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焕法师:认识生命


2014/9/4    热度:293   

仁焕法师:认识生命

 

  广西灵阳寺2009年农历二月念佛七法会(二月初三上午)

  认识生命(一)

  常住三宝慈悲,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认识生命。人人都想自己命变好,但是就不懂得怎么做才能好。我们人几乎都想在前面找到好处,没有多少人认识到在后面找好处。大家听明白这句话吗?我等大众没有明白到生命的来踪,虽然也知道自己是父母生的,但是根本不知道父母生我们来做什么。不认识生命的来踪,要想让自己好起来,那就很难。所以我们来到世间上,就像迷路一样。

  认识生命,首先认识生命的来踪,生命是父母情爱生下来的。所以佛教有一句话:“爱不重不生娑婆”。那么,命因爱而来,也就表示命从快乐而来,生命本身是快乐的。如果没有快乐,生命就有障碍了。生命的本身是接受快乐而来的,人人要有知恩,就是知道生命的来踪。

  知恩是觉知生命的根源,是来自父母情爱的恩德,觉知父母的生命是来自老祖宗的恩德。今生是父母情爱的恩德,生命才有缘份来到世间上。觉知生命来到这个世间上,老祖宗是生命恩德之根,父母是生命恩德之本。觉知老祖宗和父母是生命来踪的依靠。所以有知恩之心能给生命带来良好的依靠。知恩,觉知生命有缘生存在这个世间上,恩德来自天地慈悲给予生命的机会,才有生命得到生存的每一天。所以当觉知,生存每一天都是天地慈悲的恩德。

  知恩,觉知生命的成长过程,为完善生命的根本学问,是师长用辛苦的代价付出,用慈悲的精神培养生命成长。有师长的慈悲教育,生命才有良好的知识学问,才能乐观地把握生命。生活在世间上,有觉知生命恩德的来踪,才有生活意义的根本。人生有了明情理事之智,才能认识生命正报和依报的原理,才能做到实际公道人生的事业,人生才有根本性的稳固的运气。

  大家应当首先理解到,生命依情爱来到世间,那么表示生命的本身是快乐的,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乐观的精神。人没有乐观,就违背生命的本身。我每一次都说叫大家快乐,消除烦恼。也许大家会说:“怎么每次都讲这样的道理?”如果不讲这些道理,你们的灾难永远不会消除。人人想要安祥,是快乐得到安祥,还是烦恼得到安祥呢?

  因为不认识生命的本身,所以人人都往前面找好处,没有人回头找好处。生命是从快乐的地方来,偏偏来到世间的一刹那就哭。哭就表达生命来到世间是苦的。现在世间人都认为来到世间先哭就是好。告诉大家,如果小孩一生下来就笑那是最好的了。生下来就笑眯眯,就叫做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生下来就哭,那么表示生命是来承受一切痛苦的果报。

  不认识生命,在生活中就像迷路一样,没有方向,没有规律,这就苦在没有明白到来世间做什么。认识生命,首先认识生命从什么地方来。明天讲理解生命,就会讲到生命来到世间做什么。这个世间有山有水,有平原有沼泽,有各种各样的人。人来到世间,首先不要让环境去适应人,应该是人去适应环境;第二,不是要别人适应我们,应该是我们去适应人;第三,不是要生活适应人,应该是人去适应生活;第四,不是要哪一种事业来适应人,应该是人去适应事业。既然需要适应所有一切,那么生命来到世间,应该用乐观的心态承受一切果报。懂得这样的道理,那么生命自然快乐每一天。

  非常错误的是,本来是父母生了我们,我们于生活上却埋怨父母。埋怨父母就断了生命的慧命了。儒家讲孝顺父母,佛家讲知恩,知恩就叫做认识生命的来踪,认识生命的所在,认识生命的依靠。懂得认识生命的人,才真正有乐观,因为他明白到:来到世间上,第一是父母的恩德,上面是老祖宗的恩德;第二,生活在世间上是天地的恩德;第三,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学问都是师长的恩德。有这三方面,我们才有缘份生活快乐每一天。

  给大家说,天魂的智慧来自天和师长,地魂是来自大地的恩德。为什么是大地的恩德?大地供给无量的氧气给我们呼吸以生存。天魂是宇宙空间,虚空就有智慧,所以智慧是天魂,也叫做师长之魂,是天上送给的;地魂是大地送给的;我们享受之魂是父母送给的,也就是说身体是父母给的。如果没有天魂和地魂扶住,这个身体就要送去火葬场了。这次专门讲认识生命的道理,愿望大家好好地把握。

  我们的生命是乘父母之爱而来,乘天地的恩德而来,乘师长的恩德而来。来到世间做什么人?做快乐的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用的人,做成为国家栋梁的人。如果我们所作所为违背了生命的根本,那么生命的障碍就来了,灾难就来了。

  我过去正因为也和大家一样,没有认识生命,所以一生以来都是烦恼。正因为烦恼了,这个身体就成为种种的障碍。比如我自己首先得了肝癌,出家以后转移成肺癌,这都是没有认识生命的来踪造成的。现在大家都说见师父很快乐,但是大家没有想到,我这个人以前跟你们一模一样,甚至要比你们严重,那是一种违背生命的果报。

  这个身体相当于一个垃圾桶一样。由于我们不懂得把握这个垃圾桶,所想的、所看的、所听的、所说的、所做的、所拿的、所走的,都在违背我们的生命,所以生命才处处有障碍。有障碍了我们还反过来问为什么加为什么,根在哪里?我们来到世间,首先这个生命需要享受,享受是生命的最大的欲望,欲望就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私心,人有私心了才有贪嗔痴的产生。为了享受,自然为自己想、为自己听、为自己看、为自己说、为自己做、为自己拿、为自己走,很少为自己的恩德想一想。命无依靠是因为缺少知恩。

  谢谢大家!

  广西灵阳寺2009年农历二月念佛七法会(二月初三下午)

  认识生命(二)

  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

  现在继续把认识生命的道理往下讲。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如果没有回头认识恩德,那么,生存在世界上就很难在关键问题上过得关。

  佛菩萨很慈悲,我在这方面得到的好处是非常微妙的。现在佛经虽然有经、律、论等三藏十二部,但是大家没有想到,在龙宫里面经文更加多,我们所见到的释迦摩尼佛讲的道理,仅仅是十分之一。三藏十二部都是讲生命改良的道理。经是净化人的心,也是生命改良的道理;律是戒律,规范人的行为;论是专讲文明的传播。所以佛教就是教育。依法门来讲,分有世间法和出世法。佛教就叫做出世法。我们暂时把这些道理放在后面来讲,我们先讲认识生命的道理。

  今天早上谈到认识生命的几个层次:第一,生命是乘父母情爱来到世间;第二,是天地给我们生存的机会;第三是师长教育我们如何面对环境、面对人我、面对生活。这是认识生命的大纲。我们的生命是乘着父母的情爱来到世间,所以佛教有一句话:“爱不重不生娑婆”。爱的表达是快乐,爱的表达是奉献,爱的表达于佛教叫做慈悲。

  我们首先明白到,有老祖宗才有父母,有父母才有自己。老祖宗是生命的树根,父母是生命的树干,我们自己是生命的树果。生命有这样的连带关系,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往往做好的也影响三代人,做坏的也影响三代人。

  树果缺少知恩以后,把树干、树根都忘记了,这个身体还能好吗?所以身体不好应该明白到,自己已经脱离树干和树根了,脱离老祖宗了,脱离父母了。什么算脱离呢?心中有埋怨就脱离了。我们很多病没有暴露出来,意思是说没有公开对父母不好、对老祖宗不好的病在内部,公开做出来的病才在外部。

  我问很多人:“你对老人好吗?”他回答:“一般般咯。”怎么样算一般般呀?你说一般般,我说更准确地讲叫无所谓!对不对呀?树根不好了,树果还成不成呢?自己的生命直接和老祖宗、父母有关,自己的快乐、痛苦、烦恼直接和父母、老祖宗有关。所以我们才需要共同学习、共同领会,让我们回归到生命的本身上来。

  为什么佛叫我们回归极乐呀?我们的命本来是从极乐的地方来,现在远离极乐了,要回头了。佛教有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苦海是远离极乐,远离生命的本身。如是能回归,生命就是无量寿,才跳出六道轮回。

  我用当干部的道理来讲。一个当干部的人,是做好能往上调动还是做坏能往上调动?请大家回答。那表示做好了,功德圆满了,就往上升了,对不对?做坏不但不能往上升,还要把你刷下来。我们忘记了生命的本身,更重要违背了生命的本身,所以才造成生命有障碍。

  父母给我们身体,这个身体是父母的恩德,老祖宗的恩德。有的人说:“哎呀,我气不够呀!”气不够是你把天地的恩德忘记了,你不认可天地的功德了。呼吸是跟大地有关,人的智慧跟天有关。你们说:“我脑子很笨,什么都不懂。”就是因为忘记了天的恩德。师长代表天地来教育人类,父母是代表老祖宗给我们来到世间,大地给我们氧气,让我们生活在世间上没有障碍。那佛菩萨是什么呢?佛菩萨就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把这些道理告诉我们,希望我们每个生命,不要违背生命的本身。违背了就迷路了,也就苦海无边了。

  今天大家要记住:我们的身体从哪里来?我们的智慧从哪里来?我们的呼吸从哪里来?所以,人要做到孝顺父母,尊重天地,尊重师长。

  谢谢大家!

------------------------------------------------------------------------------------------------------------

更多仁焕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教我们第一个放下身,不要受身折磨,自己要做身的主宰,不能做身的奴隶。这个身有很多爱好、欲望,你要去满足它你就错了。身体保持健康就很好,每天能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安稳,就很好了,不必有过分的要求。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