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意义


2014/9/3    热度:371   

因果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意义
  唐黎标
  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多年以来,人们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风气日益由敦厚简朴转向浮薄奢华,社会道德与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发生了严重的脱节,精神文明的滞后日益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和谐持续发展的巨大阻力。面对此种情况,单凭过去的伦常观念进行劝说已不奏效,必须借助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因为"在因果报应的思维模式中,传达着绵延不息的道德评判的价值认同",这就是善恶终有报的思想,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应当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德福统一的社会。因果报应思想能产生一种使人戒惧警策的感染力量,对改变世风、完善道德产生积极的作用。以社会伦理问题为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之中,"阵痛中的伦理危机,是伦理信仰的危机。伦理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是善恶因果律的中断与紊乱。现代中国伦理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就是重建道德的善恶因果律,由此建立新的伦理--社会生态,赋予伦理以新的合理性。"
  一段时期以来的伦理信仰危机,突出表现为伦理信仰的缺失与伦理信仰的混乱。社会转型时期的伦理信仰也同样处于转型之中,出现了旧的伦理信仰的破失与新的伦理信仰尚未确立的断层,同时又存在着传统伦理信仰与现代伦理信仰、中国伦理信仰与西方伦理信仰等价值趣向并存的局面,从而造成了伦理选择的困难以至于无所适从的局面。伦理信仰危机的结果就是道德的紊乱与滑落。在以经济为为追求目标的价值定位下,缺乏行之有效的作为运作过程和最终价值取向的道德保证,有时出现了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脱节,此是当前社会最大的道德问题之所在,并由此引发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以及其所根源的伦理信仰危机,却又是由于善恶因果律的中断与紊乱引起的。转型社会的巨大变革,改变了旧有的因果观念,加上经济利益的偏重考量和宗教因素的非公允评价,造成了传统因果报应思想的搁置与抛弃。因果报应思想与伦理道德存在着目的的一致性,也有着主体道德责任、个体道德追求和社会道德需求的一致性,因果报应思想的抛弃必然导致伦理道德的缺失。有善不赏,君子必稀;有恶不惩,小人必猖。为形成一种好的道德风尚,为挽救社会人心,必须对因果报应思想的合理性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果报应思想"为人们解决心与心、身与身、身与社会的矛盾提供了一种理论,它使得人们在福祸无常与诸多烦恼尘劳的社会生活中,能够保持内心的清静、协调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因此其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绵延不息。"因果报应思想与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决定了它所倡导的许多道德准则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如孝顺父母、宽仁忠厚、诚实善良、重义轻利等等,这些都同我们今天提倡的精神文明是共通的,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因果报应思想影响于社会,不仅限于社会生活方面,对于各种体制的完善和政治生活的人本化也有着极大的支配作用。其影响性的大小制约于主流意识形态对其合理性的认同程度,同时,其影响性又是社会稳定与民生幸福的有力支柱。善恶赏罚的不到位甚至错位,是最大的社会不公正,最容易引起民愤,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因果报应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思想,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理想和愿望。它是千百年来人们道德理想追求的体现和有力保障,对社会各个阶层起着警策作用和教育作用,使得善事能够昌行,恶念自然隐退。以古代防治官吏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为例,除去各朝历代的律例之外,防范于前并对官吏产生强大心理震慑作用的,还是因果报应思想。在河北保定的直隶总督署内,有一座叫作公生明的牌坊,位于一进正门处,在正堂的正前方。牌坊上只有两句话:"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字题在牌坊的后面,为的是让正在升堂的一品大员看见,以起警示。这两句话所要传达的是根生于中国人血液里的因果报应思想和报恩观念,在心理上戒惧当朝官吏。这两句话是宋朝太宗皇帝引用的,题写者是黄庭坚,宋之后又出现在了明清的督抚衙门里,体现了过去封建王朝的主流意识对这一思想的认可和倡导,表现了这一思想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作为一名官员,所吃所用一切物质供养,均来自于百姓的血汗,国家的税款财政。如果为官不能为百姓谋利益,造福一方,自是上愧于国家,下愧于人民。如果不仅不为地方造福、百姓谋利,反而做恶于桑梓,祸害于百姓,那天理昭昭,岂能逃脱恶果的报应?如果能把百姓时刻挂在心上,处处为百姓着想,恒惕于心,如履薄冰,则自会百姓拥戴,万世流芳。 佛教有一句话,叫"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得道,披毛戴角还。"为官者也是在吃十方饭,如果不能恪职尽责服务于百姓,也是要‘披毛戴角还"的。"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也包含着这方面的道理。百姓无权无势,为官者自是容易欺凌。然而百姓易欺,因果难逃,时候到时,自有报应。这一句话是在提醒那些正在升堂的官员们,审理案件时要光明正大,公正无私,不要贪图一时利益而牺牲平民百姓的利益,更不要仗势欺人,为所欲为。在权力与百姓利益的天平上,要时刻以百姓利益为重。包容因果报应思想的宗教性,利用其超越时代性,借鉴其合理性,必能在社会各个层面涤除尘垢、标立风尚,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如果人人都能畏惧因果、去恶从善,"小之可以成为自修之正人君子,大之自觉觉他化社会为良善,化世界为太平,转五浊而为七宝。"(《太虚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通过道德力量的作用,有助于建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有助于养成遵纪守法、淳朴诚信的社会风气,实现个人道德、精神境界的升华和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些人念佛诵经的时候流眼泪,非常地伤感,这是感动。什么原因?是念佛诵经的音声触动他的善根。他有这个现象,证明他过去生中是学佛的,而且学得很不错。为什么今天流泪?他前一生在修持功夫还差了一点,没去得了;这一生很幸运又遇到了,他才会有这个感动。有的时候,我们读经念佛,甚至会有寒毛直竖的现象出现。遇到这个情形,不要害怕,这是触动善根。这个经文,突然之间心开意解,忽然明白了,明白的时候就有这个“寒毛直竖”,或者感动地流泪。这种情形是你前世“曾作佛道”,你过去生中曾经是修行人,曾经修学过这个法门,所以你不是凡人。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