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四)
2014/9/4   热度:388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四) 观自在菩萨 从「观自在」起至「菩提娑婆诃」止共二百六十字为经文正文;从「观自在」起至「照见五蕴皆空」句,是明菩萨行深般若,工夫得力的境界。 「观自在」三字是别名。「菩萨」二字是通名。例如「法师」是通称,「某某德号」是别名。先讲别名:「观自在」——即是观世音菩萨。「观」,是观照,即能观之智(「观」读去声,是了达的意思,不可作观看解)。「自在」是解脱无碍之义。 现在先解释这位菩萨建立名号的由来,然后再说明「观」与「自在」的意义。观音菩萨何故称为「观自在」又名「观世音」?观音菩萨圣号,其内在含义有二:一是因中自利的修行工夫,二是果上利他的度生大用。 一、 因中自利: 是说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用般若妙观之智,由耳根一门深入,背尘合觉,思维修习,而入三摩地(正定),故能闻声不循声;闻世间一切音声,不起妄识分别,所以能够反闻自性,不被声境所转,得到耳根圆通,因而被称为「观世音」。这是依据《楞严经》的解释。凡夫依识成妄,由耳根对声境而起耳识,循声流转,因而生起贪瞋之惑,名之为「妄闻」。菩萨称性起智,从耳根闻性而闻一切音声,不起妄识分别,但起观照反观能闻之性,此即「反闻自性」,名之为「真闻」。《楞严经》卷六云:「我从耳门圆照三昧……得三摩提……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以上是就观音菩萨立名的理由而言,若详细地说,菩萨观听圆明,得大自在,能够观空而不着空,观有而不住有,根尘俱泯,空有无碍,是故能得大自在。《楞严经》所谓:「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就是这个意思。 二、果上利他:菩萨以大悲故,凡世间一切众生,遇有危难困厄之时,若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智照无遗,观见世间一切声音,乃起大悲心,实时感应,寻声赴感,有求必应,无苦不拔,是故称为「观世音菩萨」。这是依据《妙法莲华经》的解释。是经《普门品》中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众生灾难种种,苦恼重重,哀声求救,菩萨随机观察,随缘救渡,使之获得解脱,安乐自在,以是之故名为「观自在」。 菩萨「观音」圣号之由来,即根据上述两种事实:「因中自利」与「果上利他」而建立的。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观」为能观之智,「世音」是所观之境;能观之智无论约因约果都是一样的,而所观之境则有所不同。因中修行所观之境,是指能闻声音之闻性;果上利他所观之境,是指世间一切苦恼众生称念菩萨求救之声音。这个必须分辨清楚。(又「观世音菩萨」通常略称为「观音菩萨」,是因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所以把「世」字省去,但称「观音」,后世遂沿用至今。) 我们要知道,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行者,所以必须兼顾自他两利,才能不违菩萨的精神及宗旨。因此从自利方面去看,必须不忘利他工作;从利他方面去观察,则亦必须不遗自利功德;能够做到这样,才配称为菩萨。 所谓菩萨修自利功德,正为着要做利他事业;做利他事业,亦正为着庄严自利功德。是故《楞严经》说:「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救护众生,得大自在。」这就是自利利他的具体说明。而《法华经》亦明示菩萨利他大用之中,即必具有自利之功德。因为菩萨志求成就无上佛道,必须在娑婆世界广度无量有情,若不度众生,就不是实践菩萨道,就没有成佛的资粮。所以说,菩萨之利他也就是自利。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观自在」之称号,特别是根据本经,乃依菩萨修证工夫而建立的。因菩萨行深般若,能以甚深胜慧,照见五蕴皆空,因而能度脱一切苦厄,得大解脱,「自在」二字由此得名。菩萨的自在妙用,纯然由于照见五蕴皆空而来。为什么呢?以其能了达五蕴皆是假相,皆为虚妄不实,所以不生执着,不被所转,不为所缚,因而能获得解脱自在,所以本经称之为「观自在菩萨」。 但是为什么一般都称此位菩萨为观世音,而不称为观自在呢?原因是观音菩萨与阎浮众生特别有缘。随类现身,寻声救苦,这是衪历劫度生的悲愿,同时由于菩萨悲心救苦,有求必应,因此其形象深入人心,普遍为人们所认同。以菩萨有大智故,于一切事理悉皆通达无碍,是故名为「自在」;有大悲故,能够随类现身,寻声救苦,所以称为「观音」。以上是观音菩萨立名之由来。(未完待续)
---------------------------------------------------------------------------------------------------------------- 更多宽运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心遍一切处”,所以动一个善念,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众生善与善相感;起一个恶念,恶念也一样有感应,恶与恶相应,想到这个地方就寒毛直竖,真的可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