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焕法师:怎样才能渡众生


2014/9/4    热度:785   

仁焕法师:怎样才能渡众生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玉泉寺2009年5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5-14下午仁焕法师开示)

  怎样才能渡众生

  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

  佛非常关心的是生命的问题,而且以人为重。大千世界以人为本,意思是说,人好世界就好,人好社会就好,人好家庭就好,人好事业就好。如果人不好了,那么家庭也不好,事业也不好,社会也不好,世界也不好。

  既然以人为本,那么就要规范人的行为,重点做好对人类的教育工作。佛的道理是教育,经典都是教育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有的人念经典回向给别人,应该说不是念经能回向,是慈悲心能回向。

  像昨天所讲的,有人念几百部的《地藏经》还要说母亲不老实,这样的回向成功吗?如果他说感恩母亲的功德,那回向就成功了。本来一切的经典是教育我们的,我们要想自己做人做对了没有。

  想超渡众生,没有慈悲心是超渡不了的。不是念经能超渡,应该是慈悲心运作经文得超渡。”

  修行重于完善自己为第一,然后再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去感化周围人。帮助别人超渡,自己要有良好的修养,有良好的修养才能清净,清净才能感化冥界的众生,如果不清净的话你就渡不了了。

  《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有代为十方请法,《地藏经》里面地藏王菩萨也去请法,请法是一种法语而已。佛的慈悲不用我们去请,应该是我们去接受,所以我说接受佛慈悲。你说“请佛慈悲”,那不表示佛原来没有慈悲,是我们请他他才慈悲?

  请法不在乎你讲很多,佛菩萨有他心通,不需要我们这种凡夫讲不伦不类的话。真正请法的灵感不在你讲话多,重点在于:第一,你敢决定;第二,你敢肯定!

  学生和老师,老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假如学生不愿意学习,老师教谁啊?所谓内心求法,首先是学生愿意学,那么老师教马上就起作用了。先有内因的作用,后才有外因的作用。现在学佛的人错在哪里?把佛当作神秘化,所以才没有真正把佛的道理学得通。

  打个比方,经文是介绍给你吃什么药,咒语是药,佛菩萨名号是医生。假如你都懂得用药了,那就不用请医生。如果你不懂得用药的时候,最好是请医生。我是一个懒人,也没有修行的功夫,所以我干脆请医生,然后把命交给医生就算了。

  我首先不反对大家的修行方式。假如一个想弘法的人,那么最好三藏十二部都要研究,因为你研究了才能用佛的道理去传播给十方众生。如果你只为解决自己的困难,那么你就应该念咒或念佛号了。讲到念咒,咒语很多,比如金刚萨埵咒、大悲咒,又有十小咒啊等等,你懂得用那个咒来为自己解决问题啊?如果你不完全明白的时候怎么办呢?还不如交命给佛,你帮我处理咯。

  我们念佛名号是直接跟佛打交道。念咒语只能适应一部分人,念佛号是全部都适应。比如经文也不一定有多少个人能念啊,咒语也一样没有多少个人能念啊。念佛号的话,刚刚会说话的小孩也会念啊。所以说佛名号是非常殊胜、非常微妙的,微妙在佛的慈悲本愿。因为佛自己发愿力:念我名者,闻我名者,必定得度。你们说微妙不微妙啊?

  既然微妙,那么念佛就功德无量。菩萨名号也有功德,但是菩萨名号和佛名号有不同的地方。菩萨名号是代表慈悲的名号,佛名号是代表正觉的名号。正觉就是圆满。连观世音菩萨都去帮助阿弥陀佛,不是阿弥陀佛帮助观世音菩萨啊!那阿弥陀佛就是圆满的!

  谢谢大家!

------------------------------------------------------------------------------------------------------------

更多仁焕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父母跟儿女的缘有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来报恩的,是父母过去对这个儿女有恩。凡是来报恩的,一定是孝子贤孙,家庭和睦。来报怨的,是过去生中的冤家对头,他投胎到你家来干什么?来报仇的。他长大之后是败家子,一定要把你的家搞得家破人亡。佛法不讲因生,讲缘生。因是已经种下去了,不能改变,缘可以改变。佛法重视缘,缘里面重视教,你要懂得怎样去教他。这是佛陀的恩惠,佛陀的慈悲,我们从这里头去学,学了就有用处。他是来报怨的,怨要化解,但是化解冤结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总纲领、总原则,就是忍辱。古人常常教导我们逆来顺受,我们自己要永远保持仁慈的心,宽恕的心,报恩的心。人家是来报怨的,哪有什么恩?冤结化解就是恩。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