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四卷 第59讲


2014/9/4    热度:170   

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四卷 第59讲

  《四十华严》第59讲(2008年11月29日)A

  我们今天再看经文九十一页,第四卷的十一页,倒数第五行,我们再看昨天没讲完的最后一句。

  “以無礙辯。將說甚深廣大佛法。”

  这无障辩是一种无障智慧,辩才无碍。辩才无碍是指什么?

  有的人很会讲话,你说空,他就会说有,你说法相,他就说法性。这个不叫做无碍辩,这个叫做抬杠,打擂台,这个叫做斗争性强,爱对立,这个不叫辩才无碍。

  辩才无碍在佛经里它有一个定义,它不是没定义的。不管怎么说,横说、竖说、广说、略说都可以,它有一个目标——开启人家的觉悟。假如你不能开启对方的觉悟,那一切都叫废话。知道吗?佛法是不讲废话的,你讲了一堆都不能使人觉悟,那就废话。那你假如有办法使人觉悟你可以不讲话,那也叫辩才无碍。

  我们有一个陶瓷大师。他在做瓷器的时候,做到某一个阶段他就没办法克服,问他师父说:“这个怎么样克服,到这里怎么弄上去的?”

  师父了解以后,就不跟他讲。“笨蛋!”就骂他一句,“回去做,不要问。”

  他回去啦,越做越火大,怎么老在那个地方失败。师父从后面绕过来,看他就失败再失败,从前面给他看一下:“我来了。”

  “师父!”又气又火,“就弄不好!”

  师父说:“好好干,认真干,用心干。”

  他说:“怎么干?”

  他不讲了,师父走了。他就摸摸,摸到那里又失败,又弄弄弄到那里,突然间,“嘭”手一戳。

  “怎么样?”师父就问他怎么样,他就从后面把他手一推,“怎么样?”

  “啊!我知道了。”

  就开悟了,师父就走了。从此以后他那个难题他就解决了。这个叫无碍辩。不用讲,讲了你也不懂,就在那个一个手的要领,怎么样子过关,这个叫做无碍辩。

  当然不是每一个都要这样子,但是最重要的是开启你的心法,不要闭塞着,要打开。打开在哪里呢?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心态。那个心态呀,正确的心态要建立起来。你假如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啊?没有那一种健康的心态,你在这个世间,你永远是痛苦的,永远是痛苦的。

  我们常常跟各位讲,你要有成功的模式,要有解脱的模式,搞了半天都是失败的模式,痛苦的模式,那就完了。那模式一错误,那叫无间业,你那个错误要错到地狱去,叫无间地狱业。知道吗?弄清楚啊。那思维模式、行为模式都很重要。因为你一弄错了,那错误的模式就一直在那边轮回啊,你要是正确的模式,那你就正确了。你出离的模式,你一个行为、一个动作都是出离啊,都是解脱啊。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们讲无碍辩才的时候,都是指在开启众生。众生是太古老的,开启人民,现在都叫人民,为人民服务。开启大众人生的觉醒,都在这个地方。

  我们在跟各位讲每一堂课,我想这重点我都讲很多啊。那个重点很多,你要去把他摘录出来,不然你在这里听,“嗯,很好很好,我都快开悟了。”回家讲给人家听的时候一锅粥一样,搞不清楚,我到底在讲什么?那就是你没有摘录,你一定要摘录,一直摘录。把那个重点很重要的,把他摘录出来。像刚才讲的这种定义,你把他摘录出来,这个摘录对你有一种厘清的作用,一个人大概摘录到一千条以后,不开悟都是奇迹。知道吗?你不要以为你是奇迹呀,因为你从来没摘录呀。所以你永远不会开悟,你都不摘录而会开悟啊。那也不可思议。一定要去做一些应该要做的,这个叫做成功的模式。

  这是第一个无碍辩,无碍的辩才是什么?

  第二个,“將說甚深廣大佛法。”

  什么叫甚深广大佛法?首先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觉悟的法,为什么不叫其它的名字,为什么要用“佛”这个字呀?“佛”就是觉悟啊,开启人生的觉悟。你觉悟了没?你一辈子这样活着,到底活到哪里去呀?

  禅师们常问“你在哪里?”“师父,我在这里。”“你在哪里?”“我在这里呀。”好无奈哦。奇怪你在这里,师父还问你“你在哪里?”是师父的头壳有问题?还是你的头壳有问题呀?你明明在这里,还问你在哪里?这不是奇怪吗?那你就知道了,师父问的内容有问题啊。不是师父的内容有问题,是你的了解、你的认知有问题。他问的不是你这块肉在哪里?这块肉在眼前他知道了,是你的心在哪里?你知道吗?佛法讲的是这个,你的心到底在哪里?那你一片茫然,所以你不知道嘛。师父才会问你这块肉在哪里干嘛,又不想把你当麦当劳里面那一块。也不会把你当作steak里面那一块,对不对?要问那一块,他干脆问你要几分熟就好了,对不对?不是。他问的是你的心在哪里?

  所以修行重点在于如何用心呐。如何用心,你想过没?所以要怎么样开启你的心,醒过来,活起来,走出来,这个叫佛法。

  那么“甚深广大佛法”指的就是我们的一乘圆教。他直接指的是指这个部分。

  一般的佛法只要让你的心活起来,走出来就好了,就够啦。你窝在那里,“哎呦、哎呦”天天都那边“哎呦”,我们故乡的话叫做"三声无奈"呀。天天都在那儿“唉、唉”又怎样嘛?无济于事。那就是你自己封闭了,这样下去不忧郁也会自杀。

  现在最流行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车祸,一个是自杀。你看看全世界发生最多的事情就是车祸,再来就是自杀。

  为什么会自杀呢?是因为你封闭自己,人生没有历练。我们经过苦难出来的人呀,不会自杀的你放心,不会自杀的。都是那些养尊处优,从来没有经过风霜雨露的,这种人最会自杀。因为他不知道死是什么,他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你知道吗?你要是了解到,你经过奋斗出来的生命呀,你会非常珍惜。但是不是怕死,你要留意到,那些从来没有经过风霜的人,他才是真的怕死,因为他不了解生命。所以你要留意到,开启人们生命的火花,让他活起来,走出来,这是功德无量的。

  所以古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对不对?不是七个糊涂。救人一条命胜过培养七个糊涂鬼,不是这个意思,七级浮屠就是佛塔。为什么呢?这是大功德。

  但是要成就一个人,就不只让他走出来,要让他活得精彩,让他到达止于至善。你要记得。我们讲到达止于至善不是结束。到达止于至善是指从止于至善开始,开始啊,那你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灿烂真正的伟大。但是并没有说从止于至善开始,你就不会跌倒,你知道吗?人生一定要经过这些历练跟考验,经过这些历练跟考验不是不好。

  所以你对止于至善的意识形态可能会认为说,所谓止于至善“哇,一切完全非常美好美好。”那叫意识形态,那叫做想得美。知道吗?想得很美,不是真的。真的人生里不是没有失败,没有挫折,有。但是那个失败挫折呢,他会“嗯,我又学到了”知道吗,那个失败挫折的损失是什么?成本嘛。你要一个东西,你要给钱啊。对不对?你要付出你相对的代价嘛,才获得应有的。这个时候你对这应有的你就会怎么样?珍惜呀。对不对?假如你所拥有的都是免费的,你一定是偷来的,怎么有免费的东西?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啦。你要就一定要给与,只是给与什么成本不一样嘛。以前是以物易物,现在是要给现金嘛,那你要给现金之前你要先拥有现金啊。那你现金怎么来?你一定要付出你的才华嘛。对不对?你用你的才华换来现金,用现金换取你所要的物品,是不是这样?那这个叫做什么以物易物,付出你的劳力获得你所需要的,这是很正常的。

  你假如没有付出,而只有拥有收入,你要去注意你的人生,这种人生叫福报。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个同修突然间跑来:“师父我要怎么办?”

  我说:“你要怎么办我怎么知道?”

  她说:“我从出生到现在我一毛钱都没赚过。”

  我说:“噢,那又怎样?”

  “可是我怎么拥有那么多财产?”

  我说:“噢,那不是很好吗。”

  “哎,我觉得有点不太对。”

  我说:“那这句话很像人话。”

  我常举这个例子。她婆婆跟她说“生女儿八千万,生儿子一亿五千万”。人家命是怎么样?一生双胞胎,都男的,白赚三亿。人要生多少次才赚三亿啊?我看你生再多也没有用啊。嫁一个老公,她婆婆就这样讲,认真造人,钱赚了,结婚的时候她自己赚多少不管,那生孩子又赚这么多,所以她觉得不太对。这叫人生的觉醒嘛。

  觉醒啊,你有吗?那你一定说:“噢,这个要保护好,这个要保护好,不能给人家抢走。”她觉得这样不对。当然这种金枝玉叶、掌中明珠啊,人家是含着金汤勺来出世的,前辈子福报怎么修的,对不对?修一修,升到天上去。对不对?给天王当女儿,下到人间来,又给人王当女儿,大富长者女嘛,对不对?那你这个不能比呀,这个是福报。她不但有福报,她有善根啦,她觉得这样不太对,哪里不对啊?搞不清楚啊。她看看,放眼天下,没有人像她这样。但是她会反省说这样不对啊。正常的人生不是这样,这就是一种善根。各位想想看,我们有没有?

  那么在你的人生里,你如何开启你自己,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不但要开启,要走出来,你的人生还要到达止于至善。

  不但如此,到达止于至善不是结束,才要开始而已,那才是真的活在净土里的人生嘛。

  那么,讲这么一个过程叫做“广大甚深佛法”。那怎么开启呢?就从前面来了。我们前面一再跟各位讲,那“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你自己要去历练。

  讲,当然也是讲那十个啦。但是你直接讲那十个叫做说教,说教,都讲教条嘛。讲教条大家很容易睡着。对不对?不好听啊。那怎么办呢?你要怎么样从生活面切入,带领大家注意到我现实人生的问题。这个叫做世间法,然后从世间法引导他,发启朝向止于至善的目标走,这个叫出世间法。所以在华严里头,这个叫做“世出世间法”,所以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是一致的,你要出世间法完成,你世间法一定要圆满。世间法不圆满,出世间法不会成就。你那个搞出来的世间法都会有偏差。所以我们世间法要把它做好,家庭一定要圆融,你生活的范围里一定要和谐,不是斗争,不是对立。

  所以我们一再跟各位讲说,《华严经》在这个地方已经提供给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架构,已经提出来了。因为你必须在一个完整、圆满的世间基础上,你才能够得到出离的果,要不然没有。而不但是这一个部分世间法要圆满,他就告诉我们五大人格要健全,不但在这个地方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佛跟魔的差别就在人格上面。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你不管再怎么样,尤其我们现在经济社会在进步,在繁荣的同时,人格建设、人格的养成教育一定要同步进行。要不然你会像西方世界这样子分裂。虽然很有钱,物质也很丰富,社会建设也不错,但是里面一直在腐化。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具足了绝对的优势,绝对的优势。这个是我们可以跟各位谈的。

  那么,这两个问题简单的跟各位这样谈啊。假如再要详细的讲的话,这个甚深广大佛法那就讲不完了。对不对?

  那前面有了,我们简单的跟各位提这个部分。好,这个文殊师利菩萨他展开这四个,叫四无碍辩,非常强有力的这样理论基础,他是具备的,他展开啦。

  那么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重点出现了,他这里讲了一句话:

  “複於是時。觀察善財。以何因緣。而立此名。”

  看到善财童子,他在这个时候来观察善财童子,是什么因缘叫善财呢?我们今天这一会,这么多人,哪一个叫善财啊?没有啊,是吗?告诉你,每一个都是善财,每一个都是善财。你不能够说“我不算呀,我是刚才他要来说,叫我陪他来,我就陪他来。”你既然来了,那你就是善财,但是善是哪个善,要会写,不要写散布的散哦,那个散财就麻烦了。

  为什么?现在我要跟各位谈的是,文殊师利菩萨怎么会有这个念头或者动机,想到观察善财童子这个人呢?有两个因素,这个我们必须跟各位讲,因为经典里不会跟你谈这个东西。这是在译经的时候,译经家的那个心境他有这个安排。

  第一个为主的,就是主观的,能的部分,就是说讲经的人一定要观察众生的根器,你知道吗?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刚开始讲的时候,在这里听的人跟现在在这里听的人一样不一样?我告诉你,依我看都一样哦!为什么一样呢?因为乌压压的一片啊,座无虚席,对不对?都坐得满满的,你看都坐到门外去了,墙外去了。这不增不减。对不对?但是,确确实实应该要讲增增减减呀。增的是什么?各位大概都新来的,对不对?绝大部分都新来的。减的是什么?那些已经离开的。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这个叫做整个这一会的因缘呢,他是活的。

  我们来听经的人呀,我跟各位讲,你跟在学校里头上课不一样。学校有一定的资格,一定的条件,要缴一定的学费,然后有一定的制度,一定的课程,这学期讲完了,下学期就不再上那些课了。对不对?我们讲经好像也一样。但是我告诉你,跟学校不一样。因为我们这里有鸿儒,这里有白丁,这里有老参,这里有新秀,有初发心的,也有那些老修行的。这个师父要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那是只有佛才做得到,我是做不到。因为各种不同的类别跟层次都在这里。那要怎么讲大家都能满足啊,这个就是大问题了。我们这里只有层次跟类别不同啊,我们还没有出现到师父一音讲出去,西班牙人、英国人、日本人、俄罗斯人通通要听得懂啊。我就没那本事了,我跟你讲。那是另外一种类别。

  所以你要留意到,讲的人要观众生的根器,所以他会观善财,这个善财是指所有的人,这一会所有的人。华严会上所有因地的人通通叫善财童子。知道吗?那么这个善财刚开始跟现在那当然不一样。在往后更不一样了,因为善财会长大,所以叫童子嘛,他不叫老人。老人就不会长大了,童子他会成长会变化,你知道吗?这个很不可思议的。

  各位,我常常跟大家讲说,要发心你来讲经,你才知道。假如你在这里讲个十年,十年那个人在那边听十年。那我告诉你,那个听的人也没用了,讲的人也完蛋了。为什么?为什么听十年他不毕业啊?对不对?不是。生命是在成长的。我们这个地方讲很清楚。

  这第一个,从能的立场看众生根器,所以他讲的法呢,基本上那一套是不变的。但是整个过程他是一直在成长的。我们是越讲越深哦,你会觉得,那我后来怎么听得懂呢?这个深跟学校里面的深浅不一样,不一样。深啦,不深。所以叫不深不浅。这不是我讲的,心经上面讲得很多,不增不减啊。但是会随着你的根器而变。这个就是关键,从能的立场看。

  第二个从所的立场看,从客观的立场看。每一个人来,那他要分析,这一会上的每一个人他都有他的特质。各位你想想看,我讲经,你这样听,这些人的特质,现在来看,我们叫做稳定啦,我们这些同修们的特质几乎是一致的,几乎啦,不过你可能是特别啦。假如说百分之九十五是一致的,那你想说我可能是那百分之五,不要这样想。这个就表示你还不成熟,还不稳定。每一个法师,每一个会上,那个值是不一样的。华严海会佛菩萨,从因地看就是善财童子。从果地看叫普贤菩萨。这一会啊,所以你来看的话,我们就要客观的立场,我们反省一下我们的资格条件够不够?

  那么,刚才前面那一段“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就是这些条件。具备这十个条件的人,就叫做善财童子。这十个你大概从十分以上都可以叫善财童子,十个条件,每一个条件十分以上就可以了。因为太低你根本看不到,对不对?个位数的话有等于没有嘛。你说九跟零差不多嘛,对不对?你写起来看看,是不是都像个,“9”只是鸭蛋画一横而已嘛,对不对?差不多了。所以我们要讲十分以上,就是你确实具备了这些条件。有一点点,每一个人都有,你还不发心的人也有,但是那不明显嘛,你既然发心了,就要明显,而且自己要弄得很清楚。到了九十分以上就不在意有没有了。可是你现在刚发心啦,一定要很清楚地看。只要各位好好检讨,那个部分你都有三四十分以上,但是你不在意就等于没有。

  这是从主观、客观上面,这一会构成的必然条件。这一点《华严经》特别强调这个问题。所以才有这一句话出来,文殊师利菩萨观察善财童子,“以何因缘。而立此名。”

  今天各位,有没有想过“我来听《华严经》,我是什么因缘来的?”“我是刚好他来找我,我正打个哈欠,他就说你晚上没事,不要看电视跟我去听经,所以我就来了。”这个是相,你为什么会跟他来?那你就不知道了,那是你的善根、福德跟因缘。很多人早就听了,也说要来就没来。有些譬如像你,就不小心来了,刚刚走过这里,为什么叫鸦儿胡同?怎么不叫公鸡胡同?那我就进来看看嘛,这里有个寺院,那么多人进去,我就跟着进去了。他们进去干什么也不知道,莫名其妙。大家都坐到这里,我看有椅子空着,我也就坐下来。他讲啊、讲啊,他现在到底在讲什么?我以为他在说故事呢,讲那些都听不懂,只要你坐下来,都是过去的善根、福德、因缘。知道吗?你假如是这种感觉,就跟昨天那只猫一样,下辈子他就会来听经,因为它因缘具足嘛。下辈子来就跟你现在一样,什么都听不懂,就跟那只猫什么都听不懂一样,但是你不要以为他听不懂,他已经种了这个因了。

  所以在佛门中他是包罗广大的,他不排斥任何众生的。尽管他不懂来,你也要尊重他,因为它有因缘来了,别的猫为什么不来?为什么它来?它有因缘嘛。这只猫你看,以它的前辈子来看,他一定也跟我们一样啊,只是不知道哪根筋弄错了,造了猫的因,这样子而已嘛。即使做猫,它也要来听啊。听两天嘛,对不对?那这两天的因,足以让他下辈子投胎做人啦。再回过来啦,不但回过来,也一定会来听经啦。在哪里我们碰到,你就不知道了。你不要看,看看隔壁看他长得像不像猫啊?所以因因缘缘就是这么殊胜不可思议。

  “以何因缘。而立此名。”今天善财童子之所以叫善财童子,他有无量因缘之所成就,那各位也是一样的。你会来听《华严经》,无量因缘之所成就。

  好,剩下来就一个问题了,他怎么知道,谁跟他打报告?这个没有办法打报告,这里面牵扯到一个问题。经典里面所有的名字呀,都叫法名,这个法名就跟你皈依的时候,师父给你取名字一样,叫法名。不过师父给你取的名字,很少是从你的生命、生命的因素水平上来做定位的,很少。但是经典上的这些名字是从生命因素所兑现出来的质量来命名的。所以你里面看到的所有菩萨的名字都是生命因素的名字。

  这就是我们常跟各位讲,观世音菩萨,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生命因素。你假如把他拟人化,看成一个人,你常常会弄错。因为他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因素,那个因素叫观世音,知道吗?菩萨,用现在的名字来讲就叫生命因素或是生命元素,他是指这个东西。你不把他叫做生命因素,叫性德也可以,你生命中有这么一个性德,他叫观世音。有这么一个性德,他叫地藏王。有这么一个性德,他叫文殊师利。每个人都具足的,你现在要不要把他开发出来,关键就在这里呀。

  你说“我何德何能,哪像观世音?”你当然不像观世音,你像土包子,你哪像观世音?你要像观世音,自己就要肯定嘛,要有信心嘛。“我就要学观世音,我就跟观世音一样,大慈大悲悯众生。”人家一来敲门,“啊,拜托拜托。”“这么晚了还来吵我。”这叫什么观世音嘛?对不对?你要学他的性德嘛。为什么观世音要叫大悲观世音?为什么文殊要叫大智文殊师利?对不对?那你要去学那个大悲,学那个大智嘛。“那我只想学观世音长得漂漂亮亮的,人见人爱的。”神经病啊!人见人爱是很不好过日子的,你知道吗?对不对?你的意识形态,“我走到哪里,人家都一直看着我很好。”那你就麻烦了,我告诉你。你就不要有电话,否则就吵死你。因为你的意识形态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你要学的是她的性德!

  文殊师利,“我这样子,我养一只狮子就好。对不对?我学文殊师利就坐狮子。坐宝马不坐,坐狮子。”你就搞错了,你学文殊师利要学他的智慧,学他的般若空性,从那边走。这个叫做生命因素兑现的本质,以那个本质来取名。

  现在善财,这个因素也是你生命中有的,你要把他兑现出来。你还没兑现,其实你有,各位你只要来听《华严经》,到这里来的,要兑现快了,在家里看光盘的兑现会比较慢一点。打八折啦,因为你还没有付交通费嘛,对不对?也没搭地铁,也没搭公交车嘛,那个要打折啦。你到这里来就不打折了。全部兑现啦。这个差别只有这里而已。每一个人大概都,善财童子的因素都三五十分,都有的,只是你通常不在意。

  现在跟各位谈他的内容是什么?他这里讲“知此”嘛,文殊师利菩萨知,他是怎样知的?不是人家打报告,因为他有空性智慧,般若,所以他只要入定。他在这个时候,要观察他就入定嘛。文殊师利菩萨有广大三昧啊,广大三昧,所以他入定很简单。

  那我们呢,我们没有广大三昧,我们连禅定的定都没有,三昧那种正定,那你就更没有了。所以这个你看,受过多少训练啊,那你当然要学这个,这个基础要有啊,这个基础都没有,这个就没办法啦。

  而那是广大三昧,以刚才讲的,因为你具备那些条件,基本上他就有一个三昧,叫做见一切佛境界,无碍眼三昧,光以这个三昧你就可以了解到。为什么叫善财童子啦,为什么取名叫善财,他就已经可以见到了,一切佛境界都见到了。那释迦牟尼佛,这个善财叫什么名字,他当然知道嘛。前面讲过“悉见一切佛一切佛刹的众生心念”等等,有没有?就有这些啊。

  所以他就看到啊,所以这个不难,但是你会觉得很难。因为那是文殊的境界,不是你的境界。那你身为一个三十分的善财或一个五十分的善财,那你当然不具备这个条件。文殊菩萨这个部分他一百分,他不是问题,关键在这里。

  好,那我们看看,他说“知此童子初入胎時。”投胎的时候,他没有讲到他以前,他只想从投胎开始讲。那以前怎么累积这些呢?就从他后面所显现的这种殊胜境界,就可以知道他过去生是怎么修的。知道吗?这个你看果就知因。现在他从出入胎时来看,是看善财这一世的果,那当然就知道他前世的因是怎么样。

  “於其宅內。”他才投胎,入胎的时候,进入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的家里。

  “自然而出七寶樓閣。”这下子麻烦啦。妈妈一怀孕,家里就有七宝楼阁了。你在怀孕的时候有没有?大概妈妈都病的很惨,这个你要留意到,这个就是前辈子所修。什么叫七宝楼阁?七就是七菩提分,菩提分都兑现叫宝,起作用叫楼阁,意思就是七菩提分都成就啦。而且对这个人有很大的作用,这个叫七宝楼阁,那么在过去生,他已经修到这个时候,像果地才会出现。

  “其樓閣下。有七伏藏。”楼阁下面他的七菩提分,不是修好就好了。修好以后他还储藏起来。换句话说,他不但有七啊,七七四十九以上,所以他还有七伏藏。就七伏藏是怎么来的?不但他自己修学成就,他又教别人,别人成就他就有伏藏。那你看你要不要教别人。

  很多同修说,我只要证阿罗汉,我了生死,我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就好了。好,好,好,好什么好?你要楼阁下面是空空的,地下室里面除了淹水以外什么都没有,你自己修行成就,你还要教导别人,所以大乘佛法为什么那么广度众生,那么重要?你看我们跟十方诸佛菩萨发愿的时候,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不度众生没有七伏藏,就在这里呀。七伏藏是从度众生来的,你度的越多这里面宝藏越大。

  怎么大呢,“于其藏上。”那宝藏上,伏藏上。

  “生七寶芽”。七宝芽就是,你所度的众生又会去度别人,有没有?都出来了。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华严是一个什么?我们台湾叫做师范大学,来学华严的人不是学说毕业生就好了,不是。毕业他当老师,因为他当老师所以他才是菩萨,而不但你要当老师,在还没离开学校的时候,就要先教一些学生,有没有?他不但有七宝楼阁,又有七伏藏,七伏藏里面又生七宝芽,就是说不但我成就,我要教学生,教众生。不但教众生,又要教众生如何去教众生。有没有?师范大学里头的学校,那个教授不是要教学生毕业就好了,他教他怎么去当老师嘛,对不对。不但要教他怎么去当老师,还没离开就要先教学生了。而不但教学生,要教那个学生如何去教别人。这样子,佛的正法永不灭绝。

  我告诉各位,这是中国人的特色。这不是佛教的特色,中国人的特色。中国历史上,各位要了解到中国中华民族这个民族,他是一个自生性的民族,原生性的民族,他自己会产生自己的文化。你知道吗?你不要看我们的国家几百年来的灾难这样,这几百年灾难啊,其实是枝末。枝末就那个大树风吹雨打,把叶子都打掉了,受灾难严重,我们为什么不怕?因为我们的根啊、干很扎实。尽管你把我的枝叶全部都打掉了,无所谓,只要风平浪静了,我们就再长出来,你知道吗?这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他有这种本能。所以我们每个朝代呀,都有新文化出现,我们不是只有一个文化。

  你看世界各民族只有一个文化。雅典文化,哼哼,奥林匹克,其他没啦。对不对?要不然就太阳神宙斯跟戴安娜两个谈恋爱。所以我们都很羡慕西方人很会谈恋爱,我们中国人不会谈恋爱。我们怎么不会谈恋爱,我们只会夫唱妇随,对不对?先生走前面,太太走后面,这个是中国式的恋爱。不是,不是这个。因为它下面什么都没有了,中国文化代代相传,不但代代相传,他传的不是汉朝那一套服装,一直传到现在,这个不叫代代相传啊。我们代代都在改革,有没有留意到,代代都在改革。周朝的服装,看看我们奥运的开幕典礼就穿出来给你看了,现在你还穿那一套去搭公车吗?你要穿那一套服装想要去搭地铁恐怕都会卷进去了。对不对?我们服装每个朝代都在改。不光是服装,你看我们盖的房子也是每个朝代不一样,我们饮食文化也在变。有没有?因为这是一个原生性的民族,有原生性的文化。

  所以有时候大家睡着了,忘记醒过来,被打得要死,这一两百年来就这个样子。可是现在过了,我们再起来了,新的文化会重新开始,这个就是这个民族里头的基因有这个情况。

  不只我要认真,我要教我的子女认真,不但教我的子女认真,叫我的子女教他的子女认真。不止这个样子,我要如何做人,我教我的子女如何做人,我更要教我的子女说你以后怎么教你的子女做人。对不对?所以我们的传承才一直不断,这个民族才会一直的壮大。虽然我们分分合合,灾难很多,但这个民族越来越大。

  你知不知道?我们百家姓里头,任何一个姓拿出来,都比很多国家的总人数要多你知道吗?你仔细想想看,吓不吓人?所以一讲到中国怎样,外国人都“皮皮刷、皮皮刷”听得懂吗?一直抖、一直抖,吓坏了。因为这个民族有他的这种特色。而这种特色他们都学不来。所以这个东西之所以这样讲。是非常符合我们的国家跟民族的,非常符合。

  好,那么现在讲这个七伏藏七宝芽是什么东西?让我们看看里面。

  “所謂金銀、琉璃、玻璃、赤珠、硨磲、碼瑙。”七个。

  大家七宝都指这七个。这个叫相。在生活中的七宝是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不对?你人生中开门七件事,那就七宝嘛。人生的七宝就那七菩提分,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支,还有定觉分、舍觉分,这七个。你会以为那个一斤值多少钱,那个没有办法论斤的,但是对你的生命有绝对的价值。你人生要觉醒啊,要达到止于至善,七菩提分是第一个条件,他也是佛法不共外道的根本所在。佛法不共外道啊,七菩提分。所以为什么那么重要?你学佛先学这个。

  你不要以为说《华严经》从来不讲七菩提分,我告诉你一下子讲三个,怎么没有?但你就没有呀,七宝那叫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啊,那是你不懂得《华严经》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他的语言这样写的,他的思维是指那个。知道吗?所以听经在听这个,这个你没听到,你就白听了。所以你听得到是你的福报。你不要以为说这些经文师父这样讲好像没什么,因为这种关键的地方你没有弄清楚,你好多地方你转不过来。你会觉得说“哎呦,师父他怎么这样讲,他怎么讲的都跟人家不一样?”我不是胡扯的,有依据的,是从这个地方一步一步展开的。这个有他的根本存在,《华严经》有《华严经》的语言模式、《华严经》的思维模式跟《华严经》所指导修行的行为模式。他很完整很具体。

  所以你要学,你就学完整的,不要又来问“师父怎么开智慧?”那你欠揍啊,怎么开智慧用问的?“师父怎么舍识用根。你不是欠揍吗?舍识用根用讲的就可以呀?不是。他有一整套的修行跟训练方式。那你这种问法,“诶,怎么样中头奖啊?”中头奖用跟你讲的,你就中了吗?不是呀。所以修学,(要)懂得。

  好。现在看“善財童子。處胎十月。然後誕生。”

  这样子,入胎是这样。那么处胎十月,然后诞生。这几个表示因缘具足啦。

  “形體端正。肢分具足。”这孩子相当不错。

  “其七伏藏。縱廣高下。量各七肘。”肘,就是指这个意思啊。这个字叫什么骨头,学医的人比较知道这只骨,这个叫一肘,七肘就是指这个,七伏藏啊。纵广高下,每一个都有那么大,古代时叫七尺啊,尺是以这个算的。以这个肘来算的。

  “忽自開現。光明照耀。內外家族。視之無厭。”有这种宝藏,视之无厌啊。但是七菩提分,你就不会视之无厌啦。这表示他的家族都很有善根,假如钱很多,珠宝很多,大家都视之无厌啦,那叫市侩气,对不对?珠光宝气有什么好视之无厌的?是因为七菩提分,对人生的觉醒、感受,那一种清丽,那种自在,使得人生非常有价值有意义。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到这个家来,所以这个家自从他入胎以后,这个家里就客客盈门,善友不断,是指这个部分。那么这个是讲说他的因缘,他在处胎的这十个月就是这种状况,那么他出生以后那么更殊胜。

  这个里面就,我们各位在里头其实他讲了一个很重要的佛教的理论。你在修行的时候,你开始修行,开始修行就等于入胎,你还没出生嘛。出生就你成就了,你成功了。但是你要知道,你在修行的时候,你的家里就应该七宝楼阁出现。那换句话说,你只要开始学佛,家里应该会喜气洋洋才对。

  假如你一学佛以后,家人都不跟你讲话,那你完蛋了,你一定学错了,绝对学错了。因为你学佛以后,大家觉得你“诶,最近变喽。”“往哪里变了?”“嗯,这样变很好,很喜欢你变成这个样子。”那你就对了。

  所以你学佛学的对不对,你注意看,第一个,你自己会感觉,没烦恼,烦恼比较少了,烦恼比较少,不可能没烦恼。你假如才学佛就变成没烦恼,那叫吹牛。烦恼会减少,因为你自己生活你知道。

  而且你会发现一个问题,时间比较多一点,会比较自在,不会那么匆忙。

  第三个,口袋里头的钱好像又多了一点,工资薪水是一样,因为你已经不多花钱了,你赚的钱已经都不花了,所以钱就多出来了嘛。所以你不用担心说赚钱不够用,你用太多当然不够用。你都不用就是钱剩下来的。

  所以这三个你就发现,这自受用的部分。

  再来他受用你可以看到,家人的喜乐增加了,而你会让家人常常对你,“诶!你最近变了哦。”这是第二个现象。

  第三个,同事、邻居、朋友们,会觉得“诶,你最近好像变了,你在干什么?”这就对了。

  假如你学了佛以后,大家都说“信宗教是很好啊,不要迷信啊。”那你大概就完了。信是很好,因为他不敢得罪释迦牟尼佛,当然信很好。但是你不要迷信哦。那肯定你学佛出事了。出事了,没为什么啦。

  所以学佛对与不对,其实分辨上还是很清楚的。那我不知道你学得怎么样?用这个标准你去检讨一下,你不要说我骂你,我没有骂你,我只是提个标准给你做参考。

  好,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四十华严》第59讲(2008年11月29日)A

  好,我们再看经文,九十二页,第一行:

  “複於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寶器。珍奇雜寶。各各盈滿。”

  这个是总说。除了刚才讲七宝七菩提分以外呢,有一个人在修学,跟各位一样。现在我们都在因地,从善财童子跟我们来讲啊,他是果地。

  我们是因地,那我们怎么学善财?对不对?大家也想说“我出生的时候给爸爸妈妈家里七宝楼阁。”结果你一到,人家一算命就把你气死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修的福报不够,所修的善根不足。那我们要看看善财童子怎么修。

  第一个是七菩提分,是最重要的。前面一再讲七菩提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要教人家,不但要教他会七菩提分,而且也还要再教他怎么教人家。知道吗?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叫做无漏福,无漏善根。

  那么,除了这个以外呢,这里还有他讲“宅中自然”,他怎么来的不知道,自然就会有的。我们呢,现在教各位修个福报,修个善根。吝啬的要死,我不知道我们这里。我们台湾是这个训练得很好,每个佛弟子很会供养。供养啊,就看到师父拼命包红包啊。我问他包红包干什么,“师父,给我修个福报。”你修福报,师父再不修,师父就要背因果了,对不对?因为你要修福报,师父要是当福田僧才行啊。福田僧有没有?那个祖衣上面不是有割截割吗,一块一块那叫福田。为什么要割?那是要给众生种福田的,所以师父要好好修。师父要不修啊,人家福田种下去,你那没营养啊,对不对?

  所以大家都在努力,师父认真修,修什么,修善根,修德行啦。那众生呢,修什么,修福田啦。嗯,很多人来问一问,“师父啊,谢谢你!”就回家,师父是福田空空。要懂得修善根、修福田,而且它是纵横交错,不是单一修的。这个是很重要的。

  他说,因为你有这样的各种因缘,各种福德,你都在修,因此除了七菩提分,七菩提分主要是善根,这善根一具足以后呀,各种福报你都来了。“自然而有五百宝器”。五百宝器,五百呀,五就是具足的意思。因为这个地方来讲,从修行来讲,这些福报是必须。必须,就我们讲必备条件,但不是最重要,可是他必须要有。

  就基本条件的,基本上都用五百。假如是绝对重要的,关键处他就用十。这里用五,有没有?这是一个差别。《华严经》里用这种数字啊,都有他表法的意思,各位假如愿意啊,这个可以做个课题来研究,《华严经》中数字的表达方式,数字运用的语言模式与思维模式,这是可以做研究的,一个非常好的课题。《华严经》里头这些数字,相当多。

  这个是讲,修学的修学福报。各位你假如说我们在修学当中,各种因缘不太具足,那大致上都是福报不够。那你要怎么去修这个福报?那你自己要想办法了。师父一讲啊,好像师父在跟各位要红包一样哦,你自己要去想办法修。各种因缘,印经功德要做,护持道场功德要做,供养三宝要做,供养法师要做,这些通通要做。你不要说“我有做一个就好了。”做一个,只有一个,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嘛。你要各种因果都要有,各种因都有,你各种果就都有。

  好,他讲 “珍奇雜寶。各各盈滿。”

  包括赞叹、随喜都有哦。你从“十大愿王”去修你就知道了,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请佛住世、请转*轮、随喜功德、那个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每一个你都要做,要经常做,要各个方面都要做。

  我常跟各位讲说,你走在路上,看人家匆匆忙忙走,你就等一下让他过,过了再走嘛。我告诉你,这是修功德啊。修什么你知道吗?这个叫做布施,也就是供养啊!布施什么,供养什么?供养时间。我停一下,让他过了我再走嘛,不是供养时间吗?那停一下,让他过了,我再走,三秒钟、五秒钟而已啊,你知道你的心量就放大了。

  你假如看他说,他要我也要,路是大家的,是冲过去了呵。我告诉你,你争那个三秒,恐怕你要花三个钟头。你比如说:“你为什么撞我?”你说:“路是大家的”“谁跟你讲路是大家的?”二个人扭成一团,打成一堆。等一下警察来,通通到派出所来,那你看你三个钟头搞的定吗?所以为什么不让一下呢?

  走路如此,开车也一样,就让一点。真的,让一步海阔天空啊。那个看起来,从相上来讲,叫布施时间啦,其实你心量无限大。那不是修行吗?!这个就供养啊!供养时间嘛,三秒钟供养可以吗?

  想想看,你在家里二个人在争在吵什么?我布施一下嘛,布施什么?布施意见。意见啦,我的意见布施掉,我不讲了,就听你讲嘛,聆听、欣赏、接纳。你不要一肚子火就好,对方讲“好吧,你讲就算,不然我们干吗要当夫妻啊?”夫妻你的意见算,这样就好了,你就是不愿布施嘛。你硬是要把意见讲清楚,说明白。讲清楚说明白,搞对立呀。知道吗?这就搞对立了,你一讲,你知道吗?你学佛他没学佛啊,对不对?那你就不要讲嘛,“好吧,你的意见对,我布施了。”对不对?布施会不会写,不要的不,不对哦,是做衣服的布那个布啊,不是不要的不啊。你不说“不施啊”,要弄清楚啊,做衣服的布啊,布施啊,供养了。“好,你讲的对,我的意见丢掉不要了。”我告你,你生活会很幸福很美好。

  这样布施时间,布施意见,保证你人生无限美好。

  其他就比较难啦。跟你说生病了,我常常跟大家讲,生病很简单嘛,病,你喜欢吗?不喜欢就把病丢掉嘛,布施掉哦。你说:“我丢一个出去,跑二个进来。”病可以布施,烦恼可以布施。可以很奇怪,烦恼很舒服啊,你知道吗?很多人烦到睡不着啊,为什么会烦到睡不着?你说烦,很痛苦吗?烦很痛苦,就丢掉啊。那你为什么痛苦还要粘着呢?可见烦恼不痛苦,你在享受烦恼,对不对?烦恼很痛苦,唉,你拿刀子割一下看看,你这么一割,叭,这只手不知道跑到哪里去,对不对?可见痛苦是这样。可是你烦恼不痛苦啊,一烦起来好舒服啊,慢慢蹲,蹲到天亮。烦恼布施嘛,既然是烦恼为什么不布施呢?奇怪啊,你说痛苦,你说烦恼,假的啦。你在享受啦。

  生死可怕吗?可怕就布施了。所以我跟各位讲,病苦布施、生死布施、烦恼布施,这要修行才有办法。因为你认识不清楚,所以这三个你不可能布施。修行人之所以值得人家恭敬跟尊重,就是他把这三个丢掉了。

  一般人,意见可以布施,你绝对可以做得到。一般人,像你我都凡夫啊,意见布施可以做得到。只是没人跟你讲,所以你不会。这二个人回家演铁公鸡,然后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什么难念?你把它布施不就不用念了嘛,为什么要念呢?家里大小老是吵成一团,为什么要吵?他有意见就让他讲嘛,“好,你讲的很好,最近你进步了。”我告诉你下次他不敢讲,他每次有意见你都赞叹他,看他还讲?他一定说:“换你讲一下嘛,让我赞叹你嘛。”对不对?所以人生要自己去改它,自己改。

  当然我是这样讲,你不要把我的拿回去套下去,这套招一定很痛苦的。因为你的生活、你的人生、你的家庭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自己去想个办法让他家庭生活更美好一点,对不对?你自己想个办法,老是二个人为了……。我们故乡有句话叫做 “阿公讲要煮咸,阿婆讲要煮甜”听懂吗?爷爷就是老先生要煮咸的了,那老太太要煮甜的了,他二个吵到打起来的了,打了以后把锅子都打破了,结果什么都不要吃了。你看我们家里事像不像是这样?这个是很简单的一个民谣,在形容一个家里,老夫老妻了还是为了……,他们二个去……,古代嘛,就是到田里去找找找,挖到一个芋头回来。芋头,回来就是今天晚餐嘛。晚餐就一个要煮甜的,一个要煮咸的。吵吵、吵吵的,就把锅子打破了,什么都不要吃了。我们家里人生你自己看嘛。你要吃甜的,好吧,你煮你吃。你煮了,我就顺着你吃嘛。那我要吃咸的,那就换我煮,你就别讲话嘛。这不就你顺嘛。那我要吃什么别人在煮的,你很奇怪了,对不对?要,你自己去煮嘛。你又说男主内女主外,不是男主内女主外。谁主内就谁决定嘛,你主外的人回家里来,你听人家的意见嘛,是不是这样?那你说我没意见,他讲什么听他的,那也一定幸福嘛。问题就有二个意见,所以你一定要布施意见,然后布施一点时间,你的心量会更宽广。

  记得,师父没教你什么,教你这一点呢,一生,终生受用不尽。你也不必太在意说,我一直在说你呢,这是一般人通用的毛病。尤其越能干,昨天讲越能干的人、越精明的人越会计较到底。那憨憨的昨天说睡觉眼睛都合不起来的就不会计较。这是人生真正的问题,我们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

  好,现在“珍奇雜寶。各各盈滿。”

  只要你懂得这样子,把这几个、这二个就够了,因为你真正修行,布施那个病苦、生死、烦恼啊,那是真的要真修。真的行法一定要有,行法已经教各位已经很多了,不要一直瞪我哦,“我都忘了哦。”只要你这一次才来的,那当然没听到,耐着心思听,我讲到那个地方,碰到,我就会再讲行法给你参考。

  好,那么现在看看“各各盈满”是哪些?他就举例了:

  “所謂金剛器中。盛滿諸香。於香器中。盛種種衣。”

  他这举例,我们先看这两个,我主要先讲一个。“金刚器”金刚啊,古代讲金刚,我们现在讲什么?说钻石,就是钻石啊。这个器就类似这个,这个叫器嘛,这个是钻石做的,你看看,我们要买一个在这里就不得了了。人家这么大的钻石你看,你想当然也不想出来。你说我玻璃做的就不错了,一个礼拜打破一个玻璃就好了,不要用钻石啊。真的,你的福报到那里啊,就是这样现前。

  但是你的福报怎么来?这就是个问题,这个我们在供养布施的时候啊,我跟各位谈一个问题,因为你修布施,修供养的时候,是绝对福报相对的,绝对相对,你给多少你就有多少,知道吗?所以他今天会有这种宝出现,表示他过去生是这样布施的,可是你知道吗?我布施这个,那下辈子来是什么呢?我布施一个桔子,下辈子就跑出一个桔子来吗?不是。那只是个媒介,他随着象限转移来的,他不是桔子,他就是这里所讲的“盛满诸香”。

  而那个器啊,金刚器是怎么形成呢?金刚器是指你在布施的时候是以坚固心、无后悔心而成就的。布施这个以后呢,有人供养师父:“衣服给你穿。”

  我说“好,功德无量,祝你生生世世有很好的服装穿。”很高兴。

  明天来:“师父?你有没有穿?我供养你,你有没有穿?”

  这个叫没有坚固心。

  要不就是“师父,我给你的衣服,你怎么给他穿?”哇,那个你供养的功德就不见了,不见了。你那不是金刚器啊,你叫嗔恨心。你下辈子福报二个都没有了,衣服不见了,那个宝器也不见了。这个要留意到哦,这个我们是常犯的。

  你供养给师父,师父跟你说了,你的功德就有了。所以因是这样,师父有没有拿去用呢,你不要管。

  我真的跟各位讲,你假如你供养的师父一定要用哦,师父的衣服穿起来会比这个房子还胖,你供养的东西师父一定要吃了,师父会撑死哦,他只是代表接受,然后转化出去,转化出去给其他的僧众吃。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再有多余的我们就要布施给那些所缺乏的人,有匮乏的人吃,是这个样子。

  而不是说你给师父,师父一定要吃的。这里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叫金莎巧克力有没有?那个吃不完。

  有一次,人家拿来:“师父这个很好吃啊。”就拿一个吃了。

  “师父,好吃不好吃?”

  师父:“嗯。”当然要说“好吃啊”。你问我“师父好吃不好吃”,师父被你吃了是吧?不然师父好吃不好吃?我就说一个“好吃”,那就没完没了了。师父生日也是金莎,今天教师节也是金莎,那天佛诞节也是金莎,师父就看见金莎就已经黑白煞了,通通都是金莎巧克力。你怎么吃啊?

  然后叫你不要再买了。“师父喜欢吃,师父喜欢吃。”还特别打电话叫人家定,直接送过来。师父怎么吃啊?你说啊,那只有大家吃啊。

  好了,大家吃了,就有人不高兴了:“师父,我送给你的,你怎么都给人家吃?”

  我跟你讲,我最讨厌的就是吃巧克力,那个甜是很讨厌呢。我喜欢吃糖没错啊,我一天可以吃五斤糖,但是我就不吃巧克力。巧克力我只吃一个,不能讲,不然我就会要当代理商了。这个叫做歪嘴鸡啊,挑好米吃哦,那是个人的一种嗜好,一种偏向。不要学那个。

  你要供养诚心供养,就有金刚器,诚心供养。

  那为什么会盛满诸香呢?你要挑选好东西供养。

  有个同修说:”师父,我家要换沙发哦,我把那个旧沙发带来给道场好不好?”师父能说不好吗?说不好,你一定说师父那么挑,那说好呢,你根本没功德嘛。你不要的拿去报废的才要给道场。师父只有说好啊,不然怎么办?那你有功德吗?你当然这是诚心的,因为你不要,要丢掉,当然诚心嘛。他很诚心嘛,可是你不是好东西供养,所以你没有诸香。你懂得供养的话,就会“我家里要换沙发,那把换的这套沙发与其自己享受,不如弄给道场大家一起享受。”对不对?因为家里那个还可以用嘛。但是我跟你讲,不会有人有这种想法,对不对?因为家里要换沙发,我才要换沙发嘛,而我怎么会说买个沙发给道场用啊?不是。是道场有需要你买给道场,而这个买的时候用最好的,你认为,你的能力。这是要随喜、随缘、随分、随力,四缘要具足。

  怎么具足啊?你要懂得市场价格,可不可以还价?可以。但是呢,你不能乱砍价,一定要一个合理。这个你在人世间要拿捏的好,要拿捏的好,那你才有这金刚器中盛满诸香。要留意到哦。

  这个呢,就是善财童子来讲,在过去生中啊,他也一定,刚开始跟我们一样,跟我们一样要买水果来供佛,买买买挑了半天一砍再砍那,杀了杀了杀了很高兴那。

  好了,我们有个同修就这样,去买一个西瓜这么大,哦,比这个大,买一个,算一算呢,四十二块钱。那是三十年前,四十二块。他说:“算四十块好了。”卖的人也很潇洒:“不行!”其实四十二块买四十块在台湾是很正常的。一个“不行”又要那种口气哦,他就硬要把它杀下来,二个人就吵吵吵,结果终于给他吵了四十块。因为他不给,你就没办法;你要给五十块,他不找你,你没办法;你给他四十块,你不给他两块,他拿你没办法。

  啊,他就拿来,到庙里拜啊。拜完了,回家做个梦,那菩萨去跟他讲“你要供养我,为什么为了两块钱伤了一个人的心?他到现在还睡不着。”他半夜爬起来赶快开车去:“还你两块。”然后又打了一个妄语,他说“刚才我就是少带两块,现在还你了。”

  那个人钱拿起来里面一丢:“谢谢。”

  他回去睡觉,又睡了,菩萨又来了:“你要供养我,为什么打妄语?你刚才明明有钱,怎么说没带两块钱?”

  各位,你好好善待自己啊!我相信,诸位善财童子啊,你都会经过这一段,自己不知道怎么拿捏跟调整。你要供养也不是当凯子啊,对不对?这个东西其实不要那么多钱,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买?师父不是教你这个。在世间的行情当中讲好,一定随喜、随缘。这社会的缘嘛,随分、随力,你的能力有多少做多少。

  这里面绝对禁止,禁止哦,那种比较。人家供养一百块,“我也要弄一百块,我没钱,你借我一百块。”“为什么?做什么?”“我要供养师父,跟你借一百块,明年再还你。”你没钱,不用了。没钱,你看人家供养,你就随喜赞叹。随喜嘛赞叹总会吧,对不对?鼓掌也可以嘛。你不要跟人家借钱,要到明年才还啊。

  但是你有能力呢,你也不要看人家供养两块,“我跟你借两块我回去换零钱再还你。”“两块干吗?”“要供养师父,因为他两块,我也两块,”那师父会饿死啊。

  你有钱,那你随喜,就随分嘛随力做;没有不要紧,有我们就尽力。哦,是不是?这个地方你要拿捏好。

  那么善财童子,在过去生无量劫来呢,他也是在调整这些,因为他刚开始也是跟我们一样,也是弄不好啊。我第一次要供养的时候,你知道吗,我看到那很漂亮的水果什么都买,买去拜,拜了以后就等着要收,要收回家。

  那师父看我大概不太对,他就跟我讲:“那供佛的就留给师父吃。”

  “啊?刚才早知道也不要买那么好。”

  因为我们一般的神庙,拜一拜都拿回家。佛寺啊,不拿回家。为什么?因为佛寺有师父住在里面。师父是人,走来走去呀,他也要吃啊。那神庙啊,那都是木头刻的嘛,他不会走啊,所以他不要吃呀。所以拜完,你就带回去呀。你不带回去老鼠会来吃啊,那也麻烦。所以,这二个文化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去供养的时候,你尽心尽力。从此以后就学了,要供佛要买好的。要供庙的一般神庙,我们这里比较少,台湾神庙很多,供一般神庙就是家里要吃的,那就普通的就好,不要坏掉的就可以。差别是在这里。

  这个就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啊,是你实际上的一种心境。不是我拿多少钱的问题,是你的心境要去调整。那你才会有这种“金刚器中盛满诸香”的这种情况。这是你的成长过程哦,成长的过程。买个东西供,这个简单,在买东西的那个过程里你的心态,我跟各位讲就是心态嘛,你要调整心态调到自己能控制的。随喜,你记得四个,随喜、随缘,有缘有喜嘛,那你不喜欢你就不用了,要随分、随力。随着你的能力,你没有能力呀你不要勉强自己,不要勉强自己你一定要记得,尤其是财力上的事。

  好,下面呢,几乎都是这个样子:

  “於香器中。盛種種衣。美玉器中。盛滿飲食。摩尼器中。盛滿雜寶。黃金器中。盛滿銀粟。白銀器中。盛滿金粟。金銀器中。盛滿琉璃。琉璃器中。盛滿金銀及摩尼寶。玻璃器中。盛滿硨磲。硨磲器中。盛滿玻璃。碼瑙器中。盛滿赤珠。赤珠器中。盛滿碼瑙。星幢摩尼器中。盛滿水精摩尼。水精摩尼器中。盛滿星幢摩尼。如是等五百寶器。自然出現。”

  所以后面每一个,我们就不跟各位讲了,因为那个讲了你也搞不懂。给你搞懂了,你也会钻牛角尖,所以我们不讲。但是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种状况呢,这个原则我们要告诉各位。

  我们在修行中,同样修这些福报,是修一个供养、一个布施嘛。那么供养、布施,我们前边原则跟你讲了,就是随喜、随缘、随分、随力。因为这个四随,你在用心的时候跟因缘,因为缘,缘有种种不同。

  有些人是这样,“这个师父我喜欢,大包,那个师父,小包。”我告诉你,你有大小包哦,到时候你就脚会长短了,我跟你讲。这不平等心,不平等心。可是人情啊,又非得有不平等,不行呢,对不对?这是我师父,那是师父的朋友,那我当然给师父大包,朋友小一点,对不对?师父的朋友当然小一点。甚至于师父是大包,师父的徒弟当然小包。哇,这个问题都来了。

  那你在佛门中怎么那么样的分别呢?不是要求不分别吗?可是事实上你不分别也不可能,对不对?你说“哇,现在有十个师父,那十个师父我本来一千块啊,那现在呢,大家一个一百块。那我给我师父一百块好像没面子,可是要多呢不行,要少也不行,总不能一张撕成二张吧?”对不对?所以这个时候呢,你要怎么办?就造成你的问题了。

  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里,这个随喜、随缘、随分、随力,我告诉你,是真的大功课,大功课!你要怎么做,才会调整好,就是你要修行的地方。这里这个摆在眼前的困难,有没有?

  我们跟各位讲,修禅观,有没有?禅观就是摸索。摸索以后你要解决你摆在…你摸到了,结果摸到是螃蟹把你夹住了,对不对?这个就是你摆在眼前的困难,你要把它砍断,还是把你的砍断嘛,就这二个嘛。要不然你就打麻醉针叫它放开嘛。那个麻醉针是要打它的,还是要打你的,对不对?只有这样去摸索,去解决你的困难嘛。不然你被夹住了怎么办?摸来摸去常常会被夹住啊。那么你在解决困难的时候,一定会有失败嘛。本来打麻醉针,结果把它的腿给弄断了,对不对?打到我自己也不对,还是被夹着啊,对不对?那你一定会有这种摸索。但是你摆在眼前的困难你要解决嘛,一定要解决它。

  所以在解决的过程里,你自然就会成长,就会成长,这个就是禅观。而你从修行中来修这个禅观呢,这个叫三昧力,这个叫正定。你记得疑情、摸索、解决你摆在眼前的困难,这三个啊,是真实法。其它的都是媒介,诵经、念佛、拜佛啦、禅修、修密法了等等这些了,通通都是媒介。因为这些媒介你在运用的时候,你会产生困难。产生困难你就要解决啊,在解决困难的同时你又产生困难。这个就在摸索,一直摸索前进。

  那么因为这样摸索、因为你这样解决,那个方法不同。因为你一直在随缘、随喜、随分、随力这四个因素一直在调嘛,在调的过程当中所成就的,就是这个地方。因为你成就的缘不同,所以器不同,知道吗?器不同,因为你所成就的果不同,所以器中的宝不同,知道吗?修行就是指这个了。

  因为他在这里头很认真,过去往昔生中啊,他很认真在修学,而方方面面他都穷尽,方方面面他都圆满,所以这五百宝器,珍奇杂宝,各各盈满。

  我们呢,我们有很多想不通,算了,想不通就算了,你就没有了,你就修不到。所以佛法它讲很清楚,学觉悟。你只要这四随呀,随缘、随喜呀,随分、随力呀,在你生活中方方面面去留意呀,善财童子的这个你能具足,一定能具足。

  不要瞪着我,也就是这四随要弄好啊,文殊师利菩萨告诉我们四个字“善用其心”,有没有?就在这里呀。你怎么弄好,因为你条件跟他条件不一样啊,对不对?他能随分随力呀,但是你无分无力的话呢,你只能随缘随喜嘛。那随喜,就鼓掌、赞叹、宣传嘛,就这样啊。某某人怎样,某某人做得多好,某某人是大菩萨,这个就是你修的嘛。你不要说:“哼,我有钱我也会,我就是没钱。”呵呵这叫酸葡萄啊,你没有称赞如来,你没有随喜功德。所以这个叫善用其心。

  所以我们每个人,你不要以为我做不到,谁都可以做得到,谁都可以做得到。这个跟你有钱没钱没关系,跟你聪明不聪明没关系。随缘、随喜、随分、随力,你只要善用其心都可以做得圆满。

  善财童子在往昔以来,就是把这部分做得很好。这个意思就是,他这个人的人生,就是那么圆融那么圆满。我们会不会呢?我们看到很多人好像也是这样,不是,它叫流里流气,对不对?那流里流气好像很圆满呢,但是假的。善财童子这是真的,因为他善用其心能够随缘、随喜、随分、随力运用的很好,有没有?这个地方讲得很清楚啊。

  你不要以为这四个词我常常在用,是从这里来的。这善财童子人家这样修行是这样成就的。不然这每一个怎么会弄得这么美?这不是做文章啊,写作文一样把它写好了,写成这样就好了。你去想,写这文章要干什么?但是你要知道这一段话,这一段经文你常读诵,你常读诵,你的善根、因缘、福德不可思议。这一段,你就把它当咒语一样的念。虽然你不懂,我肯定你也不懂,因为他的背后就是这个理论。当你这个理论你不懂,这个经文你怎么会懂?你说:“奇怪,奇怪,奇怪!他怎么这么厉害?过去世是怎么修来的,我要怎么修?”你就这样修嘛。刚才讲,那样修,就对了。可是很多人没有听到这席话,他不知道这是一个理论啊。

  我常常跟各位讲,你把我讲的这个你要去整理一下,整理一个理论把他穷尽,大概一二千个字,你常常告诉人家修行是这样子,这叫四随法则。你自己要做到,你讲就要去做啊。通常讲比较容易,做比较难。你讲十分,你要做三分嘛。你讲十分,一分都不做,那你白讲了。知道吗?讲了就要做,勉强自己要去做,那你就会一直进步、一直进步。这是一个关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行法,我相信大家都做得到,都做得到。

  那内容,我就不一个一个跟各位讲了。大概这五百宝器自然出现,就是这么一个原则,你因地这样做,果地就自然这样。一个普贤行者,具备的这样一个条件,那他普贤行愿何愁不圆满啦?但是你假如这个基本的资粮都没有啊,那你的普贤行愿肯定只有口号了,只有口号。它不是口号,它确确实实可以做得到,那你就要从这地方一步一步来。所以背后的这些理论,是都很具足的,很具足。相信大家从世间到出世间都可以圆满。

  好,我们再往下看:

  “複於宅中。遍雨種種珍寶財物。及諸資具。一切庫藏。悉皆充滿。”

  这个,前面好像还不够,后面还很多哦,家里还“遍雨种种珍宝财物及诸资具”,换句话说,家里要什么,什么都有,一切库藏都充满。这里头有一个很重要的,他的欲望跟他的需要是相等的。

  我们是,欲望大于需求、欲望大于能力。欲望大于能力啊,肯定痛苦!你知道吗?当你有欲望大于能力的时候,那这一句话根本不可能。这个,家里有种种珍宝,要什么有什么而且都能充满,这表示,这个人基本上,从生活中来讲,没有特别的欲望。你要留意到!我们常常有能力,没有错。但是呢,你的欲望超过你的能力,你一定痛苦。

  你有能力,宁可没有欲望,要什么没有什么,不要。能要,但是我就是不要。我常常跟各位讲说,你有机会升官,能不能不升?难啦,挤破头都要抢到了,还不要?对不对?你有能力赚钱能不能不赚?哪有这么笨的人,对不对?有钱赚还不赚?那你呀,要达到这种“遍于种种珍宝财务及诸资具一切库藏悉皆充满”这个叫imposible,不可能的事啊!

  你要有,你就“诶,这个我该赚,也可以赚。诶,给你赚。”那你就有可能。

  你能赚到,不赚,不是有风险的哦。你假如这个有风险“诶,给你赚吧。”这个叫暗藏,暗箭伤人,对不对?这个居心不良。

  或者呢,虽然我不赚,也要给家人赚,给好朋友赚,也不算。

  要随缘就给了,我不赚了,给别人赚了,你就有这种福报。知道吗?

  换句话说,你要有足够的心量。不赚的钱,其实是布施啊,对不对?这该是你赚的没错,你可以赚,但是“我不赚”,那不就布施了吗?布施,你就留着啊,下辈子就来了,就这样子“府库盈满”啦。

  为什么很多人常常掉这个、掉那个,为什么?本来不该你的,你去把人家要来的嘛,现在时间到了,该还人家了嘛,对不对?所以你会掉嘛。那你怪这个怪那个没用啊,再怎么买保险要怎么样没用啊!因为那不该是你的,该还人家了嘛。关键就在这里。

  所以不贪,宁可多让,所以该是你的,他还是回来。所以真修行啊。要看透人生。要懂得!不懂啊,不行。

  好,我们再看下面:

  “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

  以这个原故,家里呀,这么多的奇迹出现,所以父母与亲属及善相师…善相师呀,善相师,知道吗?就是相面师先生哦。这个算命先生对这个家里来讲,是不算钱的,是跟你算命,不跟你算钱。

  我们现在会去找算命的,都是跟你算钱的,算钱的叫做郎中。郎中知道吗?江湖郎中啊,你假如会算命的话,你要记得决不要跟人家收钱。算命不是不好,不能收钱。收钱的话,你道业不能成就。算命是算谁呀?算还没有修行的了。已经修行的了,你的命运就开始改变了。你修了半天,命都没有改变,你根本就修错嘛,对不对?要不然修行干嘛?修行就要做改造生命的工程,你要改变你的生命嘛!生命都能改变,都能转凡成圣的,什么命运都改了!我跟你讲百分之百的命运都改了!凡夫都变成圣人,命运没改吗?对不对?那算,没有错,算是算的那还没有修行的人。

  那么,你一旦出生,你前辈子如何是算得出来的。问题是你迷信啊,你一算就吓死了。“小心明天会出车祸。”明天就吓在家里,晕倒了,不敢出去啦。那是没修行的人。你既然修行了,你的命运就开始改变,也不是叫你硬着头皮跟命运闯啊,也不是这个意思。

  算命只是统计学,它让你知道要警惕自己,是这个样子的。说你有福报你也别高兴,你有福报你就去挥霍,你的命运只有堕落。你有福报你更要珍惜,要懂得布施、供养、护持修行人,那个福报才有意义呀!这个要留意到。

  那么,这个地方要跟各位做一个总结,就是这些相,此事,事就是事相,现前嘛。这个孩子来这个家庭出生,,这些福德因缘就聚集过来,这时候有个现象,这个家庭也有这个福报,知道吗?也有这个福报。家庭假如没有这个福报,这孩子来,他承受不起。所以,这个父母跟这些眷属基本上前辈子也都是有修行的,你知道吗?他才承受的起哦。所以你家里有这样的孩子事实上整个家族基本上也都有这个善根,这是一个。

  第二个,那么有这样的因缘来,为什么叫善财呢?最好的财啊,对不对?那我们想想看,我们是不是都是好财呢?不是好财也要敬财呀,才能叫善财嘛。所以“善财”,你不要把他当作很通俗的话,他是一个生命因素,你的因素里具备的这个部分,这个部分在密法里头修行叫“虚空藏菩萨”,善财童子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虚空藏”。虚空藏——尽虚空所有宝藏都在这里啊,有没有?虚空藏不是天生掉下来就有的,是你修行把他兑现出来的。而这个部分呢,是每一个人在成佛的过程里他一定要去训练的。

  《华严经》里先告诉我们,你想要当一位普贤行者从这里下手,修学这个福报,善用其心,在你现实生活里的这些方方面面那去调整好。你就记得随缘、随喜、随分、随力,会很圆满的,虚空藏菩萨就是开始成长了。这个福报是尽虚空的宝藏,是无漏福报,你用不完,你用不完。

  他讲“遍于種種珍寶財務及諸資具,一切庫藏,悉皆圓滿。”你要通通有都会到,而且不会有副作用,这些宝藏不会有副作用。因为是你生命中,本是具足!所以你要懂得是这个意思。所以善财,从另外一个象度来讲,就是从密法的修行来讲,他叫虚空藏菩萨。那假如在胎藏里头来讲,虚空藏菩萨就下面一个就成佛了,下一个就成佛了。

  你看看,所以从善财童子的这些资源具备以后开始去修行,我跟各位讲啊,三个月就够了。因为下一步就成佛了,快吧?讲了半天原来那么快,所以那个“十个趣大乘法无疲厌心”,你一定要具足。我跟各位讲,那个具足,要修行其实很快啊,很快啊!我常常这样讲,很快啊,你听不懂啊,你还是好好念“南无阿弥陀佛”比较快。不是。真的这条件具足,很快。不是信我者得永生啊,那个信都假信,功利主义,为了永生所以才信嘛。哪一天想到我这样信也有算吗?那你就完了,那理性一起你就完了,你就一定退心了。所以你从这个地方你仔细的去看,修行是很道地的,很道地的。好,这个因缘弄清楚。

  好,我们再看“又知此童子。已曾供養過去諸佛。深種善根。信解廣大。”

  你看前面讲了很多啊,他的原理只在后面这两行就把你讲出来了。

  他在过去诸佛的地方,“深種善根,信解廣大,常樂親近諸善知識。身語意業。皆無過失。勇猛精進。淨菩薩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心行清淨。猶如虛空 。”

  这个地方下面讲的成就虚空藏菩萨。虚空,心行清静犹如虚空,有没有?很清楚啊,换句话说,我们在修学的时候就从这种“清静供养”开始。那你能不能在这“清静供养”的同时那培养你的这个善根,从这里来!这是很了不起的一段经文,就我们个人来讲啊,从世间到出世间都出世间都很可以圆满。

  当然,从善财童子来讲,生死布施了,烦恼布施了,病苦布施了。你病苦要真布施啊,下辈子来就是金刚那罗延身,知道吗?你烦恼要布施啊,下辈子,不要下辈子,烦恼一布施你就证阿罗汉,烦恼一布施就证阿罗汉!知道吗?好像听不懂哦。问题是“师父,我都没烦恼了。”看到师父都没烦恼,回到家里烦恼都来了。是你不知道烦恼在哪里?因为烦恼起,你就只有烦恼,你不知道觉醒。当你不烦恼的时候你又忘记你有烦恼,所以你就永远没烦恼。因为脑筋清醒的时候忘了烦恼,烦恼一来脑筋糊涂啊,所以你不知道该如何净化你的烦恼。

  烦恼、生死、病苦,你自己看看,这三个是修行以后才有的啊。当然那个善财童子,他长劫修行,这个没有问题。那各位,你现在先从布施时间跟布施意见着手,你这些都会成就,不用担心。你可能会想讲:“哎哟,他这个讲的经文那么深,华严何等人也,是菩萨修的法门哪。”各位菩萨,各位善财菩萨,你不修谁修啊,对不对?所以你不用担心,这绝对可以做得到。

  理论上我们跟你讲完了,剩下来是事相上,在你生活中你要做好它。这个绝对不难,我相信各位,你要是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想要满足你的什么欲望,不要太短视就直接要去达到你的欲望,你从佛法中想,来用佛法中,用这一段,这三天到现在三天所讲的,可以做为你人生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指导。我相信啊,你会终生受用无尽。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 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大势至圆通章》里头明白地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念佛指什么?心里面想佛,口里面念佛。 佛法里面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华严》里面也讲,“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就是忆念,忆佛念佛就是识在起作用。 所以,你想佛的时候,想久了你就很像一个佛,想久了就像了。想什么就像什么,看相的人不也常说,“相随心转”,心里面常常想什么,这个相会变。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