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之鹤严苛戒己的弘一律师


2014/9/3    热度:371   

人中之鹤严苛戒己的弘一律师
  林子青
  才华出众,诗、词、歌、赋、篆刻、书画、音乐及戏剧无所不精,然,为求无上佛道,通通皆可抛。弘一律师一生坚持做甚么像甚么,做和尚就要像和尚!
  ㈠活跃文学活动
  弘一大师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活动家,中年出家後成为佛教律宗有名的高僧。大师的前半生以李叔同(别名很多)驰名於艺术教育界,是中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并把这些艺术传回中国的先驱者之一。一八八O年旧历九月二〇日生于天津一个富裕的家庭。俗姓李,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名号屡改,一般以李叔同为世所知。
  他原籍浙江平湖,父名世珍,字筱楼,清同治四年二八六五)会试中进士,曾官吏部。後来在天津改管盐业,家境颇为富有。李叔同五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有异母兄弟三人,长兄早年夭折,次兄名文熙,又桐冈,字敬甫,是天津一个有名的中医。他行第三,小字三即。
  李叔同的幼年也和一般当时的文人一样,攻读(四书)、(孝经)、(毛诗)、(左传)、(尔雅)、(文选)等,对抄书法、金石尤为爱好。他一三——一四岁时,篆字已经写得很好,一六——一七岁时曾从天津名士赵幼梅二兀礼)学填词,又从唐静岩(育厚)学书法。这个时期和他交游的有孟定生、姚吕侯、王吟笙、曹幼占、周啸麟,同时友戚同辈有严范孙(修)、王仁安(守恂)、陈筱庄(宝泉)、李绍莲等。还有一点以前传记未曾提到的,是他在迁居上海以前,曾以「文童」进过天津县学,受过八股文(当时称为时文)的严格训练。
  李叔同,年一八,在母亲作主之下与俞氏结婚。越年戊戌政变,他就奉母迁居上海。这时袁希濂、许幻园(鑅)等在城南草堂组织一个「城南文社」,每月会课一次,课卷由张蒲友孝廉评阅,定其甲乙。这一年,李叔同十九岁,初入文社写作俱佳。许幻园爱其才华,便请他移居其城南草堂,并特辟一室,亲题「李庐」二字赠他。李叔同的(李庐印谱)、(李庐诗钟)、《二十自述诗)等就是在这里作的,这些著作已经失传,只留下几篇叙文而已。这个时期,李叔同又与常熟乌目山僧:不仰)、德清汤伯迟、上海任伯年、朱梵庐、高邕之等书画名家,组织「上海书画公会」,每星期出版书画一纸,由中外日报社随报发行。这是上海书画界最初出版的报纸。李叔同(署名李漱筒)曾於该报刊登鬻书和篆刻润例。
  庚子之役以後,他自上海回津。时因道路阻塞,未获晤见其兄,在天津住了半月,仍回上海。他将途中见闻,写成(辛丑北征泪墨)出版。他回上海以後,正好南洋公学开设特班,招考能作古文的学生二十余人,预定拔优保送经济特科。他改名李广平应考,被公学录取。
  一九O三年冬,南洋公学发生罢课风潮,全体学生相继退学。李叔同退学後,感於当时风俗颓废,民气不振,即与许幻园、黄炎培等在「租界」外创设「沪学会」,并办补习班,举行演说会,提倡移风俗。当时流行国内的(祖国歌)就是他为「沪学会补习科」撰写的。此外他又为「沪学会」编写(文野婚姻新戏剧本),宣传男女婚姻自主的思想。一九O五年四月,母氏王太夫人逝世,改名李哀,後又名岸。他以幸福时期已过,决心东渡日本留学。临行填了一阕「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
  ㈡演茶花女救灾
  李哀於一九O五年秋东渡日本,首先在学校补习日文,同时独立编辑《音乐小杂志),在日本印刷後,寄回国内发行,促进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又编有(国学唱歌集)一册,在国内发行,这些在中国新音乐史上都起到了启蒙作用。这时他和日本汉诗界名人槐南(森大来)、石埭(永阪周)、鸣鹤(日下部东作)、种竹(本田幸)等名士时有往来,很得到他们的赏识。一九O六年九月,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从留学法国的名画家黑田清辉学习西洋油画。这所学校是当时日本美术的最高学府,分别用英语和日语授课。李岸初入学时,是听英语讲授的。当他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不久,大概由於那时清国人(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称呼)学油画的少,所以东京(国民新闻)的记者特别前往采访。其访问记题为(清国人志于洋画),发表於明洽三九年二九O六) 一O月四日的(国民新闻),并登有他的西装照片和速写插图。
  李叔同除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外,又在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同时又从戏剧家川上音二即和藤泽浅二即研究新剧演技,遂与同学曾延年等组织了第一个话剧团「春柳社」。一九O七年春节期间,为了赈济淮北的水灾,春柳社首次在赈灾游艺会公演法国小仲马艺的名剧(巴黎茶花女遗事),李叔同(艺名息霜)饰演茶花女,引起许多人们的兴趣,这是中国人演话剧最初的一次。
  第二次的公演是一九O七年的六月,称为「春柳社演艺大会」,演的是(黑奴吁天录),李息霜扮演美国贵妇爱美柳夫人,曾得到日本戏剧家土肥春曙和伊原青青圆的好评(见日本明治四O年二九O七)(早稻田文学)七月号(清国入之学生剧)。
  ㈢一七天断食经验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六年,一九一一年毕业回国。先应老友天津高等工业学堂校长周啸麟之聘,在该校担任图案教员。
  一九二一年春,上海(太平洋报)创刊,李叔同被聘为编辑,主编副刊画报,曼殊的著名小说(断鸿零雁记)就是他在主编的(太平洋画报)发表的·同年三月,他初次加入南社,并为南社的(第六次雅集通讯录)设计图案并题签。同时在老友杨白民的城东女学,教授文学和音乐。这时他又与(太平洋报)同事柳亚子、胡朴安等创立「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这年秋天(太平洋报)以负债停办。李叔同遂应老友经亨颐之聘,到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图画和音乐教员,改名李息,号息翁。一九一五年,应南京高等师范校长江谦之聘,兼任该校图画音乐教员,假日组织「宁社」,借佛寺陈列古书字昼金石,提倡艺术,不遗余力。
  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初任敦时写(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西洋乐器种类概况)、(石膏模型用法)等发表於「浙师校友会」一九一三年发行的(白阳)杂志诞生号,并且手自书写,介绍西洋文学艺术各方面的知识。他敦的图画,采用过石膏像和人体写生,在图内艺术教育上是一个壮举。音乐方面,他利用西洋名曲作了许多名歌,同时又自己作歌作曲,对学生灌输了新音乐的思想。学生中有图画音乐天才的,他特别加以鼓励和培养。如後来成名的丰子恺的漫画、刘质平的音乐,就是李叔同一手培养起来的。
  这个时期,李叔同除从事西洋艺术教育,成立洋画研究会推动外,对於祖国传统的书法金石也是极力提倡的。他在学校里组织金石篆刻研究会,名为「乐石社」,提倡金石篆刻,被推为社长,撰有(乐石社简章)、(乐石社社友小传),南社著名诗人姚鵷雏撰有(乐石社记)介绍此社的宗旨及李息霜的艺术成就。这时浙江一师的师生中会篆刻的人很多,校长经亨颐(别号石禅)、教员夏丐尊都是篆刻好手。
  同时他和西泠印社社长金石大家吴昌硕、叶舟等又是好友,因而和夏丐尊等加入西泠印社为社友。後来,他将出家,因此把生平收藏的印章都赠送给西泠印社,该社社长叶舟为他在社中石壁上凿了一个「印藏」收藏并加题记,以留纪念。近年从这个「印藏」取出拓印,共成四幅,其中多是陈师曾、经亨颐、夏丐尊等知名人士和他的许多学生所刻的。他自己刻的也有几方在内。
  李叔同在杭州期间,交往比较密切者,如浙江第一师范的同事夏丐尊、姜丹书、堵申甫:校外常往来的有马一孚、林同庄、周佚生等·马一孚早已研究佛学,是一位有名的居士,对他的影响特别大。但他这时只看一些理学书和道家的书类,佛学街谈不到,有一次,夏丐尊看到一本日文杂志上有篇关於断食的文章,说断食是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自古宗敦上的伟人如释迦、耶稣,都曾断过食,说断食能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并且列举实行的方法。李叔同听後决心实践一下,便利用一九二八年寒假,到西湖虎跑定慧寺去实行。经过一七天的断食体验,经过良好。他取老子「能婴儿乎」之愚,改名李婴,同时对寺院的清净生活也有了一定的好感,这可说足他出家的近因。他断食後写「灵化」二字赠其学生朱稣典:将断食的日记赠堵申甫,又将断食期间所临的各种碑刻赠与夏丐尊。从此以後,他虽仍在学校授课,但已茹素读经,且供佛像了。过了新年,即一九一七年,他就时常到虎跑定慧寺习静听法。是年九月,他写了“永日视内典,深山多大年」一联,呈法轮禅师,自称「婴居士息翁」,就是这时的纪念。越年旧历正月初八日,马一浮的朋友彭逊之忽然发心在虎跑寺出家,恰好李叔同正在那里,他目击当时的一切,大受感动,也就皈依三宝,拜虎跑退居了悟老和街为皈依师。演音的名,弘一的号,就是那时取定的。从此马一浮常借佛书给他阅读,前後借给长水大师(起信论笔削记)、(灵峰毗尼事义集要)、(宝华传戒正范)等。他也常到虎跑寺去请问佛法。
  ㈣避世绝俗苦修
  一九一八年旧历七月一三日,李叔同结束了学校的敦务,决心至虎跑定慧寺从皈依师了悟老和尚披剃出家,正式名为演音,号弘一。出家後,别署很多,常见的有一音、弘裔、昙防、论月、月臂、僧胤、慧幢、亡言、善梦等,晚年自号晚晴老人、二一老人等·他出家以前,将生平所作油画,赠与北京美专学校,笔砚碑帖赠与书家周承德,书画临摹法书赠与夏丐尊和堵申甫,衣服书籍等赠与丰子恺、刘质平等,玩好小品赠给了陈师曾,当时陈还为他这次割爱昼了一张画。
  同年九月,他到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从此成为一个比丘。他受戒以後,看了马一浮居士送他的(灵峰毗尼事义集要》和(宝华传戒正范),觉得按照戒律规定实不得戒。他是事事认真的人,因此发愿研习戒律,这是他後来发愿宏扬律学的因缘。
  弘一大师受戒之後,先到嘉兴精严寺访问了范古农居士,在精严寺阅藏数月,又到西湖玉泉寺安居,专研律部。他因浙江师友故旧酬酢太多,而且慕名的人又不断来访。一九二O年夏,假得弘敦律藏三帙,决定到浙江新城贝山闭关,埋头研习。这时在玉泉寺同住的程中和居士即出家名弘伞,和他同到贝山护关。因为贝山环境不能安居,越年正月重返杭州玉泉寺,披阅(四分律)和唐代道宣、宋代元照的律学著述。
  一九二一年三月,由于吴璧华、周孟由二居士的介绍,到温州庆福寺闭关安居,从事《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的著作,并亲自以工楷书写,历时四载,始告完成。出版後部份寄赠日本,很受日本佛教学者的重视。此後几年间,他出游各地,曾到普陀参礼印光法师,又到过衙州莲花寺写经,为参加金光明法会一度到过庐山大林寺:不久又回杭州,在招贤寺整理华严疏钞,继在常寂光寺闭关。後来为了商量《护生画集》的出版,也过到上海江湾丰子恺的缘缘堂。这时叶经陶(绍钧)写了一篇《两法师》(介绍弘一与印光)散文,发表于《民锋》杂志,後来收入叶氏(未庆居习作),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并作为活叶文选,为中学生所爱读,於是名闻全国。
  ㈤留言悲欣交集
  一九二八年冬,弘一大师为了《护生画集》的事又到了上海。偶然遇到旧友尤惜阴与谢国梁(後来尤氏出家名演本,谢氏出家名寂云)二居士将赴还罗(今泰国)弘法,在沪候轮,大师一时高兴,便参加了他们的南行弘法团。胎到厦门,受到陈嘉庚胞弟陈敬贤居士的接待,介绍他们到南普陀寺去住。他在这里认识了性颢、芝峰、大醒、寄尘诸法师,被恳切地挽留,後来尤谢两居士乘船继续南行,而弘一大师就独自留在厦门了。这是他初次和闽南结下的因缘。不久,由於性颢法师的介绍,他就到泉州南安小雪峰寺去过年。这一年冬天夏丐尊、经亨颐、刘质平、丰子恺等,募款为他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盖了一座精舍,命名「晚晴山房」。後来又成立一个「晚晴护法会」,在经济上支持他请经和研究的费用。他後来从日本请来古版佛经一万余卷,就是这个晚晴护法会施肋的。一九二九年春,他由苏慧纯居士陪同,自泉州经福州至温州。在福州候船时,他和苏居士游了鼓山涌泉寺在寺里发现了一部未人大藏的(华严疏论纂要),叹为稀有,因发愿印刷二十五部,後来并以十二部赠与日本佛教各大学寺院。在他晚年的一四年间(一九二八—一九四二),最初几年虽然常到浙江的上海、温州、绍兴、杭州、慈溪、镇海各地云游:但自一九三七年以後,除了一度应谈虚法师请到青岛湛山寺讲律,小住数月之外,整个晚年都是在闽南度过的。他常往来於泉厦之间,随缘居住。在厦门他先後住过南普陀、太平岩、妙释寺、万寿岩、日光岩和中岩等处。抗战初期,一度到漳州,住过南山寺、瑞竹岩和七宝寺。他与泉州特别有缘,曾住过承天寺、开元寺、百原庵、草庵、福林寺、南安小雪蜂、慧泉、灵应寺、惠安净峰寺、灵瑞山、安海澄泞院、永春蓬壶普济寺等处。前後亲近他学律的有性常、义俊、瑞今、广洽、广究、昙所、传贯、圆拙、仁开、克定、善契、妙莲等十余人。一九四二年秋病革,书二偈与诸友告别,偈云: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同年十月二二日(旧历九月初四日)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享年六三岁。弥留之际,还写了「悲欣交集」四字,一面欣庆自己的解脱,一面悲愍人生的苦恼。这末後一句,真有说不尽的「香光庄严」。灭後遗骨分葬于泉州清源山弥陀岩和杭州虎跑定慧寺,这两处部分别他建了灵塔。
  (六)修持弘扬律学
  由一个浊世公子,而留学生、而艺术家教育家、最後成为律宗高僧的弘一大师,早年才华横溢,在艺术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为人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了。他虽避世绝俗,而无处不近人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是他的多才艺和认真的精神。他一生做人确是凡事认真而严肃的。他要学一样就要像一样,要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古人有话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他既出家做了和尚,就要像个和尚。在佛教许多宗派中,律宗是最重修持的三不,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他不但深入研究,而且实践躬行。马一浮有诗挽他说:「苦行头陀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读此可谓如见其人了。
  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一书,可以窥见其用心之一斑。
  中国佛教的律学,古译有四大律,即(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到了唐代义净留学印度回国,又译出(根本说一切有部律)许多部,後来称之为「新律」。他初出家时学的是「新律」即(有部律)。这是唐代义净所译的戒律,通行於当时的印度。弘一大师称赞义净博学强记,贯通律学精微,实空前绝後的中国大律师。他初学有部律时,写过《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入门次第》,对有部律是深深用过苦功的。
  後来他因友人之劝,改学《四分律》。因为现存的四大律之中,《十诵》、《僧祗》、《五分》三律,後来研究者少,其注释至今已无一存:而《四分律》独盛,注疏也乡存在。唐道宣所著有《四分律行事钞》、《戒本疏》、《羯磨疏》,称为南山三大部。宋杭州灵芝元照,著三部记解释道宣的三大部疏,即《行事钞资持记》、《戒本疏行宗记》、《羯磨疏济缘记》,称为「三疏」、「三记」。南宋禅宗大盛,律学无人过问,这些唐宋诸家的律学撰述,悉皆散失。到了清初,惟存《南山随机羯磨》一卷。明末蒲益大师不见古代疏记,只能写出《毗尼事义集要》而已。到了清末,这些唐宋律学著述,才自日本再传中国。所以他穷研(四分律),看了唐宋律学著作之後,花了四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是他精心撰述的两大名著。
  弘一大师认为正法能否久住,在於(四分律)能否实践。一九三一年二月,他在上虞法界寺佛前,发专学南山律誓愿。一九三三年曾集合学者十余人於泉州开元寺尊胜院研究律学,称为南山律学苑:根据日本请回古版律书,圈点南山三大部并讲律修持。试读这时他为南山律学苑撰的一联,可以概见他晚年的志愿。联云:「南山律学,已八百年湮没无传,何幸遗编犹存东土;晋水僧圆,有十余众承习不绝,能令正法再住世间。」
  转自慈悲季刊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 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人常说:“不知礼,无以立”,你不懂礼,你没有办法立足于社会。你不懂礼,你吃亏,人家见到你,对你敬而远之,你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