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一卷 第8讲
2014/9/4   热度:171
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一卷 第8讲 《四十华严》第8讲(2007年01月29日)A 我们前天和各位谈到了,这个,佛要讲经之前都会入定。那么一般呢,那么就把这个部分当作一种,惯常的一种例子,好像是宗教的礼仪一样。这个,佛讲经为什么要入定呢?这个本身,它不是宗教礼仪,也不是宗教仪式,它表达的是一种定跟慧的结合。经不是用讲的,它是显现的,这一点我们体会不到。 佛在定中啊,是常在定中。那我们不能体会,我们认为定就是坐在那里不动,叫做定。坐得越久啊,定的功夫就越大;那定的功夫最大啊,那些石头最大,永远不动,你在山上怎么挖,那座山还是在那里如如不动,这个不叫定。当然它也叫定啦,那叫枯木禅, 叫死定,定不是这样子。我们在这里呀,首先要跟各位介绍一下子什么叫做定,你透过训练啦,会经过几个初级的阶段。 刚开始,调身、调息、调气、调心,这个过程啊,从粗住到细住,到欲界定,到未到定,都不叫做定。但这些呀,都是基础工作,一般人来呀,正常情况三年,是很正常的。要调这些,怎样坐才平稳,单盘,双盘,然后那个妄想纷飞的心思如何降服,你自己的息要怎么样子调理得当,一年到三年,是很正常的。你要善根够的话,半年到一年就够了。有的不必调脚,有的光是两条腿就把你弄得要命等等,你都要去先作调理。 这个调理完毕以后啊,你要不起妄想,这个是最重要的。不起妄想以后啊,我们叫做停心,停心,停止妄想心的活动。然后会到达一个境界,到达这个境界之前,你的身心会起一些变化,这个叫做八触十功德。生理上有八种变化,心理上有十种变化,这我就不详细跟各位讲了,这里面要展开的话,大概要讲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相当的多。那每一个人呐,变化也不太一样。 好,那么过了这个部分呐,我们华严禅的指导方式呀,叫做置心一处。那么一般来讲,传统的禅法,叫做心一境性,这个叫做初禅特相,有五种现象,叫五觉支。初禅特相,经过八触十功德以后啊,他有心一境性。然后啊,有寻伺喜乐的这种感受产生,那就进入初禅定。 初禅定后来呢,有二禅、三禅、四禅,再进一步呢,会再往前,到四空定。那么我们现在这个世界里呀,叫做欲界,到了初禅定叫色界,到了虚空定叫做无色界,这个就是三界。我们佛教徒常讲的出三界,出三界,了生死,免轮回,就是指这个部分,要离开这三个范围。 那三界是什么?讲得很清楚了。一个是欲望,欲望里有妄想,你的种种妄想都是属于欲望。那么,到了色界呢,没有妄想,但是呢,你还有一个妄想,就是依色,依形象而安心,这个叫色界。无色界是想象,用想的。那么出三界的意思是离开欲望,离开具体形象的依赖,离开你的想象。这个想象是非常微细的,非常微细的,你可能都感受不到,以我们目前在欲界的人来讲呢,对无色界的想象你想象不到。 在我们世间人,哪些人可以想象得到呢?爱因斯坦可以想象得到,牛顿想象得到,莱布尼兹想象得到,这些高级的科学家他思维呀,已经超过一般人的领域呀,那么他就是进入到无色界定,无色界。 这里面我们大概这样分,四禅定、四空定,它都各有次第。那我们在欲界这么复杂的地方,叫做五趣杂居地,就是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这个叫五趣。那么天呢,就属于色界天。那欲界也有欲界天呐, 欲界统称五趣杂居地,加上色界的四地, 这个无色界的四地,这个叫做九地,九地。那么各位知道,色界有四禅天,无色界有四空天,它都有一定的程序进去的。那么除了这个四空定,跟四禅定以外,还有要进入阿罗汉之前呐,有一个灭尽定,这是所有禅定当中的最高境界,叫灭尽定。灭尽定啊,俗话讲叫死定,你死定了,就是这个死定,这个叫做九次第定。 九次第定啊,你通常先进入初禅定,再到二禅定到三禅定到四禅定,然后呢进入四空定,一个一个一个上去。它各有名字的,各有名字。那,各位要学佛,这些名字要先记起来。我是都背过,不过背越多就忘越多,哦,我知道,什么集生喜乐地呀离生喜乐地呀,但是哪个秩序怎么排我记不起来。那四空定呢,有识遍处定,空遍处定,想遍处定,跟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叫四空定。那这些禅定啊,你是按照次第进去,次第出来,这个叫做九次第定。 那么这里面的基本定义呀,跟各位脑子里头的基本定义就是坐下去呀,坐越久的禅定功夫是越高的意思是一样。但是我们在这修学的禅定不在这里,它超越这个部分,也就是说我要到四禅定呀,不一定经过初禅、二禅、三禅到四禅,而直接就可以进入四禅,那么要出来的时候呢,不一定从四禅、三禅、二禅、初禅然后出定,凡是用这种方法出入的都叫九次第定。 那你假如功夫更进一步啊,要进入四禅直接就进入四禅,要出来就直接出来,这个叫做超越三昧,就超过了。它不照次第来,那这个才是我们佛法中所要讲的定,而这个定啊,一般就叫做大定。大定就是不照次序,它可以自在出入。 另外有个禅定啊,叫做狮子奋迅三昧。狮子奋迅呐,我们没看过狮子啊,狮子要捕捉动物吃的时候啊,它很厉害。譬如说它要吃一只羊,狮子不是用咬的,它是用压的,狮子身体很重,一两吨,所以它要扑羊啊,它就扑上去把羊压死,然后啊它就从肚子里面先吃肝,因为狮子没有肝,所以它就从肚子咬进去先把肝吃掉。所以它肝的营养跟作用呀,是由外面摄取的。我讲这个意思就是说,狮子它不按照一般的次序来,它进到动物园中里头啊,是乱成一团,它跟豹、老虎不一样,它要抓哪一只就抓哪一只。像豹的话是从喉咙咬下去,让你不能呼吸,然后它要吃你呀就一步一步来的。狮子在吃不是这样,是乱咬一口的,咬到大骨头它吃不下,它就不吃了就换别只了。但是其它的,老虎、豹,它吃动物,是这一只一定把你啃光,它才放下,狮子是不一样。所以这个狮子奋迅是指它的威猛,事实上是讲哦,它的大脑是乱无头绪的就对了,也就是形容它在整个法界中啊,它很自在,很自在,这叫做狮子奋迅三昧。换句话说,我们在禅定中啊,所训练的一切规矩呀,到了狮子奋迅三昧的时候啊,全部打破,重来。 各位,还没开始训练不要学这个,那你将永远没有定。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照规矩一步一步走上来。 那么通过狮子奋迅三昧以后啊,其它各种三昧就好训练。而且你自己会随着你的功夫,我们传统叫功夫啊,现在的话叫工程面。狮子奋迅三昧以前的训练,都叫技术面,都叫技术面。 我在跟你指导说禅修怎么进行的时候,都是技术面为主,然后工程面为辅。那各位所看到的任何经典呐,都是工程面,技术面通常不教。经典里头不讲呐,不是不教,经典对于技术面是点到为止。唯一我们看到教导技术面的经典,只有一部,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那叫《坐禅三昧经》,这一部是有教技术面。那其它的呢,都是讲工程面。 但是讲工程面,你会发现,所有的经典都以入定为前提。换句话说,佛是在定中讲法,它跟我们所讲的那种基本概念不一样。那你要讲经,你就要训练自己,在讲的时候要能入定,否则你讲不出真正的经典,能不能,那就看各位了。 那这个地方跟《华严经》分有九会七处,那么每一处都要入定,从定中啊,来宣讲它的这个部分。 昨天我们跟各位讲了,《华严经》它是没有次第的,它是一次显现的,就好像我们看后面这个极乐世界图一样,图是一次显现的,那你就像照相一样,啪,就把它扑捉起来,完全你记忆着。那么这个东西既然是这样的话,那语言怎么表达呢,语言表达一定有次第,它有次第。它有次第就要先讲这个后讲那个,所以你的眼睛跟思维呀,就会变成看电视一样,一幕一幕来,可是,这是不对的。正确的方法就好像你看图画,一次全部显现。 《华严经》所讲的境界,生命的境界是一次显现。但是为了要说明给大家了解呀,他分七个地方,讲了九次,叫做七处九会,是这样子。每个地方每一会呢,他都要一种定来表达,用一种定。那个定是前提,是前提,所以没有定啊,不能讲佛法。 所以各位,你基本的技术面,一定要学。讲经的时候啊,也只能够跟你提到,要你去修。那么修呢有几个地方呢,第一个禅堂,第二个念佛堂,第三个修法堂,第四个戒律堂,你要受戒,戒坛,第五个就是经教训练,第六个呢,在群众中锻炼自己,这个都可以。但是你一定要有指导,技术面一定要有人指导,不然你没办法。技术面通过以后呢,工程面的情况对不对呢,那再做验证,再做验证。那么这个地方讲的,便是这种状况。这是我们先提供给各位做个参考,做个参考。要不然你会觉得说,为什么要入定? 那你也只看到佛入定放光而已啊。 入定是基本条件,在放光当中它才讲工程面,才是经文的记载。所以,学佛啊,必须要有定,不要以为现在书读多了,这些经文文字我都看懂了,那就有慧就好,不必定了,那是大魔王,在破坏佛法。 你一定要有禅定的基本功夫,不管你要不要禅定,你用念佛叫做一心不乱也可以,没有不行,哪个法门它用的词不一样,那不要紧,词不一样不表示那个不一样,那个标地是一样的,就是不起妄想心,止住妄想心的这个部分是一样的。用词不同不要紧,讲心一境性、讲一心不乱,或者我们讲置心一处,那所指的状态,心的状态是一样的。 好,昨天我们讲了两个,第二会呀,文殊师利菩萨表示信,他不入定,因为信不入位,我们讲六位行法当中啊,信位不算。六位行法,第一位就是十住位,第二位是十行位,第三位是十回向位,第四位呀是十地位,第五位是等觉位,第六位是妙觉位,这个叫六位行法,他的次第呀很清楚。那十信位不算,不算。 这个,以后有机会啊,我们再跟各位讲十信位是什么,从理论上来讲的。从经典上来讲的和理论上来讲的,就论的讲法和经的讲法是有很大这种的不同,因为从论的立场跟经的立场不同。 那第三会呀,佛是入无量方便三昧,这个就要讲十住位的部分了。 住啊,是安住的意思,住啊,另外一个解释就是解,了解,十住位也就是十解位,你必须解,解了以后才能行,所以十行位讲的是实践,你要去做,你要去做。那十住位你要充分了解,要彻底了解,这是一个不同。十回向位呀是扩大,是扩大。回向,外国人是把它翻成donation, donation是奉献。它不是奉献,它是扩大的意思,就是你把所了解的去实践了以后呢,实践的成果要扩大,要扩大。所以十住位呀,先入无量方便三昧。我们在解的时候啊,跟各位讲。 你解不行,因为你所解的为什么不行呢?因为都是意识形态啊,所以你们常常讲“啊不是这么说吗?”“学佛不是要吃素吗?”谁跟你讲不是要吃素呢,学佛就是要吃素啊,你问的不是要吃素吗?到底是是还是不是呀,我都搞不懂你到底在问什么。为什么?你是一种意识形态。“学佛不是要慈悲吗?”自然要慈悲呀,要慈悲就要给你欺负吗?你搞不清楚了。“那学佛就一定要被欺负吗?”有没有这样问过啊?要慈悲就要给人家欺负啊?那不对呀!那为什么今天学佛会学到大家会这么痛苦啊!对不对? 我们学佛是要学着解脱啊,学佛学着要自在呀!可是呢,学佛又要受戒呀,受戒,受五戒就五条捆着。受菩萨戒就更糟糕,六条粗的,二十四条细的,六重二十四轻嘛。那你要是受梵网戒啊,受梵网戒更糟糕,十重四十八轻,哇,加一倍。那不学佛没事,一学佛更糟糕,那怎么解脱啊?为什么啊?因为我们都被意识形态捆住了。 戒律是人生解脱的基本蓝图,知道吗,弄清楚啊,生命价值的基本蓝图,戒律不是要束缚你的,戒律不是用来捆人的,戒律是在帮助你解脱的。而结果我们学佛以后,全部被陷害了,为什么?因为你弄错了,因为你都用意识形态,僵化,脑筋僵化,你所认知的僵化。 我们知道啊,最近呐,我是把它叫做新兴宗教,科学主义者都是新兴宗教,它本来是教我们不迷信。但是你知道啊,那几个发明的科学家,他是不迷信的,你会发现啊,那些发明的科学家是绝对的宗教信仰者。就是他的徒子徒孙呐,他的脑筋都僵化了。因为他迷信科学,你知道吗?所以我说,科学是新时代的宗教。很多人一讲宗教他就不信,他就用他的一套道理出来讲,那就是标准的科学教的叛徒,科学教的叛徒。科学家,真正的科学家,他绝对是个宗教的信徒。但是那一些读个几本书就以为他是科学家,动不动就讲科学定律的人呐,都是科学的叛徒。 因为科学不叫你迷信科学,你要记得这个原则,科学不是叫你迷信科学,科学是叫你用科学的态度啊,来处理一切人世间的事,就像宗教一样,宗教不是叫你迷信宗教。 宗教在古代来讲啊,用现在的话来讲,宗教就是科学。所以宗教在以往它帮人解决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乃至帮人治病,都是科学呀,那就是古代的科学嘛,只是它的名字叫宗教而已呀。所以呀,各位要是真的是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你就更应该有这种警觉性,不要迷信科学,就像我们告诉你不要迷信任何的宗教。你对宗教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正确的心态才是重点,不是你信不信的问题。 所以在这个地方啊,他首先提出来的就是“无量方便三昧”。方便,方便这句话,这个词啊,用现代的话来讲啊,方便就是弹性,弹性,你要有弹性,不要没有弹性。坚持一定这样一定那样,那种坚持呀,会使你的思想僵化,你缺乏应有应变的能力,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所以佛法非常重视呀方便法,你要记得这一点。 所以方便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弹性,你为人处事应有一定的弹性。有了弹性你就可以包容别人,包容知道吗?什么叫包容啊,包容就是你错我对,那我才能叫包容你,对不对?你不要弄到我错你对,好了,我包容你,我都错了,怎么还能包容人家呢,对不对?包容就是他错了我对,但我能够接受他包容他,而不受影响,有没有?这一点是弹性的问题嘛。 所以昨天跟各位讲说,你不要老是说对不对。你一直论对不对你一定不能包容对方,对方不对又怎样,你要包容他嘛,因为他不对所以你包容他嘛,他对你还叫包容啊。对你本来就应该接受嘛,是不是这样? 所以宗教在这个地方,尤其佛教,我们讲佛教在这个地方,那我告诉你呀,真的是人类生命的精华,人类文明最高、最高的境界。你稍微留意一下。 我们一直讲包容,大家也想包容,包容是气不过了怎么包容,对不对?“他错,他错了,我为什么要包容他。”就是错了才有包容嘛,他对呀就不叫包容了,他对你就只有接受嘛。但是这一点,我们很多人做不到。 无量方便呐,你慢慢去体会,佛陀入这个定,然后才能够讲出啊,让你无所不知的,你都能够解,十住,十解嘛,十个解的次第,你要了解的次第,它分十个次第。这里面呐,包括十个心,信心、精进心、念心、定心、慧心等等,十个心。那我们,透过这个定,了解“解”的内涵,就是一个修行的地方。 但你要知道,这个定到这里呀,你前面的解脱已经超过了噢,而且你已经破无明了,无明又起作用的地方,这已经比阿罗汉高上好多级了。 那第四会呀,叫做“菩萨智光三昧”。是行,慧行啊,是有智慧,所以叫智光三昧。行就实践呐,我们常讲修行,修行,修行是修自己。透过现代的话来讲,修行呐,很简单,就是修理自己,把自己修得哦,亮晶晶的,这个叫修行。 可是我们今天在修行,都在修理别人,哈哈,不是修理自己的。修理别人叫斗争。修行是修理自己,“我哪里有错我要改呀”对不对?那不是修理自己吗?人就是这一点,耐不下去,修理别人很爽快,修理自己很痛苦啊,所以修到最后不会修的都在修理别人。修行是要修理自己呀,所以才叫修行嘛。修理别人哪叫修行,修理别人叫斗争,我们不斗争。佛教是绝对和平主义者。 自己哪些地方有错,我跟各位讲一个很简单的行法,你自己都可以修。佛教讲业力,业力知道吗?讲业啊,英文叫karma。这个业到底在指什么?我跟各位举几个例子你看看。你说“我对,他不对,可他讲话人家听,而我讲话我对人家不听。”自己气得要死,有没有?不用气,这个叫业力。业力现前叫业相,这个就叫业相。当业相现前的时候,你不要去怪别人“啊我对呀,他们没智慧呀,他们就什么逢迎呀,巴结呀。”“他明明不对为什么听他的?”别怪,对我们来讲这叫业相,当业相现前的时候啊,你只有拜忏,只有拜忏。 而且我告诉各位,越聪明越能干,精明能干的人呐,业相特别多,尤其呀,精明能干又福报不足的人,你不用气啦,你的业很多就对了。只有拜忏呐,要不然你的业相,你的业苦啊很快会现前。不信你看看“明明这样是对”。 我想最典型的例子啊,就我们在家里。你跟孩子讲,孩子不对,明明就应该要怎么样,你跟他讲这对不对讲下去啊,孩子就说:“你对呀,好吧,那家里让你住,我去住外面。”你看看你苦相现不现前,马上就现前。 所以当你发现,你是对的,对方是不对的时候,然后你的对不能兑现,他的不对一直兑现的时候,你只有拜忏。真的跟各位讲,就是要拜忏,这个是啊,修行人很重要的地方。但是我们因为常常在修理别人,不是在修理自己,所以业相现前呐。你就一直怪别人,到最后只好苦报现前。苦报现前呐,不是业相现前而已。所以会修行的人当业相现前赶快忏悔。 那你不知道拜几拜呀,我告诉你,基本上108拜。你说“我这个拜三拜就忏悔了。”告诉你多拜105拜是你的福报。不要跟因果那么计较。可能拜108拜都还不够,那你就还要再加108拜。你说“我算的好好的,这个拜三拜、拜五拜、拜十拜。”那太小器了,这样越计较你会越痛苦。 这个,无量方便告诉我们解的方式。 那,智光三昧是告诉我们行的方式,修行呐,你要懂得这样去做。解的方式那是一种弹性嘛,但是行的方式,只有去实践呐,行就没有,没有弹性了,你一定要去做。 而且,尤其像忏悔这种法门,宁可多不可少。宁可多,因为多了是你的福报,多了是你的福报。你不要以为说:“我这个大概拜五拜就够了。”“师父说拜108拜,我拜一半54拜。”不要那么计较。 那么,当然以忏悔来讲,忏悔不是那么简单的忏悔“噢我拜一拜就好了。”忏悔当中要供养,要请法,而这个都是你自己要搭配的。当你在忏悔的时候,搭配供养,那福报很多。你会请法的话,在忏悔的时候又会请转*轮,这样的话,那你贵人会很多,这就是一种配比呀。看你修的福报在哪里,那就看自己了。 这个叫什么,你知道吗?这叫修密的法门,这个叫什么灌顶。我看大家都一直看这里,没有人打瞌睡,这个就已经灌顶了,密法修法已经灌顶了。你不要在那边想说“嗯,这样有算吗,我又没有包红包,又没有跪在这里,你又没头摸一下,没有灌个水,这个叫灌顶吗?”灌顶就是这样,你可能会觉得说“一定要有个法王升座啦,念念有词啦,那叫灌顶。”不是。 你了解了怎么做,那你照着去做,说让你了解就叫灌顶,那个灌顶是可行的,那个解说才有意义。灌顶不是仪式,是法身慧命的传递,你那边有没有接到?有接到就对了,接到你就要去做,不做就会烂掉。有没有种过东西呀,种子放下去呀,你不弄好,不让它发芽种子就会烂掉了,长虫了就没用了。这个就是要留意啊,灌顶的地方。 那么,第四会是善思维。善思维是第四会,善思维,就开始要进行的修行状况。智光三昧是那个,十回向位的,十回向位的三昧。这个,“菩萨善思维三昧”,善思维这个思维的本身是具有行的部分。 思维,你可能会想成只有大脑。佛教不讲大脑运作,只要知道就要做到,这是佛教的一个思维模型,基本的思维模式。所以,善思维呀,就我们一般用词呀,比一般的传统的思考不同,就是你想到那里就要做到那里,你想到那里没有做到那里不算。 那古人告诉我们,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你知道善,善是小善,小善不要紧,不要紧你就没做,没做就零分嘛。对不对?你不要以为,这个小恶不要紧,小恶不要紧你做了,做了就要扣分。所以你知道,就要做到,这是佛教的一个基本定律。 所以善思维是十行位的行法,智光三昧是指十回向位的行法。它这个定跟慧是相辅相成。那大智慧,光明三昧,就是十地位的部分。十地叫做随分觉,那个前面的部分叫相似觉,相似觉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我们把十住位叫做上贤位,十行位叫中贤位。十回向位叫做上贤位,这个叫相似觉,相似。 这个我们讲到论的时候再跟各位谈,这个叫做三觉五位。三觉就是:本觉、始觉跟圆觉,这个就是三觉。五位呀,本觉就是不觉位,那么始觉里面分三个,一个是名字觉位,一个相似觉位,一个随分觉位跟圆觉位,这样一共是五位。这个行法呢,我们在讲论的思想时候再跟各位谈。 那十地位是随分觉,又叫做十圣位,圣人,真正有成就的,是指这个部分。那这个部分的成就当然比阿罗汉那个成就是不一样,那是超越是很多的。 在这个部分,那是要大智慧来起作用的。这个大智慧不是我们讲的,《华严经》里头用“大”这个字的时候,是跟一般的字不一样。我们讲慈悲,大慈悲,这定义是不同的,不是说慈悲是饶益十个人,大慈悲就是饶益五百个人,不是这样的定义。那两个定义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这个,以后有机会我们遇到实际文字的时候再跟各位谈。 那么智慧和大智慧有什么不同呢?我想就在这个地方跟各位谈。一个禅定呀,我们一般经典在定义“大”“小”之间,是没有什么明确的差异的,它只是一般的形容词而已。而《华严经》的这种语言模式里,这个不是形容词,是不同领域的。 所以智慧来讲的话,智慧就是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那么,你要真正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呢,是要有空性,这是第一个定义,你先注意到。智慧的定义是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要感受生命的存在要有空性,没有空性你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 那你要怎么样,我举个例子让你去感觉啦。 你说“我是谁?”你去感受“我”的存在。你可以有很多例子,“我就坐在这里啊。”坐在这个是你吗?对不对?你会说“这个色身是我。”那躺着睡觉的时候我那里去了?你说“我做梦去了。”是吗?你死的时候,“我”还在那里呀,对不对?“那我,这个真实的生命,是属于呼吸呢,还是思考呢?”“那个会思考的是我,那思考从何来,我在哪里?”这个地方你没有证得空性,你体会不到。 那么唯物主义,讲到这很抱歉,我不是讲共产党,我不是讲共产主义哦。唯物论的人一直以为要有一个东西来解释,这里是没有东西解释的,因为你的大脑够不到那个地方,大脑够不到那里。只要用大脑,大脑在思考的东西,我们前面讲过,它就是记忆,合理的推理跟目标嘛,跟目标,这个构成的是虚幻的生命,不是真实的生命。 真实的生命来自信心、疑情,它才能产生智慧。所以这个里面讲的是空性,跟你一般想象的不一样。当你开始从这边去探讨啊“我是谁?”你才有答案。而且那个答案你得到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恍然大悟,忽然之间的那种感觉,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我讲不出来,我讲不出来,我知道但我讲不出来。”当你有那种感觉的时候,告诉你,几分相似,几分相似,我不跟你讲那就是了,因为你到底怎样我不知道。我用语言讲给你听,也只能是几分相似。那当你真正到那里的时候,那就印证。我要告诉你对或不对,那就是“春到枝头已十分”,那就不是几分相似了,已经十分了。 这个你要留意到,这个叫做智慧,我们讲的智慧是这个。 那大智慧呢?大智慧有什么不同?大智慧呀,不是非空性,大智慧是以空性为基础起无量无边的妙用,起无量无边的妙用。换句话说,他已经由彼岸再回到此岸来了,你要智慧要空性是由此岸到彼岸,大智慧呢,是由彼岸再回到此岸来。这个时候啊,他在红尘里,不迷,你要留意到。 现在我们初学啊,我奉劝各位,你不要一直以为“我在红尘里,我不迷。”我告诉你,红尘千尺浪,它早就把你淹没了,你不要不迷,你只是被淹死了而已。 这一个从彼岸再回到此岸来啊,那要有大魄力,要大魄力,一般的还不行。这里面啊,八地以前的菩萨做不到,八地以后的菩萨才能够叫大智慧,他的空性不动而又能起无边妙用,这个叫做大智慧。那么这个地方因为要讲到十地呀,必须有大智慧才能讲,讲初地到七地不用大智慧。但是,七地圆满进入八地以后,没有大智慧他不能讲,他讲不出来。 所以各位要留意,大智慧跟智慧不一样。智慧你说是这样,那大智慧就比它大一点,不要用形容词去讲,它不是形容词,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这是指十地菩萨所入的三昧。 再来是“刹那际三昧”。刹那际三昧呀,是十地以后等觉、妙觉这边来讲的。为什么等觉、妙觉啊,他是入刹那际三昧呢?这刹那际三昧也就是我们跟各位讲说,佛陀的境界呀,是一时,一时就刹那间完全现前的,要像看图画一样,就像我们看一幅画,你眼睛一看就全部现前,这叫刹那际三昧。佛陀的境界一现前就全部现前,禀然齐现,森罗万象,禀然齐现。这里面十方三世一起出现,它的关键在这个地方,所以这里叫做刹那际三昧。那我跟各位谈的,说,看佛境界呀,要像看图画一样的看,不能像看电视一样的看,就是因为它是刹那际现前。你看,这是一个关键呐。 这个就是等觉到妙觉,因为它要讲妙觉,妙觉以前全部包括进去了。它在刹那际当中就把所有的众生全部现前,包括佛陀过去无量劫以来的一切苦行全部现前,也包括佛陀尽未来际一切菩萨行全部现前,过去、现在、未来,此方、他方,一次全部现前,这个就是刹那际三昧。 那三十八品就第八会,也是普光明殿,就是普贤菩萨为会主,这个时候呢,入的叫做“佛华严三昧”。佛华严是因果同时现前,因果同时现前,这里就不是先因后果了,前面以前都是先因后果,那这个地方是因果同时。 我们告诉你,你要修学呀,先果后因,先立果,再修因,这个叫果觉因地相符泯,因心,因地的心要跟果地的觉来相符合。我们一般的讲的都先因后果,但这个地方讲的是因果同时,佛是果,华严是因,果在前面,因在后面。所以生命哲学里,假如用西方的语言来讲生命哲学,我们就叫做果因律,华严特别强调是这一个东西。 你不进入刹那际三昧,你不能体会果因律是什么,所以我常跟各位讲的是,学华严先懂得果因律。果因,各位都有经验吧,我们小时候讲我的志愿,我们是讲什么我的理想,是吧?“我将来要做什么,要做什么。”“我将来要做什么”那就是果,是吧?“我将来要做科学家”,那你会开始朝科学家这个方向走,对不对?因你就聚过来了。“我要当企业家”,有没有?那你往企业家走,企业家的因也会聚过来,对不对?所以果立了因也就会靠过来。 现在你要修行,你要修什么?果先立,然后因就会过来嘛。所以我们跟你讲,你疑情定在哪里?我要明心见性,好,你就定明心见性,那明心见性要怎么修呢?你的疑情会一起带起来,对不对?我要开悟,那就开悟,果定了,那“因”会靠过来,对不对?我这样算开悟吗?那不开悟就继续努力嘛。你要把开悟的因一直聚过来。 你要往哪边走,你先定位,定了以后,疑情啊是动力,它带你到那绝对的目标去,这叫果因律。和因果律不一样,因果律是科学定律,果因律是人生的定律,知道吗?不同啊。人生有一定的定律,不是没有,假如你把科学定律跟人生定律这样分清楚的时候,那你在理性中可以拥有科学定律的工作态度、处世态度,那你的人生呢,可以拥有果因律。有果因律的人,生活很幸福,很自在,会活得很芬芳。没有果因律的人,会冷冰冰,天天都在论“对不对”。我跟你讲,给你论个十年二十年以后你就知道,“对不对”根本没用,对了又怎样?对不对?你慢慢的去思考看看。 那第九会,逝多林园,是“狮子频申三昧”。频申,就是狮子一直叫的那种频申三昧,也是佛入定以后所产生的一种状况,在这里讲的是事事无碍法界。他有这样的定才能展现这样的境界,他没有这样的定不能展现这样的境界,他因为有这样的定,所以它经文就这样叙述下来,那个层次呀,才能够显现。 我们把这个部分呐,简单的跟各位做这样的介绍,因为这个部分要谈的话,从经文的理论上来讲,它还很广。我们这一会呀,这三天要跟各位介绍这个部分,只是这样简单的跟各位做个说明。 以后我们讲经文的时候啊再来讲,它为什么叫频申三昧呢?频就常常出现,一直出现嘛,狮子吼啊,一声叫啊又一声一声叫啊又一声叫,频申嘛。那这一种情况,他讲的五十三参的次第就一直出来。 这五十三参的每一参,参参是独立,但是五十三参又参参相容。这个告诉我们,生命的存在是这个样子。我们看看自己的身体里头,你五脏六腑每一个是不是都独立的,对不对?可是你也会发现五脏六腑不能单独运作,一定通通交织在一起,是不是这样?你留意看看,我们五官也一样,五官也一样。它虽然眼睛跟鼻子是独立的,但是它们相互有关系。你把鼻子蒙住,嘴巴蒙住,你继续看,看两个钟头看看,就看到极乐世界去了。它一定是交互运作的,一定是交互运作的,你不能够说它们就完全独立,其实不只这个样子。 你再注意看看,你在生活中也一样。家里的人,我们看夫妻俩个人,夫妻俩个人是个独立体,但是这两个人也是个一体,从家庭来讲夫妻是一体的,可是从个人生活来讲两个是独立的。你吃你饱,我吃我饱,我不能够说“哎,我忙,你替我吃饱就好。”能不能这样?不行。两个独立体嘛,个人吃个人饱,个人修个人了啊,这是独立的。可是共同经营的这个家两个是一体的,对不对? 那么在你的人生里,什么时候是跟人家一体的,什么时候是各自独立的,这个你要弄清楚啊。你在一个单位里也是一样,就这个单位来讲,我们每一个人是一体的,都是里面的一个细胞。可事实上呢,你又是独立的,对不对?下了班你回家,那你就独立,你回你的家他回他的家。你不能够说“哎,我们上班是一体的,那我们下班也是一体的。”我看你脑筋有问题呀,不是一体,是有问题呀。 生命的存在就是这样,什么时候是一体的,什么时候是独立的,那你要能够弄清楚啊。佛法教我们的就是生活,活得自在,交融在一起就是交融在一起,各自独立就是各自独立,互不妨碍。当你这一点不能掌握好的时候,那你的生活一定很痛苦。该独立的时候想到我们应该要一起,该在一起的时候想一想我们应该独立,在一起就矛盾了,你的人生是矛盾跟痛苦的。 佛法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啊,其实是,它完全讲的就是人生嘛,就是一个团体嘛,团体是个生命,团体也不是一个生命,对不对?那是一个生命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不是个生命的时候你该怎么办,那你能不能自在,这是关键啊。但是我们掌握不到。这就是佛教给我们人类最大的贡献。 因为人类是个群居的动物,可是你发现,因为群居的关系,常常有人迷失了,他不知道为何要活着,有没有?这个人的生命这一段是空白,这个叫生死轮回的标准模式。而另外一个呢,有人说他要活出自己来,活出自己来他很痛苦,很多人常常为社会所不容,为什么?你自己留意看看,关键就在个人的生命空间和族群公约之间他不能取得一个平衡,这也是一个修行啊,一个修行法门。 那看看,各位你是属于什么样的状态,那你需要哪个法门,刚才跟各位谈的是一个法门,所以灌顶了。现在各位谈的又一个法门又灌顶了,哦,你有没有灌呐?不小心传了那么多法门,你有没有灌到啊?所以修行啊,是这样一种状况。 我想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我们在跟各位谈“五周因果”和“六位行法”。 《四十华严》第8讲(2007年01月29日)B 好,我们就开始了。 各位这样听有没有压力呀?华严是很具有学术气氛的一个宗派,所以里面的理论和专有的术语,本来就很丰富。那您呢,也应该有个事先的准备。要不然,我讲下去,你会很累。你会好像听得很高兴,脑子里头一片雾飒飒,广东人讲的还台湾人讲的,我忘了。在听的当下好像都懂,听完以后啊,讲给人家听你就知道了,怎么接都不对。但是,这一关你能走过去,那将来在佛法中,在人生的旅程里,你就能够自在。 那我是希望尽量不要讲得太多,但是呢,它就是那么多。少了就没意思了,这个是非常可用的,非常好的,套用一句俗话讲叫人生哲学啦,很有用。好,我试着,尽量举一些公案穿插其中,对各位来讲可能比较有帮助,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因为这一趟下来呀,一弄啊就一堆一堆的,这个术语在那里。 现在要跟各位谈的,也是《华严经》里头很重要的,叫做“五周因果”。讲因果它有五种因果。不像一般人讲因果律就一种因果啊,那个小因果,这个是大因果。 那因果有很多种,第一个叫“所信因果”。你信什么,这个因果就是我们讲的果因律的意思,因为你信什么,就是你定的标准在哪里,那个就是果,然后你的行为会朝着那个方向来。那么在华严里头所指的就是,你信阿罗汉,那你成就是阿罗汉,那你信辟支佛,那你成就就是辟支佛,你信菩萨,成就就是菩萨,你信佛,成就就是佛。那,虽然是讲佛,佛的定义是什么,你的成就就到什么地方,这叫所信因果,你信那个,果就定啦,那你所进行的,那因那条途径呐,就朝那边走。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你要带着这个果,那果成为你的什么,一个疑情的目标,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很多人呐,不体会这一点,因为你在人生的大海里,你没有这样摸索过,你不知道,你今天想当一个科学家,我想你在家里要买书呀,看节目啊,大概都往科学家这边走,你不会朝企业家那边走,对不对?你想要赚钱,那我想你会跟那理财那边走,只要看到密密麻麻跳来跳去的那种曲线图啊,你就会盯上去,因为那里面都是钱呐,弄不好,钱就一直跑啊,弄得好钱就一直跑进来呀,对不对?因为你对钱有兴趣嘛。有的对权位有兴趣,那你看看,你的注意力就会朝那边走,那就是所信,你定什么位。 当然我们讲的是出世间的,那个定位叫所信,世间的我们不谈。可事实上你会发现,你世间的行为,还是跟这个完全一样,只是因为你心量小。这是不同的噢,你慢慢留意到。 这叫所信因果,你信的标地是什么,那你的行就朝那个标地走。你想当科学家,你就会朝科学家的方向走;你想当企业家,你就会朝企业家的方向走,这叫所信因果。 第二个,叫“差别因果”。你定的目标虽然定出来了,但是它程序不同,有阶段性的不同,这个叫差别因果,并不是我想成佛马上就可以成佛了。 所以我跟各位讲,你不要问我,师父怎么开智慧,我说开,你还是关着,对不对,呵呵,因为这里面牵涉到差别因果嘛。你的第一个阶段没有,第二阶段没有,第三阶段没有,你老是要问最后,那没有用,没有用,最后面那个阶段一定可以达成,但是前面的过程你要有,要有啊,那你先把第一阶段做好做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做好做第三阶段,那每个阶段是不同的,这个叫差别因果。 那我们的大脑就不一样,大脑怎么不一样呢?我没有电视,我买电视回家,把电源一插,打开就有了。那我没有智慧,那我就买智慧回家,智慧不是用买的,智慧是用锻炼的,那么要锻炼它有一个过程。 所以我跟各位讲说,你买电视的时候你会发现,电视机会附上一个使用说明书,有没有?那么大家在学啊,学佛啊,常常学那个使用说明书,你不能成就,你要学的是工程师手册,知道吗,工程师在用的那一本呐,那你才会修理电视啊。你只是使用说明书的话,它就告诉你呀,哪个要怎么调,怎么调,然后电源一插,OK,就通过了。可是一出问题呀,你不能修理啊。你要修理呀,那你一定要工程师手册。 那你学佛,第一个阶段你要学工程师手册。第二阶段呢,那你才进入啊设计图里面,那你才会制造电视机嘛,你的生命就像这个样子。 一般呐,我们所认识的,那一般的民间信仰,现在很多人在骂佛教是迷信的,那他是看到外面残缺不全的使用说明书,就像刚才跟各位讲的。 你要知道,三千年前呐,在更早还不讲呢,光三千年前就好,人类非常闭塞的时候,智慧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时候,宗教负有人类全体所有烦恼跟恐惧的一种什么,解答的责任。所以当时啊,你生病也好,烦恼也好恐惧也好,你种种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全部都找宗教师。 换句话说,当时的宗教师身兼种种责任,包括老师,包括医师,包括律师,你知道吗,包括会计师,包括所有种种你人生中的疑难杂症,通通是宗教师在负责。他是当时最具权威的知识分子,也就是现在所讲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文艺复兴展开之后,那么当然分门别类出来了,因为知识太多太复杂了,所以呢,各有专家,那你不过是把这样一个生命体系加以分工而已呀。 你并没有比古人来得厉害,而且你只限在某一个区块里头,更何况呢,你不见得什么都能,你要知道,你不是什么都能的。古代的这些科学家是什么都能的,今天的科学家只在某一部分能啊,其它部分根本就不懂。你留意到这一点。 我举个例子你看看,中国传统有五术,有没有听过?没有懂五术的怎么可以叫中国人,对不对?叫山、医、命、卜、相,山呐,就是看山,风水,医就是医术,算命、卜卦、命相,这叫五术,古人这些都懂的。所以你要看病呐,他就先看你长相,他知道你金木水火土哪一部分。然后呢,他问一下,你出生年月日。现在我们也要填出生年月日啊,但是你没有意义,现在填出生年月日才是真的迷信,因为没有意义,你知道吗。但是古代啊,从出生年月里头啊,算定你属阴阳的哪一部分,你知道吗。然后呢,你这样的体质,基本上会得什么病,然后在现在这个时刻,来印证你的病怎么样,那你一进来,他大概就知道你的什么病了。 今天的医生哪懂啊,一定要各种检查。没有检查,医生不敢说你得什么病,他这光是医理这部分就已经退化很多了。可是呢,这些科学家却以为他非常进步,你把那些仪器拿开呀,他根本不会看病,你知道吗? 那以前都不要仪器呀,简单的问几个,他大概就知道你得什么病。那天一个小朋友,拉肚子拉的很厉害,他突然间跟我讲,他说有人给他一个秘方,用姜泡茶。我突然想到,对,拉肚子,姜泡茶有效。但是呢,我还是记得给他加黑糖,黑糖加上去,姜泡茶,喝了,不到一个钟头,就不拉肚子了,要不要仪器呀?反而仪器所指导的吃了很多药无效,那我们传统告诉我们说这个叫感冒。你知道吗?这感冒感到哪,感到肠子了,所以一直拉,那感冒了吃生姜嘛。你西医怎么看呢? 所以科学家有时候,他是有出入的。我们不是说不相信,要,但是呢要有弹性。你慢慢去留意到,在这个部分呢,他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要以为说古代绝对迷信。人类经过这么几千年下来呀,我们已经累积足够的东西。有迷信的是因为你的意识形态僵化,你才迷信,不是古代人都迷信,你知道吗?是因为你的意识形态僵化,没有弹性,所以你迷信,古代人如此,今天的科学家也如此。包括我们自己都一样,你在某一部分僵化就在某一部分迷信,你在全部僵化你就全部迷信,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呀。 所以我们这里告诉我们差别因果,这是最科学化的东西,按照那个次第一步一步来。所以你一定要读书,对不对,从国民学校到初中、高中到大学,一步一步走上来,这是次第嘛,这是差别因果嘛。所以你要学人生的智慧也是一样,先了解自己,然后了解族群,然后逐渐扩大,然后“平等因果”,是讲人生的另外一部分,平等呢,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平等。 那这是指什么,指你的佛性是完全平等的。但是你现在呢,所显现的像就是不同,就是不同。所以呢,人家当领导,你当被领导,对不对?那你看到领导就必须恭敬,那你不能够说领导我们平等平等,你欠揍啊!对不对?平等因果讲平等因果的部分,你要知道,还有差别因果啊,你在领导面前最好你是差别因果,不要讲平等因果。 所以佛法在告诉我们是非常圆融,非常圆融。那你自己的意识形态不圆融啊,那是你的事啊,不要怪到佛法来,所以要有足够的弹性。它讲平等因果,也讲差别因果,有没有?佛法在讲,尤其华严,《华严经》,极尽圆融,非常圆融,所以它这些都是并举的,它五周因果,五种因果统统讲啊,它不是只讲一个含糊笼统的因果。 第四个叫“成行因果”。修行啊,你要去做,不做的话,什么因果都没用。有个故事这样讲,这是印度人的故事啦,我们讲一讲变成我们中国人的故事。 它说啊,有个太太很懒惰,先生都煮饭给她吃。有一天,先生要出差,出远门,怕这个太太懒得没得吃,所以他就做一个大的烧饼给她吃。然后呢,他又怕这个太太吃不够,大烧饼弄很大,挂在床上给她吃。当他出差回来,这太太还是饿死了。为什么呢,因为她懒得翻身。连翻身她都懒得翻,所以前面咬,咬光吃完了,因为她不想翻身所以就饿死了。所以你连这个都不想做,那还要救你,也回天乏术,你必须要去做。翻过身来还有的吃嘛,她连翻身都不翻嘛,那还讲什么。 当然这样的一个故事啊,形容是比较过分啦,还不至于有人到这个样子。但事实上告诉我们,你不做不行无意。所以你解能解,解一公里呀,不如行一寸,你行一寸有一寸的进步,你走一步有走一步的进步,你都不走根本解的再多也没用,所以它叫成行。 你必须去做,你不做无效。因为不做,所以它就产生宿命。佛教是绝对反宿命的,没有宿命的。你会有宿命的,是因为你不做。 你做了,我们跟各位讲,你照着佛教所指导的修行,你的命运百分之百彻底改变,知道吗?那你不修,那只好这样,你命中注定你该死,你就去死好啦。那你要修行,命运可以改,可以改,不但可以改,是百分之百,所以我们这个叫做生命改造工程。修行两个字的定义就是改造生命的工程啊!你知道吗,生命都可以改造,命运有什么不能改呢? 那你就坐在那边自哀自怜“唉呦,我这么漂亮都没有人爱我。”去死好了,那么漂亮啊没人爱你,人家爱你,你根本不跟人家相应嘛。不对,社会上不会这样。有个俗话讲,“生你缘不生你美”,妈妈生你呀,是生你人缘不是生你美丽。美丽没用啊,要有人缘呐,人缘是什么,你要跟人家互动,才有人缘呐,你光很漂亮,很漂亮没人缘。漂亮只是自己对着镜子,漂亮有什么用吗?你有人缘人家喜欢你就好了嘛,管它漂亮不漂亮。那你没人缘,你就照相片贴到墙壁上干嘛?对不对?人一定要有人缘,那人缘是做出来的啊,你跟人家互动来的啊。你不要自己在那边我很漂亮,很漂亮挂在墙壁上好啦,是不是啊?你看很多明星不是都挂在墙壁上吗? 要有人缘,这个人缘是走出来的,是做出来的。那你,可能你的个性,你的习气,尤其是理想派的人,我跟各位讲,理想派的人很糟糕,他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他很有理想,可是跟人家老是起冲突,和不来,明白吗,这种理想派的人更要注意,一定要行动起来,行动起来。 所以你去注意看,理想派的人,再学习理论是最糟糕。理想派的人学理论呐,那就变成象牙塔里的人,钻牛角尖。所以你看,理想派的人学理论,尤其学经济理论或财经理论,他只要到股票市场噢,灭顶的第一号人物,因为他都是理想,你知道吗。 那一种行动派的人噢,你看,他出社会啊,很容易成功。因为行动派的人最有人缘,最有人缘。他不但有人缘,他有一种敏感度。敏感度,他会感受到这个社会的脉动,他知道群众喜欢什么。 理想派的人啦,糟糕就糟糕在,他感受不到群众喜欢什么,他只想他要什么。你去注意看看,理想派的人呐就是讲他的理想,他理想、理想、理想,那别人讲什么他没听到,他只想到他的理想。 在座各位啊,我讲的是在座各位,说到你啊,纯属巧合,不是我故意要说你。 这个是我们非常值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的,读书人噢,讨厌的就在这里,都是理想派,知道吗?这理想派就很糟糕,他只想他要的,没想到别人,尤其是群众要什么。 所以你去注意看看,那个市场学,各位有没有学市场的,市场行销的噢?你要留意到,假如你也是理想派,很有理想的市场行销专家啊,你最好不要请他当顾问,要死比较快,知道吗。那个市场学的行销专家啊,是要行动派,行动派就是对读书啊大概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在班上都是掉车尾的,满江红的,那个当市场行销的负责人噢,一定成功。我跟你讲,讲一定噢,是指百分之九十九,那另外那个不算呐,那是投机分子。 为什么?他对理论呐没兴趣呀,他对实物有兴趣。对实物有兴趣的人呐,实物嘛,就是市场的人,跟市场的商品,他要直接的关心嘛,他对这个有兴趣他的反应是最敏感的,所以他要选择商品或者选择顾客,他准确率很高。 理想派的人不是,理想派的人所创作的东西啊,都是叫好不叫座,我们是不是这样讲?叫好啊,这个很好啊,谁买呀,没人买呀,因为他叫好不叫座嘛。 那个实物派的人呢,他务实啊,他对于市场的反应,他很能掌握那社会脉动嘛,所以他所创作的东西呀,叫座不一定叫好。所以你去看电影就一定这样讲啊,很叫座啊,叫座票很好啊,又是创票房纪录啊,但电影不见得好电影,但是呢,他就赚钱了,这个就是市场行销啊。 那我们在修行的人呐,既要叫座又要叫好!凡是叫好不叫座的,不叫做真修行人,那是理想派,叫座不叫好的是市场专家。修行人就要叫好又叫座,至少嘛,要叫座又叫好,不管你叫什么,要“双叫”。 那现实生活啊,最少要叫座,对不对?不叫好不要紧,你钱赚到了。就怕那种叫好不叫座,叫好不叫座常常会把自己的财产和亲戚朋友的噢,统统赔进去。他是很好,很好又怎样,财产变别人的了,这个就是这种状况。这个你留意一下。 我们为什么讲成行啊,行是实践,真的要去做。而做呢,要跟群众有关,要跟群众互动,不管你这辈子,多理想多钻牛角尖,这辈子开始多学一点,多修一点,跟群众的互动关系,这是非常重要。 我们知道很多英雄啊,常常感叹“时不予我也”,那是叫鸟雄,不叫英雄,连枭雄都够不上,枭雄啊,是叫座不叫好,所以才叫枭雄啊,英雄啊是叫好不叫座,所以饿死啊。他会在感叹呐“时不予我也”。然后啊,这些群众啊,都是没水平,都不会欣赏,所以你去饿死好了,这就叫英雄啊,英雄都。所以你知道,自古以来啊,英雄感慨,英雄是什么都不欠,只欠一个东西,英雄欠现金。 你看看是不是这样,英雄就不欠嘛,不欠现金的人不叫英雄,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你看看自古以来的英雄啊,统统欠钱,要人家救命。韩信当年也是欠钱,连饭,一碗饭吃都没有,等到他当一大将军的时候,为了感恩那个河边老母啊,对不对?施他一碗饭,使他没有饿死啊。他为了去感恩,大将军带着部队去啊,他用一碗黄金回馈给那河边老母,有没有?他就是连一碗饭的钱都没有啊,才叫英雄啊。没有人说卫青、霍去病、duo xian是英雄呀,因为他是贵族,他不欠钱嘛,那不叫英雄啊。你留意看看,希望各位呀,不要当英雄。 成行因果特别强调这个,一定要做,做到大众满意。大众满意你记得啊,哦,大众满意不说一百分,最少要八十五分。假如连这个都没有,弄到最后有两个人嗔你,那两个人出钱跟你作对,完了,完了。这个,在佛法的修学里头啊,这个很重要,一定顾虑到群众的存在跟群众的需要,这才叫渡众生啊,才是饶益众生啊。不是个人你要我要,你为了他而牺牲你自己,叫阿呆。自己的要怎么样、要怎么样,这个叫英雄嘛,对不对? 所以你一定要留意到,群众,广大的群众普遍所需要的,你这个部分要做到百分之八十,八十五。应该来讲,八十分是及格呀,八十五分啊是应该,九十分、九十五分是优秀,在娑婆世界达到一百分很难呐,我们也不要求一百分呐,所以呢基本上是八十五分。这个就是对学菩萨道的人所做的要求。 所以我们不跟各位讲对不对,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我们要谈的是群众到底要什么,我们要什么样子,透过他的需要来提升他,这个是最重要的地方。 第五个叫“证入因果”。成行你要去做,做到要证入。证入啊,这里面我们要跟各位谈几个。 佛法里面在谈的几个东西呀,第一个,我讲的佛法是指华严,华严指的是三世间,一个智正觉世间,一个器世间,一个眷属世间。现在一般人学佛,所急着要求达到的标准,是智正觉世间,就是你要成佛要开智慧,都讲这个部分,这个没有错,这是一部分,也就是本体,本体的部分。你要有,没有错。 但是本体要达到一百分呐,你一定器世间要有,眷属世间要有。假如你的本体得到了,而眷属世间不能圆满,所以眷属世间你在五十分以下的,这叫做偏真,偏真只有一半。那么你智正觉世间的成就啊,你一定要达到眷属世间九十分以上,器世间也要九十分以上,你不能够什么都没有。 所以我们对于很多出家众,自己一个人住在一个茅棚里呀,不是很鼓励。这茅棚啊,住一段时候闭关可以,你要出来回到社会上来。要不然你自己的成就啊,即使本体能得到成就啊,也只是非人格定性法身。所以我们昨天为什么跟各位讲,人格法身跟非人格性法身。 因为人格法身是要在群众中锻炼的,因此你这一个眷属世间一定要达到九十分以上。而眷属世间要能够广度啊,你必须有一个器世间做依靠,就要有一个道场做依靠。那么道场呀,要经营,要建设,要管理。 你看,这里出现了。道场只是个相,你的眷属是作用,你在经营管理这个道场的时候呢,那么群众也开始在这里运作,有没有?这个就是用。所以,它有相,有体,有用,所以叫体相用。 你假如体相用不具足的话,三世间不够,那你所成就的法身是一半而已,叫做非人格法身,要留意到啊!这个是证入的时候,是三个体相用同时要具足。 所以《华严经》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佛是果,花是因,用万行因法来庄严佛果,所以叫华严。那“大方广”是“体相用”,这基本上是体相用的境界。 因此啊,在修行中,华严讲的是杂花庄严。杂花庄严呐,它不是纯花庄严,纯一种花不行。我们看荷兰呐,那郁金香花园。那天看到伊犁呀,新疆伊犁呀,那边有薰衣草,薰衣草园,那是单一花。单一花有单一花的作用,但是不能成佛,成佛的生命是杂花庄严,各种花都有。 换句话说,在我们的世界里,每一个人是一种花。你这个生命的花朵要尽量,要尽情的开花,充分的开花,那你才能活出你生命中的芬芳,活出你生命中的灿烂。那你假如不经过这一关,你的生命呢是被人家压缩,对不对?你会开别人的花,那你是什么种,怎么开别人的花?你是什么种开你的花,尽情的开花。 所以我们在这里要求的这个证入啊,是指全方位的,不是单一的。一般讲的证入啊,是指智正觉世间的部分,这在佛门中叫做偏真。 那外道的证入就不一样了,外道的证入叫特异功能。现在你看很多,有些,应该讲很多也没错啦,假借佛教的名义,说什么功什么功的,只要讲功啊,就是外道的特异功能,包括是气功什么功都一样。要练功啊,从强身的立场来讲我们不反对,强身我们不反对,色身养好是应该的嘛。所以中国人叫气功,在印度啊叫瑜伽,这都是对强身有帮助的,不反对,但不是目标。假如把强身作为目标啊,那就变成特异功能。 那不是我们要的,我们要的是断烦恼,免轮回,出三界。那你烦恼不断,轮回不出,你还在那边生死轮回,那不算。 那你说,刚才不是讲,从彼岸到此岸吗,那不是又在轮回吗?当从彼岸到此岸的时候那不轮回,那不是轮回,那叫示现,叫示现。从彼岸到此岸的时候在这里呀,看起来有分段生死啊,从彼岸来看呐,这些都不是生死的,你要留意到,这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现在从此岸看此岸呐,你一定要到彼岸。从彼岸到这里来是大智慧示现呐,那不是我们现在所能讲的。 你不要以为说“我是六祖”。啊,六祖,你现在是欠煮,还没下锅去煮,所以你还没熟,不要以为你六祖。这个是基本的,我们提供给各位看清楚的这种状况。 再来一个我们要跟各位讲的叫六位行法。 这个,我们这样一个讲下来,那个份量相当重啦,但是没办法,要跟各位讲解《华严经》啊,就那么重,挑不起来也要挑,试试看,回去再慢慢挑。 有个人很有名,像曹植,听说很聪明。有一天人家问这一只大象有多重,哦,他没有那么重,那么大的称,可以把大象吊起来称。他说“我有办法。” 他用什么办法呢,他先把那个大象牵到船上面。船呐,那个会沉下去,沉一半,沉到哪里,再把大象牵起来,然后放石头,哦,放到那条线的地方。然后呢,他把石头拿起来称,一点一点,一块一块的称。然后把那个总量加起来的那个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有没有?这个叫做智慧,他聪明嘛。 是不是曹植啊,我不知道,因为佛经里有这么一个公案。结果跑到中国来,还有一个人那么厉害啊,刚好跟佛经的公案一样,那个,无所谓。 这告诉我们啊,你要懂得运用,运用。 那现在呢,我们要跟各位谈的,这个六位因果也是一样。修行啊,它有次第,华严讲六个次第,前面就十信位以前的部分,都叫资粮道,它只叫名字觉,名字上叫做觉悟,事实上还没有,所以叫名字觉。那我们各位基本上现在发心都来学佛啊,都叫做名字菩萨,名字上叫菩萨。 我们常常这样叫,同修啊,怎么样啊,基本上都叫菩萨,各位菩萨,老菩萨,这个小菩萨,有没有?有的这些都叫菩萨,这叫名字菩萨,你不要以为人家叫你菩萨,你屁股就翘起来了“我现在叫菩萨噢。”那个叫名字菩萨。 那么当你开始修行,从华严来讲啊,这个是很严格的,是指你要破无明以后,还要经过一分保衽。因为你破第一个无明叫做我执无明,证七信位,然后再破一个法执无明,就是双破,我执无明跟法执无明,是九信位。那在阿罗汉来讲,这已经不得了了啊,这个还不算,还要经过一分保衽,加以扩充,加以扩充,然后开始转入这一分保衽成熟,成功以后啊,才叫做十信满心。十信满心就是圆教初住位,那华严修法从这里开始。 那今天我们我执还没破,法执,更不知道,不要说破。很多人一学佛以后啊,人家说不能执著,人家问他你喜欢吃什么。“哎,我什么都吃,我不执著,我没有执著啦。”这个叫欠扁,欠修理的。 你要先看清楚“我就喜欢吃什么,我就点什么。” 人家说“你很执著呢。” “是啊,我就要从这个执著当中看清我自己,我为什么喜欢吃它。”知道吗?你要先肯定自己呀!所以我告诉各位,当你要学佛的时候,首先要先看,我到底执著不执著。假如你什么都不执著,什么都好的话,那我告诉你,你危险了,因为你这辈子啊,白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知道你是谁,你连你喜欢吃什么你都不知道,你不是“白吃(痴)”吗? 你要很清楚地知道“哎呀,我就是喜欢吃什么,惭愧呀。”那还差不多嘛。要问你喜欢吃,“要不要吃北京烤鸭?” “啊!不执著,不执著。“那你吃北京烤屁股好了。 你要知道你到底是什么,弄清楚,我执一定要先培养起来,因为你有我执才能破我执嘛,那你现在还没有开始,你就“我没有,我没有我执。”那你怎么破嘛。你找不到我执,你就不能破我执,那你还怎么修啊?所以这个叫做噢,意识形态。 因为佛法讲要破我执嘛,那你还没有修就“哦,我没有我执。”其实回家偷吃,在这里问你要不要吃,你说“我没有我执,我不能。”意思是说“我没有吃,我没有吃执著。”回家才去偷吃,自己养两只,一只烤出来马上吃,留着一只明天烤,不行! 你一定要看清楚,有我执才破我执,有法执才破法执。你不要一开始就什么都没有,那是骗人的,骗人的。一定看清楚。 那么我们现在麻烦的事也是这样。你一开始学佛,常常就有人这样骂“那你们学佛人都这样。”我们学佛人又怎样,学佛人还是凡夫,不是已经成就的啊。 你要注意啊,现在我们是发心要学而已,不是说我已经成就了啊,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啊。你已经成就和发心要学不一样。发心要学,叫发心嘛,初发心名字觉而已呀。那他,他是还没觉嘛,叫不觉嘛,而我们是始觉的第一位叫名字觉。 再来呢,是相似觉,相似觉以后才叫做随分觉,随分觉全部成就才叫做等觉、妙觉嘛,那你都还没开始啊,不要那么急,不要那么急。所以你不要这样去盖人家。 同样,出家人也一样,你是师父呢,师父又怎么样,师父也要吃饭睡觉嘛,上厕所也要上厕所啊。你要师父就不要上厕所啊,统统都不去的是坐在桌子上的那一个啊,它就不用去了。 师父只是发心,住持三宝,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恭敬。并不是头发一剃,啊,师父就变成佛了,你搞错啦。这个都要弄清楚啊,你不要产生那种错,交错啊,错觉啊,不要产生那个错觉。 所以我们从这地方看,这个,先弄清楚,这几个状况。 从十住位开始,在这之前呢,大家都还在摸索。从华严的立场来讲都叫摸索,摸索到我执,才开始修破我执,摸索到法执,才开始修破法执。都破了以后呢,要加以保衽,让它充分成熟,那运用空性开始再修后面的部分,那才是华严要修的。 那这个部分呢,分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呢,就是前面所讲的“差别因果”要讲的,一直到等觉以后呢,那就变成“平等因果”。好吗,这个是相对的。所以那六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再加上等觉、妙觉一共六个,六个位次,这个叫六位。它的行法各有不同,所以叫差别因果,这个叫六位行法,十信位不算在里面。 所以《华严经》你从这里看呐,它的情况非常的,要求标准非常的高,非常的高。已证阿罗汉还不算啦,还算名字觉而已呀。 好,这是第一个,他的次第这样讲。 那第二番,六位因果啊,是讲什么?六位行法第二番讲就是《离世间品》上面讲的。它,前面在讲是理论上的次第,六位,这样子讲。那么,到了《离世间品》这个地方,他讲的是理事无碍,理事无碍。不是理法界而已,他讲到事。 你一个人要修行的时候,其实这六位是综合修的,综合修的,它不是按照次第这样一步一步来,所以这一点我们要告诉各位说,为什么“体相用”三个要同时修?它是同时修的,它不是先得本体呀,再来行那个教化众生的工作,不是。 那么假如你是修小乘,那就要先证阿罗汉。阿罗汉证了以后,你会说我再出来渡众生啦,你知道发生什么现象吗?两个字,叫“碰壁”。因为你跟众生无缘,跟众生无缘。因为你一直修阿罗汉,都不跟众生相处啊,那你的因是已经跟阿罗汉无缘了。 那你现在发心,要渡众生,你要证阿罗汉,那你在群众中,因为你在人群中啊,跟众生有结缘嘛。那为什么呢,要现出家像呢,穿僧服啦?给众生看。给众生看,众生会“阿弥陀佛”,那已经你结缘啦,那你再回个“阿弥陀佛”,这已经有缘了。 那你现这个现出家人家也会看到,看到以后骂你“哼!不事生产,坐享其成。”有没有? 各位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也被骂过。“出家人什么都不做,浪费生命,米虫。”我告诉你,他骂你呀,是跟你结缘,知道吗。 那你“米虫。” 我说“阿弥陀佛。” “米虫。” “阿弥陀佛。” “哎,你怎么都讲阿弥陀佛,什么意思啊!”那就来了嘛,对不对? 我说“阿弥陀佛是祝福你长命百岁。” “啊?我骂你米虫呢!” “我没听到啊”,我说,“祝你长命百岁。你满意吗?” “哦!阿弥陀佛。”那不得渡了吗?对不对? 他骂你米虫、米虫,你再返骂回去,那你就变米虫了。因为我,我跟他几个“阿弥陀佛”啊,他就给我“阿弥陀佛”嘛。那他也祝我长命百岁嘛,所以我这癌症末期是不会死的,就这个原因啦。你要懂得,你不要管众生对你怎样,那是他的事,我示现出来。 各位大概没遇过啊,我刚出家那个时候不久啊,因为我有一个习惯,我到餐厅去吃饭呐,那有师父在,我都有供养他。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是出家人,我就供养他吃饭。那时候吃一碗饭十五块,那不是一碗饭,一碗面,素食面,十五块。 后来有一个师父在那里吃饭没钱啦,跟老板吵架。 老板还骂他:“没钱还来吃饭!” 我说:“奇怪,那你开素食店,师父是你的老板呀。他来吃饭你应该供养他,你怎么跟他吵起来了呢?” 然后我跟他讲了说“我给你一千块,以后有师父来吃饭,没钱统统我供养。” “那个是假和尚。” 我说:“假和尚也是和尚。只要是和尚来吃就要免费!没钱我付,你来找我要! ” “哦,好吧!以后你记得,我跟你算账。” 我说:“不要紧!” 就这样子啊,所以我常常请师父吃饭,当然师父也不知道是我请的。 后来我出家了,在路上啊,常常有人这样:“师父,你站好!” 我说:“什么事?” “给我一拜!” 我说:“给你一拜,是我拜你还你拜我啊?” 他已经拜下去了。 这个人讲话就是这样啊,“师父,给我一拜嘛。” 我说“是我拜你还是你拜我啊?搞清楚啊,给我一拜,我以为他要站着给我拜嘛。” 结果他拜下去起来,摸口袋,“等一下!因为在路上遇到你,我没有红包,对不起!这个…” 我说“这个什么?”一看,一千块呢,不错啊。 所以你要多结善缘。就有人这样子,有人呢半路抓住你要供养要顶礼,还有人半路上见到啊,“米虫”,那都是菩萨示现,都菩萨示现。我们是要懂得说修行是从这个地方来修的,那就是孟子所讲的“动心忍性”,你要从这里学呀,从这里修啊。 那这个地方讲,还都是很广泛很粗糙的部分。逐渐逐渐呢你就,因为你会带着疑情一直往前走。所以我跟各位讲要带着疑情“这样对吗?”“他这样供养,对吗?”“他骂我米虫,我这样答对吗?”当然你现在看结果是这样,你还没有遇到那一种。 有一次我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停车出来,那有一个“阿弥陀佛!” 我说“什么事啊?”我以为他要讲话。 嘣!他车门就一关,“阿弥陀佛呢!” 什么意思啊?因为,常用的啊“阿弥陀佛”是骂人的话,你知道吗?“阿弥陀佛”,我们在讲是“阿弥陀佛”,可是他们有一种口气是骂人的,“你有够阿弥陀佛噢!”就是“你有够阿弥陀佛!”那是骂人的话。 那,因为长途开车到休息站休息,他突然间讲“阿弥陀佛”,我听不太懂,我只听他讲“阿弥陀佛”,我听不到他的口气,到底是骂人呢还是打招呼。 因为我连续问了他几次啊,他大概口气软了。 他就说:“你认识他吗?” 我说:“认识谁啊?” “啊,你跟虚云大师什么关系?” 我说:“有一点关系呀,有一点关系呀。” 一点关系不要紧,好,后面一个问题“什么关系?” 我说:“他叫虚云我叫海云,就是这个云有关系呀!”我知道他在讲什么,我也不知道和虚云大师有什么关系,但是他叫虚云我叫海云总有一点关系嘛。他假如问别人呢,我跟他讲有一点关系,因为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嘛,所以永远有关系嘛,看你从哪一边讲嘛。 你要知道,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是示现,你跟他就有一点因缘。是啊,就是这样子。所以为什么要现僧相给人家看,就是结这个善缘。我们只有结善缘不会结恶缘。 所以你要懂得,要修行啊,一定,从华严的立场来讲,你是在生活中修。 这个里面呐,是把那个理跟那个事结在一起,直接从事相来修,知道吗?直接从事相修回来。那不懂的人他看不懂,“那有什么关系呀?”不是,从粗向细,那就疑情推着你往前走。你一定要带着疑情“对吗?哎,对,对是因为我找不到反证。不对呢,不对是因为我没有智慧”。那你就会带着疑情一直往前走,周而复始,一再一再的进行。 就像我们念佛一样。你想想看,一个“阿弥陀佛”有什么好念的? 有个老菩萨念佛。她在念佛,从她的儿子出生她就开始念佛,念到他的孙子要考大学。你看她这样念多久了啊,念多久。孙子要考大学,儿子几岁啦?没有五十也四十了嘛,对不对?好了,四十岁,就念了四十年了。 那好,孙子要考大学的时候,她跟孙子说:“来,阿嫲跟你讲。”阿嫲,阿嫲就是祖母。“跟你讲,你跪在这里,我跟阿弥陀佛讲。” 她就一直一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了半个多钟头。 那个孙子说:“阿嫲!” “别讲话,阿嫲还没讲完。” 那“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又念了十几分钟。 他又叫:“阿嫲!” “不要讲,我还没讲完。”那么她又一直念。 那第三次他又叫:“阿嫲!” “我你讲不要叫,你怎么搞的!” “阿嫲!” “你怎么啦?” “我叫你三声,你都那么烦呢,你叫阿弥陀佛叫一个钟头了。” 你要知道,当你心性不改噢,你一直叫“阿弥陀佛”,她孙子就说“我叫你三声你都受不了,你阿弥陀佛叫了一个钟头,他烦死了啦!” 不要当笑话,是真的哦,真的哦。 有个老菩萨,死到阎罗王那边去。她跟阎罗王控告说:“我念佛念了五十年,差一点就了,你怎么把我抓到这里来?” 阎罗王说:“你看看,你一共念多少?” 她说:“念五十年了,念多少?” 他说:“你总共你念一声。” 她说:“哪一声?” “打雷你吓了一跳,说阿弥陀佛那一声,那一声真的,其它五十年都假的。” 真的要用心啦,真的要用心! 你要是不用心,我跟你讲,你的孙子就要告诉你“阿嫲,我叫你三声你都受不了,你一直叫阿弥陀佛叫一个多钟头了,怎么受得了?”就会产生这种现象。 所以这个是一种理事,你一定带着疑情由粗向细一直走,你会发现这个理事之间的关系才会产生。要不然,你修学的东西都会变成事相。事相无用,心一定要带进去,而心来自于理,理事无碍。 那第三番,六位行法是指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部分。他直接用事印证四行,用善财童子这个人,这个也是前面所讲“依人证入成德分”。这个证,是用人直接从这一辈子来,他都在现实生活中修学的,这是一个关键! 这个三番呐,就从理法界,到理事无碍法界,到事事无碍法界的一种状况。 我们一般人呐,分不清楚,这里的四法界怎么讲,跟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的状况,我们都等到后面,《华严经》的理论,华严宗的思想和行法的时候,那我们再来告诉各位。 那现在要跟各位谈的是这个部分。《华严经》里头啊,它的教学法是分三段教学法,第一段的教学法就是资粮道,资粮道,也就是人格养成教育,人格性的校正。一个人的人生观健全否,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否;第三个这个人的人格健全否,人格就是遵守道德律和法律的能力,假如这个能力没有这个人格有问题嘛。 那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定要有的。我想每个人都认为我心里很健康,但是不是很健康?那不一定哦,你慢慢看哦。那人生观要健全,不要偏激,不要凡是凡是,什么都凡是,不好。 那第四个,人性不能扭曲。这人性有没有扭曲呀,那自己要留意一下,你不要太过于压抑,或追求的目标啊,太过于执着,这是人性有没有扭曲这上面所看的。 第五个,那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呢,那你要开始调整你的人际关系。跟人家相处,情绪不好,脾气不好,爱发脾气,这种情况,你就要留意,这就是人际关系,会发生障碍。 这五个部分,是每一个都要及格,每一个都要及格就是每一个都要七十五分以上。有一科,这五科有一科,差太远的,都不能精进修行。因为你会扭曲,你在修法中会产生困难,会偏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关键,非常重要的关键。 那么这个阶段的训练,为第一阶段。所以这个阶段我们叫生命学,或叫华严生命学,就先做人格校正。 然后在这健全的情况之下,你才有可能过健康的生活。在健全的现代生活环境里,那你会发现一种状况“我这样活着对吗?这样活着有意义吗?人生是什么?目标在那里?我是谁?我来这世间干什么?”就每天这样,早上吓一跳,闹钟响就把你吓醒了。晚上躺下去,就昏倒了。是这样吗?人生只有这样吗?白天在为谁忙啊?为谁辛苦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东西呢?当你在想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又会发生一种状况,你开始在摸索人生了,哦,你在发出离心,在追求真实的生命了,这是第一阶段,这叫资粮道。 资粮道就是这三个:第一个健全的人格性;第二个在正常的人生世界里产生出离心,也就是开始在探讨“我是谁,我活着干嘛,人生这样对吗”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那正确的人生是什么,一个真实的生命是什么?”你开始追求这个部分,那这个叫做发菩提心。第二个是发出离心,你最近有开始产生疑惑,所以叫出离心。第三个叫发菩提心,开始追求真实的生命。那当然,我们都在摸索,止于至善的真实生命境界是什么,那有待于我们去开发,那就是我们要努力的地方。 在这个社会大家要努力,不是不对,那是物理现象、社会现象、生理现象跟心理现象的一种虚幻的生命在运作,不能没有。但是呢,更重要的真实生命是什么,要你去探讨,要你去摸索,你才能够真正走上圣人的生命领域。那也就是我们生命工程啊,在改造我们生命所要到达的目标,那这个也是佛陀要告诉我们的,这个就是进入第二个阶段的教学了。 那你在、在证得空性以前呢,属于第二个阶段。 证得空性以后啊,属于第三阶段。而华严的真正的特殊的不共的地方就在后面的第三个阶段,所以它叫做一乘不共别圆的圆教,就在这里。 而一般的教学,世间教学是第一阶段,一般的次第道佛法教学属于第二阶段,证得空性。那华严的教学呀,它特别殊胜在第三阶段,这个叫做不共别圆,这是华严经教学的一个特质。 我们就简单的把这个部分介绍给各位。时间差不多了,希望这个内容很丰富,给各位带来的压力不要吓到各位,能够给各位发起一个真正的欢喜心。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德常说,圣人一身都是毛病,他称为圣人;贤人毛病就少一点,凡夫根本就没有毛病。为什么根本没有毛病?不知道,不晓得自己有毛病。贤人发现自己有一部分毛病,圣人对于毛病完全知道。知过则改,不知过他改个什么?你要是告诉他“你有什么过失”,他不承认,那你就晓得他是个平常人,他不是圣人,他不是菩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