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焕法师:学佛念佛的定位
2014/9/4   热度:362
仁焕法师:学佛念佛的定位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玉泉寺2009年5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 (5-12上午仁焕法师开示) 学佛念佛的定位 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大德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 昨天下午我的恩师给大家讲发愿念佛带愿往生,也许有人会问:是哪一部经这么讲呢?他老人家已经告诉大家很清楚了,《阿弥陀经》里面有这样的一段经文:“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我经常说定位,愿力就是人的定位。愿力不变也叫做定位不变。 我们学佛人,往往都分有四等。上等人是为了脱生死,根据大德法师所讲的,一万个修行人当中也许仅仅有三个到五个人;中等人呢,表面发心得很好,开口闭口就说要渡众生,讲慈悲心;下等人是修人间福报,开口闭口就想发财啊,稍微好一点的还是为了健康的问题;劣等人呢,什么都不行,虽然也混进学佛的团队来,整天生烦恼,了脱生死也不懂,渡众生也讲不到,个人的人间福报也解决不了,最后变成没有目标,什么都没有,还整天都说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 上等人以了脱生死为重,这种人明白到人于六道里面轮回是非常辛苦的,所以他想办法跳出六道轮回,不要在六道里面转来转去。所以这种人他重在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目的就是愿望自己永远离开六道轮回,不再进去。 当然刚刚闻法的人,对六道都不知道,但是也有些人学佛几十年了六道也不懂。所以说,在学佛之前,首先弄明白佛教在讲什么。第二步再定位自己需要什么。我们说需要,真正佛教是主张什么都不需要,但是他主张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句话怎么讲?改良自己!意思不是自己想达到什么,而是要改变自己的层次,愿望自己没有恶的存在,只有善的存在,这种就是第一等人了。 第二等人呢,嘴巴说要渡众生,都愿望自己有神通,认为有神通了才有能力渡众生,结果神通修不来变成神经了。不但度不得众生,被鬼附体以后反被众生渡了。那么,我们学佛就不能帮助别人吗?想问大家,一个要当老师的人,能直接去教学生吗?他首先必须完善自己,有文化以后才能去当老师。想当大学老师就要读硕士博士,想当普通的老师大学毕业就行了。所以渡众生你要有一种能力,人家有各种各样的障碍,你都能有能力解决问题,这样渡众生才行啊。 那要想达到这种层次,自己没有完善你怎么达到呢?所以,先发愿力完善自己,第二步再发愿力渡众生。自己完善到位了,又有能力渡众生了,不用另外去求福报,到时候你不想福报福报也要来。佛教的理论是至高无上的,非常圆融的,非常圆满的,是我们众生理解不到位。所以障碍在众生一方,不是障碍在佛一方。 比如昨天有人发信息给我,他说:“既然我们于心内求法了,我们又舍命全交做什么呢?”我回答:“那你的快乐是谁给的?你的烦恼是谁给的?”我认为烦恼都是自己造成的,快乐也是自己创造的,别人所给你的都是假的。那我们说舍命全交怎么解释呢?因为定位做极乐人,就舍命全交唯一做极乐人,其他都不要。你不愿舍命全交,表示你还有一种心——芝麻绿豆都想要!对不对啊?你舍命全交了,已经是专门做极乐人,你怎么来我都乐,这样才算是舍命全交啊。 《阿弥陀经》里面讲,极乐世界没有众苦,没有恶报,连恶的名称都没有,所以才叫做极乐。那么我们就发愿做没有众苦的人,发愿做没有恶报的人,也可以说定位做没有众苦的人,定位做没有恶报的人。那怎么样算是发愿成不退转呢?不改变就成不退转了嘛!今天发愿了明天又说:“哎呀,我这样发愿好像不对。”发愿,要依什么原理来发愿?依自己需要来发愿。 比如,自己需要做快乐的人,所以我才舍命全交做极乐人。发愿做极乐人,然后才发愿念佛。打个比方,你们不是先定位给谁打电话才按键吗?或者你们是随便按键随便打?不是电话帮我们定位啊,是人定位电话。这就是定位和愿力的意思。所以念六字洪名,如果你没有定位,你们念很冤枉,绝对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们定位好了,定位也就是良好的回向了。明白吗? 回归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没有众苦;第二没有恶报;第三没有烦恼的存在,没有差别的存在,成为明白人跟佛一样。我们就是想达到这样的层次而念佛。佛在经文里面已经为我们定位好了,第一步定位是没有众苦,第二步定位是没有恶报,第三定位是平等无差别。我们只要接受佛的定位来完善自己就对了,接受佛的定位就变成个人的定位。愿望人人没有众苦、没有恶报、没有差别。谢谢大家! ------------------------------------------------------------------------------------------------------------ 更多仁焕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劝导我们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虽然很难,可是不发菩提心,就谈不上修行。 菩提心的反面是迷惑,迷惑的人纵然有修,成就是很有限的。一定要破迷开悟!修行的功夫,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毛病习气,自己一定要知道,知道是觉悟,不知道是迷惑。 就以日常生活来说,有一点小小的不如意、不自在、不痛快,我们在习惯当中,都觉得这个无所谓,都没有留意这些现象,哪里知道,这些现象就是造业! 这其中的道理,不读佛经的人不知道,未能深解义趣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不自在?还不是分别执着。你要没有分别执着,你哪里会有这种心态?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