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 论“无生”
2014/9/4   热度:301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 论“无生”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总第十四讲之:论“无生”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论“无生” 回到我们上一次课的关于无生。关于无生的部分《入中论》上面就说: 彼非彼生岂从他,亦非共生宁无因, 彼从彼生无少德,生已复生亦非理。 学习到这一个部分,缘起性空的道理,我们基本上就要正式铺开来说明了。前面只是像层层剥皮一样的,有相关的词汇我们接触一下,解释一下,那么到下一次课的时候接触到这个词汇,可能我们又会更深入一层地再做一次解释,再下一次课可能又会再做一次解释。因为没有相应的基础条件,我们的理解很难到位。关于无生的这个道理也是这样的。 这里的“彼非彼生岂从他,亦非共生宁无因”,其实关于无生的四句,这是属于标宗,就把宗旨给立出来了。什么是无生?就是因果之间,讨论来讨论去,前面的关于龙树菩萨在《中论》当中的这个缘起关系其实都是因果的关系:有本体和运动的关系,有本体和作用的关系,有本体和来去的关系……这个本体和后面的一个作用、一个来去,实际上归根结底就是因和果之间的关系。还是用因果对缘起来进行说明,这个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了。刚才的表格是我们暂时先理解一下因果大致包括多大的范畴,。比如将来说到了本体是没有自性而有功能,我们就知道这是本体和作用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到佛是没有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那就是本体和来去、运动之间的关系。 总的大致的范畴已经了解到了,那么现在来讨论核心。讨论核心还就是在因果这两个字上来讨论。因果是不是不可以讨论呢?因果我们不能讨论的是什么?不能讨论的是它的逻辑关系,也就是必然性不可以讨论、没有必要去讨论。因为佛最先就说:没有因果是现世美,有因果是佛教。 现世美是我们进入佛门的第一障碍。现世美也就是说:你造下了因,不可能有果。如果造了因没有果,那么缘起的戏不用唱了,所有的缘起都不用谈了。造了因没有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断见。因突然消失了,果不可能出现,那不就是断见吗?这样就断掉了。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是方便多门,不拘形式,经权互用。 “经”就是我们讲正面的,“权”是讲反面的,正面、反面它可以互相配合着用,目的是教你开悟。在宋朝出现了一位出家人,济公长老。济公长老用的是权,不是经。道宣律师用的是经,规规矩矩、正正当当的,非常严肃地表现出家人的威仪。济公长老是随随便便的,疯疯癫癫的,不像个出家人。但他们二人都是高僧!有许多学佛人,见到戒律很严的人,他很尊敬,愿意跟他学;另有一些人,看到戒律严肃的人,他就敬而远之,不肯跟他学了。于是菩萨就示现各式各样的形相态度在世间。他示现某种身份、某个形相,是为了度某一类的众生。开戒不是破戒,开戒的目的是利益一切众生,救度一切众生,给众生有闻法的机缘,给众生有入佛门的机会,让众生能够礼敬三宝,亲近佛法。“学佛不难,我也可以学”,这样,他就度了许许多多众生,这就是所谓“经权互用,大慈大悲”!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