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禅净双修”之探讨


2014/9/3    热度:372   

永明延寿“禅净双修”之探讨
  -以《万善同归集》为主
  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大学院 - 洪樱娟 ( 释玮定 )
  前言
  中国佛教的褝宗与净土教 成立后即见各自的发展。褝宗自达磨传法以来,即以祖祖相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为宗旨。而念佛本系为褝观行的一支,如庐山慧远(三三四―四一六)的念佛,即于阿弥陀佛像前作专思寂想的念佛三昧而能于定中见佛。北魏时昙鸾(四七六―五四二)依“清净本愿”、强调凡夫可依佛的本愿力往生而成就无上佛道之依他力救济的净土思想。道绰(五六二―六四五)以“末法约时被机观”唱导名号度生,虽一生造恶若得临终十念亦能往生净土之法。善导(六一三―六八一)依《观无量寿经》以指方立相说,弥陀报身报土说,楷定古今。强调此经是为救度苦恼凡夫的经典,宣扬十念念佛能往生西方净土。其所唱导,称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成为后来修行净土法门的主要方法和思想。念佛法门经昙鸾、道绰、善导、怀感、慈愍、法照等诸师的弘通而逐渐发展成为以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为宗旨的净土教。在褝宗里也有以念佛作为净心的方便法门。例、五祖弘忍(六〇〇―六七四)门下的法持、处寂、无相的念佛褝、宣什的南山念佛门禅宗等 [ii] 至唐中期禅净融合思想的倾向逐渐形成,如慈愍慧日(六八〇―七四八)(以下略称“慈愍”)、慧忠、飞锡、承远、法照等 [iii] 。慈愍批评当时的修褝者执恶取空之见解因而主张西方净土一门为出离解脱之要道而极力融合褝净,强调以持戒,念佛,读诵,礼拜,万行无废,将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并着《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又名《慈悲集》) 以成立净土教为主旨。
  隋唐时代,随着各宗的成立可以说是佛教的黄金时期,至唐末、五代历经唐武宗、后周世宗的废佛以及战乱之后至赵宋时代佛教也面临转换期,以融入社会大众,接受庶民及士大夫阶级的民众佛教为主流。教内也因褝宗及净土教的普及化渐渐形成诸宗融合的状态。如天台系净土教、律系净土教、禅系净土教等,可以说独立的宗派和各宗派的特征已不明显 [iv] 。此时活跃于五代、赵宋的褝宗之法眼宗的第三祖永明延寿(九〇四―九七五) (以下略称“延寿” )被后代谓为融合褝与净土教且为“褝净双修 ” 的最初提倡者,望月信亨氏在“永明延寿的褝净双修论”一文中指出“至五代末永明延寿的出世,敢然唱导褝净双修::” [v] 。有关延寿的净土教观见于诸史传 [vi] 中,最早的是南宋宗晓的《乐邦文类》及志盘的《佛祖统纪》中之记载,观看历来的研究几乎都承袭自古以来的说法,也就是说延寿以《万善同归集》三卷(《大正新修大藏经》四八)(以下略称《大正》)及被说是延寿所着之〈参褝念佛四料拣〉二着中极力融合褝与净土教而提倡“褝净双修”或“教褝双修”之说法。因此中国佛教的“褝宗”与“净土教”的关系,直至今日仍被谓为褝净一致、褝净双修、褝净习合、褝净兼修等 [vii] 。关于延寿的净土教观之先行研究历来的见解 笔者 因持有疑问,希望借此探讨《万善同归集》而能对延寿之净土教观作更深入及正确的理解。
  本文
  延寿的撰述,根据《智觉褝师自行录》 [viii] 所载共有六十一本、百九十七卷之多,其现存著述中一般皆以《万善同归集》和〈参褝念佛四料拣〉两着,作为说明延寿“融合褝净”倡导“褝净双修”的根据 [ix] 。本文以《万善同归集》为探讨的主题。 其他著作中有论及净土教行业的皆在注释中作说明首先我把《万善同归集》中关于净土行业的问答例出共有十处,如下、论及见佛、称名念佛、行道念佛(卷头文?第十三问第?二十一问)。往生?净土(西方?唯心)的是(第十问?二十八问?二十九问?第三十问?三十一问?三十三问?六十问)等。 本集共由一一四个问答组成,分析后可以得知延寿对于净土教的行业(念佛、求生西方)谈的并不多,此集于序言便开宗明义的说“是以万法惟心。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滞真修。若欲万行齐兴。毕竟须依理事。理事无碍。 其道在中”(卷上、九五八上)故众所周知延寿主张“万法唯心”?“万行齐兴”?“理事圆融无碍”?“理事双修”?“万善同归”等为其主要的思想。在《万善同归集》中念佛、往生等以延寿的见解修习净土行业其实和持戒?坐褝?诵经?礼拜?行道?造像?忏悔一样,都是“万善众行”的其中之一,有的学者认为延寿“融合褝净”是针对当时褝净两派之争而提出的对治方法 [x] ,因而融合褝净提倡“褝净双修”。 甚至还有将“理事双修”与“褝净双修”看成同一旨趣的 [xi] 。关于历来所论延寿的褝净观,将于下面作详细探讨。
  在先行研究当中可以见到多数以《万善同归集》第十六的问答作为延寿提倡“褝净双修”之左证,并且加以强调延寿是慈愍“褝净融合”思想的继承者也是西方极乐愿生思想的大成者 [xii] 。因在此问答中延寿引用了慈愍之说、下面针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其文如下 :
  又所难念诵有妨褝定者。且褝定一法。乃四辨六通之本。是革凡蹈圣之因。摄念少时故称上善。然须明沉掉消息知时。经云。如坐褝昏昧。须起行道念佛或 志诚 洗忏。以除重障。策发身心。不可确执一门以为究竟。慈愍三藏云:圣教所说正褝定者。 制心一处 。念念相续。平等持心。若睡眠覆障。即须策勤念佛诵经。礼拜行道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万行无废。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若能如是修习褝定者。是佛褝定与圣教合”(卷上、九六三下)。 
  观看历来研究于此文都注目在“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一语之上,就此而指陈延寿和慈愍同样是西方极乐净土的愿生者。 但是从此段文来看很明白的延寿是在说明正确的褝定之修法,指明于修褝定时会有昏沉掉举等之障碍,此时须以念佛?诵经?行道?礼拜?忏悔等来对治。 而且还明确的指出修褝定的方法不止于“坐褝”一法而已,一切万行都能通达褝定重要的是在于修种种行业时必须专心一致方能入道。延寿虽然引慈愍之说但其主要的引用目的语是在于“制心一处::即须策勤念佛诵经礼拜行道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万行无废”一文,这由以下之文可以推察。
  故台教行四种三昧。小乘具五观对治。::终不一向而局坐褝。(卷上、九六三下)
  《起信论》云。若行若坐若卧若起。皆应止观俱行。(卷上、九六三下)
  《法华忏》云。散心诵法华。不入禅三昧。坐立行 一心 。念法华文字。行若成就者。即见普贤
  身。(卷上、九六三下)
  《法句经》云。若学诸三昧。是动非是褝。心随境界生。云何名为定。(卷上、九六三下)
  《起信论》云。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沉没。或起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乃至于一切时一切处。所 有众善随己堪能。 若行若住若卧若起。皆应止观俱行。是以若通达。定散俱得入道。若生滞碍。行坐皆即成非。(卷上、九六三下)
  《法华忏》云。有二种修。事中修。若礼念行道。悉皆 一心 。无分散意。理中修。所作之心。心性不二。(卷上、九六四上)
  或因念佛而证三昧。或从坐褝而发慧门。或诵经而见法身。或但行道而入圣境。但以得道为意。终不取定一门。惟凭 专志 之诚。(卷上、九六四上)
  延寿所说“正禅定”的修法是不能只拘于“坐褝”一法,因为专修“止” 易使心沉没而不乐众善法。而且指出修习止观是于行、住、坐、卧当中,在修种种行时必须一心集中专志最为重要。其所说“一心”“志诚”“专志”皆是同义语,和“万行齐修”等与慈愍所说“制心一处” [xiii] “万行无废”的主张虽然一致,但不能因引文中有“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一语就推定说延寿和慈愍同样的主张“愿生极乐净土”,或则说两者对于“褝”和“净土教”的思想完全相同。并且于此集中除了慈愍之说以外未发现延寿自身有“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之语的出现。又、柴田氏指出“慧日与延寿的年代相隔二三〇年,两者的思想虽有共通之处都以兼修万善诸行,具体如诵经、礼拜、持戒等为主张是两者一致的,但慧日的引用经典与延寿的经律论之引用来看两者的思想有相当的差距这一点不得不承认” [xiv] (笔者译、并亦赞同此一看法)。
  延寿认为一切行业都要以得道为意,在修褝定之时兼修众善万行可以排除修褝时所起的魔障。并且强调修习六度万行之菩萨道更是众生成佛不可缺之助道方便。延寿将其所说一切万行众善谓为事相、俗谛、助行等。在此集中延寿共引用诸经论疏三六五处 [xv] 作为他主张万善众行齐修之必要性的根据,以下举二、三例 :
  心虽即佛。久翳尘劳。故以万行增修。令其莹彻。(卷上、九五八下)
  众生真如之法。 体性空净。而有无量烦恼垢染。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修一切善行。以为 对 治。(卷上、九五九下)
  虽心性圆明本来具足。若不众善显发万行磨治。方便引出成其妙用 。 则永翳客尘。长沦识海。成妄生死。障 净 菩提。(卷上、九六〇上)
  修万善则顺法性。以净夺染。性德方起。凡夫虽具。以造恶以性。本性不显。不成妙用。(卷下、九八四上)
  延寿说虽然一切众生皆本具清净无染心(真如、佛性)但因被无量烦恼尘劳所遮盖,故须修万行众善令其恢复本来清净的自性(见性)才能成其妙用。 观其所唱导的万善众行中皆不离六度,有唱诵、礼拜、称名念佛、观想?观像念佛、念法、念僧、往生、行道、持戒、忏悔、灭罪、燃指烧身、舍身投岩、布施、坐禅、闻法、勤求佛法、读诵大乘、亲善知识、说法、传法度众生、发菩提心、供佛、造像、修福德、香华供养、施灯、梵呗供养、发愿、写经、供僧,扫塔、施食、行慈放生、持斋、孝顺供养父母、除我执、修善、见性等。 由以上很清楚的可以窥知延寿的主张是偏向于自力的圣道门,而非是以专依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念佛求生西方之他力净土易行门。
  《万善同归集》的第二十八问至三十三问 [xvi] ,此处集中了论及“往生”?“佛来迎”的问题,延寿引述《安国钞》中所说西方的二十四种乐及《群疑论》的三十种益(卷上、九六七中),而说“如上略述。圣境非虚。 真谈匪谬”(卷上、九六七下)虽然延寿对于有相的西方极乐净土也极深信。但往生西方净土并未被强调他说“唯心佛土者。了心方生。三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唯依自心”(卷上、九六六中―下)因此“往生”并非是遥远外在的西方,而是了达一切万法空无所有,无生无灭,唯依自心。体悟本具之“自性清净心”即是往生。他又说“其乃力量未充。观浅心浮。境强习重。须生佛国土以仗胜缘”(卷上、九六七上)如力量不足无法了彻心源以达唯心之净土者,须生佛国假“胜缘”之方便。延寿以唯心思想主张唯心净土 [xvii] ,又对于法界的解释中引澄观《华严经疏》说“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大正》四八、五五六下)又说“唯一真心,周遍法界” (《大正》四八、四三〇―四三三)法界不离一己之真心,西方净土亦不离法界故亦不离自心。以此推测他承认有相的西方弥陀净土应该是没有矛盾的。又关于唯心净土他说:
  故知识心方生唯心净土着境只堕所缘境中::乃知心外无法。又平等之门。无生之旨。 :::十疑论云、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真无生。(卷上、九六六下)
  唯心念佛。 以唯心观。遍该 万 法。既了境唯心。了心即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是以佛实不来。心亦不去。感应道交。唯心自见 。(卷上、九六七上―中)
  如何通会而证往生。答若提宗考本。尚不说有佛土。岂言达不达乎。所以天真自具。不涉因缘。(卷上、九六八中)
  若心净。即香台宝树净刹化生。心垢则丘陵坑坎禀质。是以离自心源、更无别体。《维摩经》》云。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华严经》云。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大
  集经》云。欲净汝界但净汝心。故知一切归心万法由我。(卷上、九六九上)
  由以上的引文可以得知,这与强调以深信有相的西方净土,乘阿弥陀本愿力,以称名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的净土教教义,两者之间是异质的是不相同的主张。《坛经》里也有一段论及净土的地方,如下“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大正》四八、三五二上―中)基本上延寿的净土思想和褝宗祖师的见解是一致的。在此着的最后延寿以偈言“誓断无染尘劳、愿生惟心净土”(卷下、九九三上)由此可见其往生净土之旨,只要了彻自己本具的无生无灭、无垢无染的自性清净心即是“生唯心净土”亦是净土生无生之意。不可否认延寿的唯心净土思想对于后世中国的净土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又、如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慈愍流净土教和慧远流?善导流,即被并称为中国净土教三流派 [xviii] ,其著《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又名《慈悲集》仅存上卷)に“成立净土教。令念佛信而回向。 ::引圣教成立净土念佛正宗”(《大正》八五、一二三六中)“厌此娑婆、愿生净土”的愿生净土思想为根底是相当明白的,从其所着来看很明显他批评的对象是当时偏执空见,执理废事的褝者,因此他主张修习万行强调将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及以成立净土教为主旨。其著作的目的可以说是非常明确。 以此推断最早提出褝和净土教双修(指以阿弥陀佛为主,兼修种种善行为助行,回向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法门),融合褝净的应该说是慈愍,这与站在褝宗立场以了悟“唯心净土”将凡夫愿生之有相净土,与无生无相的理体,结合并行,从有相的实践,达无念离相,庄严法身,并强调“理事双修”认为渐次修持六度万行有助于达到明心见性等为根本思想的延寿是不相同的,且《万善同归集》中慈愍之说的引用也不过二处 [xix] ,如此就判断延寿是慈愍褝净融合?净土愿生思想的继承者、大成者等的见解是不恰当的,此令人对于历来之说法有过大评价延寿的净土教行业之感。
  又、此集第四十二的问答是历来所注目的,先行研究的见解 [xx] 、 于此问答认为延寿是针对当时褝宗失意之徒和法学之辈(有指为专学教理者或净土教者)等的偏见之谏言,因而主张褝净双修?教褝双修。 以下试着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其文如下:
  清凉国师云。凡圣交彻。即凡心而见佛心。 理事双修 。 依本智而求佛智。 古德释云、褝宗失意之徒。执理迷事云。性本具足。 何假修求。但要亡情。 即真佛自现。学法之辈。执事迷理、何须孜孜修习理法。 合之双美。离之两伤。理事双修。以彰圆妙。休心绝念名理行。 兴功涉有名事行。 :: 亡情理行。 即是除染缘起。以显体性。兴功事行。即是发净缘起。以成相用。 ::圆宗云:性诠本具。 亡情之时但除染分相用。自显真体。若无事行。彼起净分相用。无因得生。::是知果佛须性相具足因行。必须事理双修。依本智如得金。修理行如去矿。修事行如造作。(卷中、九七三中―下)
  理为道本。行为道迹::即心无心。事不妨理。作而无作。性不碍缘。(卷下、九八三上)
  首先看此引文之前后文可以得知,此处延寿是以权实双行?真俗不二?理事双修?修性不二等来说明“修”与“性”不相妨碍,他又说“肇师云。 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卷中、九六九中)。如依华严宗(圆宗)的教理不仅须要断绝妄情,使真如清净本性显现,而且要修行六度万行,使自己获得佛的至上无碍的智能和功德圆满的境界。历来的研究于此文中多数皆取“褝宗失意之徒::合之双美。理之两伤”之文而指陈延寿是针对当时的褝者、学教理者或净土教者之批评。 并说延寿将其中最重要的理与事的关系和禅与净土の关系相结合,或有说延寿将褝和净土与理和事对应,从理事相即的立场主张褝净双修等一类的说法。但详读此文前后延寿除了在阐明“理事无碍”“理事双修”之外,并未有明确指明对象及把“教”配以“理”?“褝”配以“事”的说明,因此以上种种指摘应该说是不正确的因为不能忽视的是“古德释云”一语,这说明褝宗失意之徒云云他是引用了古来的说法。 所以此处与其说延寿主要在融合褝者与净土教者或褝者与专学教理者,以内容来看则应该说其主要是在融合修(事)和性(理),而所用的是“理事圆融无碍”的理论来说明此两者双修并没有矛盾。详读《万善同归集》我们会发现以延寿自身的见解,无论褝者、学教理者、净土教者皆各有“理事”而主张此两项不能偏废必须双修,因此他说“无有一尘不合理事:;滞相迷名妄分自他、强生离合。致令理事水火竞生”(卷下、九八六下)。由此来看这里所说“合之双美、离之两伤”一语,指的应该是“理”和“事”而非是“褝教”或“褝净”。《万善同归集》中延寿以“圆修十义”详细的说明了“万法唯心”“万善同归”“理事双修”之旨。其“圆修十义”如下:一、理事无碍、二、权实双修、三、二谛并陈、四、性相融即、五、体用自在、六、空有相成、七、正助兼修、八、同异一际、九、修性不二、十、因果无差等。而十义之要为“理事无碍”门,此集中延寿的主张并未逸脱此十义之根本信念。
  结语
  延寿以华严宗的理、事法界缘起圆融的理论说明自悟心性与修持六度万行众善可以并行无碍。 并且“事因理立、理因事彰”,“理”即为空?真?真如?法性?心体?般若?无为等,“事”则以有?俗?修?法相?心用?万行?有为等来表现。他又说“一切理事。 以心为本”故其强调众生此一己之真心为修行之要众妙之门。
  未有一法能越心源。设修万行。皆从真法界之所成。或治习气。断所谓无成之成。何妨妙行。不断之断。岂碍圆修。(卷下、九八三上)
  若未明般若。以万行为助缘。:华严经云。譬如一切法。众缘故生起。见佛亦复然。必假众善业。若以明般若用众行为华严饰::故云万褝同归集。(卷下、九八五中)
  必须顿悟自悟清净性净解脱。渐修令得圆满清净究竟解脱。(卷下、九八七上)
  理事无碍万事圆修。何教所宗何谛所摄。答、即华严所宗。圆教所摄。(卷下、九九二上)
  综观《万善同归集》延寿于以“万法唯心”“理事圆融无碍”的理论为基础,主张“理事双修”?“唯心净土”?“万行齐修”更强调顿悟之后还须渐修六度万行经历若干阶位,这是他有别于以往褝宗的地方。对于历来的见解所说延寿于《万善同归集》中主张褝净、褝教融合,而提倡“褝净双修”?“愿生西方极乐”等的说法令人有太过于强调以及凸显延寿之净土教观之感。 因此对于此等见解笔者很难表示赞同。
  注释:
  释 圣严〈明末中国净土教人物及其思想〉一文中指出“净土一门,宜称为教而不得名之为宗。因为净土法门的提倡者,和修证者,不重师承,不须印证,后世虽有中国净土诸祖的次第排列,考其实际,前后诸祖之间,并无师资承袭的关系,思想系统也互有出入,自南宋宗晓::以迄清代悟开的‘莲宗九祖传’,皆称“莲社”“莲宗”诸祖。民初开始,受日本影响,才出现了“净土宗”的名称”。《华冈学学报》第八期、一九八五年
  (注)笔者按现今日本学界亦称中国的净土念佛法门为(净土教)而不称“净土宗”故本稿亦沿用此称法。
  [ii] 宇井伯寿《褝宗史研究》一九三五年
  关口真大《褝宗思想史》一九六四年
  印顺《中国褝宗史》一九七八年、台湾、慧日讲堂
  [iii] 柴田 泰〈慈愍三藏慧日に关する二、三の问题〉(《印佛研究》第一七―二号、一九六八年)
  冢本善隆《唐中期の净土教》一九七五年
  [iv] 高雄义坚《中国佛教史论》一九五二年
  山口光圆《天台净土教史》一九六七年
  福岛光哉《宋代天台净土教の研究》一九九五年
  柏仓明裕〈赵宋时代の净土观〉(《真宗教学研究》)第一七号、一九九三年)
  柴田 泰〈中国における褝净双修思想の成立と展开〉(《印佛研究》第四六―二号、一九九八年)
  [v] 望月信亨 《 中国净土教理史 》 一九六四年
  [vi] 柴田 泰〈中国净土教における唯心思想〉(一)、九〇、九四页参照。 (《札幌大谷短期大学纪要》第二二号、
  一九九〇年)
  [vii] 柴田 泰(前揭稿、一九九八年、二九页)中指出“从来的用语有,褝净融合、褝净兼修、褝净习合、褝净
  并习、褝净同归、褝净合行、褝净和合、褝净一致、念褝一致、褝宗系净土教等,并无一定,现在以藤吉慈海
  博士为首“褝净双修”一语最见于一般”(笔者译)
  (按)笔者认为这些用语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及在说明中国佛教的褝宗与净土教之关系中如何的被使用仍有待研究。
  [viii] 延寿的弟子文冲编《智觉禅师自业录》此中记载延寿日日所修百八行业其中有十五事关于弥陀净土、但依柴
  田 泰氏(前揭稿、八一页,一九九〇年)之看法,本录成立年代不明,且所载百八行业是否真为延寿的实
  践行尚有探讨的余地。
  又、延寿的现存著述《宗镜录》(《大正》四八)中开宗明义的说“此论见性明心,不广分宗判教::若依教是华严,即示一心广大之文。若依宗即达磨,直显众生心性之旨”其以褝为宗,以华严为教。又言“以教照心,以心明教,诸佛所说,悉是自心”。以会通褝教,归于一己之真心为主旨的著作。其所论及弥陀净土的共二十一处如下“(卷一、四一八中)(卷一一、四七七中)(卷一六、五〇一下)(卷一七、五〇六上―下)(卷二一、五三二上―中)(卷二二、五三四下―五三五中)(卷二四、五四七下―五四八下)(卷二五、五五九中、下)(卷二十八、五八〇上、中)(卷二八、上、中)(卷三〇、五九二上―下)(卷三二、六〇三中、下)(卷三六、六二三中、下)(卷七八、八四八上)(卷八二、八七〇上)(卷九一、九一一上)(卷九七、九四〇中)(卷九七、九四一中)(卷九九、九五一、中、下)(卷九九、九五一下)(卷一〇〇、九五六中)如上、此着百卷占《大正 新修大 藏经》之页数、有五四三页之多其论及弥陀思想在比例上来说并不算多。 其于尚有《观心玄枢枢》一卷(《大日本新纂续藏经》第六十三卷)一处?《受菩萨戒疏》一卷(同上)、一处?《心赋注》四卷(同上)、四处?〈神栖安养赋〉一卷(《乐邦文类》所收(《大正》四七)、一处。
  [ix] 宋 宗晓编《乐邦文类》五卷(《大正》四七)、此书卷三、“并得诵经万善生净土阄。由此一意,专意净业”。
  同、卷四收有“〈万善同归集拣示西方六重问答〉也就是第二十八―三十三的问答”。同、卷五“〈神栖安养赋〉
  宗晓的解说“褝师一志西方、极言洪赞也如此。至于万善同归集、亦力劝修治”。
  宋 志盘撰《佛祖统纪》一二六九年(《大正》四九、卷二六、二六四中―二六五上)“又述万善同归集,指归净土,最得其要”。
  日置孝彦〈永明延寿の净土愿生と念佛について〉中指出“《万善同归集》基于万法唯心的根本教理说明理事双修、禅净融合,并究极的以称名念佛为实践而求往生净土”(‘曹洞宗研究员研究生研究纪要’第十一号、一九七九年(笔者译)
  同右、〈《万善同归集》にあらわされた净土说〉一文中说“《万善同归集》以百十四の问答形式、融合了褝与净土。是最有组织的说明“褝净融合”?“教褝一致”的思想体系”(‘曹洞宗研究员研究生研究纪要’第十二号、一九八〇年(笔者译)
  又、延寿之〈参褝念佛四料拣偈〉:有褝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暼尔随他去。无褝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无褝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明代时(一三九三)年、大佑集《净土指归集》及清代(一七八三)年、彭希洓集《净土圣贤录》三、之中都记载延寿以此偈力唱“褝净双修”之说法。
  藤吉慈海《禅净双修の展开》二〇〇页“彼(延寿)有名之参褝念佛四料拣偈可以推定是其教示褝净双双修之根据”一九七四年(笔者译)
  吕 有祥〈永明延寿褝师的念佛论〉一文中指出“永明延寿,极力倡行念佛法门,褝净双修::其所着《万善同归集》集中地论说了他的主张::念佛可救褝定昏沉之弊,褝净修为最圆满的修行::他的著名的〈念佛四料简偈〉更明确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两岸褝学研讨会论文集》一九九九年)
  杨惠南〈褝净双修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于此中指出“ 拢统 型的(褝净双修)如、永明延寿所作的〈褝净四料简〉即属这一类型”《两岸褝学研讨会论文集》一九九九年 )
  关于〈参褝念佛四料拣偈〉之为后人假托延寿之名所作的看法如下:
  孔维勤《永明延寿宗教论》一二四―一二五页“永明延寿此四料简、为后世净土宗人附会。 其未见于宗镜录?万善同归集?观心玄枢等永明论集中。 然其义与永明“唯心净土”相背、终非永明唯心净土之说”。一九八三年
  柴田 泰〈前揭稿、一九九〇年〉(一)、九二―九三页,中所论与孔维勤氏相同的主张。(《札幌大谷短期大学
  纪要》第二二号、一九九〇年)
  顾伟康〈永明延寿 《禅净四料简》〉之一文中指出“ 石芝宗晓(一一五一~一二一四)编《乐邦文类》,增添了延寿抓阉决定修习净土的故事,但仍无“四料简”。志盘于南宋咸淳五年(一二六九)撰《佛祖统纪》,也还只有抓阉故事,而无“四料简”。延寿之后三五〇年,元僧天如惟则撰《净土或问》,对“四料简”一首一尾着意阐发,使延寿俨然有净土宗祖架势。这是最早的关于“四料简”的文字。明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独庵道衍撰《诸上善人咏》,洪武二十六年(一三九三)大佑编《净土指归集》,洪武二十八年(一三九五)妙叶撰《宝王三昧念佛直指》,都把“四料简”挂在永明延寿的名下,放在极为突出的地位,一句一句不厌其烦地解释 阐 明。从此以后,率成定论。 可见,“四料简”的问世,最早是在元末明初,其出现与当时的净土宗兴盛有很大的关系”。(《禅学研究》第四期、一五三~一六二页)
  (按)笔者也认为此偈非延寿所作,因为此〈参褝念佛四料拣偈〉见于最早的是元代、天如惟则(一二八六―一三五四)所着《净土或问》(《大正》四七)之中“永明寿褝师::说褝之外。自修净土之业。复撰拣示西方等文及作四料拣偈::永明但举其纲。发明未尽”。《净土或问》文中除了(二九六上、三〇一下)两处引用了《万善同归集》之文、一者关于“唯心净土”一者言及“十念往生”的问题。除此之外对于延寿的其它著作思想并未提及,天如惟则的《净土或问》很明白的是为〈四料拣偈〉作注解。由此着可以窥知其意图提倡褝者修净土行业之迫切而令人觉得其有过于偏赞和强调永明延寿之净土行业之感。 延寿的《宗镜录》中有“以心为宗、和会诸宗”一语,且观此著其乃含有天台?华严?法相?褝?净土等诸宗之思想,是一综合性之哲学思想。 并非如〈四料拣〉之狭隘的单只宣扬褝和净土教,这与延寿的思想并不符合。
  [x] 释 恒清〈褝净融合主义的思惟方法―从中国人的思惟特征论起―〉“最着力(和会)褝宗内外的是唐代宗密 (七八〇―八一四)而融会褝净有成的是五代的永明延寿::宗密(和会)的精神,理论和方法,深深影响永明的褝净融合思想::永明提倡褝净融合主义,是针对当时褝净两派之争而提出的对治方法”。(《台大哲学论评》第十四期、一九九一年)
  [xi] 藤吉慈海(前揭书、一九七四年)一九八―二〇三页
  [xii] 柴田 泰(前揭稿、一九六八年)
  中山正晃〈永明延寿の教学とその实践〉中指出“盛唐时有慈愍三藏慧日著『净土慈悲集’以修万行为基础,宣扬往生净土。 延寿继承了慧日的思想而作更一步的伸展是最为注目的”(‘龙谷史坛’第五三号、一九六四年)(笔者译)
  同右、〈祖师褝と净土教〉一文中说“延寿的净土思想在其所著《万善同归集》中屡屡引用了《净土慈悲集》论述了禅净融合?诸行往生之旨。 很明显的延寿这是继承了唐代慈愍三藏之思想”。(‘印佛研究’第二三卷、第二号、一九七五年)(笔者译)
  孔维勤の《永明延寿宗教论》一一六―一二〇页に“永明延寿在禅教上主澄观宗密之说,在褝净上则因慈愍三藏之净业”上一九八三年
  日置孝彦〈永明延寿の褝と念佛―万善同归集を中心としてー〉に“慈愍三藏慧日的万行无废、理事双修、所修行业回向净土思想,可以推察其高扬“褝净合一”之说。 延寿并以实践之行业作为净土往生的行因。修习诸善万行,并强调将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印佛研究’第二三卷、第二号、一九七五年)(笔者译)
  森江俊孝〈永明延寿の教学と实践〉二〇六―二〇七页 (‘日本佛教学会年报’第四五号、一九八〇年
  方立天〈文字褝、看话褝、默照褝与念佛褝〉中说“延寿在所着《万褝同归集》中引证慈愍三藏之说::进而主张褝定与念佛结合::继慧日遗风,大力弘扬褝净双修::他还作念佛四料拣偈,强调褝净双修是最高修行层次”(《中国褝学》所收)
  释 恒清(前揭稿、一九九一年)“慈愍可说是褝、教、净三合一的首创者、而传承其思想而集大成者则永明”。
  陈兵?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第八章〈净土信仰的高扬〉中指出“五代释延寿调和褝净之争,主张褝净双修、理事无碍、空有双成、促进了净土信仰的中国特色的形成”二〇〇三年
  [xiii] “当好制心::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跳踯难::制之一处、无事不辨”一语是出自《佛垂般涅盘略说教诫经》(又称《佛遗教经》)、(《大正》十二、一一一一上))
  [xiv] 柴田 泰(前揭稿、一九六八年)
  [xv] 柴田 泰(前揭稿、一九六八年)
  [xvi] 宗晓可以说是最先注意到《万善同归集》第二十八问至三十三的问答,这里是集中的谈及净土往生的问题。
  宗晓将其集中收录于《乐邦文类》卷四(《大正》四七)之中,并将其与弥陀净土会通,使延寿成为弥陀净土
  信仰的思想家,宗晓给与延寿之弥陀净土思想家的地位这对于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xvii] 柴田 泰〈中国净土教における唯心思想の研究〉(一)、(二)(《 札幌大谷短期大学纪要》第二二号、一九
  九〇年、第二六号、一九九四年)
  [xviii] 日本净土宗的开宗祖师法然(一一三二―一二一二)将中国净土教区分为三流派。 即为慧远流?善导流?慈愍流。
  [xix] 《万善同归集》(卷上、九六三下)、(卷中、九七三下)。
  [xx] 中山正晃(前揭稿、一九七五年)に“当时褝宗失意之徒,唯执理迷事,又教家之人唯执事迷理,见此两者
  堕于偏见,故力说理事合行?褝净双修。 延寿于将其中最重要的理与事的关系和禅与净土的关系相结合而力劝
  褝与念佛之双修的即是参褝念佛四料拣”(笔者译)
  柴田 泰〈宋代净土教の一断面―永明延寿について〉に“万善同归集图融合褝与与净土,发展成为所谓褝净融合或教褝一致的思想”(‘印佛研究’二六、第十三卷、第二号、一九六五年)(笔者译)
  柴田 泰(前揭稿、一九九〇年)(一)、六〇页“彼(延寿)主张褝有褝的,教家有教家的理事双修。这里的意思应理解作〈教褝双修〉才正确”(《札幌大谷短期大学纪要》第二二号、一九九〇年)(笔者译)
  森江俊孝(前揭稿、一九八〇年)“延寿将褝和净土与理和事对应,从理事相即的立场主张褝净双修”(笔者译)
  释 恒清(前揭稿、一九九一年)“他(延寿)有鉴于当时褝宗失意之徒、执理迷事、云性本具足何反修求、但要亡情即真佛自现,法学之辈,执事迷理,何须孜孜修习理法的偏见,因而极力主张褝教合之双美,理之两伤”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凡夫的爱不离情执,所以他苦。诸佛菩萨的大爱,大慈大悲,这里头没有情执,所以没有苦。佛菩萨的爱是真诚的、清净的、平等的、智慧的。佛为了怕一般人对这个“爱”产生误会,所以换个名词叫“慈悲”。换句话说,“慈悲”是理性的爱,是永恒不变的爱。我们凡夫的爱,这个爱里面不平等,这个爱里面没有真诚。为什么没有真诚?这个爱会变,至于怎么样变,变到什么程度,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凡夫的爱是决定靠不住的。凡夫的爱不离情执,情执变化无常,所以跟凡夫往来,你要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觉悟。为什么?凡夫用的是妄心,一会儿说我很喜欢你,我很爱你;再过一会儿说我讨厌你,我恨你,所以不能认真,你要是认真,那你就苦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