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印法师:《净土决疑论》讲记 四


2014/9/4    热度:154   

传印法师:《净土决疑论》讲记 四

 

  释印光造论 释传印讲记

  2、据《华严经·入法界品》以明净土法门为究竟之法门

  (1)斥上座肤见

  【论文】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遂至藐视净土。

  当知:因为愚夫愚妇肯守本分,老实念佛,所以能够“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如此莫大的殊胜法利,多为愚夫愚妇得。君不见:平生自诩聪明汉,临到“腊月三十日”[1]到来,多是手忙脚乱;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反能安详从容而得往生净土。

  古例如莲池大师辑《往生集》第二卷记“崔婆”事迹曰:

  宋·东平(属山东省)梁氏,乳媪崔婆,淄州(属山东省淄博市)人,平生茹素,极愚,不能与同辈争长短。主母晁夫人,留意禅学。崔朝夕在旁,但能诵阿弥陀佛,虔诚不少辍。不持数珠,莫知其几千万遍。年七十有二,得疾洞泄不下床,然持念愈笃。忽若无事时,倡(唱)偈曰:

  西方一路好修行,上无条岭下无坑;

  去时不用着鞋袜,脚踏莲花步步生。

  讽咏不绝口。人问:何人语?崔曰:我所作。问:婆婆何时可行?答曰:申时去。果以其时去。用僧法焚之,舌独不化,如莲花然。(《莲池大师全集》2540页,福建广化寺印)

  像崔婆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愚妇”了。然而,但能往生净土,即使娑婆世界中极贵人物,也不堪望其项背了。

  今例:沙弥尼隆祥(1887—1965),辽宁庄河王氏女,适吕氏。秉性敦厚,年50始闻佛法,投诚皈依。本不识字,励志诵习《阿弥陀经》、《往生咒》、《大悲咒》,奉为日课。终日持念珠,念佛不辍。每诵至经文云“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辄喜悦倍胜,谓人曰:“我愿白色白光的莲华。”

  1960年,73岁,偕女投辽源弥陀寺出家,愈益精进专一念佛。1965年,78岁,腊月初八,佛成道日,随众于大殿礼诵毕,回寮,自觉厌食,遂不再进食,但饮白开水,亦无他疾。劝进医药、饮食,则曰感觉一身清净,若吃药或饮食,便觉污秽不堪。坐炕上踞小桌课诵经咒如常。

  腊月二十三日以后,则专念佛号,向女能述曰:“我已见到了白色莲华。”正副平素所望。临春节时,向能述曰:“我已见西方净境,菩萨圣众无数,皆赤足踏莲,我往生时,不要给我穿棉鞋。”其所见境,一如经说。又谓能述曰:“我往生时,要坐着,要置办一龛。”其时物资紧缺,仅有棺材,还须申请购买。向之说明:“待你坐逝后,用热巾敷关节至活软,然后入殓于棺。”隆祥曰:“如是,则不须烦劳了,我取吉祥卧。”

  正月初二上午8时,自言:“时将至。”从容浴身,穿海青,右胁卧。全寺尼众八九人,皆来助念。初时隆祥尚能随大众念,继则声渐微,9时许,面颜豫悦,安详而逝。火化身骨(舍利)如粟粒,遵其遗嘱洒向山野林岗。

  类似例证,从古洎今,多得不胜枚举。由是可知,若世智辩聪,或执理废事,不能老实念佛,其失大矣。切宜深戒!

  (2)示正知

  【论文】何不观《华严·入法界品》,善财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教以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乎!

  十大愿王,已经收在《朝暮课诵》中。是以净土法门实为华藏海众诸大菩萨圆满佛果的最为究竟之法门。所以,《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为净土五经之一。今之天下修行净业者,多奉此为常课。若受持十大愿王者,如经文云: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

  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3)指究竟——净土法门全体是佛境界

  【论文】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无明、同证法性,悉能乘本愿轮,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圆教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和等觉位。皆分破无明惑,分证常寂光法身。初住位菩萨即能于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中,示现八相成道度众生。二住则千世界,位位增胜其三德(般若、解脱、法身德)。

  乃出苦之玄门:若对凡夫说,即出分段生死苦;对界外菩萨说,即出变易生死苦。无论对界内的凡夫或界外菩萨,都是成佛的捷径。

  彻悟禅师云:

  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如《华严》全经,虽有五周四分之殊,以因果二字,该尽无余。四十一位因心,无一心而不趋向果觉,四十一位所修种种法行,岂非皆念佛法行也?而末后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为全经一大结穴,不其然乎?

  又《华严》者,以万行因华,庄严一乘佛果。此万行非念佛行耶?

  《华严》具婆须密女、无厌足王、胜热婆罗门等无量门,然皆显示毗卢境界。此无量门,非即念佛门耶?

  《法华》一经,从始至终,无非开示悟入佛知佛见。此非始终唯一念佛法门耶?

  《楞严》最初显示藏性,明成佛之真因也。其次拣选圆通,示成佛之妙行也。后历六十圣位,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证佛地之极果也。背此则成七趣沉沦,向此则明五魔扰乱。末后云,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若能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消灭,变其地狱所受苦因,为安乐国。此则彻始彻终,唯一念佛法门也。

  总佛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半满、权实、偏圆、顿渐种种法门,无非显示唯心自性,圆成无上妙觉而已!得非总一大念佛法门耶?

  至如禅宗,达摩大师西来,但当曰:直指人心,见性便了。而云成佛者,非宗门亦念佛门耶?故合二派五宗千七百则公案,不过指点当人本源心性,显示本有清净法身。法身横遍竖穷,无所不遍,而参禅人,要须时时现前,头头相应。此何在而非念佛法门哉?至如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一棒打杀与狗子吃等语,皆显示法身向上胜妙方便,是真念佛也。往往无知之辈,谓宗门中人不宜念佛。此不唯不知念佛,岂真知宗哉?

  不唯宗教两门如是。即普天之下,士农工商、诸子百家,纵不欲念佛、不知佛者,亦不能出于念佛法门之外。以彼去来动静,咸率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所谓:

  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夹路桃华风雨后,马蹄无地避残红!

  (《梦东禅师遗集》卷上第21、22页,香港佛经流通处1990年版)

  3、据天下丛林《朝暮课诵》以明净土法门之总持

  (1)正示

  【论文】以故自古迄今,所有禅教律丛林,无不朝暮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印光法师固然曾经说过:“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天下修行人,无论显密各宗,如果离开净土法门,则必将如同春风飘柳絮一样,莫知其着落。

  元·天如惟则禅师《净土或问》载,天如曰:

  余尝闻一老宿言曰:合五家之宗派,尽天下之禅僧,悟与未悟,无有一人不归净土者。因问其故。乃曰:

  如百丈大智海禅师,是江西马祖传道之的(嫡)子,天下丛林依他建立,从古至今无一人敢议其非;天下清规依他举行,从始至末,无一事敢违其法。看他为病僧念诵之规云:“集众同声举扬一偈,称赞阿弥陀佛。复同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百声或千声。回向伏愿云:诸缘未尽,早遂轻安;大命难逃,径归安养。”此非净土之指归乎?又看他津送亡僧,大众念诵回向伏愿云:“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此非净土之指归乎?至于荼毗之际,别无所为,但令维那引声高唱“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是十唱而大众十和,总名之曰“十念”也。唱毕,复回向云:“上来称扬十念,资助往生。”此非净土之指归乎?自百丈以来,凡所以津送禅僧,皆依此法。然则所谓合五家之宗派,尽天下之禅僧,无有一人不归净土者,岂不然乎?

  (《净土十要》第203、204页,福建莆田广化寺版)

  (2)警示

  【论文】汝历参丛林,何日日修习,而反生毁谤之若是也。儒书所谓“习矣不察,日用不知”者,莫汝为甚也。

  儒书谓“习矣不察,日用不知”[2],类似世间有的人,从一生下来,乃至长大,都是父母把他养育的。他懂事以后,却不知道、不明白父母对他如天地般的恩德。反过来,不孝敬父母,忤逆父母,甚至有弑害父母的。

  譬如人在空气中呼吸生存,却不知空气的重要性,一旦没有了空气,他才感觉到,然而已经来不及,人已死了。常能见到学佛的人,平素不肯念佛,直到要死时束手无策,才想起来念佛,可是,往往不济事了,作不得主了。冥冥随业去,未知几时归!

  4、结征其过

  (1)征过

  【论文】夫《华严》为诸经之王,王于三藏。《华严》不信,即一阐提。纵不生陷阿鼻,报终定堕无间。

  一阐提者,断善根者之谓。上座师的知见,被论主层层剥开他“儱侗事理,瞒顸因果”的外壳,透露出来的内心实质,乃相当于“一阐提”人,断善根者。所以,为他指出:纵然不现身便堕地狱,你死后决不能免。无间,即阿鼻地狱,如前释。

  (2)激发化之

  【论文】吾欲离苦而求生净土,汝欲得苦而毁谤《华严》。汝守汝志,吾行吾道。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道不同不相为谋。汝去,吾不语汝!

  以上,论主针对上座师表白其知见问题,为之剖陈大是大非。因为这是关系到人天眼目、正法眼藏的佛法大事,所以,间不容发,铁面无私。看似无情,其实乃是一片大慈悲心肠,欲擒故纵,看看你是不是一个真心实意想求道的人。

  (二)决理疑以起愿

  1、析“当处寂光,不须生灭取捨”疑

  (1)上座虚心呈自“儱侗瞒顸”之见

  【论文】彼曰:道贵宏通,疑须剖决,师何见拒之甚也。尝闻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则但证法身,当处即是寂光净土,又何必以生灭心,捨东取西,然后为得也?

  上座师虚心求教,说出他“儱侗事理、瞒顸因果”的观点。此种知见颇具代表性,必须著力廓清。

  天如《净土或问》云:

  敢问欣厌取舍得无爱憎能所之过乎?答曰:汝不知言也。此非世间之爱憎能所也,此乃十方如来转凡成圣之通法也。若非厌舍,何以转凡?若非欣取,何以成圣?故自凡夫预乎圣位,由圣位以至等觉,其间等而上之,无非欣厌。极乎妙觉,取舍始亡。故四明(遵式)大师曰:取舍之极,与不取舍,无有异也。况此净土之法,只一化机,而释迦、弥陀之所共立者也,此(此方释迦)指其往,彼(彼方弥陀)受其来。倘非厌舍,离此无由;倘非欣取,生彼无分。

  (问)往生之说,能不乖于无生之理乎?答曰:(一)天台(智顗大师)云: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唯心之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佛土净(唯心之用)。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即无生,无生即生也(此从体用说)。(二)长芦(真歇清了禅师)曰:以生为生者,常见之所失也;以无生为无生者,断见之所惑也;生而无生、无生而生者,第一义谛也(此从断常说)。(三)天衣(义怀禅师)曰: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此从事理说)。三家之说,其旨甚明。今余(天如惟则禅师)复以性相二字释之。(四)妙真如性本自无生,因缘和合乃有生相。以其性能现相,故曰无生即生;以其相由性现,故曰生即无生也(此从性相说)。知此,则知净土之生,唯心所生、无生而生,理何乖焉!(莆田版《净土十要》第220、221页)

  莲池大师云:

  有谓唯心净土,无复十万亿刹外更有极乐净土。此唯心之说原出经语,真实非谬。但引而据之者错会其旨。夫即心即境,终无心外之境;即境即心,亦无境外之心。既境全是心,何须定执心而斥境,拨境言心,未为达心者矣。……心现地狱者,堕实有之地狱;心现净土者,不生实有之净土乎!(台北版《竹窗二笔》145页)

  省庵诗曰: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但执妄心居在内,(原注: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原注:《楞严经》云:“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弥陀诸佛镜中影,极乐娑婆水上沤。

  取舍厌欣无挂碍,自家屋里任优游。(原注:欣自心之净故取,厌自心之秽故舍,一取一舍,不碍唯心,何外之有?)

  才劝往生言著相,尽思贪恋却迷蒙。

  无生毕竟有生在,(原注:有执断见者,谓死后永灭,都无生处。不知业牵识走,毕竟复入胞胎。除却念佛往生,更无有脱离处)离相依然住相中。(原注:若言死后永灭,不求往生,名不著相。则是离“缘起”相,生“断灭”相。断灭相者,是邪见法)

  念与佛融方是即,(原注:荆溪〔湛然〕云:“体不二故,方名为即。”近世聪明之士,皆言“即心即佛”。及劝念佛,便言“著相”。不知念佛念心,本来一体。但执念心,不信念佛,则心佛是二,何得名为“即”乎!)心将境异不知空。(原注:即事显理名为真空,拨事求理名恶取空。近世聪明之士,亦知“心净土净”,语以净土,便谓著相。不知心外无土,土外无心。但执唯心,不信净土,则心与土划而为二。此恶取空,非真空也)

  会须心佛双忘后,日照山川处处通。

  若执往生为妄想,(原注:或谓念佛是摄妄想一法,若求生西方,翻成妄想)岂言住此便成真。(原注:若言生西是妄想,则住著娑婆,妄想尤甚!)

  东西不著尤非理,(原注:若言我今不求生彼,亦不住此,二俱不著,随意受生,此尤非理。何者?既非法身大士,又非应化圣人,欲爱未除,业缘未断,若不生西方,定生此土。既生此土,则仍在轮回。业力所牵,三途有分,安能随意受生耶!)净秽双忘亦是尘。(原注:只此净秽双忘一念,亦是情计,尚属法尘所摄。若真双忘,则何碍求生乎?)

  生本无生生四土,见犹离见见三身。

  须知真妄原同体,迷悟由来总在人。

  东初法师在《释尊灭后的佛教》中说:“净土宗亦以龙树为基本。《十住毗婆沙论》中〈易行品〉,即为净土名称的出典。所谓圣道门与二门并称。”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92册78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二门,唐·道绰禅师所判。1、圣道门:此土众生从凡至圣修道之教门;2、净土门:信愿念佛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

  (2)论主责其“执理废修”之失

  【论文】余曰:谈何容易?寂光净土,虽则当处即是,然非智断究竟、圆证毗卢法身者,不能彻底亲得受用。圆教住、行、向、地、等觉,四十一位,尚是分证。汝若圆证毗卢法身,则不妨说当处便是寂光。其或未然,则是说食数宝,不免饥寒而死也。

  宗门谈心性,令人见性成佛。是即彻悟本来面目,属“名字即佛”,蕅益大师示居此位。由此进入“观行即佛”,才是修行的开始,属圆教“五品弟子位”,外凡位,天台智者大师示证此位。由此进入“相似即佛”,属圆教十住位,(六根清净位,亦称铁轮位)南岳慧思大师示证此位。初信位断见惑,七信位断思惑,了脱分段生死,为内凡位。齐此,还没有获证法身,还谈不上“当处即是寂光净土”呢!

  所以,印光法师论文说:然非智断究竟,圆证毗卢法身者,不能彻底亲得受用。

  所以,论文下文又说:圆教住、行、向、地、等觉,四十一位,尚是分证。住、行、向、地,各为十位,即为四十位,加上等觉一位,共为四十一位。这四十一位,名之曰“分证即佛”。是即由“相似即佛”的最上位——第十信位进入初住位开始,断除一分无明惑,同时证得一分法身,进入了“圣位”。佛教中的圆教说“圣”,是从断无明惑(别惑)、证法身开始。这是圆教。别教则从十地位的初地开始断无明惑,入于圣位。别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位,为三十贤位,简称“三贤位”,相当于圆教的十信位,属内凡位。至于藏通两教主要根据三界以内众生建立,故以断见惑开始称圣人,在藏教为须陀洹,在通教为“见地”。

  所以界外的别圆两教,皆以断根本无明之别惑开始进入圣位,为“分证即佛”,亦称“分真即佛”。

  等觉位人更破一分生相(微细)无明,证妙觉位,是为“究竟即佛”。此“六即佛”为天台宗所创立,目的即为防止本论所说“上座”师那种囫囵吞枣、执理废事的知见。

  (待 续)

  【注 释】

  [1] 旧时“腊月三十日”为年关,凡一切债务皆须还清,否则债主登门索取不饶。佛家以此譬喻大限到来的临命终时。

  [2]“习而不察”,出自《孟子·尽心上》。文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日用不知”,出自《易传·系辞上》。文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

更多传印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有很多人相信,人死了有轮回,人死不过是身体死了,灵魂没有死,灵魂又去找一个身体去投胎。我们身体就好像我们穿的衣服一样,灵魂就像我们自己本人一样,衣服旧了,脱了,再换一件。所以这个身有生死,身命有生死,灵魂没有生死。灵魂将来再换一个身,换什么身?如果这一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那个身愈换愈庄严,福报愈来愈大;即使他再得人身,来生一定比这一生幸福。如果他造作一切罪业,他换的身比这一生就差了,他变畜生、变饿鬼、堕地狱,越换越差。懂得这一个事实真相,接受这个说法,自自然然他会断恶修善,你对于这一生的际遇就不重视了,重视来生。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