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焕法师:修行对生命基因的影响
2014/9/4   热度:470
仁焕法师:修行对生命基因的影响 广西马山灵阳寺2010年农历十月念佛七法会 (初六下午仁焕法师开示) 修行对生命基因的影响 我今天为什么要跟大家学习生命基因呢?我愿望社会进化、物质进化,更愿望精神进化,最终的目的就是愿望家家有活佛,户户有菩萨。因为世界以人为本,家庭也是以人为本,所以人的基因很重要。几年以前我就有了想为社会做家庭教育的想法。 从命运来看,生命是先天的,运气是后天的。由此也可以证明生命的基因的重要。 修养对后代的影响。我多次讲过:“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会打洞。”有什么老祖宗,有什么父母,就会有什么后代。当父母的,特别在怀孕前后的一切行为,影响后代非常大。 生命分有两个部分:身体部分和灵魂部分。身体部分是母亲的功德,灵魂部分是父亲的功德。如果母亲非常有修养,生下来的小孩,又健康又漂亮。如果父亲非常有修养,那么生下来的小孩,非常懂事,智商特别高,非常聪明。如果父母都有修养,小孩就又健康,又漂亮,又聪明,又懂事。 如果生下来的小孩虽然漂亮,身体也健康,但是智商有障碍,说明母亲有修养,父亲没有修养,最后小孩容易变成废人。 反过来,父亲有修养,母亲没有修养,那么小孩虽然很聪明,也很懂事,但是身体有问题,经常病。严重的时候,小孩相貌丑陋。如果父母都没有修养,就可能有胎毒,造成脑瘫、身体残缺、又聋又瞎等等。 这些道理,愿望你们不要误会,认为我随便说的。我首先告诉大家,我所讲的道理有根据,有依据,有凭据,有数据,有证据。相信的人就得法了。 当大官,或者大富大贵,修养是很重要的。因为你能当官,你能富有,这个只是你先天的功德,如果后天没有修养,就会影响到你的后代了。 什么叫做富贵啊?富是富有,贵是能有光宗耀祖的后代。如果光富,没有后代,叫做富而不贵。虽然有后代,人很穷,叫做贵而不富。上根的人才能得到富贵双全。 天公不负有心人。有修养的家庭,自然富贵双全。修养有两个层次,一是福德修养,二是福报修养。如果单有福报修养,就富而不贵。反过来单有福德修养,就贵而不富。福德福报修养都有,才有富贵双全。 福德修养是忍得忍得,不忍不得;福报修养是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做到不难,不愿做到,真难了。 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我愿望我们的后代一代超强一代。因为生命基因根在老祖宗,本在父母,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佛法,佛是觉悟,法是方法,觉悟必定有方法来修养。我愿望大家共同发心,经常办这方面的讲座。这种讲座不要单方面地面对学佛人,应该是面对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特别应该面对结婚适龄青年。人类真正需要这方面的老师。 (初六晚上) 互动分享 1. 我来自广西武鸣,姓马,今年49 岁。我从前伤害众生太多,全身疼痛。这次来到灵阳寺第一天,我的头痛就消失了,现在第五天,我全好了。谢谢大家。 2. 我来自广西南宁,叫张**,今年84岁。我有肩周炎,很痛,没来之前天天都要去医院打针,肩都肿了。这次我第一次来到灵阳寺,念了几天阿弥陀佛,肩不痛了,现在都好了,所以上来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3. 我来自广西梧州市,叫夏**,今年72 岁,来打佛七第五次了。我初来的时候,脚是走不了的,经过三次的念佛七,得到感应,现在我的双脚好了,走得路了,我还每天去跑步。是佛成全我,感恩阿弥陀佛,感恩师父,感恩老祖宗。 4. 我居住在广州荔湾区,这次第一次来灵阳寺打佛七,感觉很好,很殊胜。我身体患有卵巢囊肿17年,一直都不好,还患肩周炎,晚上睡不着。通过这几天念佛,感觉精神好多了,头脑也清醒了,肩周炎好转了。在这里感恩阿弥陀佛慈悲,感恩师父慈悲,感恩护法义工,你们辛苦了,感恩各位同修这几天带来的欢笑声。在这里我找回自己,认识自己,找到开心和快乐,我会好好念佛。感恩阿弥陀佛慈悲。 ------------------------------------------------------------------------------------------------------------ 更多仁焕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孔子说天下有五种不祥之事: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和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