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四百问答: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编后记
2014/9/4   热度:541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编后记 编后记 《大智度论》一百卷,印度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详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又称《摩诃般若释论》、《大慧度经集要》、《大智度经论》,简称《智度论》、《大论》、《智论》、《释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系诠释《大品般若经》之论著,与《百论》、《中论》、《十二门论》等合称四论。 《出三藏记集》卷八《大品经序》说:“弘始五年,岁在癸卯,四月二十三日,于京城(长安)之北,逍遥园中出此经。(罗什)法师手执胡本,口宣秦言。两释异音,交辩文旨;秦王躬览旧经,验其得失。……与诸宿旧义业沙门释慧恭……道宗等五百余人,详其义旨,审其文势,然后书之。以其年十二月十五日出尽;校正检括,明年四月二十三日乃讫。”僧叡的《大智释论序》说:“经本既定,乃出此释论,论之略有三十万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十万言,楚夏既乖,又有烦简之异,三分除二,得此百卷,于大智三十万言,玄章婉旨,朗然可见。”卷末附记又云:“论初三十四卷,解释一品,是全论具本。二品以下,法师略之;取其要足以开释文意而已,不复备其广释。得此百卷,若尽出之,将十倍于此。”《出三藏记》卷十《大智释论序》云:“此论胡文委曲,皆如初品。法师以秦人好简,故裁而略之;若备译其文,将近千有余卷。” 从上来之引述可知:《大智度论》百卷,实际上是《摩诃般若经》三十卷,《释论》七十卷得绘编所成。初品全译为三十四卷,若经文一卷不计,则论文为三十三卷,二品以下,是“三分之二”的略译。也就是说:论文七十卷,是三十七卷“三分之二”得略译。罗什大师因国人好简之故,将它作适当的节译,而成为现行的一百卷本。若讲原论全部译出,则篇幅将达现行的十倍。 目前本论的梵文尚未被发现,但欧美、印度的学术界已陆续有人将汉译本(部分)译成法文、英文与德文,并视之为大乘佛教的渊薮,而加以研究。其中,比利时神父拉莫特(E.Lam-otte)对此论的研究与法文翻译(前三十四卷),尤为国际学术界所推重。日本的千潟龙祥、平川彰和加藤纯章,对《智论》之研究也颇为引人注目。但1992年印顺导师口述、昭慧记录的《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出版,可视为印顺导师对近代学者之‘大智度论研究’的总评。 本论的内容涵盖甚广,无论思想、人物、故事、传说、历史、地理,乃至僧团的实践法规,皆有详述。其所引用之经论遍及大小乘,如原始佛教圣典、部派佛教诸论书,及初期大乘佛教之《法华经》、《华严经》等诸经典,故本论亦成为研究古印度文化及大乘佛教兴起时代的重要资料,可称为大乘佛教之百科全书。本论为龙树菩萨晚年之著作。在般若思想之弘扬上,立足于“诸法实相”之积极肯定立场,并极力阐明大乘菩萨思想及六波罗蜜等宗教之实践,故由本论即可了解龙树以前佛教学说之大要。本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最大的一部经,故被称为“论中之王”。以后大乘佛教等诸说,几皆以本论为中心而开展。此即龙树所以被誉为“八宗祖师”之理由。故本论不仅为印度唯识思想形成之重要典籍,即连《大乘起信论》所说之真如思想、空与中道思想之相即,均深受本论之影响。此外,本论中之佛身观与法身观,是密教思想之先驱,且为真言陀罗尼之根源。 本论自弘始七年(405)译出后,鉴于《大智度论》内容广博,初学者入门不易,东晋庐山慧远将《大智度论》之重要语句抄出,以利后学。曾加以删削而成《大智论钞》,并撮其要旨,详加阐述。谓“其为要也,发轸中衢,启惑智门,以无当为实,无照为宗。无当则神凝于所趣,无照则智寂于所行。寂以行智,则群邪革虑,是非息焉;神以凝趣,则二谛同轨,玄辙一焉”。“辄依经立本,系以问论,正其位分使类各有漏。谨与同止诸僧共别撰以为集要,凡二十卷,虽不足增晖圣典,庶无大谬。”可惜《大智论钞》,现仅存载在《出三藏记集》中的序文而已。后来,隋.吉藏创立三论宗,弘扬《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不把《大智度论》列入,也是因为“秦人好简”,就把百卷大部的《智论》除外,自是以后,《智论》百卷鲜有问津者。 公元1999年,有缘在福建佛学院师资进修班与诸同学一起研读《智论》,撷录其中四百问答,辑录成册,示其要略。俾使初学,深入堂奥,获正法益。然《智论》问答,数以千记,今虽编选,仍有沧海遗珠之憾,断章取义之嫌。且因学力不足,难免分类欠妥,或次第失序。惟愿读者禀承世尊“依法不依人”之遗教,驾方轨而直探玄旨。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得到福建佛学院院长XC法师之指导以及诸位师友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谨祝刊印此书的诸位居士,生者福慧增胜,亡则往生光明的乐土。 菩提作于莆田广化寺 2001年2月1日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告诫我们,教我们“不憎恶人”,不要轻慢恶人。人会回头的,他一回头,成佛了,将来是我们的老师,怎么可以轻慢?恶人往生成佛的,在《往生传》里,最著名的是唐朝张善和。他是个屠户,一生杀牛,杀业很重。临终时,他看到许许多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地狱相现前。碰巧有一个出家人从他家门口经过,听到屋里有人喊救命,就进去塞了一把香给他,“你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一听到这个话,接了香,就大声念阿弥陀佛。念不到十句,他就说:“阿弥陀佛来了,我要跟他走了。”他就这样往生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