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 情想均等是人性
2014/9/4   热度:191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 情想均等是人性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总第十讲之 情想均等是人性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9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情想均等是人性 “情”“想”均等即是人性,不生不灭乃是佛性,这是中观告诉人类的又一个重要的奥秘。 现代这个社会呀,人性化政治、人性化设计、人性化环境、人性化管理、人性化考量、人性化(人间性化的)佛教——人间佛教……到处都在谈“人性”!但什么是人的“性”,现在人的个性就是人的“性”吗?我看不是,现在很多人的性,我看只要没发展成兽的性,都不叫尽性,都不会认为那是自己的性。找不到了,迷失了,不知道人的性到底是什么,所以我说,人人谈人性,人人不研究什么是人性,也都不去找个真的人性,说一套做一套,大谈人性却不看人性是什么! 佛教来揭开这个惊世大谜团,中观告诉你,人性是什么! 人有一种性叫做习性,在二障断尽前见识佛性之前,它是人性的一种,这一种习性叫做“情”,情感的情,情是具备束缚性、具备惰性的。人的第二种见识佛性之前的习性是“想”,就是妄想,它是飞升的,具备向上升的性质,想是属于杂乱的,属于掉举烦恼那一类的,情是属于沉默那一类。 当“情”和“想”各自占百分之五十的时候,“情想均等”,人就出现这种状态——在地球面上活动,不管他是窜到天还是窜到地,只要步子一抬起来就一定还要落回去,这就是情想均等的原因。“情想均等”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常人”,这种人的习性便叫做“人性”,是有苦就有乐、有爱就有很、有贪就有嗔、有容就有辱的习性,是大众化的习性,他有庸俗需求也有神圣思考,愿魂兮飞扬于苍天也想魄力纵横于大地,这,便是“人性”。 如果是情占到百分之七十,想占到百分之三十,那就属于情重想少、情多想少,得到的果报基本上是在陆上爬行,没法直立,长四条腿,或者堕落到水里面变成游鱼。 如果是想多情少,想占百分之七十,情占百分之三十,飞升的就比较多,果报是什么呢?变鸟了,可以在空中飞,但是飞不出地球去,毕竟还有百分之三十在情的大地上面。 这些情和想的问题,既是人的成因也全部都成为人的障碍。它成为人的足(基础),是你必定要落实到地球上、所谓叶落归根、一定要归到根上来的原因。 既然出现了这个情况,怎么样才能转情想之足而成为“神(超情越想之)足”呢? 神足就是我们有足够的观察力和心理构建能力,在要跨越的地方产生助缘。要从青海湖的湖心山上走出来,那可不是一件易事,对于阿罗汉来讲,要观想一个地毯,比金银滩草原还大的一个地毯,把它观想成一下子完整的铺在青海湖的湖面上,然后他就一步一步的走出来了,没有沉到水底去。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修为的能力,已经克服了情和想对他的限制,所以产生神足。我们知道,神通是跟我们烦恼反向相关的。你不要看到一个烦恼很大的人自诩有神通,还相信他有神通。一般容易跟人吵架的那种,神通可能会比较少,或者说能够动手打人的人,可以断定神通基本没有,因为如果有神通的话,他还需要动手么?他用意念。这个是笑话,就不多说了。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果一个人在家做不到 孝顺父母甚至伤害父母! 那么无论他在外面 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难堵住 这个不孝父母的漏洞! 因为积福没有折福快! 九月九重阳, 祝天下老人健康平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