲化众生布施饮食,先救饥渴发于四恩悦乐有力,奉上敬中愍顺其下惠施仁爱。

  以上引文中启示了我们布施需以欢喜心、广大心、心无所畏的施舍,为众生解除烦恼,进而生起善净之心,帮助众生在遇到困境时、甚至协助众生在面对恐惧时能够免除怖畏,令其无惧、无畏、安心、而欢喜。菩萨度化众生行布施时,若须财施,则行财施,若乐法施,则行法布施;若众生心怀怖畏,便应施予以无畏施。

  二、爱语

  爱语是一种赞叹随喜、谅解关怀、庆贺慰问的言语。菩萨依众生之根性,善言慰喻,从言谈中流露出温和、柔软的悲心,使其充满信心、欢喜,与众生结善缘,成就普度众生的目的。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十六:一切爱语,谓慰喻庆悦胜益之言。

  又如《长阿含经》卷十:云何四法向善趣:谓不恚语.不怖语.不痴语。

  又如《杂阿含经》卷二七:随宜奉事软言爱语,端心正念发王道意心无违越。

  在原始佛教中,佛陀教导弟子修行的方法非常简单,告诉弟子们朝向善趣修持善法,就是不讲嗔恚语、不讲令人恐怖、令人增长愚痴的言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七一:

  沙门正行精进戒品清洁多闻解义,常起正念心性调柔寂静无乱恒为爱语,勤修诸善远离众恶,于自不高于他不蔑,离粗恶语远无义言,不舍念住其心调直,能断暴流善拔毒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

  佛子!菩萨成就如是忍法,假使有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众生来至其所,一一众生化作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口,一一口出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语,所谓不可喜语、非善法语、不悦意语、不可爱语、非仁贤语、非圣智语、非圣相应语、非圣亲近语、深可厌恶语、不堪听闻语、以是言辞毁辱菩萨。……虽遭苦毒应当忍受,为慈念众生故,饶益众生故,安乐众生故,怜愍众生故,摄受众生故,不舍众生故,自得觉悟故,令他觉悟故,心不退转故,趣向佛道故。

  身为行者昼夜六时当中都应正念现前,行为举止都要能够令众生产生欢喜心、增长福慧,爱语之中含笑,远离颦蹙;发词有义能称佛法如实之义,凡有所说不欺侮人,所言必定是种种乐说;以柔软语令众欢悦、容色宽和能使他人亲附,随义而说能令闻者悟解而得到法益;随众生根性远离虚妄心无偏党平等说法,如此令众生离一切恶,断贪、嗔、痴、憍慢等而安住于忍辱柔和之中。

  三、利行

  利行也就是利益众生的行为,菩萨以身、口、意三业种种善巧方便之善行,利益众生,使其欢喜信受佛法,即是利行。凡利益众生之事,皆尽力而为,以冤亲平等的大慈悲心调伏摄受,使众生信乐佛法。

  若有众生其性难调,闻是法已心未调伏,即为宣说八万四千诸三昧门,如是妙法皆自利行。善男子!我为调伏一切有情说如是法及以无数善巧方便,现种种相教化众生,善男子以是义故一切人天普称如来名为导师。善男子!未来现在诸佛世尊悉皆修习八万四千波罗蜜门。

  《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二:

  第三对治修行增长分中有二:初护烦恼是异凡行亦自利行。二护小乘是异二乘行亦是利他行

  修行就是修正行为,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将所学佛法要能够使的上力,也就是要能断烦恼,自己有了对治烦恼的体验,才能引导众生对治烦恼。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八一:

  菩萨摩诃萨能以利行摄诸有情。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于长夜中种种方便,劝诸有情精勤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余种种殊胜善法常无懈废。

  利益众生除了种种方便以外,还要努力不懈,及在努力中培养禅定培养耐力。

  四、同事

  因应众生不同的根性和习气,与其共事或作修行助伴,除了布施、爱语、利行三种方便法门,更进一步与其同行,随其所乐。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以慈悲、智慧,与众生同行所好之事,循循善诱,令其趣入道果。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

  与彼同事不念苦,饶益众生令安乐

  另外在阿含经中也提到,修持同事所得到的果报,能够守护众生的慧命,令众生行善去恶。如《长阿含经》卷十一:

  佛告善生有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为四亲可亲。

  又如《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六三:

  别地行中不舍众生修道品故同事偏多,摄报果中破众生身见者

  菩萨成就众生,主要目地就是协助众生受持禁戒,清净身口意护持法行,亲近修学大乘善知识,以大悲心施舍于一切,一心愿趣种种庄严的诸佛。

  云何菩萨摩诃萨以同事摄诸有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胜神通及大愿力。现处地狱傍生鬼界人天等中。同彼事业方便摄受。令获殊胜利益安乐。

  《新华严经论》卷十四:

  明佛于生死中皆能同事真俗不碍故立不思议者,叹佛道满行终总无功用任运利生,以智自在非想思意议可度量故。

  以上两段经文表示菩萨修学佛法,将自身奉给一切诸佛所累积的善根回向众生,令一切众生安住于清净心中。以一切智慧宝长而自我庄严,调伏摄受众生一切众生,令其远离一切诸不善业,令一切众生得不坏眷属而能摄持诸佛正法。令一切众生成为如来清净弟子,成就灌顶菩萨之地,令一切众生悉为诸佛之所摄护,远离一切诸恶知识,以殊胜的神通大愿力守护地狱傍生鬼界的众生。

  参、四摄法与菩萨道之关联

  《华严经》对菩萨的定位,在〈十地品〉作了明确地定义,所谓:

  若众生厚集善根,修诸善行,善集助道法,供养诸佛,集诸清白法,为善知识所护,入深广心,信乐大法,心多向慈悲,好求佛智慧,如是众生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接著,又云:

  为得一切种智故,为得十力故,为得大无畏故,为得具足佛法故,为救一切世间故,为净大慈悲心故,为向十方无余无碍智故,为净一切佛国令无余故,为于一念中知三世事故,为自在转大*轮广示现佛神力故,菩萨摩诃萨生如是心。

  接著,又云

  诸佛子!是心以大悲心为首,智慧增上,方便所护,直心深心淳至,量同佛力,善决定众生力佛力,趣向无碍智,随顺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度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菩萨发如是心,即时过凡夫地入菩萨位。

  以上三段引文中可看出是一贯连接的,从三段引文中,可以得知入菩萨位所应具备的条件:发菩提心→得一切种智→以大悲心为首。也就是说,所谓菩萨道,是指发菩提心得一切种智成佛,而此等过程是以大悲心为首。因为大悲心,所以发起菩提心成就佛道,而整个的实践历程即是菩萨道。以上三段引文,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出所谓菩萨道,其实不外乎指慈悲与智慧,因有大悲心所以能发起菩提心;因有智慧才能圆满佛道。

  《大般若经》说:

  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

  菩萨为了广度众生而遍学一切法门。一切智智是以正觉为本的究竟圆满的佛德,一切修福修慧的法门,都依此而修学。学佛之人心心念念,都应与无上菩提相应,无上菩提有殊胜德相,及无边德用能生起对于无上菩提的愿乐。一切智智的相应作意,就是菩提愿菩提心的别名,大悲也就是慈悲、慈悲喜舍,见众生有苦痛而想度脱他,就是悲;见众生没有福乐而想成就他就是慈。菩萨的种种修学,应从慈悲心出发,以慈悲心为前提,有了慈悲才能成就一切福德智慧的菩萨行。无所得的般若慧不执著一切相的真空见,也就是孕育于悲愿中而成长的空慧、大方便,有了四摄的善巧方便,所成就的慈悲行,就能圆满无上菩提佛果。

  (待续)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 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弘法利生,不是普通的慈善事业,修的是大福报,要随缘,不能攀缘;稍有一点攀缘,我们心不清净,纵然弘法利生,也是世间有漏的善法,也是有漏的福报。有许多人听说佛门修福,得福最快,而且最大,一本万利,舍一得万报,大家都到佛门捐钱。捐了之后,自己也没有发财,也没有升官,就认为这个钱财白白地丢到水里去了,这是什么?这是用不善的心去做善事,所以他的果报很小,微不足道。心量大,修善决不求果报,果报来得特别快,也特别大。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