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三卷 第44讲
2014/9/4   热度:160
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三卷 第44讲 《四十华严》第44讲(2007年12月5日)A 今天我们再看经文57页,第六行。好,我们先看一段经文,大家对对地方。 “其有見此神通力者。皆是毗盧遮那如來。過去修集願力。善根之所攝受。或昔曾以四攝善根之所攝受。或是往昔見聞憶念親近供養之所成熟。或是往昔令其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昔曾於如來所。修菩薩行時。經遊之處。勇猛精勤。善根所攝。或昔曾於一切佛所。與佛同種相似善根。或是如來于過去時。為求無上一切智故。種種方便教化成熟。” 我们先看这个部分。这是一个总结。把前面的经文,这个地方做一个结论,说,这一些神通境界是智慧变现。 你不要把智慧的神通,变成定自在力的变现,这个检别,前面我们跟各位讲得很清楚了。你在修定的时候,要是进入邪定聚或不定聚啊,那就会有种种的神通。那在这神通当中,你会夹杂着贪、嗔、痴起作用,那就是邪定聚。那你的本质、你生命本质,所呈现的将会是所谓牛魔王、蜘蛛精、狐狸精那一类的,这就是人格性不健全。 所以我们在讲修行,讲技术面,一定要入正定聚,不要入邪定聚。那个正定、邪定,是怎么进去的,那个检别啊,我们已经跟各位交待了。我没欠你了,你再跑到邪定聚去啊,我跟阎罗王已经讲好,温度加一千度。你不要以为你是老油条就不怕。 这个,弄清楚以后,你就知道,我们不是讲定的“定自在力变化”。定的变化,我们现在一般叫神通,那就是“定自在力变化”。确实那是,用世间人来讲,他比大卫魔术师来得厉害,这没错。但是呢,你千万不要执着那个东西。通常你会发生的时候,已经是从邪定聚转世再来,那就很麻烦了。你只有一再的忏悔。假如你有朋友,是有这种邪定聚,会通灵,会跟天神。他当然讲天神,他假如跟你说我是那只鬼的话,你早就吓昏了,会跟天神相沟通的人,赶快拜忏。而要真正的拜忏,否则你会没完没了。 那么邪定聚的成就是很可怕的。那你假如心术正一点,那这个邪定聚他是不起作用,这个叫不定聚。也就是你的人格性很健全。 但是我们不管怎么样,人格性健全,对于你要入定他有一定的困难,那么你一定要一步一步地去解开困难的地方。譬如说你一次要爬三尺,三米高你跳不上去怎么办呢?那你就拿个小板凳来垫。小板凳啊,一张不够两张。你可能垫到三张的时候摔下来,再垫,还会再摔。垫到五张,你都要摔得满头包了。但是呢,这样你安全。 那很多人在那边硬挤,挤进去以后啊,他跑到邪定聚去了。定功是有,但是那个后果可怕。但是你通过健全的人格性,一步一步来,很多困难你要去解决。因为在我们来讲很简单,就这条河跳过去就好。你就跳不过去啊,当然我也知道跳过去就好。你硬要跳过去,你一定灭顶嘛。那你要是没有过去呢,造条桥,或者找一条船,就是这两个方法。那造条桥,你看多麻烦,找一条船更麻烦,那你就硬是跳过去,那你就一定出问题了。 所以你一定要留意到,修行没有捷径。有些地方,你一定要耗费很多的时间,那是没有为什么。像我们等着孩子长大一样,就要20年。你晚上去把他拉长一点好了,明天就送他往生了,对不对?那是不行的,所以他一定要一步一步来。 修行是生命的,急不得,大脑不要介入。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 好,经过这样来了,你真的修到智慧成就了。那么这智慧成就,就是,你定就是技术面有了,还要有慧的工程面。智慧面啊,这个工程面要有。这个,我们前面两部分,我们都跟各位讲了。修行开始线要具足,这两部分都要到达一定的标准。有了,你才有可能跨上去。那么跨上去成就以后,就是前面所讲的这些境界啦。 那么这些境界,前面我们讲过,那些上首菩萨们都跟佛能交流。也就是我们讲的,到了等觉菩萨以后啊,他的生命最后一个工作就是交融,所有的生命因素都要交融。那,前面是指那些互相交融,那生命的一体性。 你能够感受到,佛对你的那种关怀,呵护,我们现在叫护念,善护念,善咐嘱。那么你,也能够把你对佛的那种恭敬、瞻仰的那份情,送到佛那边去,佛绝对能感受的。问题是,我们感受不到佛给我们的。所以我们也跟各位谈到了,生命中的小我生命跟大我生命。大我生命,你要能够感受到国家给你的爱,民族给我们的爱,那份爱那份荣耀,有没有?提过了哦。 那么这是大菩萨的部分。那么现在这里讲的,不是大菩萨啦,就像你我他一样。你可能是大菩萨,我不能够看清你,像我这种凡夫哦,就是他这里讲“其有見此神通力者”。你能见到,能够见到这些神通的,那你不是前面那种完全交融的,他是整体性的。那我们呢,能见的也只能见到一小部分而已,一小部分。 我语言只能够说一小部分,你不要以为一小部分啊,那么一点点而已,对你的生命来讲已经是一大堆了,早就超过你大脑的范围,不可思议多少倍去了。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哦,语言虽然是讲一小部分啦,但是他还是比起你现有的生命,十方三世来讲,那大过多少倍了。 所以这个神通力,你也不要小看,他的善根福德是相当殊胜的。他说,有能够见到的人啦,不管是谁,哪一类的众生,都是,皆是嘛,“毗盧遮那如來過去修習願力善根之所攝受”。这句话很重要,佛在过去修习愿力善根。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你要多发愿,要你在十字路口一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个十声,回向给这个十字路口以前走过的、未来走过的、现在走过的,统统要度他,度到成佛。你说,发完愿就会想,看看红绿灯这样,“我发愿有效吗?”对不对?因为你发愿到底真的假的?但是你要很真诚的发愿。有效没效,到这个时候你就看到了。有没有?“过去修集愿力善根之所摄受”,你要留意到,不要瞧不起你自己。你所发的愿,越勇猛、越殊胜,将来你成佛那种神变那一些众生一定看得到。 所以你现在会觉得说“我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报?”那可未必,你是经过那个路口,毗卢遮那佛刚好发愿。对不对?所以你看我们发愿多重要。不是为你的成就,为你将来众生摄受,要不要发愿?好好发愿啦,你不要听得都入定了。 只要有利益于众生的,你都发愿。你这辈子可能做不到,你不用担心,那个愿力一定要真诚。总不能不发愿,你一定要发。 多留意,“修习愿力善根”。他自然,你的愿发出去他就会起作用,是从你生命发的。你要留意到。为什么?你说,“哦,我现在看,跟他有关?”绝对有关,没有无关的。这个时候,你就会去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是很不可思议的。 我跟你讲说,你的法身跟佛是同一法身。你会讲“这样算吗?这个师父这样转,这样讲,有算吗?谁认可的,他讲的话算ISO9001吗?”告诉你,绝对算。所以就超乎你大脑以外了。你从这句话去印证。 所以你现在在修未来,你看你发愿这样发。你不要想说“我要到极乐世界去,那里房子楼阁都是唐朝的、唐式的。”那你下辈子就到武则天那边去好了。你这样子往后发愿,你就活在未来,而且无限完美,不会活在过去。你留意到啊。而且你的生命力会非常的充沛,拥有非常非常丰富的生命力,而且生命能量会很高。你留意到哦。学佛人,你朝正面来看。 不要(讲)太多了。我们看第二句,“或昔曾以四攝善根之所攝受。” 这是很抽象的一个。这个就比较具体了。这个佛,昔,他往昔曾经以四摄善根。四摄法知道吗?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条。 好好跟你讲,而你那个时候就像狮子一样,“哄”咬他一口。他爱语,可是你不接受他。他曾经布施给你,可那是怎么布施,你不知道。这布施当中啊,他有很多种布施。法的布施、那个财物布施、或者语言、善言、善语布施。爱语就讲好话啊。 利行就是对你有利的行为啊。佛在往昔生中,看到你匆匆忙忙走过来,不知道在忙什么,让一些给你,很快地走过去,这就是利行啊。对不对?你不要挡在那里,“你急什么急,慢慢来。”他一个拳头就把你打昏了,然后踩过去了。利行就让一下。 同事,就是跟你同类。所以你在同事之间,你工作场合里,你也要布施、爱语、利行,因为你已经现同事相。同事相,你布施、爱语、利行,那会结广大善缘。那你要是斤斤计较,那你自己做一个壁垒把自己关起来,知道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生观。 那么往昔呢,佛在修四摄善根的时候,所经历过的人。那这些人,不见得都是好的。就是有时候他会接受,有时候他会拒绝,有时候还会怒目相向,说你太差,这种种都有,那不管。这是善根所摄受。 那这个是比较具体的,你可以感受到,因为他有实际的行为出来嘛。但是前面一个行为是很抽象的。有没有?看清楚。 我们看第三个,“或是往昔見聞憶念親近供養之所成熟”。 这个过去生,你也曾经“意念清净供养之所成熟”。因缘到了,所以佛门,曾跟各位讲说,你要多供养、多学习清净供养。那你清净,你有各种因缘。 有的人看到师父就会紧张,“想是很想啊,不敢啊。”有个同修来找我,讲了半天,我说“你到底在讲什么?” “我...我看到师父就很喜欢。” 我说“很紧张,不是很喜欢。连紧张跟喜欢,你都搞不清楚啊。” “是是是,我...我讲得都对了,你讲得都错了,我讲得都对。” 那一紧张起来啊,真的是语无伦次。不要紧,这表示你在成长。你不要畏怯,这一点很重要,生命自己不要畏怯,畏怯你永远没有办法长大。 那你试着要讲,一定会讲错。你要试着,这就叫摸索,要缴学费嘛。讲错被骂,骂了很难过,回家又哭,躲在棉被里哭,怕人家知道。早上起来人家一问,以为你尿尿,结果是眼泪流太多。没有关系,这是你成长的过程。 每个人在生命成长的过程里,是要流很多眼泪的。他的流眼泪,不为什么,是成长必然的一个过程,不是懦弱。因为你对未知的环境啊,你有恐惧,有怀疑。你假如没有为你的成长而掉眼泪的话,表示你还没成长。你自己好好的问你自己,你不要跟我表示意见。因为那是你的事,你跟我讲也没用。只是要我可怜你而已啊,对不对?你自己问自己。怎么样自己去面对新环境?你不能面对新环境,你就不知道那种恐惧、犹豫、胆怯是什么。那你就看到你自己了。 修行是这样,你必须迈向未知嘛。你在现实生活里,你都这样,你想想看,你在修行的生命广大领域里,你如何迈向未知?所以你要修行都在已知的范围里面,你看这样的人,绝对无法出三界。你都在三界里头绕,在已知的范围里头,你一定是你的欲望你的习惯嘛,对不对?那你能不能尝试走出去,你未知的范围,去经验它?这个很重要。不是叫你做坏事啊。 譬如念佛,念佛老是一念,妄想又起,除了孙悟空就是猪八戒在那边翻来覆去。那怎么办呢?那你要想办法,这个叫迈向未知嘛。对不对?我一诵经就像看电视一样,什么都没有,经文什么都没有,脑袋里头也老是那些明星。那怎么办?那你要走出这个已知的范围,迈向未知的范围。你自己就要下功夫啊。 而在这个下功夫当中,你会发现你一再地失败,然后你要去找寻有效的方法来对治,那就是修行啊。你以为修行是什么? 你现在修行都是意识形态。一天念佛念多少声,诵经诵多少卷,拜佛拜多少拜。那都是意识形态。真的用心去克服,你会起妄想的那个毛病。那我告诉你,你直接面对的,你就到边际了。你克服那边际,你就迈出去了,就出三界了。知道吗?这是真正横出三界啊。 那你假如在已知的范围里头,那你就一定在三界内绕。念了很多佛号,磕了很多头,诵了很多经,那是很多福报而已。那只是很多福报,你善根没有成长。你留意到哦。 尽管如此啊,你拜佛,惯性了,供佛也是惯性了。我们常跟各位讲,各位有没有习惯啦?你买了东西回家,水果买回家,先供佛,洗好以后盘子一装,先供佛。虽然佛这么小,盘子这么高,那你还是供。供完之后,等你自己弄好了,再烧个香。再把它拿起来,要吃自己再吃。知道吗?养成供佛的习惯。 你不要以为说“这样有效吗?”当然有效,很好笑哦。我们都受过现代的高等教育,你有这种怀疑是正常的。但是呢,你就要养成这个习惯。 然后你就会去想,“我要怎么供才真的有效?”那个时候,你就是修行了,疑情起了嘛,真用心了。 供佛,拜佛,很简单的,然后你慢慢带起来真正的修行。真的修行是在这种仪式、正法行的仪式背后,那个地方所起的疑情,才是真修行。假如没有的话,那你只是修一般福报。供佛一定有福报。 好,你供这个佛,后面种善根。认识吧?不认识,我念给你听啊,毗卢遮那佛、文殊师利菩萨跟普贤王菩萨,他们真长成这个样子吗?谁见过他们?那你没见过,你怎么知道他会长这个样子?那不要紧,你只要认定他就好了,你就跟他结下这个缘。所以当你到某个程度,你的生命一直提升到某个程度,你就会到达这个地方,于,而进入佛成佛的那个境界,你就会进入了。 你所以不要以为说“他只是个偶像膜拜,佛才不长成那个样子呢。”要不然佛长成什么样子?你讲嘛,你画嘛。,对不对?佛长什么样子,不重要,但你心里要有主定在那里,你的生命一定会超越的。 这个就是由你因地向果地走,佛是由果地看因地。他曾经这样做过,那你也曾经被他触及。对不对?直接、间接触及而已啊。那就结了这个缘。所以当他成佛的时候你就能相应。 现在你从因地向果地,那就讲佛堂里面的工作啦。所以你会触及,你还是会进入到佛成佛的那个时候。你说“佛都已经成佛了,有可能吗?”跟你讲,三世同时,未来跟你现在,跟过去佛成佛的时候是同时的,所以你不用担心。问题是你的生命品质还没到达那个水平。当你到了那个水平,那你就能进去了。这个时候还不是等觉菩萨的水平,你放心。但是呢,这个因缘成熟,你就会进去。这个叫做清净供养。包括你见闻,意念都可以。 所以你肯定他就是肯定他,不用怀疑他。非常重要的一个。 “或是往昔,令其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真发起吗?我们常常讲,我们通常讲“发菩提心、发菩提心”,那你真的发菩提心吗?菩提是生命的觉醒,你真的有发起要找寻生命觉醒的这个心吗?那生命的觉醒是什么?就我常跟各位讲的,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命的存在与真相,你人生奋斗的方向与目标。这就是生命的觉醒啊。 你有没有定下来?你还是每天早晨上班、下班,上班、下班,你就没有了。你有没有这样肯定自己,大概在这六个方向上?当你在这个部分被谁来触动,让你觉醒,在追求这个东西的时候,基本上他就是佛。来触动你的人,就是你的燃灯佛。 你现在这辈子有没有燃灯佛啊?“有啊,有啊。”“有啊,在哪里有啊? ”“我想想看,我师父那么多,算一算十几个,法名也十几个,现在师父不知道在哪里哦?” 启发你生命觉醒的那个人,就是你的燃灯佛。你想想看,谁开启了你生命的火花?给你的生命感受到,“啊,我这样活着真有意义,真有价值。”那个是谁? 有些人天生他就自己在找寻,不要人家开启。找了半天,不找不迷糊,越找越迷糊。所以你要有人给你去定位,矫正。假如那些从小自己就开始在找,觉着人生很无聊,他们都那样,自己一个人,有没有?很孤僻。 假如理想型的人,是要走到,人家在玩他不玩,走到哪里,边走边这样子,好像一个小老人。那他有他的人生理想,这种人需要人家帮他定位。除非他是法行人,他再来人啦,他自己会摸索自己的一条路。 否则,搞到最后通常都乌烟瘴气。因为这种人,人际关系一般不好。因为他老是瞧不起别人的,人际关系怎么好。 人际关系好的人,是跟大家平起平坐的。哥俩好,很多哥俩玩成一团,姐妹好,很多姐妹都玩成一团。对不对?那个是人际关系好的人。 那他就不是啊。人家在玩,他就看这些孩子很幼稚,其实,他也孩子啊。看人家孩子,他不叫孩子啊,所以叫做早熟。早熟的孩子,假如没有人跟他做指导,他很容易夭折。所谓夭折,就是法身慧命夭折。他通常长大以后,就不知道学到哪里去。 所以,人生觉醒的这个心,叫志向。你有没有开始在觉醒?那他有一个方法,才能到达阿耨多罗,就是我们讲,止于至善,至高无上、止于至善的目标。你要发起这样的,人生止于至善的目标,这样的志向,你要去追求。那谁把方法给你,那是依止师,你要依止他的。 所以一个刚开始学佛,懵懵撞进去,人家说拜就拜,人家说皈依就皈依。弄了半天,师父说“皈依完,可以回去了。” 再来找他, “你来干什么?” “师父啊,我皈依你,现在呢?” “现在回家,少吃肉,多吃菜。” 然后再来,“师父要干什么?” “你先回家,不要吃肉,都通通吃菜。” 然后再来找,“为什么?” “念佛。” “念什么?” “阿弥陀佛。” 回去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再来问师父,“我要干什么?” 他说“多念一声佛,少说一句话。” 所以人家一讲话,他就“阿弥陀佛”,人家一讲话他就“阿弥陀佛”。逐渐逐渐,他就进入了,一步一步。那你搞了半天,你觉着这样好像不太对。再问师父,除了阿弥陀佛,其他都没了。 “那学佛要怎么学啊?” “阿弥陀佛。” “学阿弥陀佛以后,要做什么?”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以后呢?” “阿弥陀佛。” 那你看看这不行,学留不下来,怎么办呢?那再找一个。那你会找到,这当中当然会很多个啦,你会找到一个。“唉,他,这个教好,我能接受。”你要跟他学一套方程式,从现在凡夫地一直到登佛地。对不对?进入佛境界啊。那你要跟他学,这个叫依止。这不一定叫燃灯佛了,依止。 要依止的话,你就要心理准备,你会被修理得很惨,这个才是真正的依止师。假如你去找到一个依止师,就是可以给你耍赖,给你撒娇啊,那你就找错了。那个爱人,才能耍赖才能撒娇啊。上师还给你撒娇啊? 你要跟他学,他对你生命上哪些地方不对,他会很中肯地一句话就插到你心坎里,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那种情况,那你才能脱胎换骨。那你要去找那个师父啊。你不要找我,会很累的。因为我已经给很多人气死了。 这个找师父,“师父应该要很疼我啊,很呵护我啊,把我当作掌中明珠啊。”师父哪有那么多掌中明珠?师父只有一颗自己的那一颗啊,不可能手上有很多大家的。你都不要弄错了。 所以你去找师父,你就准备好。很多人说“师父,我要跟你学。” 我说“你准备好了没。” “我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就应该,防弹衣,戴钢盔,知道吗?”这才叫准备好了,不然你被修理下去,你会受不了。 尤其到你心性上面的问题,就是你本来就一再的隐瞒、掩饰、种种面具盖着,你以为人家都不知道了,那个。师父就专门看你那个。从那里把你翻起来,然后啪!万箭穿心。让你在这边,“咦咦咦,怎么这个事情都把我公开了?”就是要公开,你已经盖得那么深了,那就公开的完全透明啊。你假如说不盖的话,那不会公开,因为本来大家都知道。 修行就要把那你内心最深处的那种东西,给你掏出来。那你能够遇到,那是你的福报。可是呢?当你真的遇到的时候,三经半夜就…你给我小心,爬墙你也跑掉了,就是这个原因。因为那个东西,是你最受不了的。而你要知道,这个背叛,因果很重,除非你本来就是发假愿,你不是真发愿。 你想走到庙里头来,听说庙里饭菜香,读过一首诗说“这个房间白玉非为贵”,对不对?那进到这里,还说吃和尚的饭好,结果进来没想到那么难吃。早上两点半就被挖起来了,跑回去睡回笼觉,还被揍。那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要知道,修行就是这样。 你不要以为说“我跟师父求助,师父说很好”。你进来,你以为你是贵妃娘娘啊?没有啦。一定是给你修理得亮晶晶的,皮破血流的。这皮破血流,还不是皮破血流,是内心淌血啊!知道吗?会滴血啊。那个才叫修行啊。你假如不经过这一关,那个都不算。 你以为菩萨那么庄严给人家拜,是这样吗?那不是水肿吗。知道吗?你看看这样子肥肥的,那都是积功类德、德行具足了。然后他是非常通透的,没有一丝一点的隐瞒的,这个才叫净,清净啊。他比你那个水晶琉璃都还要透明的,这就是生命的可贵。 我们现在不是啊,讲得言不由衷。我们常笑啊,情人节寄情人卡,情人节过后再见说“拜拜”,这叫做真爱吗?都是假的。 所以修行,翻开你的面具,彻底的看到你。所以为什么跟各位讲说,你要经常在佛前忏悔!真的你是修行人,你在佛前有两个事情做,第一个就是经常在佛前忏悔,第二个你要常常到佛身边去,跟佛呢喃。 呢喃,知道吗?你不知道该跟佛在讲什么。因为你面对自己,那些都没有办法跟别人讲,因为他体会不到。你在自我超越到某个时候,你跟人家讲啊,他跟你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干,讲不上来。那你只有跟佛讲,内心最深处的。 不是佛里佛气背经文给他听。你在那边“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晚上“啪”,就被打了,“到底是我念给你听,还是你念给我听啊?” 你要把你内心的那种感受、体验,告诉他。虽然是木头刻的,纸张画的,但是你可以跟他真正的交流。这是一个真正清净的修行人,常有的动作。他不是不喜欢人,度众生他会去度的,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单独跟佛对话。这个是行者到了某个境界以后常有的。 你现在根本就没有在修行,看到佛,“你看,这木雕的,我花多少钱,从哪里买来的。”你看,你的佛变艺术品了,你的佛缺少灵性。灵性是从你跟他对话中来的。你在跟他对话的时候,不知道是他流泪还是你在流泪。这是真诚!你要从这个地方开始。这个是,每一个同修拥有的。 所以我跟各位讲,修行人是拥有非常丰富的感情。而这种情不是你讲的那种情,“你侬我侬,爱到海枯石烂”那个,不是。那个不是情,那是激情。这是真情,真爱。他把对整个法界的爱,在这个地方表现出来。他不是要讲给人听的。 讲给人听干嘛?对不对?“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另外一个,“天下没有一个好女人。”那个讲给谁听啊?不用了,你讲给佛听。 把你真正生命中的那种本质啊,表达出来,要常有的。那你的生命力,你的生命感才会很充沛的流露。而佛,不一定佛像。当你再高一阶的时候,你都可以流露那个至情,那就不是真情,叫至情。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的,那种纯然的、一体的那个部分,那个至情就要流露。那就不一定要什么佛像啊,要什么,不必了。但是呢,他是不会轻易流露的。不是演电影这样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那个,都不是啦。那个叫俗情,太庸俗了。知道吗?学佛人,你有很高的纯真的情操。他展露出来的生命氛围,是那么的可爱,就是这样的。 我们再往下看。“或昔曾於如來所修菩薩行時。經遊之處。勇猛精勤。善根所攝。” 菩萨修行,就如来所修、你的自性往昔在修菩萨行的时候,他最大的特色,就是精进。精进的意思就是,在菩提道上前进。菩提道上,法身慧命在成长,那个才叫精进。 假如你不是在法身慧命上面成长的部分,那不叫精进,那个叫忙碌。知道吗?我们有很多同修啊,跟这个法王、跟那个活佛,跟那个什么修毗婆舍那禅,然后跟这个念阿弥陀佛,然后学了很多。早上呢,四点起床,早上四点到六点修一座,然后六点到八点修一座,八点到十点修一座。算一算,师父十二个, 十二个每一个法修两个钟头。那你一天有几个小时啊?然后一想,“那里又有一个什么来了,现在没时间去了。”然后天天都在那补功课。两个钟头不够用,压缩到一个钟头。然后,你每天都在云端飞。 这个很忙啊,这个不叫精进。可是这些人都以为他很精进。 他跟我说了,这个死后都叫做jieji??鬼。Jieji??鬼知道吗,瞬间就能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的一种鬼。那他贪心嘛,贪法的心重,贪心重不是鬼道吗?这就证明了。贪又多,然后又快,人家都是搭747,他是搭888,然后一直冲来冲去的。不要以为在修行啊,那个都修到那边去了。 这个不叫精进,叫忙碌。不但叫忙碌,也可以叫瞎了眼睛的那个盲,盲目。他不但忙碌,又是盲目。这个,你在学佛的过程里,会有一个时间,可能半年到一年,你就要觉醒了“这样不对啦,再搞下去会家破人亡啊,鸡飞狗跳。”你就要停住了。还一直这么长期下去,表达你的精进,那就完蛋了。 我记得跟各位举过一个例子。我有一次到一个地方讲经,讲了一个月。第二个月再去讲,她就跟我表达她很精进。她22岁结婚,23岁生小孩,25岁她就受菩萨戒,然后从此跟她先生分房,精进到现在,每天做功课十个小时。你说她是不是很优秀的菩萨?她说她已经二十几年了。 我说“这样不对,要么你就出家,要么你就好好的做个家庭主妇。” 她说“人家师父都说我修得很好。” 我说“很好,很好就很好吧。”我又跟她讲说,“你这样不对啊。”因为她说人家师父都说她很好啊,那我还能讲什么? 第三个月,她哭着跪在那里。她说我怎么诅咒她。 我说“谁诅咒你啊?” “不然我先生怎么在外面生个孩子?” 我说“你先生会生孩子那天下新闻呢。”我搞不懂她在讲什么。 她说“跟我儿子同岁。” “噢,那证明你先生在外面跟人家生孩子,已经生很久了。对不对?不然怎么会跟你儿子同岁?你已经精进二十几年了。” 出问题了,她都不知道。 “我先生欢迎我到庙里来精进。”当然欢迎你去啊。笨蛋笨得有够倒呢,不用找零钱呢。 这个不是精进,这个是盲目加忙碌啊。你能怪先生包二奶吗?怪自己。这种人啊,不会成就的,因为她造恶。看起来她很精进,下辈子当孔雀。人家说她修得很好啊。孔雀知道吗?孔雀开屏只能看前面,不能看背后。我一句话就跟她讲说你这样不对啊,就是看到她屁股后面了,不行了。你只能看她前面,“啊,很好,很好。”大家都看前面不看后面,这样不行啊。 学佛人一定要真诚。精进就是精进,忙碌就是忙碌,那就根本就是盲目,这不对啦。所以你要精进,我们当然很赞叹。可是你要真精进,是菩提道上法身慧命在成长。 而那一种忙碌没用啊。你想想看,二十几年每天功课做十个钟头,光这个定力就不得了啊,可是她为什么没有定力呢?这个真的用功到这里。她是说在学校打架,两个孩子打架,那个教官叫他们家长来。他们都到了以后,结果一填爸爸是谁,同一个爸爸,她才发现。 照讲啊,她修了二十几年这种定功,“原来你们是兄弟哦。”对不对?“那你,我,我们应该是姐妹嘛。”对不对?你是皇后她是妃子嘛。握握手,好了,别吵了,两兄弟别吵,回去了,这样就结束了。那这样她就一定修得很好啊。在那边就哭得死去活来,家丑都外扬。那两个孩子,在学校里怎么混下去?可见这个一点智慧都没有。所以,我们要留意到。 你不要说在这里精进,这是在这里造业啊,不是精进。所以我们一定告诉你说你,为人处事,家里一定要弄好,你不要天天都泡在道场里面。当然他希望你是泡在道场里,那一定有问题。 好,这个讲一讲,讲太远了,不知道讲哪里去了。 那菩萨的精进啊,是指法身慧命成长,在菩提道上。在这个时候,你会摄受众生。不会说,在菩提道上成长就跟众生结缘,所以当你在这个时候勇猛精进的时候,这个善根你会摄受众生的。那你在这个时候被摄受。当然,当他成就的时候,那你见得到他的神通。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只是略讲一下,让各位了解这两个字“精进”的意思,精勤啦。那其他我没有一个一个讲,只是略说。 再下一句,“或昔曾於一切佛所。與佛同種相似善根。” 你也曾经同种相似善根,种完以后就睡觉。大家发愿啦,都说很愿意,现在大家都有相似善根。“师父,我要成佛。”师父就不要成佛了呵。你有要成佛的善根,这个是绝对对的。但是你对成佛的认知,决定你的善根多少。 “你现在为什么要成佛?我们成佛,我为何学佛?学佛是要成佛,成佛要干嘛?”对不对?你这个要自己反复地问自己。“成佛是什么样子?成佛以后要不要吃饭?成佛以后要不要睡觉?” 听说成佛以后啊,可以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那你要成这个佛,那个叫木头。木头佛就是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嘛。 “你成佛要成什么?成佛不是什么?为什么要成佛?”你自己假如都不认识,“成佛”两个字是没意义的。你知道吗? 所以你要成佛,你要对成佛的内容要了解。第一个。成要如何成?第二个。佛是什么?前面这个地方,狮子频申三昧里头讲的,都是佛的生活跟境界。这个,前面讲得很清楚了。那你也就是有发这个愿,确实也有过那种心境,有那个心境,你想要追求。 一个标准的定义,就是你还在追求,这是标准的,那你一定可以见到佛成就的状况。 那么,另外一种是比较不标准的定义,也算。就是你精进几分钟,以后就三分钟热度,几分钟精进以后就停了。也有可能几辈子的努力以后,就停了。那么现在呢,这个因缘成熟,你也可以见得到。但是这种境界啊,很小。你假如发了这个相似善根以后,这个叫善根发酵,以后你在进步,还在进步中,那就有可能,那所见的境界就很广。 所以这两个都可以,不完全是你所想象的那种状况。 最后一句,“或是如來于過去時。為求無上一切智故。種種方便教化成熟。” 如来,这个行者,如来来讲是果地来讲的,我们在讲行者就讲我们,你为求无上一切智,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了求这个部分,那么,你用种种方便教化众生。 这个时候,你有摄受到这些众生,但不见得成功。你放心,不见得成功。众生不是你要度他一定成的。 譬如说,师父现相,现出家相。那我们现在讲,现出家相通通是吃素。这个师父为了度你,陪你喝两杯,跟你啃鸡腿了,方便要摄受你嘛,这个叫种种方便。搞了半天,你反过来说“这是花和尚,啃鸡腿喝酒这叫什么和尚,根本没修行嘛。”噢,种种方便失败了,这个行者种种方便失败了。 但是你是个行者,你心里要很清楚,“我方便,他不识好人心,狗咬吕洞宾。本来想方便,我都破戒来度你,结果你还这样羞辱我。”鼻子一抹,回家拜忏。这个叫做“为求无上一切智故,于种种方便”。你知道吗?那这一种情况度的众生,通常他都会超越的。不超越的话是他的业力,那就不管了,因为他有业在。那我们度了就好了。 那么以这样的因缘啦,当你成就的时候,他也会被摄受。但你不能有怨气啊,怨气不行。有的还不止这样啊,他把你当八卦,绯闻传播世界,这个不叫绯闻,八卦新闻,对不对?那会使你无地自容。对不对?要去闭生死关,再也无颜见天下众生了。那个时候,你都有可能。 所以,你不要以为修行人会一帆风顺的,修行人的人生是很精彩的。有机会再跟各位做介绍,我们休息一下。 《四十华严》第44讲(2007年12月5日)B 我们再看经文,五十七页最后的两行。 “是故。皆得入於如來不可思議甚深三昧盡法界虛空界廣大神變。或有得見入佛法身。或有得見入佛色身。或有得見入佛智身。或有得見入於如來過去所行清淨行海。或有得見入於如來究竟圓滿功德彼岸。或有得見入于菩薩莊嚴行輪。或有得見入于菩薩所證諸地。或有得見入于如來成正覺智。或有得見入佛所住諸三昧門平等神變。或有得見入於如來十種智力四無所畏。或有得見入於如來四無礙解辯才大海。” 我们再看这个部分。上面讲的是众生,这些根器,那我们跟各位谈到,他所见得境界广狭、深浅,那是有所不同。但是呢,我们无法分辨。为何无法分辨呢?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你没有那个境界你分不出来。 我记得有一次,就在北京。几个人吃一餐饭,吃掉一千块。过一餐,我们同样几个人吃一餐饭,一百块,找二十五块,同样吃饱。那个晚上睡也睡不着,怎么七十五块可以吃一餐,也有一餐可以吃一千块?怎么搞都不对,越想越有心,你分得出来吃一千跟七十五差别在哪里吗?当你分不出来,你就知道,那两个境界是不一样的,对不对?七十五块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去吃一千?这不同境界。当我们没有办法、没有那个能力去分辨的时候,你就越想越痛心。本来可以吃十餐还剩好多钱,现在一餐就把它干掉了。你就会去留意到,因为我们没有吃的境界,对不对?你会分辨,都无所谓啊,吃一千有吃一千的那个水平嘛,那你就是吃七十五块的水平而已,对不对?这里面牵扯到的,也跟这种情况一样。 今天我们凡夫地,你不懂得菩萨境界在哪里。那你要是到了那个程度,你自然会分辨啊,没有为什么。一点都不可惜,世间人讲的,一分钱一分货。 有一天我去吃饭,那在哪里啊?我记得这有个蓟门桥,在那个地方,在那个有个宾馆,蓟门宾馆。就在那里,出来散步。走一走,晚上就准备去吃吃看,过过北京人的生活。 吃完饭,拿一百块给他。他眼睛瞪着我,我说“多少钱?” “一块半。” “哦。”我也不好意思,赶快拿一张五块给他。他很高兴啊,找了三块半。 我说“一餐一碗,一碗面一块半?”好,五块打死好了。就买很多小吃的那什么饼啊,什么东西,反正北京小吃很多。买了一堆还剩一块。那一个礼拜啊,就吃那一堆。 吃饱其实很简单,不难。但是那个品质,那个水平啊,你要能够去感受。不是那个东西好不好的问题。那个生命的氛围,那个感情,你要发得出来。这些广大的老百姓,他们就是吃那个长大的。你能不能感受到,他们在吃那个东西的时候。那种幸福感跟满足感? 假如你在吃的时候说“哎呀,这个怎么能吃嘛。”这个,怎么样。那你大概变阿修罗王了。你是一直在批判,你没有办法感受。广大的群众、广大的人民,他就是这样在享受啊,他是因此而感到幸福,因此而感到满足。而你不能融入,你不是这个地方,这里的人。 你留意看看啊。同样的,一千块的,你也要能享受,你要感受到那一群人,那一族群的人,他们是因此而感觉到满足,感觉到幸福,你也要能去分享。那就完全看你了。 同样的,反过来,在果地修行上面的这些菩萨们,他们从生命的领域里头去感受也是一样,也是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中,你要能够感受得到。事实上它是有区别的,不是没区别。只是因为我们距离太远,我们感受不到。但是你现在在听,在感受,虽然感受不到,也经验不到。这个就是摄受,前一段讲的那个摄受啊。绝对可以获得的。 好,我们现在再把这些神变啊,这些境界,先跟各位谈。这里谈到神变,我要把这个地方所讲的神变,先跟各位谈一下。 这个智慧转化的这个神变,我们为什么跟你讲说,他跟定自在力的变化、八种变化,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他在两个世界里做转化。 一个是你的化身世界。你现在的生命是化身,在这个娑婆世界里。那么当你一相应以后,你转进去的是法身的世界。这种转化,我们现在叫象限转移,我常常用这个词,象限转移。那古代没有这个词,它就叫神变,是在两个世界里头的一种转化。这个叫神变,叫象限转移。 你也会象限转移啊。你会不会?你也有这个神变,你知道吗?只是你自己不以为然,“哪有神变?”刚才你是不是在上班,那是不是在一个世界,经过你的神变,来到这个毗卢遮那佛的世界,是不是另外一个世界?只是你的大脑一直僵化在那里。 我下班,我上班,在那里领薪水,然后我搭公车,公交车、地铁,转来转去,转来转去,转到这里。然后一直赶、一直赶,天气又这么冷,赶到这里。啊!还好,这里有暖气,进来还麻温暖,听经。你不以为这是象限转移,这个就是象限转移。你已经从另外一个世界来到这个世界。 有些人,等一下结束以后,这个象限要再转移到五浊恶世去。有的人认为家里是个什么,极乐世界,有的人认为家里是个五浊恶世,有的人认为家里是个野生动物园。回去就开始了,一个河东狮吼,一个河西老虎叫,那就吼来吼去了。而那是个人的世界了。 你来到这里是一个世界,去到那里是一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的转变你需要一段时间。佛、菩萨的世界转变那很快,那不是刹那、刹那而已,他甚至于在一刹那中,前面有,一刹那中可以现无量世界,对不对?我们不是,我们要好长的时间才转得过去。转过去以后,你又看不到,有没有?又看不到。 你留意到,现实的生活里都有这种神变。你因为没有智慧,所以你看不到。你要有智慧的话,每天在这么多的世界里自在出入,你就会很潇洒。因为你没有智慧,所以你会挤来挤去。有没有? 这个神变啊,神变的定义。OK! 我们现在来看,“是故皆得入於如來不可思議甚深三昧”。都能入不可思议甚深三昧。 “盡法界虛空界的廣大神變,”。现在我们所拥有的,也是一种神变。你太小了,太小了又感受不到,因为你没有智慧。你有了智慧以后,你就不只现有的人生你能够自在出入,你在这个以外的地方,你也会入,你也会看得到。 好多人常常问师父“你怎么知道?”我怎么知道,我要知道就好办了。这个没有为什么,你智慧的展开,它自然会延伸。每个人从你的生活开始,你记得这个地方。这个是普贤乘,这种大乘佛教最大的特色。 可是你现在学佛,你总是想“嗯嗯嗯,嘣!我开始这样子,像孙悟空翻跟头翻出去开始有神变了。”那个是你的意识形态,不正确的想法。 修行,你逐渐从生活中,你开始去体验这些,自然就会有的。 那下面开始举例,“或有得見入佛法身,”有没有?“或有得見入佛色身,或有得見入佛智身,”他用三身,法身,色身,智身。 这个里面的定义,跟你概念中的定义可能不一样。你所知道的法身是什么?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法身,法就是真理,身是本体,进入到真理的本体叫法身。 色身是什么?色尘境界嘛,色声香味触法通通算。色身就是色尘的本体,色声香味触法的本体。有没有?一个直接从真理入,一个是从色尘入,这是媒介的不同。 智身,智是智慧,智慧的本体。有没有?跟你的定义是不是完全不一样? 那么你注意看,从真理的本体入,从色尘的本体入,从智慧的本体入。有没有?见呢,你见这个,本体就有三个不同。这个本体呢,是真理的本体?还是色尘的本体?还是智慧的本体?你留意到哦。我这个已经跟各位讲得很清楚了。 这三个,你把这个意义弄清楚以后,法身是你入的地方,这个法身才叫做法身。你现在把这个三个东西弄清楚,这个法身才是真正法身,真理的本体。你留意到,他两层哦。 色身呢,是真理的相,不是本体,真理的相。智慧呢,是真理的用,有没有?所以,这个法身是真理的法身,真理的本体嘛。色身呢,是真理的相,真理的色身。这个智身呢,是真理的用,是真理的报身。“ 法、报、化”三身也是从这里来的。只是因为你对它的定义根本定错。古代这些是不定义的,叫不定义名词。不定义名词,其实在佛法里我用另外一个词叫,不具相名词。佛法根本他就不定义,不具相,没有具体的那个形象。 你现在用大脑以后就要用具相名词。尤其是英文那种定义,后面加个er,变了。加个e加个s,你看字尾有一点点什么,它就开始变了。est,isn,有没有?那个我是不会念,英文我不会啊。不过我看到它那个文字,我脑筋就不能接受,太具相了。因为后面那一点点变化,它是脑筋去思维逻辑可以,但生命里他不这样。 生命里的东西有一点中国人讲的“马马虎虎”啦。台湾话说“****”啦。为什么马马虎虎?他的定义是这样子,这是一个他的基本概念,往这边移一点也对,往这边移一点也可以。 可是英文不行啦。它加er就有er的意义,加est是不是有它的意义,加isn是不是另外一个意义?有没有?因为字尾那几个不重要的东西一变,哇,那天下大乱,根本意义都不一样。 这在中文里头,在佛经里头,他的根本定义移一点都可以。所以你现在这个大脑受过现在教育以后,现在这种错误的教育以后你,反而经文看不进去了。所以在不具相当中,你现在必须要有一点训练,也要有一点具相,不定义当中也要有一点定义。但是定义啊,不要锁死。 那你的大脑已经僵化,一讲就“不是说”,对不对?“不是说怎么怎么吗?”吗吗,怎么吗。就是在这里了,它定义就在这里,两层意义。 真理的本体,色尘的本体,身就是本体的意思,智慧的本体,都讲本体。但是他有这三个东西,本体他本来就是真理嘛。所以你从这三个定义反过来,法身是真理的本体,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这样讲。色身这是真理的化身。法报化,有没有?智身是真理的作用,报身。 所以,你要这同样的法身,这里用的法身跟那里用的法身不一样,他有第二层意义跟第一层意义存在。所以叫“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百千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有没有?那跟他这里的不一样。因为那个法报化三身是第二层意义,而这个法身色身智身是第一层意义,有没有?想到没? 你是个知识分子啊,看佛经懂得这样用,要这样用啊。那,我相信你这样的话,你就会对于佛法在讲什么,你就会很清楚了。不然,你会真的搞不清楚。那圆满报身是怎么用的,对不对?我们的圆满报身他在起作用,用啊,他依智慧而用。没有智慧的用,不算。所以我们在讲的,都不算佛法的东西,都是如梦幻泡影的东西。为什么?因为你缺少他的本体,理上的依据,理的依据。有没有? 所以,你光从这个地方开始,你就可以写很长、很长的一篇论文了,“法报化的存在与出处”。《华严经》第三卷,《四十华严》第三卷,有没有?就出来了。这篇文章,不说多长,大概一万个字以内是很好写的。这出处,非常明显。 好,这个我们简单跟各位谈的。现在看下面。 “或有得見入於如來過去所行清淨行海,”你现在因地,你看,马上回到过去了,有没有?“入如来过去所修清净行海”,你要能进去,你智慧善根就不可思议了。 “或有得見入於如來究竟圓滿功德彼岸,”那就更不得了。当然要看你自己的善根跟福报。过去,因为你过去都有因缘啊,现在要看各位了,各位要怎么精进?要怎么用功?从这里来。 “或有得見入于菩薩莊嚴行輪”,这个轮,行轮,通常讲行愿啦,这怎么讲行轮呢?是不是印错了?打字的打错了?他有他的意义啊。古代只讲意义不讲定义。记得哦。 佛经里没有定义,他只讲意义。可是你现在大脑里头所存在的是定义,是字典里面的定义。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叫不具相,我不用定义名词,叫不具相名词。 行轮,菩萨庄严行轮,其实就是菩萨行轮。这个行菩萨行当然是庄严的。菩萨行轮,就是菩萨行,轮是轮转。这个在密法里头,他有特别的定义。轮是语,转呢,转*轮也是轮,*轮你会叫轮,行轮也是轮。*轮就是真理的运作,行轮就是行在真理上的那个过程。 所以我们一直跟各位说,你修行一定要行轮,就是这里。我当然过去没讲行轮,就是说你自己在修法的时候。你自己要运用你的智慧去摸索。智慧摸索,最好的词汇就是疑情。一直跟各位讲说。你诵经念佛都不要紧,那只是媒介。真实行,真正的行法是疑情。疑情起作用你自己去摸索,那个叫行轮。 那里面你会碰很多钉子,你会跟自己讲一讲,跟自己讲,啊,不是这样啊,怎么那样子,因为你的概念跟意识形态在起矛盾跟冲突。在那矛盾跟冲突当中,你才有办法把你的意识形态放下,才有办法打破你自己的那些坚固执着的概念。那法执我执啊,你才能够自己放下。 不是外面人来逼你的,外面人来逼你的话就叫集中营洗脑,对不对?就是洗脑嘛。但我们不洗脑,我们是真的在洗脑,因为你自己洗,不是别人给你洗脑。给你洗脑的是政治的,是从外来力量跟你洗脑。佛教是不来这一套的。只要你自己洗脑,把错误的放下,把正确的加进来。这不是洗脑吗? 可这个不是从意识形态给你弄的,是你自己要破除你错误的意识形态跟错误的思维模式,运用正确的思维模式,这样帮你架构起来,这个叫行轮。行轮是指这个部分。自己架构那一套正确的语言模式、思维模式跟行为模式。他讲行轮,一定有行为嘛,行为模式一定依于思维模式来的,语言模式也是依于思维模式来的,才有一定的标准在。 我们希望各位看这经文,你就这样看。假如你有看,带着这疑情,我这么一讲,你一定豁然开朗。讲忽然大悟,比较大好了一点,讲大话。豁然开朗,可以了,没有人说你吹牛啊。这个,你一进入那个境界里头你就会发现。 好,“或有得見入于菩薩所證諸地”。这个时候就是你的菩萨,你这个菩萨。你过去所修所有诸地就是,从初信位一直到等觉地的部分。那关键在我们自己。 你到底有什么成就,你都不知道,还要再问师父“你看我有没有开悟?”我看你是欠揍啊。有开悟的不用问,问的一定没开悟。你到底要悟到哪里去,谁知道啊?你会一再的有这种疑问的存在,表示你所证诸地不了解。 说你都不懂,其实也未必。说你都无证,也未必。因为每个人心理上所存在的那个状况,不一样。你要求证,要得到师父给你的印证,每一个要求的都不一样。 所以很多人来问师父“你看我这样对不对?”师父都说对啊,因为你已经坐到这里就对嘛。因为你要问的对不对的那个标准,你没有提出来。 “师父你看我这样是不是证初地的标准?对不对? ”那师父才能评嘛。 “师父你看我这样对不对,”当然对啊,怎么不对,你都做了哪有不对。你当然是做你认为对的才去做嘛。但是那个标准呢,是初信的,还是初信前的位置?还是十地的?还是等觉的?你都没讲啊。所以你那标准是幼稚园、小班、中班、大班?还是国民学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你都没标准嘛。在没标准问,当然都对。 那最起码的标准,幼稚园前的那个标准。小孩子跑跑跑,爸爸说“拿拖鞋”。他跑去,拿出来又很高兴,啊,丢过去了。丢到哪里去都不知道,丢到餐桌上去了。对不对?他很高兴啊,你说他不对吗?你叫他去拿拖鞋,他就去拿拖鞋。拿来以后你叫他怎么样,你没讲,他自己做主,丢嘛。丢到餐桌上去,哇,把餐碗给打翻了。你过去要打人,是你不对。你讲“拿拖鞋,拿来这里给爸爸穿。”对不对?因为你没有教,你说去拿拖鞋嘛,他去拿了。拿来干嘛,他当丢篮球一样丢了。可是他没有错。 任何人问得都对,因为你不会问。“师父,我照这样做,能不能证阿罗汉?”这一句话就很长了。师父会说“能。”那你要紧问这一句话“三个月能吗?”要问啦,师父说能。三十年后能,你要的是怎么样能?因为你的问没有标准,所以师父一定答“都对”。因为你没有犯杀盗YIN、贪嗔痴都没犯,当然做得怎么不对?是吧,你在诵经念佛拜佛,怎么不对?当然对啊。但是你问的不是这个标准,你也是不具相名词,乱问。 你要问的要问很清楚,“师父我这样子,能不能到达资粮道圆满,修行开始线那里?” 哦,那这个师父就一定会很紧张,“你对距离资粮道,还有万八千里而已。” “那我要怎么样才能够快一点近一点?” 那师父就一定要教你。知道吗?要会问啦。大家都很认真,不会问。认真,不会问。不是你说,很认真的会问对问题。那,为什么这种情况会那么多啊?就是因为杂讯流行,不是佛法兴盛。佛法兴盛这个地方一定会调得很好。OK! 我们再往下看。“或有得見入于如來成正覺智。” “得见入于如来成正觉智”,那你就到最高的地方了,这个就是妙觉地。前面就是从初信到等觉地,这里是妙觉地,第四十二位的地方。 “或有得見入佛所住諸三昧門平等神變” ,这个就是妙觉地以后的止于至善以后的生命状态,就是指这一个。所以这个就讲得很清楚了,你到达止于至善成佛以后的生命状况是怎么样,就是狮子频申三昧的生活境界,对不对?这个地方讲的就是这种东西啊。 “或有得見入於如來十種智力四無所畏”,如来殊胜智力十种,十种殊胜智力跟四无所畏,这名词我就不跟各位讲了,那你在进行华藏工程就要去查出来。我之所以我不讲,是因为我背不起来,所以我不讲。那你华藏工程,你就要去查词典查出来。 ”或有得見入於如來四無礙解辯才大海”,这个都是成佛以后的妙用。十种殊胜智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四无碍解,或者是十八不共法,都是佛以后、成就以后他起用的部分。 好,这一共有十句。“入如是等十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如來種種大神變海”,这十个没有标准。我跟各位讲,这十个就是十大类。不是最初的十个,后面还有点点点点(....),不是。它是一个等于划一个表十大类列出来,每一个类下面都有一大堆。按照这种经典的讲法,它最好分三个阶次。就是十八大地狱,每个大地狱下面有五百个中地狱,每个中地狱下有无量个小地狱。有没有?大概分这个基本三个层次,大概这样子就可以符合这个经典的语言模式的标准。 好,再下面。 “彼諸菩薩以種種信,種種解,種種道,種種門,種種入,種種教,種種隨順,種種方所,種種根器,種種國土,種種世界,種種智慧,種種法聚,種種神變,種種方便,種種三昧,以如是等,入於如來神變大海。” 这里面我们先简单的跟各位谈一下,这个语言是这样。“彼诸菩萨以种种信”,这里提到一个种种信,然后“种种解,种种道,种种门,种种入,种种教,种种随顺,种种方所,种种根器,种种国土,种种世界,种种智慧,种种法聚,种种神变,种种方便”,到这个地方,下面有一个“种种三昧”。这每一个种种,都是无量无边。然后“以如是等”,以这种种的这些东西。这基本上应该二十个吧,对不对?我没有算,应该二十个。 “以如是等,入于如来神变大海。”如来神变大海,这些菩萨们,包括等觉菩萨以及下面这些菩萨们呢,他用这种种方便而进入。 换句话说,你过去有这种善根,这些条件里你应该有具备。 但是他从种种信开始,种种信是最基础的,就是信位菩萨,这个地方开始。 种种解是住位菩萨。有没有? 种种道是行位菩萨; 种种门是入地位菩萨,是登地菩萨; 种种入就是那个八地以后的菩萨; 种种教,九地以后的; 那,种种随顺,十地以后的。 他是一个一个来啊。这里面有很多,我们就不这样跟各位讲了。但前面几个呢,你可以看到。他从信位以后的菩萨都可以有这些殊胜的成就,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他这个入了如来神变大海以后啊,他是一个结论。然后他要把这些作一个解释,你看佛教的语言模式,所教导你的思维是什么,他在这里。 “雲何菩薩種種三昧,所謂:入一切菩薩普遍莊嚴法界三昧”,这以后应该是“所谓”,所谓两个字,点,冒号。“入一切菩萨普遍庄严法界三昧”,第一行。 第二行是,“入一切菩薩光照三世無礙境三昧”。这个入一切,是在每一个三昧上面。因为经文是连在一起,所以你看不出来,你以为它段是这样。你假如要这样排的话,“入一切”就要移到“菩萨”的前面来,每一个“菩萨三昧”都要再加一个“入一切”,知道吗?这是第一个跟各位谈的,要留意的地方。 第二个要跟各位谈的。他为什么只讲三昧,前面不讲?这就是问题了。因为这里是讲狮子频申三昧,狮子频申,所以呢,他重点在介绍三昧。 他的定义,他不具相名词就是这样,他不定义。要是你的大脑一定是,那么这样我举一个例子来讲好了。种种三昧是什么,然后从开始跟你解释三昧,然后举个十个三昧作例子,然后带过去了。在这里不是。 这里介绍了一百多个三昧。为什么?他不定义不解释三昧,反而用这么多的三昧来说明种种三昧。这种种三昧以他为代表,以下面这些为代表。所以你可以看到,佛法本身不太爱定义。 这个种种三昧,三昧是什么,你修行到那里你自然知道。你修行不到那里,我跟你定义啊,也不过是个知识,那你就记得知识了。记忆了很多知识,对你没帮助。 你要知道,要讲这些定义啊,我算是讲最多了。这个世界,法师没有像我这么唠叨的。人家都是劝你“念佛念佛,念佛功德无量”就结束了。那我不是啊,我讲了那么多。又给你发现新名词,然后旧名词一再的给你解析,然后你又听得很辛苦,回去以后很好睡。因为大脑里头运动的太厉害了,脑细胞死太多了,所以回去很好睡啊。有的听到头昏脑胀。 我已经讲了很多,但我不是要你记这些。我要你是,你去学到这个模式,解读经文的模式。那个方程式你会抓到,不可思议,你的生命就改变了。那个方程式你自己去架构,架构起来他就成为你的生命因素了。 将来那个生命因素他带你往生,永远就是《十大愿王》上面讲的,“是人临命终时常在其前导引其人”。这世间的一切财富、名利、情爱,什么国城、妻子宰官、大臣、珠宝等等通通退去了,远离你而去了。这个生命因素常在其前导引其人,刹那际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有没有?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来迎接你。 一个,就到那里去了。那你要建立好多个,你这一下子你跑到n个世界去了,说不定你马上成就n+1个世界,就到那边去了。这个就是这种关系啊。 他不是要你定义,你要自己去摸索那个方程式,那个模式弄出来。我用的这个词是不准的,在数学工程里头他们叫程式、方程式啊,这个他们是有特别的用法。我们不那么准,我们学佛人都马马虎虎,不具相名词。好用就好,方程式就把他抓来用。抓个方程式抓来用,研究数学的人不太喜欢,因为你用这个好像不太对。所以你不喜欢我又搞了个模式出来,模式他就昏了,模式他没有定义。那都无所谓,你知道就好,你的开悟为目标嘛,不是要去做定义探讨。 所以我用这个词你可以不用,你不要我讲什么你跟着讲什么,但是你讲出来要人家懂。我是这样讲,你不要拿那科学标准来定义,不适用。因为我们的不具相名词嘛,我们不做那么明确的定义。 这个地方我是跟各位这样讲,他有二十个词,用最后的一个来讲,最后是他总结的,也是最重要的。有时候在第一个最重要,有时候是最后一个最重要。而这二十个,是最后一个重要。 那么前面那几个定义,几个意义我跟你讲,种种信,彼诸菩萨以种种信而入信位菩萨,信位,以种种解而入住位菩萨,以种种道而入行位菩萨,以种种门而入回向位菩萨,是这样一个一个入的。这个,我们可以慢慢的去整理。但是我们不这样子,跟你整理了。这个要做注解的话,是可以这么做。我要讲的是,他以最后一个为重要,因此以三昧来讲。 三昧呢,以这个二十个,其实就是前面那一句,这个菩萨所证诸地嘛,这个都是菩萨所证诸地。所以,以这个,大概信位以上这里就可以看到,信位以上都可以了,入于如来神变大海。这个神变大海,前面讲过了,它从刹那间,有没有?那个是第几页了,“始从前际至今现在”,刹那际间就可以进入整体了。就是从刹那入永恒,须臾入永恒。对不对?那如来神变大海,你整个都可以了。当然因为每个人的性德不同,你所在神变大海里所获得的也不一样。就像各位,你现在在你的生活圈里,每一个人的神变大海也各有不同。 好,那我们就要来跟各位看看,这简单的这些三昧力。这个不是要一个一个跟各位讲。那么以往不是这样排的,他是连在一起。那我们就要怎么样?念一个三昧,“所谓入一切菩萨普遍庄严法界三昧”,就划一横;然后“菩萨光照三世无碍境三昧”,再划一竖;再划一横,再划一竖,再划一横,划一个“正”,正确的正,这样五个。然后一直划一直划,划到后来总共加起来几个。现在这样就简单了,现在不用划了。因为这一页二、四、六、八、十、十二,对不对?前面,有两个。你看十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六,后面两个,九十八,前面两个,一百,刚好讲一百个三昧。 那这样子就很糟糕了,我知道一百个三昧里面一个也没有念到,你一个也没有念到,你就不受他加持哦。你现在理上,你看,你从知识来讲,你可以得到一百个三昧,可是你一分功德也没有。 但是,你要仔细把他念过一遍,不要快。我刚才特别跟你提这个,“入一切,”你就改过来了。“入一切菩萨普遍庄严法界三昧,入一切菩萨光照三世无碍境三昧,入一切菩薩法界無斷智光明三昧”,你一个一个这样念过去,他会加持你,会摄受你。这样知道吗?就是说,给真理看一下。 这个都佛境界啊。佛不是狮子频申三昧以后,有无量的眷属三昧吗?就是这些三昧啊。你给他们摄受一下。你不要说“我眼睛看他,他哪有看我?”他没看你,你怎么认识他? 所以,这个观念你要有。你不要以为我到动物园去看老虎,是,你到动物园去给老虎看啊。你跟它有一个互动那个关系,你要有。看佛画,我看佛画,你要有一个观念“诸佛在看我。”那你就跟他有互动了。知道吗?这个观念你不要大脑太强,大脑太强就是“他们是死的,我在看他。”那你就弄错了。 你去看画展,画会看你啊。你听音乐会,是我听,不是啦,人家演奏的啦,怎么你听,他不演奏你看听什么。你要知道,你跟演奏者要有一种互动。 这是生命存在的一种状况。趁早培养一下自己生命的纯净跟温情,跟整个法界中的一切那个互动。 不要老是觉得,“我是为主,上帝已死,我是万能的。”你算老几,你要万能?对不对?我们都要跟人家互动,人互动,物互动,跟一切众生互动。你要感受到他对你,他给你的。 看到这一部佛画,你会感到,“啊,这些人真了不起,没有他们的努力我怎么看得到。”现在这些人好像都是现成的人,那祖先传下来,你看我们祖先多厉害,他才会做这些堆锦。堆锦,没讲也不知道,讲了更不知道,那你就是没有感受到嘛。 你看,噢,是这样子。以前有做这个吗?也没有,那现在为什么做这个?他有种种因缘嘛。那你是不是在因缘当中,你是个获利者?叫你去做也是笨手笨脚。我当然不是说你,我说我呢。这本来是很好,到结果弄成糊成一团,对不对?人家做得这么好,我是个享受者,对不对?那你不感到很庆幸吗? 在那边指指点点“那个做不好,这个做不好。”换你做来看嘛,对不对?叫你做,你又不会做。看了人家不会赞叹,只会点这个点那个。不要点评,点评是学者最大的恶习。只有学者才会点评啦。 那我们是行者啊,行者都赞美。你要觉得他弄不好,假如再给他做一个,绝对比他更好。那不就赞美了吗?再做一个嘛,他一定更好,这个就是行者的基本态度。可是学者不一样。 我们带着一种感恩的心,一种尊重的心,这世界多美。都会,都啊,不是多,都会美起来。不信,他就美给你看。那你没有感恩的心,没有尊重的心,没有珍惜的心,他不美给你看,他没有生命感。不是他没有生命感,是你的心没有生命感。知道吗?这些东西啊。 这个三昧啊我就不一个一个跟各位讲了,这个就比那个算过去更糟糕。就是算过去,一百个三昧。 好,我们看这个结论。“彼諸菩薩以如是等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菩薩三昧而為方便”。这只是个代表,用一百个来做代表。 那各位想象的到,他这个三昧啊,用十个来作代表,就已经不得了了,对不对?他花了一百个三昧的篇幅来写,那不但经家要很辛苦,译家也很辛苦。那么按照,因为这个经文的翻译我们叫性宗,他不是相宗。假如相宗的经文,他是依于玄奘大师的译笔跟习惯来翻的,他当然一个一个接下来。可是这种性宗的经典,统统都是依据鸠摩罗什、什刹难陀的基本理路翻下来的。 那你知道,鸠摩罗什是一个拿斧头、拿大刀乱砍的人,对不对?经典他都是砍得一塌糊涂。可是这个一百个应该砍掉九十个剩下十个啊。对不对?为什么他不砍?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重要到不能砍,知道吗?不能砍。那这里,有多重要? 这后面当然,经文不会给你解释了。我们讲这个,就叫讲论。 一百个,我们先讲一百个,你中文是怎么写?“一”下面个“百”嘛,就结束了。一百个要按照印度写,“1”后面两个“0”。这个字我们叫什么,是不是叫阿拉伯数字啊?它不是阿罗伯数字。是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传出来。我们不知道都以为是阿拉伯人传出来,所以叫阿拉伯数字。它是印度文。 1,两个0,在他的语言文字里,他是有意义的。1表示正,两个0。一个0表10,10这个字啊。 因为中国没有0这个字。所以我们一百八是多少?一百八是108,假如是180的话叫一百八十,它不会叫一百八。讲一百八就108,因为中国没有零。知道吗?你看古代,唐朝以前没有0啊,所以它一百八就108。这不一样的。 所以,他的语言讲一百的意思是1、10。10是圆满。100,两个零,这个百的意思,它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就是他不但是圆满,他正反两面都运用。也就是圆满再圆满啊。那这个圆满当中,不但正面圆满,反面也圆满,也就是说他两方面都可以互通的。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不能删,这一删变成10个,10个只讲圆满而以啊。这个跟我们昨天讲的那个“方”的意思,不用规矩不足以成方圆,所以讲方圆,它其实含有规矩存在,有那个意义。所以他讲100个,其实他表示有前后两方可以圆融,可以互动。 你大脑在运用是,只能前进不能回来。所以你用逻辑推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推就不对了。你看他的推理是怎么推?凡人都有两只脚,猴子两只脚,所以猴子也是人,反过来推,你就产生问题了。逻辑不能反过来推,你只能向前推。所有的动物都四只脚,人是两只脚,所以凡人便是两只脚,这样讲可以。但是他这逻辑根本不正确,因为它没有涉及猴子嘛,猴子也是两只脚走路啊,对不对?所以当你反推的时候,它矛盾就产生了。 那么,佛经是讲生命的,他用两个0表示,你正面来也对,后面来也对。知道吗?,他是这个意思的,所以他才有这个东西。 我们在讲这个经文,讲到这里,你会觉得奇怪,从来没有人讲。因为古来的大德从来不用大脑,因为他们都用生命啊,所以他不必解释这些。可是我们现在不一样,大家都用大脑,就产生这个问题了,所以你要去解释他。古来不必解释,因为佛法就是这样,因为他是论学。因为现在的人哲学太多了,所以你必须重新在这里诠释这个问题。所以关键在这里。 不然你想想看,是谁去解释这每一个三昧是什么,每一个三昧一个名词,一个三昧一个名词。我告诉你,每一个三昧要讲啊,谈一个妙字都要用九十天来谈,智者大师每天用几个小时,还没讲。那这一个三昧的词,假如要解释清楚,包括他的修法,包括他的境界,不要说九十天,用十天来讲也都讲不完。那假如要让你进入这个境界,我看没有花十年来修一个三昧。而那十年修这个三昧,大概你还要集中营式的这个严格训练。要像那杨什么伟啊,太空人那个?杨立伟,要像他这样严格的训练,让他升天去。不是叫你升天啦,你要训练到这样算成就,你看看要训练多少年,而且要很严格的训练。像各位三不五时修一修,结个界老是破功,那你是修不成。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关键。他为什么要举一百个例子出来,是有原因的。但是这个东西,这样的经文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要花费实在相当大。而不止他,他又用最后这一个总结来说明,前面的一切通通都算,都是一样的状况。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学佛学什么?学佛是学戒定慧。戒定慧是三服药,对治贪嗔痴的。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教我们修福,修福报不要享福,留到临终福报现前,心不颠倒,就可以选择极乐世界安安稳稳往生了。我们要认真地修福,不要享福。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要把一切众缘放下。除非你不一心,一心当然就舍掉了。心里有牵挂,就不是一心持名。一心持名里头决定没有一个妄念,没有一丝毫牵挂,你这个布施波罗蜜就圆满;一心持名,身口意三业清净,那就是持戒波罗蜜。一心持名,你决定不会与人家相争,“与人无争,于世无求”,那就是忍辱波罗蜜;念念相续,就是精进波罗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